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提升策略
2023-07-27于海波
[摘要]高职学生学习适应性是衡量高职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调查显示,在学习环境方面,影响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因素有家庭环境、学校与课堂环境等;影响学生学习感知适应性的因素有学习认知、学习态度等;影响学生学习行为适应性的因素有学习习惯、专业等。总的来说,对学生学习适应性整体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习惯,其次是师生关系与课堂环境。对此,建议通过建设校园人文环境、改善师生关系、进行入学专业认可度辅导、提升学生信息化水平等措施,从环境、感知与行为三个方面提升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以达到让学生快速适应高职学校学习和生活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学校;学生学习;适应性
[作者简介]于海波(1970- ),女,吉林松原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育学院,副教授。(浙江 杭州 310023)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23)14-0108-05
许多高职学生在刚进入学校时会存在难以适应学习生活、学习主动性削弱等适应性问题。当前研究对高职学生适应性现状以及影响学生适应性的因素等研究相对较少,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
一、高职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高职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进行整体调查,以期探究当前高职学生学习适应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1.问卷题目设计思路。在问卷题目设置环节,本文旨在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当前我国高职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情况如何?哪些因素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二是在现有职业教育模式下,高职学生各方面的学习适应性是否存在差异?三是高职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是否会受到学生本身的学习行为或个体对学习认知差异的影响?基于以上三个问题,本文选择《中国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作为维度参考,采用里克特五级量表(Likert scale),编制出一份针对高职学校学生学习适应性的量表,并进行预发放与检验。
整个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总体情况调查,说明学生的专业分类及所在年级,主要用于获得样本的基本信息,为后续分析统计结果造成的影响提前做好准备。第二部分为高职学校学生适应性相关情况调查,主要从学习外部环境、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人际交往5个维度展开,用于调查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并探究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因素。
2.问卷回收情况与数据处理方法。问卷数据来源为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以高职一年级为主,共发放610份问卷,剔除数据缺失问卷与信息错误问卷,有效回收问卷603份,回收率为98.8%。
问卷常使用Cronbach's alpha系数来判定其是否可靠,当系数高于0.7时,就可以认为此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即较为可靠。本研究问卷Cronbach's alpha系数如表1所示,总体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57,其余各分项的Cronbach's alpha都在0.75以上。
问卷的效度通常选择KMO和巴特利特(Bartlett's)球形检验作为判断标准。本问卷KMO的值为0.959,同时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结果显示,显著性P值为0.000***,水平上呈現显著性,即表明各变量间具有相关性,因子分析的结果有效,结果可靠程度为很可靠,适合做探索性因子分析。
3.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第一,高职学校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基本情况分析。本研究的整体量表维度分为学习外部环境、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人际交往5个方面,共设置40道选择题,其中,反向计分题为2、14、15、18、20、28、30、37、38、39。正向计分中,非常同意为5分,非常不同意为1分;反向记分中,非常同意为1分,非常不同意为5分。将反向计分题进行反向赋值后计算总分,总分越高,说明适应性越好。
整体问卷总分为200分,每题中间分为3。当得分低于120分时,说明存在适应障碍。将被试总得分(TP)分为4个分段:“0 总的来说,603名被试高职学生的学习环境适应性较强(M=3.63),而学习行为适应性较弱(M=3.38),学习感知适应性处于较为中间的地位(M=3.47)。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刚入学时能够较快适应校园生活环境,但部分学生会存在学习方式转变困难的问题。 第二,不同性别的高职学生适应性比较分析。通过T检验探究性别对于高职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分析可知,学习环境与学习感知适应性通过方差同质性检验(F值对应的Sig>0.05),接受原假设,观察假定方差栏。两个因素皆表示出显著(Sig<0.05)。这说明性别影响了高职学生对学习环境与学习感知的适应性。在学习环境即对环境的适应性、教师教学方式转变方面,男生的适应性强于女生。而在学习感知适应性即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方面,女生的适应性要强于男生。在学习行为方面,性别未对适应性造成较为显著的影响。 第三,不同专业高职学校学生适应性比较分析。将所有调查专业根据专业大类进行划分,可分为文史教育类、经济与管理类、工学类、农学类、艺术传媒类5大类。由于样本组数多于两组,因此选择多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在方差齐性检验中,学习环境与学习行为的方差显著性大于0.05,说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即不同的专业对于学生的学习环境适应性与学习行为适应性有一定的影响,且ANOVA分析中,学习环境与学习行为结果均表示为显著(Sig<0.05)。 专业差异对学习环境适应性与学习行为适应性都有一定影响,即高职学生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存在一定的学习环境适应性与行为适应性障碍;对于偏向文科的专业类别,则适应性较强。专业差异对于学生学习感知适应性的影响不大。 通过差异性分析并进行排序,可知学习环境变化对艺术传媒类学生的影响较大,即艺术传媒类专业学生较其他专业来说,存在更普遍的学习适应性障碍。对于文史教育类学生来说,学习环境变化造成的影响较小,学习环境变化对学习行为的影响较小。 二、高职学校学生学习适应性的问题表征 本文将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总体上分为三个维度:学习环境适应性、学习感知适应性与学习行为适应性。根据量表分析结果,从这三个维度总结学生在适应全新环境时存在的问题。 1.高职学校学生学习环境适应性的问题表征。环境适应性包括学习生活外部环境变化、教师授课方式变化、人际关系变化等。大部分学生能够相对顺利地适应高职学校的外部环境变化,但在人际关系的变化、教师授课方式的转变以及课后处理等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同时,学习习惯的差异也导致学生在学习环境适应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教师授课方式的转变也是影响学生环境适应性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职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讨论能力和实践能力,这种要求互动和参与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提出了新要求。 进入高职学校后,学生往往需要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并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不少学生会出现适应性障碍。在“我难以加入到别人的讨论中去”一题中,有近半数的学生选择“比较同意”。也就是说,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主动融合进入新的社交圈、建立新的朋友关系是一项挑战,还有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社交焦虑。 此外,课后处理也是学生适应高职学校学习环境时面临的挑战之一。在高职学校,学生通常需要独立完成更多的课后工作和学习任务,这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然而,部分学生没有充分掌握自主学习的技巧,也可能面临临时管理方面的困境,具体表现为不知道如何合理分配时间、不能科学制订学习计划以及高效地处理课后任务。 2.高职学校学生学习感知适应性的问题表征。学习感知适应性包括学生对自身的定位、对学习目的的认知、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等方面。其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高职学校的知识传授方式从传统的教师主导的单向知识传递方式转变为多向互动的传递方式,这也导致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感知适应性。调查发现,在学习感知维度上,高职学校学生“学习态度”中“学习主动性”的得分不高,部分学生不愿意主动与教师交流,不会在专业学习上主动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此外,“学习主动性”和“未来职业认同”具有相关性,即学生对学习目的认知模糊也会导致学习主动性下降,从而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产生“得过且过”的想法。 在性别方面,男生与女生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认知四个方面的学习适应性存在明显差异。从适应性的得分来看,女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认知方面的适应性均高于男生。在整体分析学生个体维度时,男生在“学习态度”因子中得分最低,为2.86。也就是说,男生在面临专业转变或者不感兴趣的专业时,学习态度较为消极,这与女生相对稳定的学习状态形成了明显对比。 此外,在“我在学业上遇到问题时,总能够向老师寻求帮助”这一问题上,选择“非常同意”的女生占总体学生的76%,表明女生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适应性上要高于男生。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女生对理论知识的接受程度强于男生、在课后解决学习困难的主动性高于男生。 3.高职学校学生学习行为适应性的问题表征。学习行为包括学习能力、处理学习难题的方式、小组讨论时的发言踊跃程度等。刚入学的高职学生不适应学习方式,主要表现为学习缺乏自主性、主动性,阶段性学习目标模糊等。学习行为也受到学习感知的影响。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认知不充分或对自身认知出现偏差,导致学习动机不足、学习热情不高,出现消极对待学业等问题。 高职学生的专业学习需要较强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师主要在学习方法、学习大方向的把控和部分知识的精深教学方面发挥作用,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在于学生的自我管理。学生如何制订专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是否主动投入学习,对专业学习的积极程度,是他们能否完成专业学习目标、适应专业学习的重要因素。事实上,部分学生对专业学习了解不足,专业认知和学习方式未脱离中学教育阶段的习惯,依赖教师安排和专业课程的推动,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差,在遇到专业学习困难和学习压力时易出现适应不良的情况。 学习动力不足是影响学习适应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数据结果来看,“学习动机”方面的适应性均值得分为3.75,整体处于中等水平,有达30%的学生专业学习动机处于适应不良状态。在具体题项分析中,在“在上高职学校后我时常提升自己的能力”一项,有39%的学生选择了“比较不同意”。阶段性学习目标不明晰是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部分学生只完成教材或教师规定的学习目标,对其自身而言,没有阶段性规划。 就高职学校而言,生源的多元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报考动机的多元化。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入学后的学习并不顺利,出现学业倦怠和消极学习行为的概率较高,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差,不能较好地适应学习。很多学生对专业学习缺乏足够的动力,严重影响了学习适应性。 三、高职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提升策略 学生适应性障碍问题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成果,根据其产生原因解决学生适应性障碍问题是一个必要举措。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及問题,现提出以下发展策略。 1.高职学校学生学习环境适应性的发展策略。在帮助学生适应环境方面,学校应给予高年级学生更多的关注,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顺利越过生活环境适应性障碍。同时,由于男生与女生在环境适应性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女生更可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适应性障碍,因此,应给予女生更多关注。此外,学校内宿舍与班级的文化建设也是重要内容。由于人际交往最显著的特点为双向影响,新生之间相互关系的疏密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因此,有效的人际交往关系能够帮助新生高效适应新环境,减轻对以往环境的留恋。 在班级管理上,一些心理社团和辅导有助于刚入学的学生迅速熟悉学校,促进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在宿舍管理上,引导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宿舍氛围与宿舍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快速适应环境变化。高职学校学生出现环境适应性障碍的部分原因是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对此,建立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与集体氛围能够帮助新生跨越环境适应性障碍。 2.高职学校学生学习感知适应性的发展策略。高职学校要做好入学教育,增加学生对自身专业与未来职业的认可度,帮助他们明确未来方向,增强学生学习动机。 根据量表研究结果,影响学生感知适应性的因素有环境变化、性别因素等。在面对环境变化时,女生能够较好保持学习习惯与态度,而男生则更容易在这方面出现障碍,对此,应在环境适应方面更多关注男生。 高职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一般会为自身制定一个短期或者长期的学习目标。因此,学校应当使用软件监测,及时告知高职学生的学习目标制定情况以及其后期学习活动的推进情况,以便学生们科学地进行学习以及根据目标调整计划。 学校应重视学生的感知适应性问题,并通过讲座、开设课程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到良好感知适应的状态,从而顺利完成学习。由于高职学生对学习行为自我感知的能力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感知适应性,因此,教师应更关注学生入校后的表现,通过各种举措提升学生的能力,包括通过利用专业认知学习等方式提高他們对所学习内容难易度的了解、通过实践训练增强他们对专业的感性认识、通过综合直训提升他们对职业教育价值的理解以及对所在学校教育教学情况的认知。这些都能较好地帮助高职学生提高对自我学习行为的感知,增强他们对学习行动自我控制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推动学习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应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学校生活,提升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3.高职学校学生学习行为适应性的发展策略。高职院校应当平衡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比例,根据学生的实践能力等因素进行分类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程衔接。要积极完善学生激励制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增加一定的心理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此外,学校还应提供在线学习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线学习平台开发者可以在资源播放器中融入字典、词典以及资料库等播件,使得学生在遇到困惑时可以及时、便捷地查阅相关资源,帮助学生迅速查阅或回顾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在线学习兴趣。 学生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方面学习知识,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随着学习活动的推进以及学习目标的逐渐实现,学生的学习激情逐渐减弱。对此,教师应当辅助学生,为其制定阶段性学习任务,提升其学习专注度。在阶段性学习任务的具体制定方面,要借助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了解高职学生的学习特征,确保制定的每一个学习任务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复杂,从而有效激发其在线学习兴趣与在线学习动机,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敏玉,冯臻,文玉菊,等.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机和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7):76-82. [2]陈绪敖,方昕.教学方式对大学生自主学习意向影响的机制探析——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J].安康学院学报,2021(2):20-25. [3]邓碧会,邓维,李兢.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状况及相关对策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9-63. [4]冯廷勇,李红.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初步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1):44-48. [5]冯廷勇,刘雁飞,易阳,等.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进展与教育对策[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35-139. [6]刘巧英.全媒体时代大学生自主自助学习能力培育研究[J].教育探索,2015(11):92-95. [7]卢彩晨,翁登朝.大一现象:从本科成绩单看一年级课程设置[J].中国高教研究,2022(5):27-33. [8]潘晓琼.高职新生学习适应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以X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4):117-118. [9]宋敏,李昂.探索五年制高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改善措施[J].教育与职业,2014(6):95-96. [10]汪雅霜,汪霞.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2017(1):77-84. [11]张应强.高等教育质量民间立场与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J].大学教育科学,2022(6):4-12+61. [12]郑晓宁,高静,刘淼淼.大类招生与培养背景下大学新生适应问题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4):70-72. [13]M Credé,S Niehorster.Adjustment to College as Measured by the Student Adaptation to College Questionnaire: A Quantitative Review of its Structure and Relationships with Correlates and Consequences[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12(24):13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