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学习理论视角下小学家庭教育微课程开发探究

2023-07-27蒋瑾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22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家庭教育

蒋瑾兰

摘要:近年来,家庭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甚至是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为提高家长的家教胜任力,福建省厦门市滨北小学依托相关法律法规,依照家长学习特点与学习需求,依靠日趋成熟的移动学习技术,针对家长学校的现状与不足,遵循需求性、实践性、情景性、交互性原则,从团队搭建、问卷需求、体系构建、情景创设、交互生成、评价运用等角度探索家教微课程开发的策略。

关键词:家校共育;成人学习理论;家庭教育;微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22-0025-05

近年来,家庭教育得到了全社会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基于家校共育的理念背景,学校如何在遵循家长学习特点和家教学习需求的前提下,帮助家长有效提升家教胜任力呢?家教微课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慕课理念的深入人心,微课已经成了成人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常用载体。它灵动、有趣,直观性强,能吸引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它直接、简单、互动性强,能帮助成人学习者迅速捕捉所需知识。因此,本课题基于家校共育理念,依循成人学习特征,进行家教微课程的设计与研发,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一、小学家长学校微课研发的背景

(一)国家法令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提出“中小学校、幼儿园可以采取建立家长学校等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特点,定期组织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并及时联系、督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加。”[1]要求学校及社会各界应重视家庭教育,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数字技术成熟

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网络教学技术的革新,“翻转课堂”“混融教学”等教学理念的普及,为微课研发提供了硬件基础、技术支持等多项保障,也为家校协同教育拓宽了频密合作的时空维度。

(三)家长学习需求

从近年来全国各地出现的许多家庭悲剧可知,家长对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知之甚少、家庭教育缺乏技巧。同时,随着家长群体学历水平的提升,以及二孩三孩家庭的养育成本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与方法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本课题组正是基于以上社会背景以提升家长的家教胜任力为最终目的,来设计和研发家教微课程。

二、小学家长学校课程的现状

(一)缺乏课程体系

2004年,在教育部和全国妇联颁发的《关于全国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家长学校要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应有针对性”[2]。换言之,家长学校应着力家教课程建设。在小学,家长学校普遍采取“专家进课堂”的形式,专家围绕某一家教主题进行两小时左右的讲授。由于所请专家无法长期“驻点”,且讲授时间有限,导致授课内容缺乏承继性,更谈不上体系化课程的建设。

(二)忽视教学相长

不论是专家的集中授课,抑或是学校教师的小规模授课,常常忽略了家长的学习意愿与需求,从内容选择到时间设定再到环节设计都是教师说了算,且授课过程中“灌输式讲授”多,“互动式交流”少,更谈不上“课后反馈”与“个别辅导”。因此,家长与授课专家(教师)间几乎不存在“教学相长”。

(三)供需存在矛盾

矛盾一:家长学习特质与家教讲座特点不一致。当家长遇到养育难题时,迫切需要家庭教育知识,但由于工作繁忙,只能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学习,且希望学到能够“即学即用”“立刻见效”的“高招”。这与如今家长学校多数采用面向全班,甚至全校家长的专题式讲座“主题大、内容专、对象多、时间长”的特点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矛盾二:家长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必要性不匹配。那些重视家教的家长,往往会积极参与家长学校的学习活动,他们所面临的家教难题较少。反之,那些存在家教难题,急需学习家教知识与技能的家长却可能因为生计艰难、家庭问题、教养倦怠、顾及面子等原因,不愿走进家长学校和其他家长一同学习,和相关教师共同探讨。

家教微课能大幅降低家长学习的时间成本、资金成本和心理成本,很好地契合了成人的碎片式学习方式和自主变通的学习心理。

三、小学家教微课的开发原则

(一)需求性原则

鉴于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现状、不同育儿观的家长群体必然有着各自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需求性原则是家庭教育微课程开发的重要原则。对于该课程而言,首先需要分类调研区域内家长的家教需求,将不同年龄段儿童家长的家教学习需求嵌入课程开发的具体工作中,包括主题的确定、内容的选择、环节的设计、课程评价等环节,制作出以“主题+年龄段”分类的课程体系,提升家教微课程服务的精准性与实效性。

(二)实践性原则

由于大部分家长只能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再加上学习需求多指向生活中的难题,因此,家教微课的开发务必遵循实践性原则。在家长学校组织体系的支持与保障下,根据家长的学习需求和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家教需求,整合学校、社区、社会的教育资源,设计家教微课程的课程体系。课程开发要充分体现短时性、精准性、互动性和应用性,让家长通过微课学以致用,有效提升家教胜任力。

(三)情景性原则

情景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伴随着身份的重建,伴随着从边缘参与逐渐地发展为完全参与的过程[3]。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普遍缺乏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且知识背景有差异,再加上多数家长没时间且更没精力系统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进行家教学习,而是坚定地奉行“拿来主义”,故家教微课程内容可通过形象直观的情景,引入发生在家长身边的家教故事,将生硬难懂的理论通过浅显易懂的范例呈现出来,使家长产生较强的体验感,让家长轻松上手、快乐学习、易于实践、乐于反思。

(四)交互性原则

根据泛在学习理论,在泛在技术和普适计算的情景创设与支持下,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认知目标,积极主动、随时随地利用易获取的资源来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是数字化学习和移动学习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生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4]。据此观点,家教微课程作为家长学习者基于自身家教需求,随時随地都能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需要建立反馈机制,让家长学习者通过人机交互实现自我检测,从而自主决定学习进程,确保学习效率。

四、小学家教微课的开发策略

(一)多方合力组团队

如今,移动技术已普遍运用于各种学习活动中,让学习变得更加随时、随地、随性,改变了现代社会知识的性质。这样的移动学习恰恰满足了成人非正式学习的需求,成了成人的主要学习方式。基于移动端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便是应然之需,同时也需要政府、社会、社区等多方机构,开展更加密切的互动,并产生协同作用。因为仅依靠学校教师单方力量,是无法胜任,也难以长久坚持的。

在家教微课程研发前期的座谈中,教师们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一方面,自身对成人学习特点缺乏了解,对家庭教育专业知识的掌握也不太充足;另一方面,教师的视频拍摄与编辑能力不足。据此,学校寻找有志于教育公益的技术部门,为教师免费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公益发布平台;并邀请多位家庭教育领域的心理专家或教育专家,进行通识培训,提升课题组教师的家教辅导力。就这样,学校从理论层面和技术层面为家教微课程研发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多角度问卷明需求

为了找准家长的家教焦虑点,校准微课程的研发目标,精确设计课程主题与内容,课题组对家长和教师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课程对象的既往家教学习经历、学习形式偏好、现存家教烦恼、家教关注点、家教技巧使用状况等。以我所在学校为例,家长文化程度“本科和专科及以上”占 46.15%,“高中”占 28.3%,由此可见,大部分家长具备了坚实的学养基础,而这恰是他们借由微课自学家庭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保障。关于家教学习经历,60.76%的家长“没时间,极少参与校外家教培训”,即便有参与,学习形式也以“讲座”式为主,高达85.16%;关于家教学习效果,86.4%的家长认为“学以致用”难;关于家教学习期望,88.03%的家长最希望参与的线上学习形式是“案例分析式的短视频”,只有12.37%的家长希望“倾听讲座,加强理论学习”;关于家教难点,89.65%的家长关注学习与行为习惯养成,83.92%的家长关注学法指导,72.75%的家长关注心理健康引导。

根据调查可知,我校家长虽然知识文化水平较高,对家庭教育十分重视,但由于工作忙、压力大,极少参与家教学习,难以“学以致用”,他们期待能以案例为主、理论为辅,聚焦家教难题。通过多角度问卷,课题组明确家教微课的三大主题:习惯养成、学法指导、心理健康;确定了微课的授课形式:通过5~10分钟的交互式微课,以真实场景承载具体案例,以实践示范佐之专家评点。

(三)多点聚焦成体系

由于人类的生理特点,成人学习者记忆力趋于下降,要对学习材料进行有效记忆,须根据知识间内在的有机联系把零散的知识构建到一个知识结构整体中,才有利于巩固学习内容,保持成人学习的高效[4]。因此,结合问卷了解到的家教需求,我们展开多次研讨,形成了“爱·智慧”家教微课系列“课程树”,涵盖习惯养成方面的“养习惯·爱有界”、心理养育方面的“悉童心·慧沟通”,以及学习辅导方面的“智培养·慧学习”。(见表1)

从“课程树”中可见,每个主题由两到三个专题组成,每个专题又各有四个话题,这样有利于家长于一段时间内专注于某一专题,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让学习更具有聚焦度和持续性。

另外,每一个话题的选择务必求“真”,源于真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且是真正难点;求“小”,微小的话题适于短时学习,易于即时模仿;求“普”,具有普遍性特点的话题才能吸引多数家长认真学习、深入探讨;求“简”,话题以问句形式直白表述,有利于家长迅速捕捉学习重点、确立学习目标;求“同”,所有微课尽量采用同一模式,即:链接生活,呈现典型的错误现象(2分钟)→交互练习引发反思(1分鐘)→专家分析存在问题或不良影响(1分钟)→以真实场景示范正确做法(4分钟)→专家分析事例中的优点、标画学习重点(2分钟)→交互练习巩固所学(1分钟)。

(四)多样形式提效能

对于从事各行各业工作的家长而言,家教学习其实是“跨学科”的,他们普遍缺乏“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学习,再加上工作压力巨大、家中人手不足,许多家长对子女教育是有心却无暇、无力又不得法。那么,如何把家长的心思吸引过来,让他们愿意“看下去”、自觉“学进去”呢?非正式学习是成人的主要学习方式,是“由生活情景中的某种问题引起,并旨在解决这一问题或应对这一情景”[5]。由此可知,家庭教育的学习应基于真实生活情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指导重实操轻理论。

此外,既然以微课作为授课形式,那么视频就必须符合微课特点,务必做到有情、有趣、有料。由此,“爱·智慧”家教微课在形式上一方面采用了色彩温馨、构图生动的卡通画面作为微课场景,塑造了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专家卡通形象进行观点评说,并邀请学校形象大使“滨滨”“慧慧”主持串场,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吸引家长的目光,让家长“看得下去”;另一方面,通过再现日常家教的真实场景,以利于家长模仿借鉴他人经验,确保“学以致用”。

以“‘拖延症怎么治”为例,先通过真人演绎,具象呈现家教问题:寒假即将结束,孩子却一再拖延作业,家长多番提醒、大声呵斥、物质利诱均无效果。开学前夜,孩子因作业无法完成号啕大哭,家长虽气急败坏,却无计可施。由此,引发家长的情感共鸣,呈现本节微课的主题。紧接着,在专家分析问题、提出办法后,再次真人演绎,全方位、全过程地展现正确做法。例如,一镜到底地展示一位父亲帮助女儿细致修改“一日作息安排”的全过程,以细节告诉家长:“治疗拖延症”的第一步是和孩子一起制定“细致、可行的作息安排”。然后专家登场,对比分析前后两张作息表,晓以利弊后圈画父亲的“金句”,提示家长记忆并模仿。该节微课推出后,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评价语出奇一致:照视频里的方法做,真的管用!

总而言之,色彩丰富的卡通背景、富有娱乐色彩的动漫形象、真实而具体的生活场景,暗合了非正式学习的特点,满足了家长基于家教难题的自主学习需求,确实提高了学校的家教指导力。

(五)教学互动促实用

经验是成人学习的重要资源。迈克尔·埃劳特教授认为:“过去记忆与当前经验的联结可以激发成人的内隐学习,对过去的情景、事件、经验进行自发性反思可以激发成人的互动学习。”[6]因此,家庭教育指导应该唤醒学习者的已有经验,并帮助他们将已有经验与相关理论形成联结,或与他们的经验形成对比,从而引发反思,激发学习欲望,明确学习目的,促进内隐学习的主动发展。

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爱阅读”为例,于学前设置判断题“(1)对于已经有了一定阅读能力的高年级孩子而言,家长应让孩子自选书目、自由阅读,不需要陪伴阅读。”“(2)家长陪伴二年级孩子阅读时,可借助插图和孩子讨论故事内容和阅读感受”引导家长根据需求自选学习内容。家有大宝的家长可以选择第(1)题作答,假如做题错误,则引发家长提出问题:“为什么高年级孩子更需要陪伴阅读?重点是什么?怎么做?”激发学习欲望,自主学习课程;假如做题正确,专家则会“走出来”,在表示肯定后,引导思考:“高年级的确不需要时时陪伴阅读,但什么时候需要?具体怎么做呢?”引导家长学习阅读陪伴策略。如果家有小宝,还可选择第(2)题作答,并依循路径学习相关内容。

此外,于微课末段再设交互:“一位六年级女孩十分讨厌阅读科普类书籍,简直愁坏了家长。如果请您给予她几点建议,您会选择以下哪些方法呢?”旨在引导家长利用选项回顾所学,梳理总结;并根据题干提供的情景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像这样,通过学前话题式交互带着家长由“题”引“思”,因“思”而“学”;再通过课末场景式交互,努力实现学以致用,更好地满足了家长自我指导的需要。

(六)多阶评价续热情

成人的学习热情存在阶段性,初始阶段能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中后期也会产生倦怠,需要他人的督促和鼓励[7]。为了维系家长的学习热情,“爱·智慧”家教微课堂双管齐下。首先,过程评价,加深参与感。借助UMU课程平台,鼓励家长看完微课后留言评价,谈学习感受,评微课效果,提学习疑惑。当家长于平台上评价微课时,便是对学习内容展开深度思考时,这样的评价交流必然有助于学习效能感的提升,也就能保证将学习进行到底了。其次,多段评价,积蓄成就感。于每一学习专题(4微课)结束后向在平台上完成学习任务的家长颁发“学习证书”,进行激励性评价,积满5个专题的“学习证书”后,将获得第一届“爱·智慧”家教微课堂的“荣誉学员”。家长收集“学习证书”,不在于证书的功利作用,而在于能够在孩子面前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孩子也就成了他们学习的最佳监督者了。

总而言之,家校共育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依循成人非正式学习理论,开发家教微课程,可以有力推动新时代家长学校建设的深度发展,激发家长的家教学习热情,提升家长的家教胜任力,促进家长学校常态、规范的系统化建设,使家庭教育成为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的强大推动力。

参考文献

[1]余敏.《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从“家事”到“国事”[J].中国德育,2022(19):8-10.

[2]于文浩,張瑀珊.工作场所中非正式学习的理论框架构建[J].终身教育研究,2019,30(3):27-33.

[3]李晓晨.国内泛在学习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J].中小学电教,2022(5):3-6.

[4]李林.成人“学习能量”初探[J].成人教育,2019,39(6):7-12.

[5]张美云.成人学习理论视角下的家庭教育指导再思考[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报,2021,26(1):51-57.

[6]曹华.基于成人特点的学习策略结构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6(5):82-87.

[7]王兆丁,刘宏杰.成人学习策略:基于成人学习的动机与特点[J].成人教育,2012,32(12):75-76.

编辑/ 卫 虹 终校/孙雅晨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家庭教育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看法
家校共育势在必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