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3-07-27胡宏元

幸福家庭 2023年6期
关键词:创设教学法情境

胡宏元

小学阶段是学生积累知识、增强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应创新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让小学阶段的学生接受更好的语文教育,为学生的初中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前,问题情境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语文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联系生活实际设置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问题情境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带着兴趣探索问题的答案、体会作者的思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

教师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时,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通过驱动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让他们更深入地领悟作者思想,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的意义,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的现存不足,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一)问题引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于成人的兴趣爱好和思维方式,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探索语文知识。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具有探索性和趣味性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问题设置,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语文科目的学习内容较为广泛,且很多语文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学生理解问题,产生自己的思考。教师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自主探索相关语文知识,使学生理解和感悟文本内涵,进而加强对相关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合理的问题设置,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更明确的目标,实现高效学习。

(三)创设情境,丰富语文课堂教学

问题情境教学法破除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作者、读者等不同的角度理解文章,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赏析能力。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文章不同部分的内容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自主探索语文知识,以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认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的现存不足

(一)重视问题,忽略情境创设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部分教师在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时偏离了方向,没有根据文章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而是提出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导致学生面对众多问题很难有自己的思考,更不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另外,部分教师觉得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接受更多新的知识,因而在教学中忽略了情境创设,没有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延伸、拓展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错误理解,创设无效情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在问题情境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一步步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此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从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情境不是随意创设的,问题也不是越多越好。部分教师在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时,没有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创设了无效的教学情境,浪费了教师的精力和学生的时间,甚至让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套用模板,忽视情境创新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当个体对某件事情产生兴趣时,大脑会处于一种兴奋、活跃的状态。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创设具有挑战性、探索性、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但是,每个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不同,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也不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直接套用“万能模板”,导致学生在同一类情境中逐渐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事实上,不同文章的背景和特点各不相同,“万能模板”无法适用于每篇文章的教学。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问题情境教学的策略

(一)结合文章标题创设问题情境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文章标题,读者可以捕捉到很多信息。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文章标题,结合学生的兴趣点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内容。这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草原》一文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分别从美景、动物、美食等方面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见过能像水一样流动的草吗?你们能想象自己骑着马儿在大草原上狂奔的感觉吗?你们知道草原上有哪些美食吗?”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寻找相关内容。这样的问题情境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课文阅读,从文章中感受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以及蒙汉两族的深厚情谊,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又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宇宙生命之谜》一文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设置以下问题:“同学们觉得外星人存在吗?你们觉得外星人的居住环境是什么样的?你们觉得水星和火星哪个更有可能有外星人?”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并通过阅读文章一点点了解宇宙的奥秘。由此可见,教师结合文章标题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转变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

(二)利用学生感官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年龄、阅历限制,想象力和理解能力较弱,难以理解教材中的古诗词。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古诗词,不能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视频、图片、音频等形式生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古诗词的意境美,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时,教师可以先结合第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向学生展示黑云遮蔽山林的图片;在讲解第二句“白雨跳珠乱入船”时,向学生播放透明的雨水拍打水面、拍打船舱形成“跳珠”的视频;在讲解第三句“卷地风来忽吹散”时,向学生播放狂风卷走乌云、天地变色的视频和音频;最后结合“望湖楼下水如天”这一句,向学生展示西湖平静无波时水天一色的美景。随后,结合诗句内容,教师可以设计情境问题,如“同学们觉得刚刚展示的哪种景色最美?从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突然到天朗气清、水天一色,你们如果身处这种情境中会有什么样的心境变化?”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述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创作时的心境。

又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古诗《石灰吟》时,教师可以先播放视频,向学生展示石灰石破碎、磨粉、煅烧成成品的整个过程,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是人经过千锤百炼,还能毫不惧怕吗?如果把一个人比作石灰,你们会想到谁呢?”通过观察锻炼石灰的过程,学生体会到诗人面对严峻考验时等闲视之,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做清白之人的浩然正气和豪迈气概。

(三)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知识源于生活,很多语文知识与生活紧密相关,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结合学生所熟知的事物进行提问,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时,教师可用“茶话会”的形式开展问题情境教学。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经历过的有关春节的各类趣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笔下的春节,学习作者如何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描述春节的热闹和隆重,展现节日的美好,同时向学生讲述老北京过年的场景,让学生感受从前和现在人们生活的鲜明对比,从而体会到作者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再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腊八粥》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探讨“最喜欢吃什么菜?自己有没有给父母做过饭?”,让学生感受作者猜粥、看粥、吃粥的过程,体会作者的心理活动以及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之情。

结语

问题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积极投入小学语文学习。教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教師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将问题情境教学有效融入语文教学,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将来的中学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

贵州省从江县往洞镇信地小学)

猜你喜欢

创设教学法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