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探究

2023-07-28赵晓乾

智库时代 2023年16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赵晓乾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作为高校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与否直接影响了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在新媒体环境下,各式各样创新性强的新媒体方式逐渐广泛应用于高校教育业,对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促使其不断改变革新。基于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要贯彻落实思政教育方针,切实满足学生的思想需求,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创新路径和内容。

一、新媒体背景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

(一)引导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成长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恢宏发展的希望所在,更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政治与动机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能否根正苗红地茁壮成长。就实际情况而言,高等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其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也是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出更多德才兼备的综合性人才,不同的是高等教育具备更优秀的教学资质和环境资源,重点培育学生的专业学科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因此,新媒体背景下积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引导其健康发展成长。针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以弘扬红色精神、引导学生走进历史、培育家国情怀和道德修养为主要内容的思政教育同各式新兴的新媒体产品和技术结合起来,共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能够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定自己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荣辱观[1]。

(二)有助于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新媒体背景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有助于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就一般的大学课程教学情况而言,不难发现多数大学生对自己就读的专业了解程度有待加强,不明白该专业的价值和就业前景、发展方向等,往往选择草草应付各种考试就结束大学生涯,对自身的自我价值定位和实现途径缺乏一个清晰的认知。此外,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往往无法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自身的专业,对该专业的内涵认知非常少,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而结合新媒体背景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其奋斗目标不止局限于富裕自我、报答家人,还在于为祖国富强奉献自我、为社会和谐牺牲自我,也更懂得无论是工作还是步入更高的学府深造都要用自己的知识和行动奉献社会,用工匠追求卓越的专注精神去工作做事,实现自我价值。

(三)契合高等教育的思政教育工作目标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在于要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思想道路上前进,根据学生的发展特性不断健全其人格,帮助学生在党的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实现自我价值。而其中一个教学关键任务在于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改革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途径和内容、以先进的思想和理论指导具体工作内容。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新媒体背景下优化革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是契合了高等教育思政教育工作目标的具体体现,各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审视自身教学工作的不足之处,汲取优秀的工作实施途径和方案,才能高效实现工作目标,助力大学生健康发展[2]。

(四)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媒体背景下,伴随着科技创新和信息技术的日益更迭发展,大学生获取新闻信息和资源的渠道更加多样性,可选择的途径也更加多元化和智能化,对国家政治要闻和思想政治方面的新闻信息也更容易获取和学习。然而,大部分大学生除了完成思想政治作业和学习任务外,一般不会选择主动接受线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此外,处于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其独立性和自主性都较强,认为自身已经接受了多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内容往往一成不变,不愿花费额外时间在此方面,严重缺乏学习兴趣。基于此,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融合新媒体优势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些不足,创新优化更多线上线下双结合的教育方式,拓宽更多趣味性强、丰富多样的思政教育途径,大大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征

(一)自由化

在新媒体环境下不断涌现的各式新媒体技术和产品都具备虚拟性的特点,因此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表现的虚拟性也非常明显。不同于线下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线上创设的思政教育活动跳出了现实世界的时间和地点限制,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为自由的虚拟世界。在思政教育活动的网络空间里,学生可以就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即时发表,和同学展开实时交流互动,产生思想碰撞,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此外,在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能够切实为学生及时获取思政资源信息、阅读在线思政书籍、搜索想要的思政信息等提供极大便利,能够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为其创造一个更为方便、更为自由、更为和谐的思政教育活动环境。

(二)多样化

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其教育内容往往具备深刻的育人作用,需要一定的理论和案例支撑,绝不可含糊表述不清,这就需要思政工作人员不仅要选择贴切主题的案例素材,更要对其进行收集整合编辑,对其的中心思想进行浓缩凝练,并在此基础上将其主题升华到合适的教育高度,确保能够表述清楚其蕴含的价值内涵,有效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然而,过去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往往是以思政课、思政讲座等线下方式开展,教育途径过于单一,这使得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束缚在了一定的范围内,无法跟上新时期的发展步伐。而在新媒体背景之下,思政教育工作者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渠道和平台在新兴多媒体的普及和广泛运用下都得到了拓宽,更加多样性,大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线下教育,可以从手机、笔记本等智能电子设备中及时获取思政知识,时间上和获取方式也更加自由化[3]。

(三)复杂化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途径的多样化也间接造成了其工作的复杂化。多样化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接受思政教育更为自由和便捷的环境,但是新媒体背景下各种各样真实性和时效性都有待考证的网络信息将增加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在网上发布自己的言论和观点,这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不法分子利用这一特点在网络上传播不实信息,为海量的网络数据信息添砖加瓦,而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平台上更新思政新闻、收集思政素材时则需要从复杂的信息海洋经过一层一层筛选才能准确收集到有价值、具备真实性的信息素材,复杂程度大大增加。

三、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大学思政课教学内容有待优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虽然大部分大学思政教师都积极地转变了自己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有很大部分的思政教师没有科学转变教学理念,无法将多媒体同思政课有效融合起来,教学方式有待进一步更新。在实际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是教师在课堂上对着课件孜孜不倦地讲解,教学内容有待优化,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教学过程也枯燥无趣;更有部分教师不会利用多媒体资源,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这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化、随意化,无法将其同多媒体有效结合。

(二)思政教育活动缺乏互动

就当前传统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而言,普遍存在缺乏互动、不注重学生参与度的不良现象。众思政教育工作人员应该清晰认识到:开展思政教育的主体是大学生,在设计活动方案和内容时应紧密围绕学生的活动体验感、收获感和预期效果为中心。然而,目前开展的线下思政活动大都是讲师在台上授课,缺乏和学生之间的适当互动。一方面,缺乏互动会导致原本内容就复杂抽象的思政教育更为枯燥乏味,学生的积极性将会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学生缺乏沟通互动,无法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白思政教育的内在价值,遇到困难也得不到及时解决[4]。

(三)思政教育活动形式有待拓宽

在新媒体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在享受着科技进步和多媒体技术发展带来的便捷和迅速的同时,其对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形式和手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经不适用于伴随新时代下思想不断进步发展的青年大学生,落后的活动形式对于大学生而言已经司空见惯,“唐僧”式的说教教育更是受到大学生的抵触,缺乏亲和力、长篇大论的思政教育讲座也只会增添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枯燥程度,降低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动形式急趋于拓宽更新。

四、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途径

(一)拓展教学内容,发挥思政课的育人作用

为了给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综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各大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在新媒体背景下结合各式新兴多媒体,积极拓展教学内容,紧密围绕思政学科的实效性和现实性,有效发挥大学思政课的育人作用。

第一,各大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向学生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以理服人才能真正实现思政教育的育人目的[5]。注重思政课的实效性即要重点关注实际的教学效果,因此,只有用科学理论去说服学生、吸引学生,才能保障思政教育的进一步落实开展。教师再在此基础上以简洁明了、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讲解方式深入向学生介绍理论知识,用实际案例引证说明理论的正确性,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高度。

第二,思政课教师还应该围绕思政学科的现实性,即要从高等教育的现实角度出发,在新媒体背景下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不可否认,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思政课堂有了更多创新空间和优化途径,可以将思政教育拓展到课堂之外,渗透进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大幅度提升了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大学思政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一优势,从思政学科的现实性出发巧妙将新媒体和思政课堂二者融合起来,弥补传统线下教学课堂的缺陷和不足,最大限度发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价值。例如,为了丰富大学生的课堂体验感,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下的“网络交流平台”“微课云课堂”等教学手段拓宽教学内容,开展更多元化和智能化的大学生思政教育。

(二)注重校园网络建设,发挥新媒体教育优势

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具备自由化、多样化优势的同时也表现出了显著的复杂化特点,这种信息不确定性和有待考察性所造成的工作复杂化给思政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加上大学生还没有足够丰富的社会履历,缺乏社会历练,无法正确辨别各种新媒体平台上的新闻信息。因此,注重校园的网络建设非常有必要,为大学生构建一个安全、绿色、和谐的思政教育网络环境刻不容缓,各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意识到新媒体背景下思政教育的利与弊,做到扬其长避其短,切实发挥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政教育优势。

若要优化建设校园网络,构建和谐思政教育环境,就需要结合大学生思政教育自身的理论性和践行性,以新媒体背景下丰富多样的媒介形式向大学生传递先进思想和理论,深度把握新时代下大学生的发展特性,并以此为依据科学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和手段,选择新媒体技术和平台,用最具有理论性和灵活度的思政教育素材帮助大学生更加直观地、生动的理解思政知识。此外,网络时代下大学生获取新闻信息必然离不开互联网平台,由此可见思政教育更需要通过校园网络建设,以互联网平台的形式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之中。具体而言,各大高校可结合学校特点创设一个独特的思政教育网络平台,应包括且不限于党史、国家历史、马克思主义等基础思政教育内容,并尽量以图片和音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尤其要避免大篇幅的文字叙述,才能降低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抗拒心理。

(三)拓宽思政教育形式,丰富活动内容

新媒体环境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多思路和途径,促进思政教育工作者积极拓宽思政教育形式,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基于此,思政教育形式应不止局限于思政课堂和讲座等传统的线下教学形式,理论教学可以融入线上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更灵活和多样性的形式,而线下的思政教育则还可以拓宽到社会活动和参观体验等具体实践中去。

就思政课的理论教学而言,教师可以跳出传统课本教材和经验式讲授的教学思维模式,积极运用新媒体背景下新兴的各种多媒体技术,如多媒体授课、交互式电子白板、微课云课堂等,多多设计趣味性较强、能够活跃课堂氛围的互动环节,把课本上晦涩难懂的思政知识转化成具体且通俗易懂的图像、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创建微信群、QQ 群等网络交流平台,以便学生就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强化学生的思政知识[6]。

而对于线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第一,可以适当开展较为常见的社会实践活动,即让学生自行组队并通过了解时政热点和社会新闻等确定一个实践主题,就某个特定的主题以问卷、文献、采访等方式展开具体调研,所定主题必须动机正确且具备一定的实践价值。通过合力协作完成社会实践内容,大学生能够切实了解该主题的真实情况,得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调研结果,进而达到思政教育目的。第二,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思政教育活动开展情况适当组织学生就当地的红色革命纪念馆、英雄故居等地址进行参观体验,加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红色文化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革命精神和爱国精神的显著体现,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着重接受的教育之一。因此,让大学生在实际参观体验中深入渗透红色思政教育,传递思政教育理念,不仅能引发其同红色革命先辈的情感共鸣,还能促进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以及社会责任感。

五、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渗透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价值观正确形成的有效途径之一,由此可见思政教育对高校学生成长的积极意义,对于其身心健康发展、未来发展都具备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思政课和思政活动作为各大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方式,应该切实创新思政活动途径、拓宽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渗透融入,有效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作用。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