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炊具的“古老记忆”

2023-07-28董淑亮

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2023年8期
关键词:铜质炊具柴草

董淑亮

人类刚诞生时,在弱肉强食的岁月里,只能从水中找点儿小鱼、小虾和瓜果草木来充饥度日,过的还是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后来,人类开始学会从自然界取火,并爱上了熟食。

考古发现,人类最初制造的工具是石器,不仅是为了自卫,也是为了获取食物。石器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但是,“锅”的祖先并不是用石头制成的。

千百年来,炊事工具经历了一场场变革:从普普通通烧柴草的锅灶到烧煤的火炉,再到后来的电炉、煤气灶、太阳灶( 利用太阳能作为能源)、微波炉等。可是,你知道吗,人类最早使用的“锅”是陶器,而且发明的时间在新石器时代。

那个时代的烹饪工具主要有陶质的釜、鬲、鼎、甑、罐和地灶、砖灶、石灶,还有粗制的钵、碗、盘、盆等食具,燃料当然是柴草。

科学链接

铁质炊具为什么比铜质炊具更“讨喜”?

第一种猜想

铁质炊具出现的年代比铜质炊具要晚得多,当然更“时髦”、更受欢迎。

第二种猜想

铁矿在地壳中分布较广,易于利用和推广。

答案

两种猜测各有道理。至关重要的是,战国以来,铁的开采和冶炼技术逐步推广,铁质工具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铁比铜便宜、耐烧、传热快,因此铁质炊具被推广开来,至今还深受人们的喜爱。

陶釜,是我们祖先专门用来煮制食物的,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种“锅”。

陶甑,应该是中国最早的“蒸屉”和“蒸锅”,从外形上看,有的像盆,有的像罐,有的两侧有耳,上面都要加盖,底部有许多小孔。孔眼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笼屉。它的发明是中国烹饪史上又一重大进步。

陶鼎,是一种象腿形陶柱,有鼓腹、三足、两耳,其中鼓腹能盛较多的烹饪原料,而三足能把鼎身撑起,以便在鼎下燃火,两耳是为了方便用手抓拿。鼎作为炊具,起到了釜、灶相结合的作用,主要用来煮肉。在炉灶广泛使用之前,这种造型是非常科学和实用的。

陶鬲,也是一种煮食炊具,是在圆形或椭圆形的肚子下面連着3 只中空的足,内部容量增大,与火的接触面积扩大,能更快地把水烧沸和把食物煮熟。

以上这些灶具都反映了祖先的聪明才智,每一样都称得上是伟大的发明。虽然由于历史久远,没有明确地记载谁是发明者,但是它们都属于我国勤劳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

到了夏、商、周时期,烹饪的器皿有了重大的革新,精巧的青铜食具登上了烹饪舞台。我国现已出土的商、周青铜器物有4 000 余件,其中多为炊餐具。青铜器容易传热,提高了烹饪功效和菜品质量,让嘴巴吃得更痛快。

当然,青铜炊具不是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能享用的。后来,铁器、瓷器等不同材质的炊具依次走进了人类的视野。铁锅出现后,才真正诞生了“炒菜”这门技术。而现在,我们生活中的锅种类更多,如高压锅、不粘锅等,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可见,一部“锅”的发明史,也是人类文明史中最出彩的章节之一。

猜你喜欢

铜质炊具柴草
论炊具的质量检测与市场环境的关联性
化学知识在厨房中的运用
抽薪止沸
电动汽车用铜质零件表面耐磨镀层的制备及性能
唐五代敦煌柴草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幸福
化学知识在厨房中的运用
卧薪尝胆
仪表
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