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2023-07-27郑茂妹
郑茂妹
摘 要:近年来,随着网络资源的丰富、网络环境的健全、网络技术的发展,借助网络环境实施高中化学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而且在网络环境的作用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元丰富,化学的教学内涵更加宽泛充分。本文首先探讨了在网络环境中开展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意义,随后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最后提出网络环境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希望对新时代网络环境下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在网络环境下,化学教学的开展方式与选择路径更加符合学生学习需要,诸多抽象、复杂的化学知识,会在网络环境的驱动下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也会更加充分、生动,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知识特点、不同学生需要,将更为丰富的网络素材、网络资源、网络工具等应用于教学领域,微课、PPT、视频、图画等诸多网络元素都会充斥于学生视野,学生的化学思维、学习方式、理解能力、探索途径自会无限激活,教学效率也会逐步提升。因此,借助网络环境构建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并通过对网络环境作用的无限放大,使教学措施落实更为精准、科学、有效,便成为新时代高中化学教学的必然选择与发展趋势[1]。
一、在网络环境中开展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网络环境为教育事业提供良好的平台,是开展特色性、个性化教学的重要依据。高中化学教学中,合理利用网络环境,既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又可以提升学生理解與认知能力,实现拓展性教学实践目标,为学生扎实、系统、高效地掌握化学知识铺平道路[2]。
(一)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
中学化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教授学生学习基础化学知识,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化学元素以及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机理,最后能够轻松、自如地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来理解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化学现象[3]。高中生思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网络环境对学生开展高中化学知识的教学可以带来比传统课堂更丰富的新内容。例如:学生可以看微课视频的方式从声音、图像、视频演示中学到更为丰富、有趣、个性化的知识,帮助学生积累书本以外的化学知识。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教学侧重于实验和案例,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化学元素和化学原理等知识。运用网络环境进行高中化学知识传授的乐趣在于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感受化学课程中包含的独特魅力,从而提升自己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最后能够更好地掌握高中阶段需要学习的化学知识。传统的化学教学过于理论化,显得乏味,而有趣味性有探究意义的课堂更容易让中学生捕获并掌握大量的知识。网络环境融入高中化学教学可以为教育环境创造良好的氛围[4]。
(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现代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是作为课堂的领导者而存在,学生则只对学习的过程与学习方案进行测试。随着现代网络环境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和引入,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参与课堂实践的机会,这对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非常有帮助[5]。
二、网络环境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
网络环境下,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应该坚持契合化学科学特点,服务教学目标落实的原则,使网络环境既服务于学生学习发展,它还服务于教学内容的拓展,使学生在不断释放和提高自我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一)凸显化学学科特点
由于高中化学在知识内容、教学要求、发展导向上有着比较鲜明的特点,其更加重视对于实验作用的发挥及动态化学模型的借助[6]。因此,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时,应该全面寻求网络资源、素材与化学科学知识、内容的有机结合与无缝对接。一方面,切实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与影响力,为学生充分学习化学知识、切实提升综合素养而给予辅助;另一方面,充分服务高中化学教学需要,利用动态化模型、多元性素材等,针对不同知识特点,设计不同教学活动,应用不同网络素材,实现知识难度的降低,学习困惑的排解。
(二)服务教学目标达成
高中化学主要由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两个主要模块组成,其在教学目标界定上既有着很强的共性,也仍然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将网络环境慢慢渗透到高中化学教育中,可以为教学目标达成提供更为充分、丰富、强劲的保证。一方面,针对差异性知识目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环境不断延伸和拓展,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更加充分,对于知识的理解、剖析、感知更加深刻。另一方面,结合提升性目标,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环境予以细化和深化,使学习发展更为迫切的学生获得更多探索、思考、锻炼的机会。
三、网络环境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
在网络环境下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实践,教师应该结合知识特点和学生需要,精准而全面地构建出具有不同特性的合作学习模式、讨论交流模式、课外互动模式,让其全面推动教学发展[7]。
(一)利用微课手段引领学生进入课堂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微课也由此而诞生,微课是教师提前录制完、剪辑好的简短的教学视频,可以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来对学生进行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堂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融入课堂。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留下作业让学生在教育平台看微课视频进行课前预习。微课具有时间短、辅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呈现的是碎片化的学习内容,时间一般会控制在6~8分钟,最长也不会超过15分钟,这种长度的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提前掌握第二天上课即将学习的知识点,让学生在第二天上课时,对教师所讲的内容理解得更加充分、透彻。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始进行授课前利用微课引导学生。例如:当学习“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时,教师便可于课堂开始时,为学生播放相应的微课视频,使学生通过肉眼观看到不同物质经过处理后彼此分开的现象。此后,教师同样应带领学生对物质恢复本来状态的过程进行观察。采用上述方法教学,能够使知识得到直观的体现,使学生能够被神奇的化学现象所吸引,从而充满兴趣。该教学方法的应用,对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
课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同样应为学生播放微课视频,并对视频中的重点知识进行分离与解析,使其细化,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的深入性。例如:当学习“蒸馏”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萃取”实验的相关微课视频。教师在播放微课视频的过程中,可以对于视频中的重点知识进行调整进度,多次重复观看相关内容,最后再针对性地讲解微课视频中的内容,如:“萃取液的注入”“振荡”“静置”“分液”等多种知识点。教学期间,学生如存在问题,可随时提出,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调整微课视频的进度条,让学生在微课中自己寻找答案,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透彻性。
(二)借助网络环境构建合作学习模式
为了确保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合作活动的开展更为充分、有效,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要,就对应的知识、问题等利用多媒体工具、信息化技术分层分类呈现,并精准划分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研讨中激活其情感和思想,增强其能力,促进其发展。例如:在进行《物质的分类》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6个小组,并用PPT出示探究性问题:化学物质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学生在课堂上开始针对问题组内进行分析研讨。面对不同小组存在的问题或者出现的理解偏差,教师可以及时利用网络搜集并展示对应解释性视频、图画或者动态图,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就这节课讲过的关键知识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可以采取组内讨论的方式得出答案,回答问题,教师也可以达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为学生回顾知识提供时间与空间,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课堂当中讲解的知识重点。
为了提升学生的发散性化学思维能力,借助网络环境构建出具有引导性、多元化的课堂讨论交流模式。结合不同知识、问题、主题,动员学生利用网络环境资源,开展深度学习,在充分思考、多元探究中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服务。例如:教师在讲解《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这一堂课的时候,为了提升讨论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诸多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网络素材和资源,然后组织学生借助网络环境自主构建金属化合物知识结构体系,在彼此补充、相互完善中提升教学活动的严谨性、针对性、实效性。
(三)依托网络环境构建课外互动模式
为了促进学生课外学习发展,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环境来构建课外交流活动的平台,例如:教师在网络上组建化学教学微信群、QQ群,利用微博、空间、日志等互动平台,教师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发布第二天上课要讲内容的微课导学视频,并留下当天的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在晚上10:00前将课程预习笔记拍照分享到微信群或者QQ群中,这样也避免了少部分学生以忘带作业为借口不写作业。由于学生在下课后极易忘记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使课堂教育无法得到应有的效果,降低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于教学后,通过网络环境为学生布置练习任务,使其能够不断对知识进行验证以及探索。例如:学习“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后,教师便可要求学生录制背诵元素周期表的视频,让学生在视频中根据学习到的知识简单介绍一下化学元素。最后,学生需要将录制好的视频通过网络发送给教师。这样,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应该倡导学生多利用交流平台进行问题研讨、知识分享,在多元化互动探究中促进学生发展。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提升化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促使其在《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学习中,建构合作学习思维,强化小组合作学习技能。比如:在探索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时,鼓励学生通过教学课件探索“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探究实验过程和现象,利用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并提出合理的假设和猜想,围绕实验设计过程,验证假设和猜想,从而得出正确的化学结论,促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形成缜密的逻辑意识。比如:在建设课外网络交流学习平台中,要结合元素周期表的元素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围绕化学历史背景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具备创新性品质。在元素周期表中充斥着美学元素,教师要在课外交互平台上,引发学生对美的探究兴趣,从美学角度引导学生开展化学课程学习活动,促使学生逐步建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增强学生量变到质变的规律认知能力,为学生形成心理上、生理上的美学与情感做好铺垫。另外,在化学之美的探究中,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解读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促使其在“元素周期表”探究学习中,形成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能力。通过开展课外交互学习活动,深化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内的元素结构、性质、反应等知识点的理顺能力,进而培养良好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四)利用网络环境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课堂教学环境,设计适宜的化学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提升课堂规划学习能力,针对化学课程目标、任务等进行分析探索,促使学生主动融入课程教学活动中,培养创新性学习思想,提升主体性学习技能。围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教师要结合网络环境的形象、真实、数据等优势,帮助学生培养透过实验看本质的能力,使学生在知识探索中提高综合学习技能。
例如:在学习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生石灰遇水”实验时,在与水反应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利用网络环境增强学生课程学习能力,促使其在知识探索与学习活动中建构自主学习思想,提升课程教学整体水平。首先,教师将学生分成3—5人/组,运用多媒体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课件了解实验的具体操作流程,增强学生对生石灰遇水的现象的预估能力,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推理意识。学生在课程实验课件中进行讨论并思考实验的步骤衔接方法和技巧,教师从旁协助指导实验学习,带领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明确学习方法,强化课程探究技能,针对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深度解读。接着,围绕具体实验过程,教师要对学生生石灰遇水实验过程进行监督,通過耐心观察、细致指导,帮助学生细化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增强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准确操作能力,及时帮助学生改正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方法、错误思想,在师生合作下提升实验教学的成功率。在指导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手机录像功能,将各个学习小组的实验过程及步骤记录下来,通过数据上传的方式进行存储,以供学生进行复习应用。另外,教师要通过记录实验过程,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讨论,根据生石灰的化学性质及特点,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总结能力。最后,实验结束后,教师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向学生展示生石灰与水反应后,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充分锻炼学生数据查询能力,帮助学生高效完成课程学习任务,体现学生课堂主体性作用。
(五)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攻克重难点
高中化学知识内容繁杂、知识体系分散,在实际教学中难度系数较大,学生学习较为困难。教师要科学应用网络环境,积极开展知识重点、难点探究学习活动,发挥信息化教学的指导性、说明性作用,促使其在形象、直观的信息化教学课件中,提升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逐步攻克化学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学生开展高质量、高效率课程学习活动助力。针对当前复杂多变的教学形式,教师要围绕新课标内容,巧妙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攻克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增强学生对知识要点与重点的掌握,从而实现知识积累、问题解答、能力训练等学习目标,彰显网络环境下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另外,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中,可以提升化学学习能力,增强化学知识探究兴趣,全面提高化学学科教与学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内容时,在这一课中的知识难点学习中,要掌握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应用的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强学生对电池的功用学习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厘清学习思路、提高探索能力,深度研究电池的工作原理,逐步攻克这一学习难点。首先,教师利用PPT向学生展现电池的结构和原理,通过语言讲解和图片解释,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学习活动中,形成缜密的化学思维。比如:在对电池的原理讲解中,教师利用网络数据功能下载实验视频,让学生通过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过程,掌握电池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初步建构化学逻辑思维。最后,在讲解电解熔融态氯化钠这一知识点时,通过教材的插图、文字描述,配合动画教学手段,帮助高中生观察反应的动态变化,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课程讲解中,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解读,凸显信息化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作用。教师要在班级群中建立班内网,将课堂教学的视频、课件上传到网上,以供学生下载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围绕知识重点与难点部分进行深度学习,提升课程学习综合能力。
(六)借助网络环境开展化学实践活动
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想和自主意识,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模式,增强学生对实践活动的体验能力,促使学生在课程探究中培养综合学习技能。因此,教师要通过具体教学过程,体现网络环境对化学教学的影响作用,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能力、对化学问题的解答能力。教师借助网络环境开展化学实践教学活动,带领学生通过体验化学元素性质及特点、探索化学实验过程及结果等,提升学生实践学习能力,锻炼问题解决技能。
例如:在学习高中化学教材中的“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要结合网络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为增强学生化学知识学习与探究能力提供助力。比如:教师利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手段,带领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在解答实际问题中掌握“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性质。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对实验过程的展示,增强学生信息捕捉能力,在观看反应原理和现象的视频中,帮助学生区分金属活动顺序,通过反应过程,将排列在前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增强学生对问题的解答能力。再比如:在探索学习金属钠投入硫酸铜中,是否可以发生置换反应时,通过教学课件内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铜不能被置换出来。主要原因是铜的顺序在盐的后面。实验得出结论:金属与盐反应时,可以通过置换反应将排列在前面的金属分离出来。在这一教学实践体验中,学生围绕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实验过程,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分析、讨论等学习活动中,明确化学实验的规律,体现出化学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答疑解惑的能力,全面提升高中化学课程教与学的能力。同时,教师倡导学生在这一课学习后,通过进行课外实践活动,探索置换反应的现实应用范围,了解置换反应的实际用途,发挥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的作用。
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与完善,通过网络环境进行教育教学在当今社会已比较普遍,利用网络环境开展高中化学教育,是新时代高中化学教育的最好选择。教师在网络环境作用发挥时,应该通过网络环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交流互动、问题剖析、课外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凸显其自主性、积极性、自觉性,以全新视角认识高中化学,用全新方式学习化学知识,切实满足高中学生学习需要,帮助他们能够在多元、生动、丰富的网络环境辅助下更好地学习化学,全面发展自我。
参考文献
[1]张琨.网络环境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9):125-126.
[2]耿萍,张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J].大学化学,2020,35(1):12-16.
[3]刘鑫.论新课改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分层次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137-138.
[4]熊祎.微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投资与合作,2021(6):196-198.
[5]程宏明.网络环境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4):81-83.
[6]田多山.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1(4):15-16.
[7]陈欢.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成功,201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