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2023-07-27郑秀

幸福家庭 2023年6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教师应语言

郑秀

小学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着眼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影响着小学语文课程的质量,通过调整小学语文教学语言,教师既可以更好地把握语文教育的本质,为学生打造更高效的语文课堂,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使语文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价值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是一个注重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过程。教学语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手段,它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首先,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学语言形式的简单化和语言内容的生活化、情境化,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识。语言表达的形象化、直观化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其次,教学语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小学生对于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更喜欢通过与生活相关的内容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使用生活化和情境化的教学语言,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积极参与、愉快学习的过程中,会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最后,教学语言对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教师精心组织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文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学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通过教学语言的引导,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对文学、历史等产生兴趣,从而提升综合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一)简洁易懂

小学语文的教学语言应该简洁易懂,以便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以下是具体的要求。

一是使用简单的词汇。小学生的词汇量有限、语言理解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尽量使用简洁易懂的词汇,让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二是使用简短的句子。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成熟,过于复杂的句子容易让学生产生困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句子结构,以免学生听不懂或产生误解。三是语言表达清晰准确。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清晰准确,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语言或方言,影响学生的口语理解和表达能力。四是采用形象具体的描述方式。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形象具体的描述方式,将抽象的知识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图画等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五是避免使用生僻词汇。教师应尽量避免使用生僻的词汇,以免让学生感到困惑或产生抵触情绪。

(二)生动形象

教师需要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印象。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尚不成熟,他们难以理解抽象的概念,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为了使教学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一是使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类比。教师将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较,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知识点。二是利用展示图片和播放视频等方式。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三是利用故事、漫画等资源进行教学。教师可以用幽默诙谐的语言绘声绘色地为学生讲故事,这种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提高课堂的感染力。

(三)注重互动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语言的互动性,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学科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互动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积极的互动氛围,让学生在温馨、开放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互动性的教学方法,比如问答式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这些方法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展合作学习,从而收获知识。

1.利用问答式教学。问答式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增强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花钟》一文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向学生提问:“你见过哪些花?你知道它们什么时候开放吗?”通过这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置若干问题,并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进行问答比赛,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回答问题并获得奖励,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开展小组讨论活动。教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活动,确定小组讨论的主题后,让学生自由表达和交流。在小组讨论活动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引发其他组员的思考和回答。这种交流和互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自信心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3.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角色扮演活动可以让师生在模拟情境下扮演特定的角色进行对话,这种情境化的语言交流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自然、流畅地与教师进行沟通,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在以旅游为主题的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分别扮演导游和游客的角色,这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语文课堂互动。

(四)具有启发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语言的启发性,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启发学生思考。具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通过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例如,在以古诗词鉴赏为主题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先展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再向学生提出“你认为这幅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感受画作中的诗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具有规范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语言的规范性。规范性指的是教师使用的教学语言应该是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遣词造句符合普通话的使用习惯和现代汉语的使用规则,不出现语法错误、用词不当、语言粗俗等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使用规范性的语言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语法正确。在讲解语法知识和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要注重语法的结构,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不出现语法错误。二是用词准确。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应用词准确、简练,避免用词不当、表意不明的问题。同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好词好句,使学生写作的文章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三是语言得体。部分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用词不规范、语言不文明等现象,容易出现俚语化、粗俗化等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语言,让学生了解何为得体的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四是注重修辞。在讲解文学作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结语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语言的作用,并积极发挥教学语言的价值。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载体,是语文课堂教学中连接学生和教师的桥梁,正确、灵活地使用教学语言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向学生传递信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进而增强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推动当代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归仁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教师应语言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语言是刀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我有我语言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