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有效教学 促进学力提升
2023-07-28黄梓
[摘 要]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实现全员全面发展,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真正地了解学生之所思、所惑,通过恰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同时通过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让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情感交流;学习习惯;思维习惯
相比初中数学,高中数学无论是容量还是难度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部分学生由于没有找到合理的学习方法而出现了畏难情绪,进而失去了数学学习信心和兴趣.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帮助学生重拾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实现全员共同进步的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不过在实际教学中,尤其在高三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部分教师采取的是“题海战术”,这使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感觉不适,不仅没有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而且挫伤了他们的学习信心,更谈不上学习能力的提升. 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三教学经验,谈几点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建议,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同行共鸣.
重视情感教育,提升学习动力
进入高三后,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一种紧迫感,都有迫切学好的意识,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课下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梳理学习计划,借助“爱”打开学生的学习动机. 当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爱的,也自然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 通过教师的鼓励和引导,学生会逐渐掌握自己的学习节奏,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也会得到稳步提升.
另外,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正视彼此的差异,尤其对于后进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引导他们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切忌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逐渐缩短与学优生的差距,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后进生因目标与自己实际情况不符而带来挫败感,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心. 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应多关心后进生的发展,关注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多给后进生一些沟通表达的机会,通过激励评价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升学习信心.
做到有效教学,提升学习能力
在高三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显得有些急躁,为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常常独占课堂,认为唯有“讲”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但往往事与愿违,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而且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 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笔者认为,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出发,以发展学生为目标,关注学生抽象能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阅读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有效教学.
1. 巧借多个问题,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低和学习效果,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教师的首要任务. 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小而精”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思维,以此提升学习兴趣. 教师设计“小而精”的问题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为知识创设适宜的落脚点和生长点,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构建生动课堂.
3. 借助试题变式,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纵观历届高考题,其实很多试题都是平时重点练习过、重点讲解过的,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讲,看到这些试题依然感觉陌生,究其原因是学困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差,学习时并没有真正厘清试题的来龙去脉,也就无法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条更完善、系统的知识链,使知识融会贯通,解题时能够灵活迁移. 同时,只有具有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学生在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理有据,从而使推理更加全面、严谨.
例3 已知点A,A分别为椭圆+=1(a>b>0)的左、右顶点,点P为椭圆上的任意一点(点P异于点A,A),则点P与两顶点A,A连线的斜率之积为______.
当面对一般性问题时,学生常感觉其过于抽象,不知道从何入手,为了让学生看得懂、跟得上,教师先给出了变式问题,降低了问题的难度.
变式:点P为椭圆+=1上的任意一点(点P异于椭圆的左、右顶点A,A),则k·k=______.
对于这个变式题,大多数学生应用以下两种方法求解.
方法1:由题意可知,椭圆两顶点的坐标分别为(-3,0),(3,0),设点P(x,y),代入椭圆方程,消参后化简可得结果为-.
方法2:利用特殊值法求解,即设点P(0,2),又椭圆两顶点的坐标分别为(-3,0),(3,0),求得结果为-.
从学生的实际反馈来看,应用方法1的学生较多,其更具一般性. 若单纯从计算结果去考量,方法2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是其具有特殊性,若将该问题改为一般问题,则很难再利用方法2求解,因此学生应用特殊值法求解的同时,也要掌握一般方法,这样解决例3才能显得毫不费力.
师:观察计算结果,联系椭圆方程,猜一猜,例3的斜率之积会是什么呢?(学生很快有了结果)
生3:应该为-.
师:这种联系是必然还是偶然呢?你能设计一个类似的问题加以验证吗?
教师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去举例验证,待学生举例验证完成后,教师又让学生证明例3的结论.有了变式和自己设计题目的铺垫,学生便顺利完成了证明.
师:如果继续变例3,你想如何变?
生4:可以将“椭圆+=1(a>b>0)”改为“双曲线-=1(a>b>0)”,这样将椭圆与双曲线相类比,看看是否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
师:很好的想法!请大家变一变,试一试,看看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当得到例3的结论并证明后,教师继续追问,引导学生从相似、相关的知识点出发,通过类比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当面对抽象的问题时,学生容易出现思维障碍,为了帮助学生消除思维障碍,教师可以选择降低问题的难度,通过“缓坡”让学生的思维盘旋上升,通过学生最易于接受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数学课堂容量大,题目多变,在平时教学中,若教师不引导学生进行归类、总结和反思,则学生很难将知识“串成串”“编成网”,很难实现知识的灵活迁移. 同时,若教师不总结和反思解题方法与解题思路,则学生很难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助力学生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4. 透过错误解答,增强数学阅读能力
当考试后进行试卷分析时笔者常常发现,有很多学生不懂审题,还没有真正理解题意就开始盲目做题,考试失利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學生的数学能力,在平时的练习中,教师应多关注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在讲评例4前,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了相关的知识点,大多数学生都能准确地表述出来,但是解题时却因审题不清,并未注意到题目中的显性条件和隐性条件,从而造成了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外,还应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提升,只有把题审好了,学生的解题准确率才能有所提高.
高中数学学习是枯燥的、艰辛的,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让学生面对问题时更加坦然,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的意志锻炼,培养学生不怕艰难的品质,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瓶颈”,只有让学生调整好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才能通过自我调适突破学习“瓶颈”,迎接更好的未来.
作者简介:黄梓(1992—),本科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