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引擎*

2023-07-28罗开全李彦波孙保玉杜雪飞宋美燕

智库时代 2023年13期
关键词:凌云分院体系

罗开全 李彦波 孙保玉 杜雪飞 宋美燕

(北方凌云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北方凌云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军民结合子集团,是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及塑料建材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所含分子公司80 余家,分布在中国30 多个省市和地区、全球8 个国家。公司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增强全球竞争力的核心和调结构、强管理的重要抓手,创建了凌云中央研究院,实施高端领军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全面整合科技创新资源,聚焦重点技术发展领域,开展重大技术项目协同创新与研究。通过资源整合,目前已形成以凌云中央研究院为核心,拥有1 个国家级技术中心、17 个国家认可委认定的实验室和检测中心、15个省级技术中心、1 个国家级市政工程管道培训中心和专业化保险杠碰撞试验室的科技创新实力。

一、实施背景

(一)适应新时代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

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是应对市场挑战的有力武器,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把创新驱动列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首要战略措施,提出坚持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在此大背景下,公司着力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可以集聚优质资源,加快培养引进高水平人才,创新发展机制,坚持自主创新,瞄准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目标,加快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不断实现高水平自主自强。

(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新形势下,对行业的前沿技术转化能力、协同设计与制造能力、联合创新新模式和新生态提出了更高要求,部分公司之间研究领域重叠,技术创新交叉融合未成为常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先进技术的体系化发展。设立科技创新平台,可以优化公司科技创新生态,协调设计单位、制造单位的关系,促进公司实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工艺设计与制造的紧密结合,推动产品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体系化的能力、体系化的组织支撑装备建设和汽车产业的体系化发展,推进平台、项目、人才、资源一体化配置,构建有利于发挥创新优势的科研管理体系。

二、内涵和主要做法

(一)内涵

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适应新发展格局,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动力源泉。坚持军民品两个创新体系一体推动,军品科技创新体系以建设专业研究院为基础,建设三个专业研发平台,形成“1+3”军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民品科技创新体系以凌云中央研究院为基础,建设凌云中央研究院新能源技术研究分院、汽车安全结构技术研究分院、热成型技术研究分院等7 家专业研发机构,形成“1+7”民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有效解决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形成协同高效的科技创新分工体系,汇聚起全系统力量全力推动公司向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转型升级,将公司努力建设为“有技术、有品牌”的军民融合发展的全球化现代化企业和集团公司先进制造业发展平台,不断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

(二)主要做法

1.明确科技创新平台总体建设思路和目标

公司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遵循“战略引领、协同创新、专业领先、成本优势”的指导方针,以建设体系化科技创新平台为导向,军品方面以专业研究院为核心,依托重大专项,推动装备系列化发展。民品公司以凌云中央研究院为核心,设立凌云中央研究院新能源技术研究分院、凌云中央研究院汽车安全结构技术研究分院、凌云中央研究院热成型技术研究分院等七家分院,形成“1+7”民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实现七个建设目标:一是推动装备资源融合发展,提升装备体系、信息化发展水平;二是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和关重设备的研究设计开发力量,持续开展基础性、前瞻性技术创新研究;三是积极参与客户前期开发,加强同步设计、同步开发、同步验证,并为客户提供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四是加强国家实验室、行业实验室、企业实验室建设,提升试验验证能力,为技术验证、产品设计开发、工艺研究与改善、产品测试与鉴定提供坚强支持;五是为分子公司有关产品开发、工艺技术开发、技术进步提供支撑;六是加强与海外研发协同,推动形成国内外协同创新优势,为国际市场开拓提供技术支撑;七是强化研发成果的输出,积累相关经验,固化设计方法、建立产品开发数据库、形成技术支持体系。

2.搭建高效的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工作体系

(1)推进建立科技创新平台管理模式

军品方面以专业研究院作为研发平台,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的运行机制,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为技术研究和成果推广提供制度保障,激励科技人员创新。民品方面以凌云中央研究院作为产品创新体系通用工艺技术、复杂工艺技术研究单位,各研究分院作为专业研发中心,子公司技术部门作为技术落地验证部门,构建多层级技术、产品研发组织模式。

(2)推进探索科技创新平台研究方向及运行机制

公司军品专业研究院、凌云中央研究院及各研究分院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引领和支撑公司武器装备、汽车零部件及市政工程管道产业技术发展,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凌云中央研究院是凌云股份汽车零部件及市政工程管道产业市场研究、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科技成果推广转化、项目管理和技术支持、行业领军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分院作为凌云中央研究院各专业领域的研发机构,按照整体规划要求,强化专业技术方向,提升专业研发能力,持续开展基础性、前瞻性技术创新研究,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为完善运行管理,各研究分院按照定位、目标和任务,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制度建设,坚持主营主业主导,注重科技项目需求评价,优化整合科技项目,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项目经费管理,推动科技资源最优化配置,有效提升科技攻关效率。依托单位建立适用于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科学管理制度体系,包括项目管理及重大科研决策管理制度、科研投入及条件能力建设管理制度、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及收益分配管理制度、科技人才管理及考核制度、财务项目化归集管理制度等。

(3)推进优化科研规划和科研立项管理流程

以公司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和科研规划为依据,在基础研究领域、专业技术领域、传统产品领域、新产品领域开展科研项目研究,按照“策划立项、组织实施、验收评审、经验总结、持续改进、推广应用”的管理流程进行。各研究分院对开展的产品开发、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实行产品总监、项目经理负责制。在新领域产品设立产品总监,形成以产品总监、产品经理牵引的产品团队,与市场部门相融合,开展新领域产品立项、市场、研发、供应链、生产移交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策划管理;项目经理负责项目全过程管理,对项目完成情况、科技成果产出等负直接管理责任,在项目节点及时向各分院负责人汇报情况;各分院负责人对项目完成情况、科技成果产出等负领导责任,在项目验收时,负责向院长汇报。

(4)推进完善产品研发体系和技术研究体系

按照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发一代、生产一代的思路,完善产品研发体系和技术研究体系。每年进行新技术、新工艺研发课题立项,对于下一代技术、关键难题、长期不能解决的难题等进行立项攻关,持续开展基础技术的研究,提升对新产品研发的支撑能力,持续跟踪国际前沿技术,掌握技术发展动态。设立预研部门,研究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新的产品谱系的产品,对相关产品和技术进行立项预研,不断开拓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盈利能力强的产品,引领公司产品的转型升级。利用科技创新平台综合的技术能力,定期对分子公司存在的技术难题和问题进行收集,立项组织解决,持续提升分子公司的质量水平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能力。持续开展与外部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技术合作,持续开展与主机厂的同步设计工作,持续开展与主机厂的技术交流工作,掌握行业的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

3.建立科技资金投入管理机制

建立依托单位拨款和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双渠道资金管理链条,依托单位以未来项目生命周期年收入的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比例作为拨款边界,科技成果转化(包括技术支持)原则上以公允市场价值收取费用,同时鼓励研究院内部通过不断改善成本结构,提高研发资金利用效果。研究院及分院内部建立项目成本管理和费用预算管理机制,严格区分和控制行政支出,在有效保证研发经费投入的同时,保持研究院研发的精益高效与高产出。通过对科研项目从立项到关闭全过程的成本预算管理,实施立项有预算、过程有监控、结果有评价的闭环成本系统化管理,旨在建立研发投入与效益产出的评估优化体系。通过细化严格的行政费用预算管理,达到在保证研究院正常运营的前提下,逐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降低行政支出,鼓励各研究分院通过内部挖潜和外部创收,以获得部分资金补充。

4.完善考核和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公司科技人才科学适用的任职资格管理体系,建立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以任职资格标准体系规范员工的培养和选拔,激励员工不断提高其职位胜任能力,树立有效培训和自我学习的标杆,以资格标准牵引员工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保持持续性发展。完善薪酬管理体系,与任职资格管理体系结合起来激励员工不断进步,完善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才持续不断地创新创造。

建立科研项目奖励制度、专项奖励制度等,明确奖惩标准,营造创新环境,以基础预研、提质增效、突破难题等方向,年初分类立项,项目团队签订立项书,明确完成目标。项目结束后,依据立项书内容完成情况,予以考核兑现。专项奖励主要用于奖励在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取得标志性成果或突破瓶颈难点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相关人员和团队,作为即时奖励,与年度绩效考核相互区别、相互补充。

5.推动综合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

各研究分院具备相应的研发场所和完善的工程技术试验验证条件、工艺设备等基础设施,具备承担技术研究、开发和试验验证等任务的能力。软硬件建设以PLM 为核心,构建多种技术与系统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平台,提高设计的标准化程度,规范产品数据的管理,保证技术状态的有效性,为质量体系所要求的产品开发流程提供支撑,支持不断壮大的研发能力,优化各类产品研发流程。统一数据平台的部署思路,确保跨组织间的业务协同、资源共享,实现异地协同设计,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开发质量。加强试验室建设,争取国家试验室、省/部级等实验室授牌,提升与技术研究、产品研发、产品仿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相匹配的试验验证能力,提供验证的基础数据。目前建有高强钢车身安全件产品试制基地、新能源电池壳产品试制基地及热成型产品试制基地,拥有17 个通过国家认可委认定的实验室和检测中心。推进开放融合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公司发展目标、任务、路径,体系化带动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探索自主培养、外部引进、交叉培养、联合攻关等多种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建立并完善公司科技带头人与技能带头人选拔培养机制,注重培养推选首席科学家、科技带头人、青年科技带头人、关键技能带头人及大工匠等领军人才;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建设科学合理的科技人才与技能人才梯队,为公司科技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人才队伍应根据研发需要配备各类专业人才,形成配置合理的人才团队。

6.用科技成果开新局,以创新引领谋新篇

公司组织召开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全面回顾科技创新取得的成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不足,围绕科技发展规划和落实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操作性、可量化的新举措新办法,推动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为公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强劲科技支撑。

(1)牢牢把握科技创新发展方向,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公司以打造“有技术、有品牌”的军民融合发展的全球化企业集团和先进制造平台为目标,持续提升军民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体系化推进科技创新,要聚焦主责主业,紧跟市场和客户新需求,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协同、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并举、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并重”,加快科技创新落地见效,提高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地位。

汽车零部件产业坚持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保持同步设计、同步开发、同步验证技术创新优势,强化工艺创新能力,积极拓展产品谱系。推动与优质客户和战略供应商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产业生态圈,提升系统集成能力和战略供应商地位。持续增强全球研发、制造、供应链和投融资协同能力,提升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2)牢牢坚持科技创新路线图,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创造更加丰硕的科研成果

积极争取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以重大项目为依托,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围绕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要求,力争在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新材料、新工艺开发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获取重大项目,带动民品创新能力提升。立足自主可控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链核。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子公司积极申请“专精特新”“小巨人”“单打冠军”称号,丰富科技创新内涵。加强体系效能型核心能力建设,持续推进全系统各层级高新技术企业建设评审工作,分层分级加强国家级、行业级、省级、企业级实验室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完善实验室等建设,加强工艺技术标准化和开发生产流程标准化建设,降低投资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三、实施效果

在创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通过构建军民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公司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形成了从思想到战略到行动的完整体系,创新成果贯通应用到企业提质增效的全价值链,职工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逐渐从“让我创新”向“我要创新”转变,先进技术成果研发和转化力度不断加大。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实力,推动形成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强化创新投入,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研发团队,进一步提升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在品牌影响、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创造较大的社会效益。积极营造创新环境和创新氛围,不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通过推动科技创新体系不断优化,围绕提高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整体效能,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重大型号装备研发、关键工艺技术创新取得突破,一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产品、客户结构调整优化、提质增效提供了支撑,充分发挥研发平台和项目吸引培养人才作用,提升企业研发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实现从创新源头到科技成果转化各创新节点互联互通,公司科研水平稳步提升,科研成效突出,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凌云分院体系
保留一点儿焦虑感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探秘霍格沃兹分院式
Q萌霸气凌云秀
来听,分院帽之歌
唯有凌云多壮“质”
那些年,我们错过的旗袍秀——旗媛淑院福清分院揭牌
疯狂的凌云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大型公立医院联办分院药剂科管理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