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举措
2023-07-28高秀芳
高秀芳
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应当搭建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并注重从学生的语文基础、阅读情况等出发训练他们的阅读素养。然而,教材中的阅读文本具有较强的单一性和固定性,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多种多样的阅读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应当认真筛选阅读文本,积极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量。由此可见,“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能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在全面构建课内外阅读体系的过程中,实现对教材阅读文本缺陷的弥补。应当注意的是,教师应当认真进行“1”的讲解与“X”的选取,进一步提升阅读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发挥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价值。
一、初中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1.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
大部分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或者阅读文章时,大多都带着“为了做题而读”或者“为了学而学”的心态,从而无法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文本的选择和阅读方法和积累。由于学生仅关注作业的完成情况,长期以被动的态度接受知识,致使他们对阅读学习缺乏兴趣。但“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选择,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阅读文本,从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2.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
“1+X”群文阅读模式不拘泥于初中语文教材的单篇文章,而是将阅读课堂延伸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通过阅读更多的文章,能够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不仅让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也能了解更多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从而以更深刻的思维和更全面的视角来理解阅读文本。同时,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也是学生自觉、自主地探索问题的过程,他们不可避免地会思考文章的主题与内涵、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主要人物的行为动机等,从而有效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
3.有助于培养学生素养
想要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是一个由量变达到质变的过程,而学生的人文情怀与文化底蕴也是在大量的阅读中养成的。这一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将视角从一篇单独的文章发散到更多的文章中,甚至是进行整本书阅读。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有助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他们阅读的书籍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灵活应用于语文试题的解答以及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
二、初中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的具体举措
1.明确教学目标,确定阅读主题
在应用“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对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加以明确,并确定相应的阅读主题,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后续的教学效果。故而,教师应当从语文学科特点、学生基本情况和课程培养要求等角度出发进行综合分析,保证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和契合性。
例如,在学习统编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教师应当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和整合,从而提炼出“本单元所学习的是写景抒情的文章”。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进一步确定教学目标。就本单元学习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两点内容:第一,引导学生对文学语言加以品鉴,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第二,掌握表现景物特点的多种手法,以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某一个季节的喜爱之情。在确定教学目标以后,教师无论是在讲解第一课时,还是在带领学生进行多篇阅读时,都应当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确定这一系列阅读活动的主题。以本单元为例,教师在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三篇文章的阅读时,则可以要求他们格外关注文中文学语言的运用以及景物的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则可以确定“四季风光”的群文阅读主题,并以此为出发点展开后续的阅读活动。
2.合理选择材料,激发学生热情
“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需要以优质的阅读文本作为基础,倘若不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阅读材料,则很难充分发挥群文阅读的教育价值,无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故而,教师应当对选择阅读文本这一活动加强重视,精心选择阅读材料,以便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经典文章,对于帮助学生感受散文的魅力并加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精读《背影》既能够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够加深学生的思维。在以此为基础开展“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时,教师可以确定“父母亲情”为阅读主题,并进行阅读文本的合理选择与精准筛选。从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来看,与“父母亲情”相关的文章较多,如七年级上册的《荷叶·母亲》,八年级上册的《回忆我的母亲》等;从课外经典的阅读文本来看,教师可以从近现代著名的作家出发,选择一些文质兼美的阅读资料。例如,席慕蓉的《生日卡片》,沈从文的《我的母亲》,林清玄的《期待父亲的笑》,汪曾祺的《多年父子成兄弟》等。通过将这些文章进行整合并提供给学生,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完善的阅读体系,让他们对“父母亲情”这一主题有更深刻的感悟和理解。同时,不同作者、不同风格的文章也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热情,让他们以更饱满的情绪投入到阅读活动中。
3.立足课内文章,传授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的掌握是收获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在“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落实中也同样如此。故而,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课内文章,为学生传授一定阅读方法,以便于他们能够自主开展后续的阅读活动,从而实现独立的思考和情感的体悟。
例如,在学习《三顾茅庐》这篇文章时,教师应当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总结阅读中可能用到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应当对文章故事发生的背景进行介绍和分析。尽管很多学生都知道刘备和诸葛亮,但就东汉末年大的历史背景并未有全面且深入的了解,便无法对文中的情节有深入的感悟。这时,教师可以借助《百家讲坛》或者其他短视频资料等,进行背景的简要介绍。其次,教师应当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文章,对文中的故事情节进行简要梳理。在结合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对其中出现的人物形象进行赏析,从而帮助学生把握好小说的人物塑造。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小说的主题进行探讨和提炼,感悟小说的写作特色。通过这三个步骤,学生能够对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有更清晰的认识。随后,教师则可以筛选《三国演义》中的其他经典篇目,要求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
4.实施任务驱动,设计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课堂教学的推进离不开丰富多样的教学任务,只有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才能够为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提供一个合适的抓手,让他们在学习任务的完成与落实中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和阅读素养的培养。
例如,《智取生辰纲》是一篇经典篇目,充分展现了《水浒传》的写作特点和基本风格。尽管现在的初中生对四大名著有所了解,但大多是通过电视剧,大部分初中生都没有完整地读完一本名著。故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车迟国斗法》《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三篇文章,让学生对我国四大名著有真切的了解和感受。与此同时,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时还要注意设计高效的学习任务。第一,要求学生对文中出现人物的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第二,要求学生感受不同文章的艺术特点。就任务一的完成来说,学生需要对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进行认真阅读,总结归纳出不同人物的基本特点。就任务二的完成来说,教师则应当要求学生认真感受文中的遣词造句和语言表达。以《刘姥姥进大观园》为例,刘姥姥是《红楼梦》中出场次数不多但十分重要的人物,这一节内容也以生动的笔墨诠释了刘姥姥的形象,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真实感。
5.拓展课外阅读,建构阅读体系
从本质上说,阅读是一项自主性活动,一味依赖外力的支持和帮助难以实现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阅读活动延伸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才能够真正构建一个完善的阅读体系,帮助学生建立起从单篇阅读、多篇阅读到整本书阅读的完整体系。
仍然以《背影》为例,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以后,可以要求学生跳出教材的限制进行课外阅读。一方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与本篇文章主题一致的阅读资料,并组织他们组建阅读小组。利用午休时间或者周末时间,由小组成员对自己的阅读情况以阅读文摘的形式进行汇报和分享。例如,著名的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经写过一篇《母亲》,用三句“我不记得我的母亲”以及紧随其后的景物描写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温馨又和谐的气氛,让读者感受到了母亲的温柔与美好。学生可以为组内成员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为小组阅读活动的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鼓励他们选择不同的形式来表现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如故事描写、手抄报、图画等。
6.注重教学反馈,做好总结分析
“1+X”群文阅读模式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提高对教学反馈工作的重视程度,只有积极地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打造专题课堂,为学生构建一个讨论、探究的良好环境。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与学习灵感。
例如,在完成《三顾茅庐》一文的学习以后,教师可以专门以“三国时代”为主题组建一个专题研讨会,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小说章节等进行阅读。阅读文本不限于《三国演义》的小说文本,还可以覆盖作家、史学家等撰写的评论类文章等。通过大量的阅读,能够让学生对史实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进行分析和了解,从而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好的视角来了解三国故事。再如,在学习《陈涉世家》以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史记》中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进行阅读和学习。通过这一方式,能够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转化为主动学习,实现对他们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认真观察学生在分享反馈中的表现,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1+X”群文阅读模式的重要价值,让学生真正获得提升和进步。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不仅要立足于教材、教学辅助资料中的阅读文本,还要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帮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量。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教育价值,从单篇阅读、多篇阅读、类型阅读发展到整本书阅读,让学生逐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阅读方法论体系,帮助他们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