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思维培养的高中地理课堂问题设计策略研究
2023-07-27冯雪君
冯雪君
摘 要:现代教育已经与传统教育不同,现在的高中生要在掌握基本学科知识的同时具备学科综合思维。综合思维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对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有促进作用。就地理综合思维来说,学生要能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学习地理学科知识。教师可以从要素、时空和区域综合思维三个方面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地理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综合思维;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实践
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单纯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教学目标,而要关注学生地理综合核心素养的培育。综合型人才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式教学形式,用问题来突出课堂重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多方面思维的开拓。本文就如何在综合思维素养视角下开展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做出以下探究,希望对广大教育教学者有所帮助。
一、问题式教学的内涵和价值
不同學科有不同学科的知识特点,就高中地理学科来说,它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同时知识体系又很庞大。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要先打好基础知识,之后再逐步构建高层知识体系,提高学科学习的效率。每一堂地理课都有它的教学重难点,问题式教学形式就是通过设计课堂问题的形式将这些重难点突出出来,通过问题用循序渐进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自我分析和理解程度。如果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直接给学生进行高难度知识的讲解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会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觉得很吃力,一旦学生不能实现课堂上的初步理解,跟不上教师课堂的教学进度,到了课下就会产生抵触心理,甚至直接放弃这一块的知识内容。还有一些学生即使在教师的带领下理解了这部分知识,但在后续课下应用的时候就又出现了问题,究其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自主进行问题的研究和推导,一味接受别人的知识成果,这样不仅不利于知识的长期记忆,还不利于后续的变形应用。所以教师要采用问题式教学的形式,通过建立问题引导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和社会现实相结合,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其从多方面进行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分析。
将一个教学难点划分为多个细小的问题,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和学习基础出发进行问题导入,诱导学生逐层深入直至最后找到重难点知识的深层规律。学生在回答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不断试错,但这种试错过程也是一种宝贵的学习经验。高中生已经有自己的思维,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能一味地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知识吸收,而是要采用变相引导的形式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看法。让学生在发散思维、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学生后续更好地进行知识变形和应用奠定基础[1]。
二、综合地理思维素养的组成部分
就高中生地理学科的综合思维来说,学生首先需要具备要素综合思维。地理主要是研究物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的学科,学生在进行课本知识学习时需要对这五方面进行灵活的贯穿和应用,要能针对某一地理现象从不同要素分析其形成原因。每一个地理事物都是由不同地理要素组成的,教师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对地理要素的敏锐程度。例如:可以通过教学训练法提高学生对要素和要素之间的灵活思考,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总结出要素关联法的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要素综合思维。
其次,学生要想学好高中地理还要具备一定的时空思维。地理是一门以人类生存空间为基础的学科,学生无论是学习各种气候还是地形、地貌,都需要借助地区来进行划分,所以时空思维是综合地理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感和想象力对准确记忆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地形地貌、植被类型等都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学习更多专业地理知识,研究更多地理现象。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采用动态教学法,带领学生从时空整体到局部进行逐步分析,培养学生以时空为基础构建知识体系的自觉性。最后,学生还要具备区域综合思维,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区域对比的方法进行知识记忆,帮学生分析特定区域的地理要素以及相似区域的共通性和特殊性,提高学生的知识记忆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区域综合思维[2]。
以环境污染知识来说,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冬季北方空气污染会更严重?学生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将落脚点落在北方、冬季、空气污染三个方面。北方冬季属于两个空间和时间因素,从这两个因素入手引导学生分别从气候方面思考北方冬季的气候特征,然后从地区人文社会生活角度思考北方人的生活习惯,这时候学生就能推理得出北方冬季受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冷空气影响气温低,人们需要燃烧大量树木和煤碳供暖,树木和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在空中滞留,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这个地理问题既考查了学生的要素思维,又考查了学生的区域和空间思维,是很好的一道综合性地理题,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带领学生做这类题,在带领学生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地理素养。
三、综合思维与问题式教学的关系
综合思维理论是问题式教学设计和实践的基础,用问题式教学形式进行教学能为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供有效途径。就高中地理教学来说,教师在实行问题式教学时要认真研究综合思维理论,遵循学生思维多样性的发展规律,包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教师在开展问题式教学实践时也要多方面考虑实践的适用性和综合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所以说问题式教学是手段、途径和方式,而地理综合思维则是问题式教学的最终目标。高中地理教师要摆脱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转变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目标的教学目的,始终坚持以问题式教学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综合地理思维为目标,助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积极落实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为未来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现代化地理人才。
四、在综合思维视角下开展地理问题式教学的途径
(一)在情境中开展问题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
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发展,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开展情境式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的形式,在情境学习环境中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和理解,激发学生良好的启发性思维和求知欲。兴趣是学生学好一门学科的基础和关键,对高中生来说只有拥有一定的地理学习兴趣才能推动他们进行深层次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利用情境式教学创建真实的地理课堂情境,能将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更生动形象,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地理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有利于在课堂上营造更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探索地理学科知识时真正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转变学生以往以考试成绩为目的的学习目标。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在合适的问题中进行思考探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地理教师可以借助现在非常流行的多媒体技术,通过播放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看视频的过程中思考并分析造成这一地理现象的原因。同时,还可以给学生播放这一地区的城市宣传片,帮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这一地区的气候、地形情况,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入手进行问题思考,激发学生的要素和区域综合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3]。
例如:教师在带领高一学生学习“地貌”地理知识时,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不同地区的特色地形地貌图片视频。比如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和风沙地貌等,引导学生分别从地理位置、气候、降水量、风向等多方面多角度分析这些地貌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地理因素和区域因素思维。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在遇到其他地形地貌时也能按照不同的区域因素分析出其形成原因,激发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
(二)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的培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急于求成,渴望一两个问题就能实现学生思维的开拓,而要将问题式教学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始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课本知识内容,制订多样化的课堂问题,促进学生全方位的思维创新。过于单一的问题会局限学生的思维,过于复杂的问题则会加大学生的解题难度,使学生产生挫败心理。所以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标性,要能使问题真正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在考查学生基本课程知识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针对某一课程知识进行多层次的问题设计,构建完整的问题链,围绕某一知识中心设计3—5个子问题,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一定的过渡和延伸。同时,问题也要避免过于直白,要逐步提高题干的难度,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利用自身地理核心素养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解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交通运输与区域布局》这节课时,可以围绕城市交通设置一个大的问答题,在问答题下面再设置三道子问题,比如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中心,要求学生结合城市交通示意图,分析这条高速路沿线高速站的分布特点;过密或过细的高铁站分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高铁站为什么都要设在城区边缘?通过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将交通枢纽分布与城市政治、经济以及人口发展相联系,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思考地理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能将复杂的地理问题转化为与课本知识相关的直白性的地理问题,找出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4]。
(三)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训练学生地理思维
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展问题式教学时要非常重视解决问题这一环节,因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脑和思维发展很活跃,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思维高潮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解答活动,将解答问题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逐步训练他们的地理思维,提高学生的做题准确度和做题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合作交流解题活动,让学生在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与同伴实现思维碰撞的形式不断拓宽学生的做题思路,开发学生更广阔的地理思维。地理教师在开展问题式教学时不能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速度,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时间进行自我思维的探究和整合,将解决问题的主体下放给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思考和探究能力。很多高中生在进行前期解题思维训练时可能会比较吃力,这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时给他们提供一定的做题思路和做题技巧,引导学生逐步拓展自己的思维。之后还可以举办一些头脑风暴地理活动,通过限制答题时间采用竞赛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思维的高效运转,提高学生地理思维的流畅性,促进学生综合地理思维的形成[5]。
(四)积极进行课堂总结,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应用,落实综合思维
任何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在最后都要进行课堂总结,总结是一堂课的灵魂所在,高效的课堂总结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汲取,还能增强学生的课堂记忆,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辅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下知识应用和实践。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回顾先前所学知识、梳理知识框架结构时也可以采用提问题的形式,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逐步回忆思考先前所学知识内容,增强学生知识记忆的同时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总结该知识有关的题型和做题规律,提高课堂总结环节的价值和效率,使学生的综合思维能落到实处。如果采用传统教师按时间线带领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的总结形式,只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并不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不利于学生落实自己的综合思维。教师在课堂总结环节设置问题时要综合考虑问题的全面性,确保问题能涵盖课堂上所有大大小小的知识点,同时问题本身也要有一定的价值,不能太过于简单和直白,要能使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力,使自己的地理思维得到发展。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了“地球圈层构造”的相关知识内容之后,可以给学生一个纵波和横波变化示意图。让学生根据这两个波的变化情况分析对应的地质结构,考查学生对地壳、地质、地幔不同阶层的知识掌握情况,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应用,使学生的综合地理思维落到实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地理问题式教学是激发学生综合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综合思维视角下的课堂教学可以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转变学生认识地理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地理实践能力。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问题式课堂教学时要设置合理的问题形式,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因材施教、层层深入的教学原则,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黄雅琪.基于问题式教学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素养培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2.
[2]郭玉明.基于问题式教学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素养培育[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7):7-8.
[3]景晓菲.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素养培养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20.
[4]钟庆玲.综合思维导向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问题链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5]汤嘉玲.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的教学诊断与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課题“基于地理综合思维素养培育的问题式教学的行动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ZX21-12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