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用与致美: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价值探寻
2023-07-28张丽
【摘 要】以关怀教育理念实施“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构建指向致用与致美价值功用的读写实践路径。关怀者运用“动机移位”分析学情,创设主题情境,具体实施过程中遵循真实性、目的性、进阶性和实效性等原则,设计因事应时的真实情境,指向文学艺术的本质功用,搭建由易到难的层级支架,建立“教—学—评”一体的评价机制,最终使被关怀者产生“接受、确认和反馈”的情感认同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
【关键词】关怀教育;致用致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24-0074-05
【作者简介】张丽,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江苏盐城,224001)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的课程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之一,新课标对该任务群的要求是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文学阅读“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品位”,“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从而使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1]从语文学习任务群与语文核心素养关联的密切程度来看,该任务群更多与“审美创造”关联,指向审美。但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中,“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都是跨学科的素养,与其他学科核心素养存在共性;唯有“语言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个性所在。“任何学科都面对审美问题,但只有文学与艺术才使审美专门化。语文审美是针对言语作品的审美,在这一点上,它与艺术具有媒质不同的分工关系。”[2]因此,笔者认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達”任务群的价值功用在“致美”,也在“致用”。该任务群所要实现的审美价值,应当是在还原生活情境的语言运用实践中获得的独特的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
笔者在语文教育实践中,将“关怀教育”理念融入初中生的读写生活,主张语文教育应当关怀学生的能力发展之需,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之需,探寻致用与致美相融合的读写实践之路。
一、“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价值探寻
美国教育学家内尔·诺丁斯提出,“教育最好围绕关心来组织: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关心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关心动物、植物与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在诺丁斯看来,关怀是一种双向度的关系,不仅有关怀者对被关怀者的“专注”与“动机移位”,还有被关怀者对关怀者的“接受、确认和反馈”。[3]
将关怀理论引入初中生读写教学实践,教师和学生之间就建立了“关怀”和“被关怀”的关系。关怀者对被关怀者的“专注”与“动机移位”包括对学生阅读写作的动机激发、困难预测、方法指导和效果检验;被关怀者对关怀者的“接 受、确认和反馈”则体现为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情感认同和对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读写教学中建立的关怀关系,并不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施与,每一个被关怀者都有可能成为关怀者。
新课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在教学提示中指出应当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如何创设贴近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创意的主题情境?以《陌生化表达的修辞艺术》课堂教学为例,笔者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微型诗歌的兴趣,创设了主题情境“我给秋天写首诗”,依照关怀教育理论的“动机移位”对该任务群教学的学情分析见图1。
从情感需求考虑,季节更替轮回最易触发人的情思,合应时令吟咏花鸟自然是萦系在中国人心上的审美情结,这既体现了诗歌合为时而作的“致用”价值,也体现了诗歌“寄物陈思”移情言志的“致美”意蕴。从能力需求考虑,在 “我给秋天写首诗”的主题情境中,着重引导学生学习诗歌语言的陌生化表达技巧,既有切实的语用训练,也有切身的审美熏陶,同样体现了“致用致美”的价值功用。为了实现“致用致美”的价值功用,让课堂教学中的被关怀者自发产生“接受、确认和反馈”的情感认同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笔者认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实施还应当遵循真实性、目的性、进阶性和实效性等四项原则。
(一)真实性:设计因事应时的真实情境
情境任务设计的真实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参与任务的兴趣程度,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应当努力把语文的阅读和写作任务“还原”到真实的生活中。在《陌生化表达的修辞艺术》课堂教学中,笔者创设了加入“为你读诗”APP的“采诗计划”这个真实的情境,带领学生从阅读品评“为你读诗”的“栖息岛”栏目的诗歌开始,到加入“采诗计划”完成微型诗歌创作,再到现场选择 APP 中的音乐上传诗作并同步投屏展示,努力给予学生真实完整、学有所成的读写体验。
(二)目的性:指向文学艺术的本质功用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实施过程必须始终围绕文学艺术的本质功用展开,以此与其他学习任务群相区别。在《陌生化表达的修辞艺术》一课中,笔者设计的“感受与品味”“积累与梳理”“临摹与仿写”三个主要环节都紧紧围绕诗歌陌生化语言艺术的鉴赏与运用展开,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并学习运用修辞格和修辞艺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创写小诗来表达即时鲜活的生活感受,提高审美情趣,提升审美品位。
(三)进阶性:搭建由易到难的层级支架
“创意表达”在初中写作能级上属于较难级别的要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将其置于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作”板块,其中提到的“有创意地表达”的表征之一就是“新颖的语言表达”,也就是语言的“陌生化表达”。但是教材将这一任务设置在初中阶段的最后一个单元,并不意味着对于这一写作能力的训练只有到这个阶段才能进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在义务教育的四个学段都有相应的教学提示和能级要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就有意识针对八年级学生的新诗学习情况,勾连七年级和九年级教材的相关内容,打通学生已知与未知的认知壁垒,突出新诗读写训练的整体性、连贯性和层递性,不断丰富学生的新诗读写经验。
(四)实效性:建立“教—学—评”一体的评价机制
新课标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评价要求是“围绕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性表现进行”,具体到第四学段则要求“侧重考查学生对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领悟程度和体验,评价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关注研讨、交流以及创意表达能力”。在《陌生化表达的修辞艺术》课堂教学中,笔者除了借助师生和同学之间的对话进行过程性、表现性评价外,还设计了“陌生化表达星级评价量表”供学生自评,这张评价量表由师生共同总结出的“陌生化表达的常用方法和使用技巧”一表转化而来,作为教学资源和学习支架呈现,体现“教—学—评”的一体化,着力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监控能力。
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实施案例:《陌生化表达的修辞艺术》教学设计
(一)感受与品味:“陌生化表达”的诗意
1. 播放视频《这是久违的秋天的气味》,介绍视频来源“为你读诗”APP。
2. 打开“为你读诗”APP,点击“栖息岛”图标,邀请学生加入读者参与的栏目“来写诗:用一句诗,记录你的初秋印象”,学生自读品评交流。
3.PPT呈现“栖息岛”中的四首诗,请学生从语言表达的新颖性角度进行评价。
①浅浅的秋/分明已经/拂过你的额前/立上你的眉心
明确:“拂过额前”的是风,是一阵清凉;“立上眉心”的是褪去烦躁后的舒展。这一句把秋当成了人来写,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秋拂去烦躁,带来清凉,给人愉悦的感觉。从炼字的角度看,用“拂”不用“吹”,有轻柔的感觉,呼应“浅浅”;用“立”不用“站”,没有“站”的“重”和“实”,显得轻盈,语言表达新颖传神。
②一丝风/在深夜变凉/穿过那渐渐高远的苍穹/从窗格子里/落在眼上
明确:描写一丝风走过的踪迹,想象奇妙,仿佛风也有体温的变化,风走过的每一步都留下了印迹。“穿过”高远的苍穹,写风的倏忽;从窗格子里“落”在眼上,写风的脚步,好像能听到“嗒”的一声,语言表达新颖。
③不知道在等谁/日子在迷茫中路过/哦/都秋天了/哦/可以出游了/哦/桂花要开了/哦/秋风送来一丝思念
明确:这一首诗表达太过直白,用词平淡无味,四个“哦”字句式太单调。
④天高云淡,皎洁明月,我仍是孤独的前行者,希望能找到心灵休憩的驿站。
明确:这句诗在语言表达形式上没有采用现代诗歌常用的转行,读起来就没有了转行能带来的停顿和留白的韵味;选词缺乏新意。
4.师生讨论总结。几首诗作大都抓住了初秋的典型景物来进行创作。但在语言表达上有“平俗”与“新颖”之分,新颖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眼球。
(二)积累与梳理:“陌生化表达”的技巧
1.教师引出“陌生化表达的修辞艺术”这一概念,并指出其作用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从而尽可能地延长读者的审美感知历程”[4]。
2.PPT呈现教材中学生学过的新诗,师生讨论交流其中的陌生化表达技巧。
①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點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冰心《荷叶·母亲》)
明确:此句在语言表达上运用了比喻、呼告、反问等修辞手法,以及长短句式的交错。陌生化表达的技巧是“……啊!你是……,我是……”的呼告句式。
②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泰戈尔《金色花》)
明确:这一诗句中有拟物手法的运用,把人当作物来写,充满童心童趣。陌生化表达的技巧是以“假如我变成了……”的句式展开联想。…………
3.PPT 呈现九年级教材中学生即将读到的新诗以及教材外的新诗,师生进一步讨论其中的陌生化表达技巧。
①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穆旦《我看》)
明确:陌生化表达技巧是将主语和谓语倒置,比如“笑容甜蜜”变成“甜蜜了笑容”,也可以融入拟人修辞,比如“月色温柔”变成“温柔了月色”。
②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明确:陌生化表达技巧是将对偶、排比等整句断开转行。…………
4. 在勾连新旧知识的基础上,师生梳理总结“陌生化表达的常用方法和使用技巧”表格。 (见表1)
(三)临摹与仿写:“陌生化表达”的运用
1.猜写诗歌。
①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穆旦《我看》)
②鸟儿偶尔飞过/影子(落)在砖墙上,惊醒了一片叶。…………
学生合作讨论括号里可以填哪些字,教师组织交流评价。
2.PPT呈现余光中《春天,遂想起》原作片段(因版面所限,略),引导学生朗读品味诗歌陌生化表达的妙处。
3. 现场创作微型诗歌。让学生自由选择“为你读诗”APP“采诗计划”下列ABC任一任务加入,创作诗歌。
A.采诗计划:记忆里秋天的那缕清香
B.采诗计划:用一句诗记录你的秋天印象
C.采诗计划:写在秋天的清晨(夜晚)
4.学生诗作完成后,教师呈现“陌生化表达星级评价量表”(见表 2),组织学生自评、交流互评。
(四)配音与朗读:“陌生化表达”的创意
1. 用“拼贴诗”的形式,组合学生创作的诗歌。
2. 利用“为你读诗”APP 的配乐功能,让学生根据自创诗歌的感情基调选择相应乐曲配乐朗诵。
(五)课堂总结
“陌生化表达”仅仅是诗歌语言表达的一种技巧,是一种修辞艺术。“诗言志”,技巧本身不是目的,诗歌创作的本质是抒发真挚的情意和志趣,“创意”的目的是让我们的表达更具有个性,而读诗、写诗则是我们回归心灵家园、栖息灵魂深处,拨响生命琴弦的一种生活方式。
(六)布置作业
1.将自己创作的小诗在“为你读诗”APP上发表。
2.在日常读诗写诗的过程中,丰富完善“陌生化表达”常用技巧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6-28.
[2]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2:47-48.
[3]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 于天龙,译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25.
[4]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