渗透绿色低碳理念 增强生态安全意识
2023-07-28何玉琴
何玉琴
摘 要: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温室效应都是客观存在的,在未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时,它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有着积极的意义。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会影响自然地理环境,这种影响一旦过度,就会反作用于人类社会,危害人类的经济活动和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环境安全。为此人类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碳减排,维护环境安全。鉴于此,本文主要对高中地理教育中渗透绿色低碳理念的价值及其教学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渗透绿色低碳理念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绿色低碳理念;教育;策略
地理是对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其教育目标就是使学生具备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良好意识,在现实生活当中,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以成为保护环境、杜绝浪费以及国家所需的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其中,绿色低碳属于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具体教学时,需依据教材中涉及的绿色低碳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并在课堂的具体教学过程,积极渗透绿色低碳理念,以促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渐形成低碳环保的良好理念。这种情况下,教师需关注地理教育中绿色低碳理念的渗透价值,注重绿色低碳理念渗透的教育现状,从而使高中地理的教育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一、高中地理教育中渗透绿色低碳理念的价值
绿色低碳理念渗透于高中地理的课堂教育中,主要从教育的各环节,构建绿色教育体系,将绿色低碳理念逐步融入理论教学、课后教育的各层面,这不仅能够使学生形成应用绿色低碳理念的良好意识,而且还是极其新颖的一种教学思路。由此可知,高中地理教育中渗透绿色低碳理念具有显著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有助于促进我国持续性发展的进程。目前,为了达成我国教育过程持续性发展目标,愈来愈注重低碳经济的发展。但是,低碳经济的实际发展时间相对较长,这就需不断注入新力量,其中,学生群体是进行绿色低碳理念传播以及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新力量,其对我国实现持续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1]。因此,高中地理的具体教育中,教师需注重绿色低碳理念渗透,以促使学生逐渐形成绿色低碳理念,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与绿色低碳有关的活动中,为我国的低碳经济实现良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由此可知,高中地理教育中渗透绿色低碳理念,对促进我国实现持续性发展有着显著价值。
第二,有助于全民族的绿色低碳意识提高。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低碳理念,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绿色低碳意识,并随着学生在社会、家庭当中的传播作用充分发挥,则能在无形当中,形成全民的绿色低碳意识。同时,高中生作为未来各个民族实现良好建设的重要力量,经过地理教育的开展,对学生的绿色低碳意识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通常能够使全民的绿色低碳意识得到有效提高[2]。由此可知,高中地理的课堂教育过程,严格执行以及落实绿色低碳理念是极其必要的,教师需对其应用价值进行有效分析和解决,从而保证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高中地理教育中渗透绿色低碳理念的现状
近些年,我国虽然倡导持续性发展理念,但是,绿色低碳理念在高中地理教育中的渗透仍不被重视,综合实践教育效果,也不是很理想,高中地理教育中渗透绿色低碳理念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教师对于渗透绿色低碳理念的实际重视度亟待提高。高中地理具体教育中渗透绿色低碳理念,教师是培养者,只有教师提高自身渗透绿色低碳理念的重视度,才能促使绿色低碳理念实现有效渗透。但是,当前的教学当中,大多数地理教师受传统化教学观念的影响,仍旧注重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更多是依据考点内容开展训练与讲解,缺乏渗透绿色低碳理念,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到学生的低碳意识培养及其全面发展。
第二,课堂教育中绿色低碳理念的渗透不够系统。绿色低碳理念渗透于高中地理教育过程,想要获取到显著的教育效果,教师就需做好全面、系统的规划,并加以落实。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针对教材当中各个章节涉及的绿色低碳内容,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关注各个章节中绿色低碳内容存在的关联,以通过系统的渗透与引导,让学生更加透彻、全面地理解到绿色低碳,并确保其教育效果[3]。但在实际教育中,地理教师在对绿色低碳理念进行渗透时,缺乏一定的规划意识,这就使绿色低碳理念的渗透太随意、零散,欠缺相关实践活动作为支持,从而对绿色低碳理念的有效渗透造成不利影响。
第三,开展的绿色低碳实践活动相对较少。绿色低碳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渗透于理论层面是极其重要的,但是,若仅仅停留于理论宣传,学生对绿色低碳相关内容理解较为浅显,这就会影响到学生形成绿色低碳理念[4]。因此,在具体教学时,教师需在实践活动过程渗透绿色低碳理念,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但由于教师本身忽视了理论结合实践的意识,这也就导致绿色低碳理念在实践活动中无法得到有效渗透。
三、高中地理教育中渗透绿色低碳理念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有效利用教材
高中地理的传统化教学中存有很多的问题,最突出的就是教师对于教材的利用率不足,教学也是浮于表面,这不仅会增加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而且还会影响到教学目标达成。新课标下,在高中地理教育过程渗透绿色低碳理念,可有效促進持续性发展观念的深化,以便于学生主动参与到社会持续性建设中,并使学生形成相应的地理意识以及环境意识。因此,教师需注重绿色低碳理念与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注重教材内容的有效利用,这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到自然世界,而且还能在思想上,给予学生正确、良好的引导,从而使高中地理的教育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例如:在对“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时,首先,需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灾害是自然区域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也属于近些年影响到人类实现文明发展的主要问题。一般来说,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指明这种关系,通常能使人类抵御灾害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注重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引导学生列举出自然灾害的各种类型,与实例相结合,简单阐述自然灾害具备的特点。同时,学生需简单阐述出滑坡、地震、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的产生机制及其发生过程,并对寒潮、台风、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除此之外,地理教师还能引导学生对比相同自然灾害受地域差异影响,产生的危害程度,并通过地图,明确我国自然灾害的具体分布带,然后,选择合适的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虽然这些都是教材中十分基础的知识,却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意识以及绿色低碳理念,从而使学生明确不正确的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与危害,并在日后的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规范与约束自己的行为,促进环境的良好发展。
(二)基于实际生活,认识到低碳的作用
地理课程是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关联的一门学科,其具备实用性与真实性的特点。因此,高中地理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重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联合,有效缩短理论知识和学生主体的距离,以便于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再有陌生感。在对学生的绿色低碳意识进行培养时,教师需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与生活,积极创新课堂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化知识讲解和实际生活分离的状况,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过程,深刻感悟到实际生活,而且还能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体验过程中,深刻理解与掌握相关地理知识。
例如:在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与未来的变化幅度”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时,首先,地理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引导学生回忆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并总结得出全球气候变暖的表现领域,让学生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其他学生共同讨论;其次,地理教师需将班级学生说出的观点,都写到黑板上,引导学生依据全球气候变暖的表现及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感受,总结原因。在这个教学过程,教师需注重自身帮助与引导的作用发挥,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交流与表达,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帮助那些在理解与探究知识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学生,找到其遇到困难的原因,与学生共同解决困难;最后,地理教师讲解完有关地理知识以后,可指导学生探究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以便于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影响,并在日后的生活当中,自觉实施低碳生活。经过该教学过程,不仅能够使生活的引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促使学生更高效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充分认识与理解到低碳生活的价值,并积极主動地落实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
(三)拓展延伸教学内容,降低理解难度
教学内容的有效拓展和延伸是极其重要的,这也是地理教育中渗透绿色低碳理念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对于教材中的知识而言,其通常较为基础,是促使学生形成正确地理观的指引,而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拓展与延伸,指导学生对某些地理问题或者地理现象进行深度思考,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吸收相关教学内容,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延展,通过地理现象看到其本质问题,从而使学生形成相应的生态意识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促使绿色低碳理念得到良好的贯彻落实。
例如:在对“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时,这节课的内容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我国是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分布及其合理容量是极其必要的。良好地理观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必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当代社会公民必备的一种基本素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了资源观、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环境观等内容,在具体教学时,教师需指导学生批判与比较不同的观点,以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到人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人口、环境、资源与发展等各种问题,在不断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地理观。面对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进行相应的拓展与延伸,特别是人口数量如果超出了人口合理的容量,会造成各种危害,以促使学生对于人口分布、人口容量、人口密度形成正确认识,这对于绿色低碳理念的落实也是一种有效表现。
(四)把握社会热点,渗透绿色低碳理念
绿色低碳理念不只是存在教材知识中,愈来愈多的社会热点、社会事件中都将绿色低碳作为重点。在地理教育中,想要有效渗透绿色低碳理念,教师就需把握住社会热点中的绿色低碳理念,指导学生与对应的热点问题相结合进行探究,以促使学生通过问题的探究与思考,充分认识到绿色低碳理念贯彻的价值,并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自觉贯彻该理念。
以“长盛不衰的朝阳产业”为例,其主要是对旅游业的介绍,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学习时,有很多问题都是值得学生思考与探究的。伴随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交通工具的日益便捷,这就使世界各个地方的距离都在不断“缩小”,再加上人们本身的探秘、求知、猎奇的欲望逐渐增长,这就使旅游业有了更大的扩大范围,随着旅游业的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其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逐渐成了行业中不断增长、长久不衰的“朝阳产业”。当前,有的人乘坐汽车、飞机、轮船到处旅游,也有的人自驾游,甚至是徒步游,除去度假、观光、会议、商务旅游,还有生态旅游等各种专项旅游。由于这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关联度比较高,因此,备受学生喜欢,其对旅游的话题也极其感兴趣。但在具体教学过程,教师不仅需引导学生学习与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而且还需引导学生思考与其有关的社会话题,如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这就使社会愈来愈倡导生态旅游、低碳旅游。通过引导学生对社会热点进行探讨,充分认识到绿色低碳理念渗透到旅游业的意义,并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其生态意识。
四、高中地理教育中渗透绿色低碳理念的效果
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过程渗透绿色低碳理念,教师需深入研究绿色低碳理念,不仅需关注绿色低碳理念的实际渗透价值、现状以及策略,而且还需及时总结出绿色低碳的实际渗透效果,不仅需确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绿色低碳理念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使教师对绿色低碳理念渗透的教学全过程做出反思与优化,从而使绿色低碳理念的渗透质量得到深入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经过学习,学生的绿色低碳理念与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就高中生而言,其作为未来社会的重要建设者,学生们自身的素质高低通常会对未来社会实现良好发展造成直接影响。而地理作为与自然关系有着密切关联的学科,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融入绿色低碳理念,可以使学生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体会到绿色低碳实施的必要性,并加强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能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分析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经过该教学过程,不仅能够使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形成关注环保的良好习惯,还能促进学生自身的绿色低碳能力提高,让学生经过不断践行,促进其综合素养提高,从而为学生后期实现良好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第二,经过学习,学生的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就高中生而言,其不论是在课堂学习过程,还是在现实生活过程,具备创新化问题解决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在高中地理的具体教学过程中融入绿色低碳理念,则能使教师的课堂教学突破理论层面,在课堂以及课余时间,提供给学生相应的时间与机会,让其解决具体的环保问题,并通过对问题进行不断分析与解决,让学生可以经过独立思考以及合作讨论,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从多元化的角度解决低碳问题,并在潜移默化中,创新学生解决低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高中生形成创新解决低碳问题的好习惯与能力,并促使学生实现高效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低碳的生活不只是健康生活的一种方式,还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态意识以及保护环境的观念,这都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必备的动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育中,教师需注重绿色低碳理念的渗透,立足于教材内容,搜寻与绿色低碳有关的教学素材,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深化学生对绿色低碳理念的理解,并逐渐形成低碳环保意识,学会低碳生活。
参考文献
[1]李光明.高中地理教学中低碳意识的培养途径[J].新课程导学,2018(35):93.
[2]胥爱绍.高中地理“低碳理念”教学的新范式探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8(9):83-84.
[3]王成勇.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施低碳理念教育[J].科普童话,2018(20):68.
[4]姚其军.高中地理教学中低碳理念的渗透路径研究[J].科普童话,2016(4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