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2023-07-27皮翥

幸福家庭 2023年6期
关键词:核心信息技术情境

皮翥

新课标关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党的培养,这要求教师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手段。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学生来说不可或缺,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精心设计课程内容,深入思考“如何培养学生?”“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等问题,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结合当前的教学环境,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意识。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虽然拥有了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但是网络上的信息有利有弊。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二是计算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让学生能对问题进行抽象、分解、建模,不断反思、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三是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这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熟练运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有效管理日常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信息技术高效地解决问题并进行创新活动。四是信息社会责任。在信息化时代,学生需要行为自律,遵从互联网道德规范,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知识形成过程,对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实践教学中,部分教师主要采用讲授的方式,通过演示幻灯片讲解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在讲台下观看,这使得课堂枯燥乏味。殊不知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计算机操作对初中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学习内容,教师需要为学生演示具体的操作过程。另外,电脑键盘上按键众多,每一个按键都有不同的功能,部分教师一味地进行知识讲解,没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其用法,这样难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使得学生无法亲自体会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缺乏趣味性

单一的教学方法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就好比让学生坐井观天。如果教师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视野,那么学生能够学到的知识就只有“井口”的那一部分。部分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创新教学方法,这使得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忽視信息技术的实际运用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需要通过大量的题目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部分教师为了省事,很少或者没有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只是口头描述了操作过程,这使得学生尽管在当时能够记住操作步骤,但是很快就会遗忘。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也没有将信息技术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导致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的实际运用脱轨,这使得学生无法单独完成学习任务,其自身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原则

(一)整体性

信息技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每一个维度都很重要,并且这四个维度互相联系,互相支持,只有它们都得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有所提升。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整体性,不能单从某一个维度开展教学。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课程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和连贯性,使信息技术课程的每一个单元、每一个章节的教学内容之间都具有逻辑性。这就需要教师熟悉整个信息技术课程,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使整个教学过程“行云流水”。

(二)主体性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水平和知识掌握情况,科学筛选教学内容,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在信息技术课上有所收获。教师还需要积极改进教学模式,采用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多多探讨,引导学生互相学习,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

(三)情境性

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情境性原则,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过程。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不同的情境,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二是教学评价。在核心素养指向下,教师需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创设真实性的评价情境,建立情境与问题之间的关联,针对学生在情境中的真实情况进行打分,判断学生是否将自身所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场

景中。

四、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创新教育理念,借鉴先进经验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围绕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师需要系统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深入了解人与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提高自身能力,多借鉴先进教学经验,使自己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计算机实际操作的时候,教师可以借鉴其他教师的分组方法,将班上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教完一项操作时让学生进行小组竞赛,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得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二)注重实际操作,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和其他课程不同,信息技术课程讲究的是熟能生巧,举一反三。很多计算机方面的操作大多类似,学生只需熟练掌握其中一项,其他操作大多能“无师自通”。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加强基本操作方面的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尝试“学案+任务”的方式,并制作微课视频,让学生在家也能进行计算机操作练习。学生可以按照视频中的步骤一步步操作,反复练习从而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做到熟能生巧。

例如,在教学“简单的数据处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综合考虑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任务,并详细说明任务要求,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帮助遇到困难的学生,并总结学生提出的常见问题,以便后续讲解。

又如,在教学“信息交流”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相关教学素材,如天气预报、网站头条、网站分类等,让学生分析并筛选这些内容,找出自己需要的信息。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

(三)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开展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训练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建立统计图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记录自己每月的生活费和每一笔生活费的用途,并进行分类汇总。学生可以将生活费开销的具体类别划分为学习用品花费、娱乐花费和零食花费等,并将统计的数据做成表格,以直观地了解生活费的去向,锻炼统计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形成计算思维。

(四)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灵活选用合适的数字平台和资源进行探究学习,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使课程具有开放性。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以“中小学生上网的利弊”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调研任务,他们可以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也可以调查身边的情况。学生要从不同渠道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并将每个人收集到的信息以直观的形式整理出来,如采用柱形图、折線图、饼图等。教师还可以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分析成果,分享自己对正确使用网络的看法和建议。这一调研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当前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真假难辨,其中不乏不良的信息。在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遵守信息科技领域的基本道德准则,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防范网络诈骗教育视频,并结合案例为学生剖析常见骗局的形式和特点,让学生思考在不同的情境下自己该如何应对。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自编自演电信诈骗情景剧,让学生全方面认识网络社会的虚拟性,提高学生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

结语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从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出发,结合这四个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将核心素养培养紧紧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确保学生能够以一种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当前的信息化时代。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黄平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核心信息技术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