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生宣讲团建设困境及优化路径探析
2023-07-28樊畅
樊 畅
(浙江大学)
师生宣讲团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1]。当前,宣讲已经成为青年师生学习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可以说,宣讲团能否真正发挥思想引领和宣传教育作用,直接关系到党的创新理论能否走进师生身边、走入师生头脑。因此,加强师生宣讲团建设和管理,对于高校提升宣传思想工作成效,担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师生宣讲团建设现状
随着师生宣讲日益成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载体,各高校也更加重视师生宣讲团的建设与作用发挥。近年来,很多高校组建和发展了一批聚焦时代发展、立足学校实际、迎合青年特点的师生宣讲队伍,越来越多优秀的青年师生汇聚到校园宣讲工作中来,形成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强劲力量。
(一)宣讲育人覆盖面进一步延伸
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学习与宣传思想工作在国家治国理政和高校办学治校中被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各类师生宣讲队伍接踵成立,有效扩大了思政教育覆盖面,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延伸与补充。以浙江大学为例,目前学校有登记在册的师生宣讲团30 余支,其中超过85%的宣讲团组建于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各支师生宣讲团在学校立德树人和青年学生思想引领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如: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汇聚学校专家学者和党政领导干部力量,全面深入面向师生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启真先锋”青年教师讲师团遴选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宣讲功底扎实的青年教师,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和时事热点开展宣讲阐释;大学生理想信念宣讲团在每年军训期间走进连队,弘扬爱党爱国精神,引导新生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二)宣讲内容和领域进一步丰富
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和青年师生群体自我意识的不断彰显,高校宣讲活动内容已不再局限于理论宣讲,越来越多宣讲主题、宣讲形式走进校园,宣讲内容和领域更加丰富。根据调研,当前高校师生宣讲团主要宣讲内容涵盖:新思想和党的创新理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理想信念、红色基因及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史校情及学科专业相关内容等。其中,理想信念及家国情怀、“四史”和学科专业相关内容宣讲最为广泛,浙江大学登记在册的师生宣讲团中,有97%的宣讲团开展理想信念、红色基因及家国情怀宣讲;宣讲“四史”和学科专业相关内容的分别为75%和72%;宣讲新思想和党的创新理论的为60%。
(三)在重大主题宣传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宣讲是重大主题学习宣传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纵观党中央历次代表大会和主题教育活动,从中央到地方均成立了宣讲团。高校有着学科、人才和智力优势,是理论研究的高地、思想传播的前沿,高校师生宣讲团在宣讲大会精神、开展理论阐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史学习教育期间,浙江大学成立了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团,联动学校师生特色宣讲队伍,开展了主题宣讲500 余场,覆盖师生35000余人次,在学校形成了学史悟思的浓厚氛围。
二、高校师生宣讲团建设面临的困境
随着党的二十大召开和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的建立,理论学习研究宣讲阐释的需求更加迫切。但是,高校师生宣讲团的作用发挥正面临瓶颈,队伍建设、内容建设、宣讲成效等现实困境正对高校师生宣讲团建设形成挑战。
(一)机制建设滞后,团队发展驱动力不足
完整成熟的制度机制建设,是宣讲团良好运行发展的必要因素。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师生宣讲团都缺乏明确完善的组织制度或章程[2],尤其是下设二级单位指导管理的宣讲团缺乏明确的组织框架、建设机制和团队理念,导致宣讲团运行乏力。学校对下设二级单位的师生宣讲团运行情况把握和统筹不足,各支宣讲团相对独立,难以形成育人合力。部分师生宣讲团缺少系统性、有针对性的培育体系,一些大学生在“讲透”之前尚未“学透”。以学生为主体的宣讲团流动性较大,往往会出现一批学生刚培养成熟就面临毕业离团等问题。
(二)内容建设陈旧,团队核心竞争力不足
当代青年师生作为新时代理论宣讲的主体,极具活力和创造力,思维转变快,话语体系新,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时代化、大众化上有着很好的话语优势。但是,新颖的话语表达和讲演形式下,扎实深厚的宣讲内容依然是宣讲团最为核心的发展动能。在实际的宣讲实践中,说教式宣讲、“样板戏”宣讲仍然存在,导致学生不愿听、听不进。一些宣讲虽贴合时代特点、青年特点,但内容深度不够、表达精确不够、力度拿捏不准,听众只能“浅尝辄止”。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下,微宣讲、宣讲视频等迅速掀起热潮,碎片化的接受方式也导致宣讲体系性较为欠缺。
(三)载体建设单一,宣讲效果感召力不足
宣讲要实现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效果,必须创新载体形式,将学习宣传教育落实到宣讲实践中。由于宣讲本身带有较为浓厚的政治和理论性质,受众交互性较差,主动接收宣讲的积极性也较弱。在宣讲者较为强势的语境中,也很容易造成听众被动接收宣讲内容的心理预设,导致宣讲效果大打折扣。尽管高校已经探索了宣讲比赛、宣讲展演会、宣讲微视频等形式载体,但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谁讲谁听、讲谁谁听”的情况,宣讲比赛参与度不够,宣讲视频传播度不高,宣讲感召力不足,亲和力较弱,尤其是理论类、党建类宣讲很难在校园内蔚然成风。
三、高校师生宣讲团建设的优化路径选择
(一)以机制建设驱动长效发展
良好完善的运行机制是师生宣讲团得以长效发展的基石。针对高校师生宣讲团力量分散、宣讲持续性较差、成果难以固化等问题,必须将宣讲作为思政教育和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强宣讲团统筹建设,汇聚师生宣讲合力,形成“党委部门统筹,各部门协同实施”的联动机制和保障体系,构建高校师生宣讲长效机制。
1.明晰宣讲团定位宗旨
明确师生宣讲团的定位和宗旨,是推进团队长远发展的重要前提。从本质上看,高校师生理论宣讲团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师生群体为主要构成,以开展学习宣讲活动为主要方式,以强化思想引领、坚定青年理想信念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3]。尽管宣讲涉及的内容与领域丰富多样,但从根本上,高校师生宣讲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阵地,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渠道,是展现党和国家改革发展成效的重要窗口。高校师生宣讲团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明确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的根本定位,坚决扛起思想引领、铸魂育人的使命任务,把牢团队发展方向。
2.加强重大主题宣讲统筹
近年来,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党史学习教育、党的二十大等重大主题学习宣传都对宣讲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当前高校内各支宣讲队伍力量分散的问题,需要由学校党委部门牵头,加强重大主题宣讲统筹,在重大主题学习宣传中形成宣讲合力。为了提高宣讲团统筹管理成效,党委相关部门除掌握宣讲团人员构成、主要宣讲内容、宣讲面向对象、年均宣讲场次等常规内容外,还应该定期掌握团队宣讲活动开展情况、特色宣讲主题、优秀宣讲员、优秀成果等信息。针对党的二十大等重大主题,加强专题宣讲策划,组织开展集体备课会、宣讲展演会等专题活动,加强宣讲集中培训,制作宣讲大纲,在发挥师生宣讲团特色优势的基础上汇聚宣讲阐释二十大精神的强大合力。
3.形成校内外联动共建机制
宣讲的本质是一种实践教育活动,这决定了宣讲团建设不能闭门造车,而应当充分用活各方资源拓展实践平台,探索校内外宣讲联动共建。要鼓励师生宣讲团走出校园,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等深入革命遗址、深入农村社区、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实地调研、体察民情等方式,在“行走的思政课堂”中先受教育,再通过宣讲实践感染身边的青年。如浙江大学博士生报告团近年来先后组织1000余名博士研究生宣讲员,走访百余个基层单位,共计开展400 余场专题报告,足迹遍及浙江、贵州、新疆、内蒙古等全国十余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行程达数万公里,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关注。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校外优质资源,联动国内各高校和企事业单位拓展宣讲平台。党史学习教育期间,浙江大学主办“回望百年路,奋进新时代”高校联合宣讲活动,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学生宣讲团,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宣讲,形成了全国高校一起学精神、悟思想的良好氛围。
(二)以队伍建设夯实育人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4]。师生宣讲是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环节,宣讲团队伍建设成效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成效。因此,选拔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理论素养高、宣讲能力强、宣讲经验丰富的师生宣讲团至关重要[5]。
1.完善组织框架,打造人才梯队
完善的组织架构和人才梯队能够为宣讲团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针对当前高校师生宣讲团普遍存在的队员更新换届频繁、优秀宣讲力量储备不足等问题,需要从宣讲团选拔和培养上着手,抓好传帮带机制,形成人才梯队。宣讲工作对师生政治素养、理论素养和宣讲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应当从队员选拔、培养培训、评价考核等各环节加强管理,以做实校内宣讲为目标,重点吸纳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力量,凸显优秀青年师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能动性与主体性。同时,形成新老队员人才梯队和传帮带机制,不断为宣讲团输送和培养新鲜血液和新生力量。
2.夯实核心力量,提升宣讲实效
从整体层面上看,师生宣讲团不论以教师为主还是以青年学生为主,专家学者都是一支队伍的核心力量。要打造以专家学者为领头雁、青年师生百花齐放的队伍格局,充分把握宣讲的专业性、权威性、准确性,结合青年师生宣讲的创造力、灵活性、感染力,切实提升宣讲实效。浙江大学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中,邀请浙江省理论宣讲名师工作室作为指导专家,从大会精神学习领会、宣讲大纲及课件制作上加强宣讲指导,整体提高学校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讲成效。
3.构建培养体系,强化思想引领
针对部分学生宣讲员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宣讲主题深度不够、宣讲内容碎片化等问题,要从培养培训体系上着手破解难题。由于宣讲工作天然的政治属性,加强思想引领是宣讲员培养的重中之重。要不断筑牢师生宣讲员理想信念,坚决把牢政治关、思想关,确保宣讲不偏向。同时,要完善培训机制和课程体系,以集中培训为主,以实践锻炼为辅,通过宣讲工作坊、老中青宣讲员结对、暑期社会实践等形式,多层次、全方位进行宣讲员培养,打造政治素养和宣讲能力都过硬的宣讲队伍。
(三)以品牌建设打造特色优势
文化多样性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突出特点。高校师生宣讲团在站稳立场、守住底线的基础上,也要讲出优势、形成特色,着力打造师生宣讲品牌。
1.内容层面:用好高校红色文脉和学科优势
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该充分用好用活学校红色基因和学科专业优势,推动高校师生宣讲团建设形成特色、取得实效。浙江大学马兰精神宣讲团充分守好学校红色基因,围绕林俊德、程开甲、王淦昌等浙大“马兰人”的先进事迹宣讲马兰精神,激励青年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浙江大学于子三宣讲团立足于子三烈士事迹,深化青年学生爱党爱国教育。浙江大学各学院(系)结合自身学科特点组建了特色宣讲团,如:历史学院组建了“史鉴初心”四史宣讲团,成为一支“四史”宣讲专业力量;医学院组建了“求是医声”文化宣讲队,讲述医学生的责任担当;艺术与考古学院组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讲团,通过讲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文化瑰宝,彰显文化自信。
2.载体层面:用好红色教育基地和线上传播渠道
好的载体是师生宣讲团形成特色优势的重要抓手。浙江大学党建馆宣讲团立足伟大建党精神和学校党建历程,以学校党建馆为载体,常态化开展党史党建宣讲。浙江大学物理学院“以身许国”宣讲团,依托王淦昌事迹陈列室,宣讲物理学院王淦昌、程开甲等老一辈杰出科学家的“两弹一星”精神、爱党报国精神,新媒体是扩大宣讲传播力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