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做才能与青春期孩子友好相处?

2023-07-27维莉

现代家长 2023年7期
关键词:教养选项冲突

维莉

如果把亲子关系比作一张试卷,那么,“如何与青春期孩子相处”就是最后一道大题,分值和难度都最高,但值得家长深入研究,因为孩子的青春期也是亲子关系的危险期

奇怪的是,每一位家长都是从青春期走过来的,为什么对孩子的青春期如此陌生、如此手忙脚乱

如果把亲子关系比作一张试卷,那么,“如何与青春期孩子相处”就是最后一道大题,分值和难度都最高。

实例统计显示,成年人与父母关系冷漠,大多始于青春期;未成年人厌学、成瘾、犯罪、自杀等,几乎都发生在青春期,而且或多或少都与亲子关系不佳有关。也就是说,孩子的青春期是亲子关系的危险期。

奇怪的是,每一位家长都是从青春期走过来的,为什么对孩子的青春期如此陌生、如此手忙脚乱?还拿考试来比喻,一张做过的试卷,最后一道大题不会做,教训深刻;但过一段时间拿出来重新做,居然还不会做,无论如何,我们这次不能再责怪题目太难了。

这就是内心冲突汹涌澎湃的青春期!家长不适应真的不算什么,真正遭罪的还是孩子

好吧,让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如何与青春期孩子相处”这道不得不做的难题。

家长们普遍认为,青春期的孩子是麻烦制造者,看看他们跟家长说话的态度就知道了:

“你为什么又进我的房间?”

“我说了不穿秋裤,冻死是我自己的事,跟你无关!”

“你们敢生二孩我就离家出走!”

“我就要喝可乐,看不惯我你可以掐死我!”

“不许说周杰伦的坏话!你算老几!”

面对孩子的蛮横,家长,尤其是妈妈会感觉委屈,为孩子付出那么多,孩子为什么要跟我离心离德?原来听话可爱的孩子,为什么到了青春期就变成了张牙舞爪的怪物?

心理学研究显示,孩子出现这些剧烈的变化,是因为青少年时期(12~20岁左右)是孩子发展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期,与青春期正好重合。

所谓“自我同一性”,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具有稳定的情感和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如果青少年无法将这些方面整合起来,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整合,那么角色混乱就发生了。

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必然带来各方面激烈的冲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成人感和不成熟感的冲突。

青春期的孩子身体迅速发育,好多男孩比爸爸还要强壮,好多女孩的身高超过了妈妈。力量感和成熟感让他们自信心爆棚:既然我已经长大成人,那么家长应该尊重我,在家里,我应该有自己的空间,也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这是孩子成人感的一种状态。

但是,他们的人生经验的积累速度远远赶不上身体发育的速度,心有余而力不足,莽撞地挑战有难度的事往往铩羽而归。此时,他们会迷茫、慌乱,进而自我怀疑:

“不作死就不会死,我是个自讨没趣的笨蛋!”

“成人的世界水太深了,能不能不长大?”

第二,心理断奶和精神依托的冲突。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但同时又希望被家长理解和支持。也就是说,他们既想摆脱家长,又想继续依赖家长。

如果家长放手让孩子做主,孩子多半还会来求援:

“妈妈你不能当甩手掌柜啊!肥皂泡到底几遍才能漂干净啊?”

“护眼灯究竟买哪家的?爸爸给个意见呗。”

第三,心理封闭性和开放性的冲突。

青春期的孩子都喜欢把家长当贼来防,给自己的房间上锁,给手机、网络账号设置超复杂的密码,好像要跟家长断绝关系一样。这些古怪的行为,是他们的青春期心理封闭性所决定的。

同时,他们又渴望找到知心朋友,把在学校里发生的事、对身材的不满、对容貌的焦虑、与异性同学相处的烦恼倾诉出来。这是青春期孩子心理开放性特点。

第四,成就感和挫折感的冲突。

青春期的孩子大多情绪化严重,给人一种喜怒无常的感觉。一场球赛赢了,就当众跳上高台振臂高呼,回家让家长投资专业装备,自命不凡的样子,好像他是下一个樊振东。第二天输掉一场比赛,就唉声叹气,发誓再也不摸球拍。

这就是内心冲突汹涌澎湃的青春期!家长不适应真的不算什么,真正遭罪的还是孩子。

孩子叛逆当然很麻烦,但也是改进教养方式、改善亲子关系的契机

知道了孩子在青春期要经受这么多磨难,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先让我们来做一道单项选择题:孩子迷恋玩手机,家长应该怎样应对?选项如下:

1.允许孩子玩手机,但与他平等协商,约定好什么时间玩、玩多久;

2.不允许孩子玩手機,如果孩子非玩不可,就没收手机;

3.放任孩子,孩子想玩多久就玩多久。

不同的选项,对应着不同的教养方式。

第一个选项代表民主型教养方式。

这样的家长既爱孩子,满足孩子的需求,又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有边界感,有敬畏心,既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又能遵守必要的规则,同时,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情感流动也是顺畅的。

第二个选项代表控制型教养方式。

这样的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只有规矩,没有柔情,事情都是家长说了算。这样的教养方式会给孩子带来两种极端的影响:要么照家长说的做,克制自己的欲望,成年之后也可能对别人言听计从;要么激烈反抗,事事与家长作对,成年之后的人际关系也好不到哪里去。

第三个选项代表放纵型教养方式。

这样的家长无视责任和规则,溺爱孩子或忽视孩子,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这样会导致孩子的自控力薄弱,缺乏规则意识,成年以后也无视规则,分不清边界。

看懂了各选项所代表的教养方式,家长们很容易选中正确答案:当然要选第一项!但是,现实生活不像答题那么简单,控制型和放纵型家长大有人在。

另一方面,由于孩子正处于自我同一性的整合阶段,内心充满矛盾和挣扎,在日常生活中会表现得格外叛逆,与家长对抗或冷战,导致家庭冲突加剧。

对此,家长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孩子叛逆当然很麻烦,但也是改进教养方式、改善亲子关系的契机。如果家长借解决问题的机会与孩子加强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及时调整教养方式,帮助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获得心理上的成长,完全可以把坏事变成好事。

想想自己青春年少的时候,是否希望家长这样对待你?如果是,那么你的孩子多半也是这样希望的

与青春期孩子沟通,对许多家长来说是件头疼的事。其实,掌握好要领,沟通就不再是对牛弹琴;摆得正位置,相处就不会剑拔弩张。

比如,女儿期中考试成绩下滑,十分伤心,晚饭时忍不住哭泣。我们以此为例,探讨妈妈应该如何与女儿有效沟通,既让女儿感到温暖,也让她振奋精神,吸取教训,重新出发。

第一步,倾听。

妈妈要温柔地询问女儿为什么不开心,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如果孩子不愿讲,妈妈不要催促,要耐心地等待。

如果妈妈实在忍不住要催促,不要说:“你这丫头真不让人省心,有话快说!”而要说:“宝贝儿,别让妈妈着急。伤心事讲出来就不那么难过了。”

如果女儿开始讲述,妈妈一定要认真听,不要打断她,要听她把话讲完。

第二步,回应。

女儿讲述的时候,妈妈可以用简短的回应鼓励她说下去。比如:“这样啊,后来呢?”还可以轻抚女儿的手和后背,表示对她的安慰。这样的回应,不是针对考试失利这件事,而是针对女儿的负面情绪。

第三步,澄清。

女儿讲述完以后,妈妈要帮助女儿把事情原委捋一遍。比如:考试成绩下滑,具体是哪一科没考好?分数多少?在班里名次如何?跟平时的成绩差了多少?

然后进一步引导女儿分析原因。比如,考试成绩下滑是因为题目太难,超出了女儿的能力,还是女儿做题时粗心大意?是女儿出现了知识盲区,还是诸如身体不舒服、与同学闹矛盾等学习以外的因素影响了考试发挥?

找到了主要原因,女儿的心就能安定下来,开始理性思考得失,对学习的掌控感就回来了。

第四步,表达。

即表达对女儿的理解和包容。

如果女儿仍陷在负面情绪里,不停地说“我真没用,早知如此就少打点游戏”“老师一定对我很失望”“同学们一定会瞧不起我”之类的话,说明她很自责,妈妈千万不要顺着女儿的话,火上浇油地批评女儿。正确的做法是包容,如果不便说什么,不妨释然地微笑,轻轻地摇头。

等女儿的情绪稍微平复一些,妈妈可以说:“你这次没有考好,很伤心,这是正常的,妈妈上学的时候也是这样,因为我们都是有上进心的好女生,不是吗?”妈妈这样说,很容易让女儿产生同病相怜的感觉,愿意向妈妈敞开心扉。

第五步,协商。

看到女儿的情绪完全稳定下来,妈妈才可以平心静气地讲道理,有针对性地提出解決问题的方案。

比如,妈妈可以这样说:“刚才我们具体分析了这次你没考好的原因,我们来总结一下。一方面,这次考题难度较大,有些题型你没有遇到过,失分在所难免。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呢?需要妈妈为你做些什么吗?需不需要妈妈帮你找老师补补课,还是你自己找同学找老师请教?另一方面,你也意识到了,这一段时间你玩游戏花的时间似乎长了些,需要怎样改进,妈妈相信你的自律能力。”

或许,你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没有这么顺利,但请不要着急,只要大致按照以上五个步骤进行,迟早会赢得孩子的心。如果你对这样的沟通方式表示怀疑,不妨想想自己青春年少的时候,是否希望家长这样对待你?如果是,那么你的孩子多半也是这样希望的。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教养选项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教养方程式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