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人发展方向探索
2023-07-27司喜梅
摘要: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现代性危机问题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向新农人转型,重新回到乡村进行创业和奋斗,乡村成为更多有闯劲的年轻人返乡奋斗的新平台。消费需求的扩大、基础设施的完善、科学技术的溢出以及政策红利都为新农人提供了发展机遇,但个人定位不清晰、人脉资源利用不足、农业技术推广不足也打击了新农人积极性。文章以新农人的机遇和问题入手,从把握自身资源特征,多元化发展;树立人才循环发展理念,成为U盘式人才;技术与文化的脱域再嵌入等方面,探讨当代新农人未来发展方向,为年轻人是否选择成为新农人进行返乡就业创业、振兴乡村提出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农人;多元化发展;人才循环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2-0106-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6 文章标识码:A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形势下保障黄淮海平原粮食生产安全的长效机制与政策研究”(20BJY152);河南科技智库调研课题“河南省数字经济驱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HNKJZK-2023-17B)。
作者简介:司喜梅(1995-),女,汉族,河南开封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政府一直在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加大对乡村的产业、财政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大部分青年回归家乡发展。这一过程中,将会诞生出许多新的商业机会和增长范式,同时,新农人和新技术也将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个体视角来看,传统农民和城市新青年如何转变成为新农人,投入到发展的大趋势中成为新的挑战。文章阐释了什么样的人适合转型做新农人、做什么样的新农人、如何做好新农人来助力乡村发展,并为广大青年是否选择成为新农人提出建议,对其行动方向进行探索。
1 新农人发展现状
“新农人”是农民新群体、农业新业态、农村新细胞,是有知识、有文化、采用现代科学方式从事种养业的一群人,新农人是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新锐力[1]。学者们对新农人的特征研究注重在“新”上,主要体现在经营、管理、技术、理念等多个方面。认为新农人具有互联网、创新、文化、群体化的四大特征[2]。
2015年,我国首届新农人大会在广州市举办,引起了社会的各方关注,之后,新农人队伍日益壮大。据拼多多发布的《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在拼多多平台上,1995年之后出生的“新新农人”数量已超过12.6万人,他们普遍来自广大的乡镇、农村地区,成长于移动互联网时代[3]。福建省安溪县、河南省夏邑县和虞城县、江苏省沭阳县、山东省曹县成为“新新农人”数量最多的TOP 5县城。与父辈相比,“新新农人”具备高学历、懂经营、懂管理、擅长整合产业上下游等群体特点。新农人凭借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理念、已掌握的农业生产技能、管理技能、人际关系、资本、体力付出等,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人生价值。在创业创新的过程中,“新新农人”群体积极回馈家乡,带动当地就业,推动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发展,已经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崭新力量。
2 新农人发展机遇
2.1 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
随着农产品需求数量增加、质量要求提高、结构均衡化、“供给侧”生产端农民老龄化等问题的出现,对新农人来说,供给侧呈现出高端产品、品牌产品需求的市场机遇。在消费需求数量方面,在2010年-2020年间,随着教育水平提高和城镇化发展,每年约有1 900万人从农村到城市发展,这些人从生产者转变为消费者,这不仅意味着供给端劳动力的减少,还意味着需求端消费者的增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测算,诞生于消费社会的全新群体将对粮食的消耗大大增加,地球可能需要增加75%的能量供应,可以是粮食,也可能是蛋白质、糖或能量供应[4]。在消费需求品质方面,在高速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面对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市场比例变化,我们的需求从吃得饱的“粮食安全”逐渐转变为种类丰富、营养均衡的“口粮安全”,传统农业生产无法满足。由此可见,消费需求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进一步扩大,提高农产品数量,提升农产品质量,为优质农产品赋予品牌、赋予故事成为新农人的一个发展机遇。
2.2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化服务拓展强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覆盖广。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438万km,等级公路比例94.8%[5],
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得到解决。2021年,“村村通”系统工程基本覆盖了全国51.2万个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二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拓展强。202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6],健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让供銷社发挥网点多的优势,提升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功能,从而助推乡村振兴。三是农业创新基础设施不断开发。中国北斗卫星(BDS)导航系统全球组网部署成功以后,在农田中的应用已经实现了厘米级的机器人导航。未来在中国农田里,智能农机将更加普及,简单的农事活动将更多地由机器人去实施作业。而这些智能化设备离不开数字地图与高精度的设备支持,北斗系统由此正在农业里大放异彩。网络基础设施的全面覆盖、道路交通网络、基层供销组织的建设都为新农人奠定了就业创业的物质基础,在发展乡村电商、培育规模农业、畅通冷链运输、延伸农产品上下游产业链的过程中,为劳动力资本转移和金融资本为农业赋能制造了契机。
2.3 存在技术溢出效应
技术溢出效应是技术创新推动经济效益增长的动力机制。无人机技术、远程管理系统、产品溯源技术的完善为新农人提供发展智慧农业的技术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人资成本、提高了数字信任。以极飞科技的无人机技术为例,由2007年创立之初做航拍、巡線、测绘等不同功能性产品到创始人从用户订单中无意发现农业植保机应用场景,在新疆建立农业无人机基地,使技术支持云端化、人才利用最大化。以农药播撒为例,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在产品二维码上直接记录农产品的播种时间、农药每次喷洒时间、农药成分、流通环节详细情况,便于构建农产品质量评价体系,形成数字化信任,提高农产品数字价值、品牌价值、经济价值。
2.4 政策红利推动新农人发展
新农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国家发布了“三支一扶”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引导青年人返乡创业的政策,为新农人营造返乡发展的氛围,让更多有决心、有技术、有资源的青年获得多元化的发展机会,聚焦产业兴农、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领域。2022年,各省份发布当地新农人扶持计划。例如,四川省深入实施“青创计划”“诚长计划”“蜀青振兴贷”等项目,争取税收减免、财政支持、工商登记等专项扶持政策,支持引导农村青年落户创业。
3 新农人面临的问题
3.1 个人身份定位不清晰
新农人对自身特征认知不清晰,身份的频繁转变也使得部分人无所适从。新农人既是生产者,又是企业管理者;既要与农民沟通具体的农产品种植、养护、收获的问题,还要与专业技术人员协调技术的农业场景应用难题,与产业链上负责加工、流通、经营环节的企业负责人对接,若要做农产品直播,新农人还需要直接与市场消费者面对面交流。这种身份的频繁转变对新农人的灵活应变能力、心理抗压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要求更高。因此,新农人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既要“阳春白雪”,又要“下里巴人”,否则,很容易与乡村环境“水土不服”。
3.2 人脉资源利用不足
新农人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时,周边生活环境存在恶意破坏农资工具和“占小便宜”的行为,面对熟人社会,碍于邻里人情,无法追究,最终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打击新农人种植热情,降低乡村发展意愿。在乡村熟人社会,宗族文化的影响力在新农人开展乡村项目时更具优势。它既可以为了维持运转将一些人变成熟人,也可以将一些人变成陌生人。因此,在年轻人返乡时,可以通过宗族快速提升项目可信度,达成土地收购整合协商。新农人人际关系、宗族关系利用不充分无疑会增加发展难度。
3.3 农业技术推广不足
传统农民对新技术不理解,影响企业生产。以生物动力法在葡萄种植园的应用为例,生物动力法将整个葡萄园中的土壤、葡萄藤以及园中所有其它动植物视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传统农药化肥在生物动力法中都被禁止,该方法能帮助这个体系达到自平衡的状态,提高植物自身的免疫力,而这一方法在实际农事活动中,就不容易被传统农民所理解,无意的农药施用会造成不可逆的经济损失,增加时间成本,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农业技术推广不足的问题。
4 新农人未来行动方向
4.1 把握自身资源特征,多元化发展
农业生产周期长,前期投入资金量大,年轻人要结合自身情况,合理选择创业、就业方式。常见的新农人类型有三种:一是生于农村,家有土地,带着新时代农业技术返乡的有志青年。他们通过多年工作获得的财富,用新的见识和梦想,将自己原有的闲置农田整合扩张,利用直播带货、抖音电商、认养模式等新营销模式踏上返乡创业路;二是通过借助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开荒地,完成农业生产活动的高级知识分子;三是塑造新农业品牌的企业家以及体制内有想法的人员,他们更懂商业营销模式,有着新品牌经营理念,而适合大厂上班的青年,则可以选择以技术型人才身份加入基本作物的大型公司,提高公司管理经营效率,优化农产品生产流程。新农人可根据自身资源特征,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方向,挖掘新的市场机会,在乡村经济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4.2 树立人才循环发展理念,成为U盘式人才
实现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战,如何为农村注入活力,保持新农人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关键。我国不断完善农业创业和就业政策体系,旨在让新农人在农村“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有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认清自己的目标,不是返乡人员数量的增加,不是人力资本从城市向乡村的单向流动,而是要农村产业蓬勃发展的结果,是一场人才接力赛。新农人不一定要一直留在农村,而是要把自己在基层锻炼学到的经验带回城市各行各业,这种循环不断地接力也是一种人才发展模式。教育的问题事实上不在教育阶段,而在职业阶段。在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分工中,并没有让所有工作都得到尊重和体面,这才导致了个人层面教育的内卷,而专业型U盘式人才自带信息,不装系统,自由协作,通过将专业能力与农业实际场景相结合,带着与目标乡村契合的振兴方案库,作为乡村振兴的咨询顾问,广大乡村为农业教育类专业提供综合实践训练模块,提供试验点,测试发展方案可行性,打造方案讲习所,助力科研项目成果的转化,集思广益,提高农业专业人才的社会地位,发展三维化乡村综合体,构建农村新生态。
4.3 技术与文化的脱域再嵌入
脱域是指社会实践不再受到由其所产生的地点、时间和历史背景的限制的一种状态。技术的脱域再嵌入更倾向于信息技术、新兴产业在农业中的场景应用设计,产学研相结合。而文化的脱域再嵌入是指在面对宗族文化复兴时,我们不能一味地认为是封建糟粕,相反,我们要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力量,思考宗族与村级治理的关系,发挥其在农业生产、农技推广、治理监督中的关键引领作用,构建利益共同体,多方入股,这也是新农人扎根乡村社会,将宗族文化嵌入自身发展规划助力农业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5 结束语
年轻人选择成为新农人,有多种发展方向,最重要的是增强自身的技术服务能力,兢兢业业做品牌,增加农产品品牌信任和数据信任,把高价值经济类农产品产地优势变成市场优势和品牌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拓展流通渠道,打通产加销产业链条,塑造品牌形象,多管齐下,实现农产品产销两旺,带动农业全产业链变革。新农人思考模式要从二维转向五维,即从融合一二三产业到构建农业综合体,再到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农业发展周期,最后不断提高成功概率,以小事为抓手,总结经验,通过技术、理念、经验、方案输出产生持续影响,链接服务资源,培养自身组织能力,顺势而为,坚持重复做大概率的事情,在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一份特色“作品”。
参考文献:
[1]吴连翠,付笑笑,吴训照.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人发展研究综述[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3):68-73.
[2]梁钟儿,向科衡,郝佳秀.乡村振兴视角下新农人与乡村文旅协同融合机制与成效转化研究[J].山西农经,2021(22):23-25.
[3]林安居.“新新农人”“攻占”拼多多[J].商学院,2022(01):46-48.
[4]新浪财经.中国农业的智慧升级路:未来小农户或成高收入群体[EB/OL].(2019-10-30)[2019-10-3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8773127372384474&wfr=spider&for=pc.
[5]杨燕,赵晓夏,禹洁.“四好农村路”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J].中国公路,2021(21): 24-9.
[6]王娜.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J].中国畜牧业,2021(05):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