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培育研究

2023-07-28李嘉祎

智库时代 2023年13期
关键词:培育精神时代

李嘉祎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时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他们身处于一个拥有着丰富的物质基础和生活条件极大改善的时代,同时也处于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容易被各种消极因素所影响。在这种条件下正确理解艰苦奋斗精神的含义,并加强对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育对他们自身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1],在党和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精神生活也有所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正确而又全面的理解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对于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艰苦奋斗精神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

艰苦奋斗精神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艰苦是相对的变化的而奋斗是绝对的永恒的。社会上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一些关于艰苦奋斗精神的错误解读,在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人民的努力奋斗下,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些人认为艰苦奋斗精神已经过时,我们可以松懈下来喘口气,还认为艰苦奋斗就是只要艰苦不要享受,这些片面的错误观点影响了人们对艰苦奋斗精神的认识。艰苦实际上是指客观环境,它是相对变化的而不是绝对不变的。那些错误观点片面的认为“艰苦”就是贫穷落后,就是生产力不发达。但实际上“艰苦”不是一种绝对的状态,它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在战乱年代,艰苦就表现为人民流离失所,最基本的温饱得不到保障,对抗敌人,失去和平安稳的环境;在建设的年代,艰苦表现为面对着我国基础差底子薄的情况,不怕吃苦不畏艰难努力改变现状;在和平年代,艰苦就表现为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埋头苦干。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可以看出,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艰苦环境,而唯一保持不变的就是我们面对着艰苦的环境而永不妥协努力奋斗的决心。奋斗始终伴随着艰苦的条件,我们只有怀着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够越挫越勇,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开拓新的天地。离开“艰苦”讲“奋斗”或是只谈论“艰苦”而忽视“奋斗”都是不合理的,只有坚持“艰苦”和“奋斗”的二者的统一,才能够不断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二)艰苦奋斗是客观实践与主观精神的统一

物质决定意识,客观的物质条件决定了人的主观意识。主观指的是人的精神状态,客观指的是“艰苦奋斗是一种积极的社会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艰苦奋斗与国家建设、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结合起来,就能迸发出强大的物质力量,取得实实在在的精神和物质成果”。[2]客观的艰苦环境要求人民群众不畏艰险、勤俭节约、艰苦创业,在我国的革命、建设以及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实践中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客观的实践条件对人们的意识提出了要求。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人们面对着艰苦的现实环境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通过奋斗去改变艰苦的条件。我们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目标,坚持不懈的与困难做斗争,以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我们在新时代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办成了许多从前想办但还未办成的大事,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艰苦奋斗精神是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深刻体现,它指引着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克服种种困难,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向前发展。

(三)艰苦奋斗精神是继承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艰苦奋斗精神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继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它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是被用于实际生活中,用来解决现实的问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以及时代对人们提出要求的不同,艰苦奋斗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在改革开放时期,在人口众多且底子薄弱的中国搞现代化建设,我们坚持艰苦创业的原则。20 世纪末期,针对当时资源短缺且利用率较低,环境污染严重以及经济发展效益低下的情况,大家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经济发展效益。21 世纪,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提出了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社会形成全面的节约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面对着奢侈浪费、贪污腐败的社会风气,我们呼吁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

二、新时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培育的路径探究

艰苦奋斗精神是新时代大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的精神底色,也是激励大学生不忘初心,克服困难、一往无前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培育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更为重要,要协同高校教师和学生自身等多元主体,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契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丰富培育内容;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不断创新传播方式,提升传播的实效。

(一)协同多元主体,加强信念教育

新时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育需要高校教师和学生自己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3]理想信念关系着一个大学生三观的养成,对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都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把艰苦奋斗精神的培育与坚定理想信念结合起来能够最大程度的提升大学生对于艰苦奋斗精神的理解与认同,而要实现这个结合必须要借助高校教师的主导作用。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构建一种平等的交流关系,让艰苦奋斗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由于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他们对于教师的行为和观念会进行模仿和跟随,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自身首先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行为和观念上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大学生也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以积极的态度去弘扬和践行艰苦奋斗精神。在学习中,严格遵守学校纪律,端正自身学习态度;在生活中,做到理性适度消费,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好品德,不断创新,勇于实践,让自己符合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4]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都是当代大学生所必须要具备的特质,也是他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重要精神支撑。

(二)瞄准学生需求,丰富培育内容

“思政课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只有不断备课、常讲常新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5]新时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育需要创新内容,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及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开展党史教育、劳动教育与创业教育,创新艰苦奋斗精神的培育内容,增强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性。首先,要开展党史教育。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价值导向,总结我们走过的这百年艰辛历程,形成了以艰苦奋斗为内核的民族精神。当代大学生应从党艰苦奋斗的光辉事迹中汲取力量,铭记过去我国所遭受的屈辱和磨难,深刻体会党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传承党艰苦奋斗的精神基因。其次,要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良好习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带领他们亲自参与到劳动之中,让他们切身体会劳动的艰辛,明白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在实践中体会理论才更为深刻,从而使他们将勤俭节约、适度消费的意识牢牢的记在心中。最后,要进行创业教育,每年都有一部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陷入了毕业即失业的困境。究其根本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正确的劳动观和择业观,存在着怕苦怕累、眼高手低的情况。创业教育必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心态,不怕难不怕累,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以极高的热情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

(三)借助信息技术,创新传播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各种方式和手段的总和。”[6]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以及成效有着重要影响。新时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针对高校中的原著网民大学生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用好这个媒介。首先,要加强官方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习强国、央视新闻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增加关于艰苦奋斗精神的正能量新闻推送,宣传一些艰苦奋斗的正能量事件和人物,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其次,高校可以通过自己的官方自媒体账号加大对于艰苦奋斗精神的宣传。有些新闻的报导离校园里的大学生很远,很难建立他们的心理认同感,高校官方的自媒体账号可以收集传播一些校园里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人和事,离自己最近的总是最易令人动容,使人信服。最后,必须对网络环境进行严格的监管。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传播范围也十分广泛,一些负面新闻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不劳而获等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在大学生的视野里,高校要联合有关部门加大对于网络媒体平台新闻的筛选和监管力度,坚决抵制负面新闻对大学生所产生的不良影响,让艰苦奋斗精神在健康的网络环境里广泛传播。

三、新时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培育的战略意义

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在奋斗的道路上实现自我的价值,而且有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事业的推进,为中国梦注入青春活力。因此,加强艰苦奋斗精神的培育对于新时代大学生的发展和我国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是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新的时代对青年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的信息化越来越迅速的条件下,保证大学生在身体、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时期,这一伟大事业的建设需要大批全方位发展的人才,而大学生则是建设这一伟大事业的后备军,肩负着时代的重任,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因此他们非常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的侵蚀,从而导致他们做出错误的选择,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在这个时期让他们认识到艰苦奋斗精神在他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作用,能够有效的增强他们面对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免疫力,引导他们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价值观,让他们在面对未来人生种种困难的条件下,能够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以努力拼搏的心态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阻碍,促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全能型人才,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

(二)是新时代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大学生是新时代人才的骨干力量,他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艰苦奋斗观,对于他们实现自我的价值,成为对社会、对国家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其中会遇到许多挫折与困难,阻碍他们自我价值的实现。加强对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育,能够让他们认清社会复杂的环境,经受住来自各个方面的考验,帮助他们形成迎难而上、不轻易言败的可贵品质,激励他们在自己人生奋斗的道路上挥洒努力的汗水,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的价值,成为对社会的发展起向前推动作用的高质量人才。“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7]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要有人生的目标,朝着实现祖国的伟大事业而奋进,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回看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哪一位不是经历了艰苦奋斗、筚路蓝缕的过程,最后才取得成功,并实现了自我价值。在新时代加强对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育,能够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能够使它们充分的认识到幸福的生活必须经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奋斗才能得来,在自身不断努力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梦想,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新时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者,加强对他们艰苦奋斗精神的培育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意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时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他们是智慧与本领并存的青年群体,对他们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育,能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奋斗观,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畏艰难险阻,以奋斗的姿态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8]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追求,我们距离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已经越来越近,千万青年大学生都是参与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越是到紧要关头,我们越不能松懈,越是要保持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四、结语

“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9]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指引着我们战胜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坚定着我们的信念。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而这种精神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创新多种方法对他们进行常态化、系统化的精神灌输,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价值取向。新时代大学生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实践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猜你喜欢

培育精神时代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