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中国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堂的策略探究
2023-07-28姚露伟
姚露伟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文化意识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维度,强调“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认同和弘扬”(程晓堂、赵思奇2016)。《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文化意识方面要求学生在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坚定文化自信,形成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教育部2022)。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学要让学生有能力准确并流畅地表达中国文化,肩负起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因此,核心素养背景下在初中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国文化非常必要且重要。
一、文化视角下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中国文化教学的认知不足
部分教师对于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认知不足,重视英语学科的工具属性,忽视了它的文化属性,如在课堂教学中特别重视词汇、句型、语法等基础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学生学习西方文化比学习中国文化更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很少引导他们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文化评价和文化表达等。教师的认知不足导致英语学科的教育功能被严重削弱。
(二)中国文化相关教学资源不足
《课程标准》在文化意识的三级目标中有以下表述:“能用所学语言描述文化现象与文化差异,表达自己的价值取向,认同中华文化;初步具备用所学英语进行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教育部2022)然而,初中英语教材存在中国文化内容缺失的问题,其他教学资料中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也比较少。另外,很多英语教师缺乏中国文化知识储备,难以有效融入中国文化、开展中西方文化对比教学。
(三)学生的中国文化表达力不足
大多数初中生虽然具有基本的英语交流能力,但是当涉及中国文化时,英语表达则成为薄弱项。对于很多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学生都没有掌握。比如,当初中生走在苏州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遇到外国游客时,不知如何向其用英语介绍相关历史文化,难以正确、顺畅地表达,甚至连一些重要的英语词汇都不能表达,难以实现有效沟通与交流。再如,很多初中生可以比较流利地用英语介绍西方的美食和节日,对于中国传统美食和节日却不知如何用英语确切表达。初中生在使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方面水平较低,缺少准确、到位的中国文化相关英语表达知识,这也反映出他们在跨文化交流时中国文化意识淡薄、中国文化英语知识储备不足及表达能力有限等问题(郭琳2022),从而导致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发生。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策略
(一)依托单元素材,拓展文化资源
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所有的主题语境都应包含中外文化的范畴(教育部2020)。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展开。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例如,针对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各单元的主题,教师整理相关文化内容(见下表)。
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涉及的文化内容
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的单元主题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单元主题与中国文化紧密关联,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主题教学素材详细讲授和拓展中国文化内容。以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5 Let’s celebrate 为例,本单元的主题是“节日”,Task 板块要求学生介绍中国春节。因此,在Writing 板块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头脑风暴”自由谈论与中国春节有关的内容,包括时间、庆祝活动、特色饮食等;其次结合教材内容,补充相关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对中国春节的文化习俗、意义进行深入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与春节有关的已有知识、经验被激活,思维更活跃。
当教材内容未涉及中国文化时,教师可以从中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巧妙引入中国文化,以进行补充、延伸和拓展,对学生进行启迪和引导,使其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并从内心深处认同中国文化。例如,在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2 Let’s play sports 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初始阶段运用2022 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相关视频素材导入,在主题升华部分补充一些关于我国“乒乓外交”的背景知识,并进行主题升华:“Spor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not only in helping us stay fit,but also in diplomacy(外交).”
初中英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深入研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多维度补充、延伸和拓展中国文化知识,适时、适当地引入一些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词汇、图片、文章、视频等素材,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升华,启迪他们在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二)关注思维品质,培养文化意识
文化教学不能仅仅关注学生是否理解和记住了具体的文化知识点,还应培养其文化价值观。思维模式的不同表征着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因此教师应特别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有意识地纠正和引导他们思维的方向、方式,培养其文化意识。
对比学习不同国家或地域的文化,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思维模式,也可以促使其更准确地传播中国文化。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备好每一堂课,关注细节,将教材中涉及的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与我国的进行对比,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同时提升其思维品质。
在文化对比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不同国家或地域的文化共性切入,然后分析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差异,由表及里,剖析不同文化的深层内涵。例如,在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4 Food and lifestyle 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维度对比中西方饮食习惯,分析、总结异同点,培养其文化意识。西方饮食倾向科学、理性,其着重点在于原始的饮食实用性的延伸;中国饮食倾向艺术、感性,对味的偏重,把饮食推向了艺术的殿堂。由于游牧、航海等历史文化因素,西方人的饮食结构以肉类为主,而中国人以五谷为食的习惯则与农业文明密不可分。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辅助学生拓展思考,以促进其更深刻地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域的饮食结构和风俗习惯,落实对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培养。
对文化知识的全面掌握是形成客观思辨意识的基础。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储备,才能在英语课堂中拓展更加丰富的文化知识,引导学生以包容的态度探究和理解中西方文化。如此,在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同时,能培养其文化意识。
(三)创设语言情境,提高文化表达力
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语言能力。语言能力可以从两方面阐述:一方面是掌握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构成学习文化知识内容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是掌握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语言不仅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文化的重要构成元素。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文化的影响;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在文化表达的过程中能呈现文化的特质。因此,中国文化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创设相关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创设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动脑、动手、开口的积极性,而且能激发其钻研英语知识的主动性,还能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与思维观,提高其获取、表达与处理信息的能力。面对朝气蓬勃的初中生,教师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以生动、丰富和趣味性的方式讲授中国文化,设计一些情境式的讨论活动,引导他们在情境中感受多样的文化表达,接触更多场景下的英语表达,在改善口语面貌的同时,提升中国文化表达力(王蔷2022)。以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5 Good manners 为例,本单元主要讲礼仪文化,涉及不同国家的问候、交流及餐桌文化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通过情景表演呈现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如,在了解对方的需求时,我国人一般以对方为中心,以委婉的方式获取信息;西方人不会以对方为中心,而是从自身角度出发,询问“What can I do for you?”或“Can I help you?”通过情景表演,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同时强化了文化表达力。
另外,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利用2—5 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轮流在讲台上做课前Presentation,即用英语介绍我国的历史、旅游胜地、名篇佳作等。这种情境化的表达活动需要学生在课前大量查阅和整理相关资料,有助于其积累文化知识、提高文化表达力。
对于初中生来说,生活就是丰富多彩的文化课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国文化,教师除了要注重情境创设外,还应鼓励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勤思考、多总结,逐渐形成自主创设文化表达情境的能力,并实现文化表达力的提高。
结语
中国文化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融入对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性和主人翁意识有重要作用。虽然这一过程比较漫长,需要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艰辛付出,但是教师只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在中国文化方面的教学水平,就能交出满意的答卷,同时收获学生一个又一个的惊喜。总体来说,初中英语教师要结合新形势下的教育目标,将中国文化持续、有效地融入课堂,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