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背景下高中小班英语作业分层设计实践研究

2023-08-05

英语教师 2023年9期
关键词:小班双减布置

耿 虹

引言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学好国际通用语言之一的英语,是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差距随着高中学科难度的增加和学习内容的加深而进一步扩大,他们的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大班教学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不同的英语学习需求,难以提高其英语水平。因此,自20 世纪90 年代中期起,在我国许多地区,小班教学逐步取代大班教学,成为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 年7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在落实“双减”工作中,校内减负提质是根本之策,高中阶段的减负也显得尤其重要,首要的便是提高作业管理水平。这就要求“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分层设计作业”“布置弹性化、个性化作业”“克服机械化、无效性作业”,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

英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为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了保障。高中生由于学习习惯、基础条件、语言的敏感度及受教育的具体情况不同,各方面都存在差异,形成了学习效果的不同层次。单一、呆板的传统英语作业布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不同层次高中生的学习需求,难以激发其完成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如何分层布置英语作业,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自我价值,已成为“双减”政策下高中英语小班教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小班教学与英语作业分层布置的研究述评

(一)小班教学的研究述评

以美国学者为主的研究人员率先对小班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小班教学是美国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课题,许多州都开展了小班教学实验或者推行了与此相关的计划,其中以威斯康辛州公共教学部门1996 年进行的为期五年的SAGE 研究及田纳西州的STAR 实验最为权威、最具说服力,其研究理论实证性强、科学严谨,并从班级规模、师资分配等角度将实验方法与统计分析相结合进行论证,指出由于小班教学班级规模小、学生人数少,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关注增加,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学习特点和学习风格,帮助其克服课堂上的问题行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由于学生人数减少,教师维持课堂纪律、批改课后作业的任务量大幅减少,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教学热情增强,教学中的无力感和沮丧感降低(郭春燕2005)。我国的小班教学研究侧重小班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及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理论性研究,基本上都认为小班教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促进其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张倩、周浩晖、李子建(2013)认为小班教学为学生的知识学习、情意发展、学业成绩改善,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整体教育公平带来了积极、多元的成效。周媛媛(2019)提出实施小班教学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小班教学的研究较多,科学性、实践性强。但是,现有研究大多集中于课堂教学,对课后作业的研究不够深入,尤其将小班教学与作业分层布置相结合的研究少之又少。

(二)英语作业分层布置的研究述评

在英语作业的分层布置研究中,我国学者普遍认为传统的作业布置存在很大的问题,不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英语学习进步。李凤善(2018)指出,教师的作业设计缺少层次感,导致作业对学生不具有实用性。很多教师采用“题海战术”,不仅无法激发学习好的学生的钻研欲望,还会让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学生感到厌倦。裘葵能(2011)指出许多学生英语作业的完成质量不高、无视作业批改反馈、很少反思作业中的错题。“双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小学的作业量,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作业的能力,缓解了他们的焦虑情绪(宁本涛、杨柳2022)。作业的分层布置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满足了他们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在减轻单一化作业带来的学习负担、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的同时,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创新,使课堂教学更有效了。吴翠萍(2022)认为分层作业布置有效促进了初中英语的分层教学,让学生真正轻负、高效地学习。徐莉华(2022)指出,分层作业布置是初中英语课业改革的有效措施,在因材施教的同时因材布置作业。郑晓榕(2022)认为作业分层设计是有针对性的设计,尊重了高中生的差异,也满足了其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

综上所述,有关作业分层布置的研究集中于小学和初中阶段,对于高中阶段英语作业分层布置的研究较少,且很少有人全面地研究作业分层布置。作业分层布置的研究体系还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

下面立足“双减”政策,在小班教学条件下探索作业分层布置的有效方式和方法,通过精心设计英语课堂教学的分层和课后英语作业的分层,提高高中英语的作业质量和效果,期望能够解决大班教学的课堂教学和作业布置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愿望的问题,并尽可能多地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学习能动性,在减轻作业压力的同时帮助其缓解英语学习的焦虑情绪、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从而达到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整体效率的目的。

二、高中英语小班教学作业分层布置的策略

在“双减”政策下,要在高中小班教学中实现有效的作业分层布置,就需要设计有效的小班教学的课堂模式。课堂模式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双减”的指导思想及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小班教学的优势,做到以下三点:一个主体,“双减”政策下小班教学的英语课堂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两个分层,课堂教学活动的分层和课后作业的分层;三个关注,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关注师生的互动过程,关注作业的相互交流。

(一)教学环境的设置

教师设计有关学生学习成绩和英语学业优缺点的调查问卷,作为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组及课后分层布置作业的依据之一。

比如,询问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又如,将英语学习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每一方面被分为五个等级并相应地赋予1—5分,请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给自己打分。之后,教师根据调查问卷及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将其提前分组。因为是小班教学,一个班的学生人数为25 人左右,一般不会超过30 人。在分组时,每组以4 人为最佳,最多不超过5 人。分组遵循男女搭配、课堂表现力的强弱搭配、英语学习成绩的优劣搭配及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互补搭配相结合的原则。每个小组要保证有一位优等生、一位中等生和一位“后进生”。

(二)教学计划

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两个维度,其中一个维度是学习过程,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时间。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互助预习、分层课堂活动和分层作业。学生的学习时间可以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

在预习阶段,教师帮助学生通过信息搜集和“头脑风暴”进行自主预习。信息搜集主要用于课前,包括对即将学习的课程内容的背景知识、相关作者信息等的查阅和对有碍理解的陌生词组的理解、掌握等,是对即将学习课程内容的整体、粗略的了解。“头脑风暴”主要用于课中,鼓励学生讨论其在课前收集的有关课题的信息。这种讨论、交流可以在组内进行,也可以在各个小组间进行。在同伴的信息互换中,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激发对课题的兴趣和思考。

分层课堂活动分为组内合作的课堂学习阶段和组间分享的课堂学习阶段。在组内合作的课堂学习阶段,教师帮助学生有选择性地使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同伴互助、寻求帮助等策略。在组间分享的课堂学习阶段,教师帮助学生有选择性地使用同伴评价、寻求帮助等策略。以上策略同样可以成为教学活动的步骤。在各种学习策略的帮助下,不同难度的任务由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主导完成,做到课堂教学任务的分层,从而降低学生在课堂上因不能完成任务而产生的学习焦虑感或因任务太简单而产生的倦怠感,满足不同层级的学生对学习成就的体验。

在作业的分层完成阶段,主要会使用两种策略:自我校订和寻求帮助。不同层级的学生独立完成相应难度的作业,如果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困难,可以向教师或同伴寻求帮助。分层作业应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严格地选择或设计。

1.课前

以阅读课为例。课前,通常是前一天,教师布置需要阅读的文章让学生提前预习并思考相关问题,搜集信息。阅读中要思考的相关问题按照难度被分为三个等级:难、较难和较容易。根据维果茨基(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的发展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因此,每一个等级的问题的难度应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为每个层级的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但又不会超越其可能发展水平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从一个“最近发展区”跨越到下一个“最近发展区”,不断地进步、发展。

2.课中

教师先利用“头脑风暴”这一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对课前预习时搜集的信息进行总结和梳理,引出课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探究等形式分层回答阅读问题。其间,教师作为督导者和协助者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监督并对其遇到的困难给予引导和帮助。当学生的组内学习活动基本结束时,教师邀请各组学生代表以回答问题、发表演说、介绍成果等方式与其他各组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并接受教师和同伴的评价。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让每个组不同性别、不同层级的学生都有机会思考、讨论、发言和评价,从而通过任务的分层促进不同层级的学生在完成各自任务的同时都获得学习的满足感并取得相应的进步。

3.课后

教师认真反思教学过程及效果,依据课堂上学生的实际学习表现情况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当天的作业进行分层布置,可将作业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要求各个层级的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作业。例如,在阅读课后,初级作业可以是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和阅读理解一篇与主题内容相关的、难度为1—2 颗星的文章(文章难度由低到高为1—5 颗星),以帮助学生复习并熟悉所学课文,进行课外拓展训练;中级作业可以是文章情节、人物性格特点分析等题型和阅读理解一篇与主题内容相关的、难度为3—4 颗星的文章;高级作业可以是“对比分析”“读后感悟”等题型和阅读理解一篇与主题内容相关的、难度为5 颗星的“阅读理解”文章。作业完成后教师及时给予反馈与评价。若低层级的学生有意愿做较高层级的作业,教师应给予鼓励和指导。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和学生知识的积累,每个层级作业的难度应相应地增加,即随着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发展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结语

高中小班英语作业的分层布置应关注以下几点:(1)应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充分了解学生所在的层级,并且判断学生所处层级的方式方法应多样化,避免个别学生因为羞愧或过度自谦等无法准确地在问卷中体现出其真正所处的“最近发展区”;(2)作业的分层布置应和英语教学活动的分层组织紧密关联,以达到让作业成为教学的补充和巩固知识的目的;(3)分层作业应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设计和布置,使其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不同层级学生的需求,做到有的放矢,不流于形式;(4)教师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反馈应具体且及时,帮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深入思考、解决问题,以促使其不断进步。

“双减”政策极大地还原了教育的本质,让课堂教学回归到教育的初衷,促进了教育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促进学校教育在教学质量和教学效能上的“双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高中英语作业的分层布置不仅遵循了教育规律和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落实了国家的“双减”政策,还促进了高中英语教学的进步。以小班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为高中英语作业分层布置提供了更便利的环境。因此,通过系列英语教学活动,能够提高高中英语的作业质量和效果,基本能够解决大班教学的课堂教学和作业布置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愿望的问题,并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动性,在减轻作业压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最终促进高中英语教学整体效率的提升。

猜你喜欢

小班双减布置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