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宇宙”的误译及其理论幻觉

2023-07-27刘建明

新闻爱好者 2023年6期
关键词:元宇宙虚拟空间宇宙

刘建明

【摘要】国内关于“元宇宙”的译名和研究,充斥着望文生义、捕风捉影的炒作,以种种妄断制造理论烟幕。但metaverse的“虚拟空间”的含义根本无法推翻,渲染“元宇宙”是“人造世界”或“平行社会”,无一不在演绎沉浸式体验,最终由误译产生的理论幻觉也不攻自破。

【关键词】“元宇宙”;Metaverse;自毁立意;3D虚拟理论

不久前,有人以英语词源为据,提出应把metaverse译为“多元宇宙”,并得出“数字宇宙同自然宇宙相通”的高论。①今年春节刚过,有篇文章说,许多年轻人在元宇宙里欢度春节,不再光顾央视春晚。②接着,某条新闻又报道:“元宇宙汽车的概念在应用上得到了实际展示……汽车行业在元宇宙领域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③读完这些表述,人们不禁懵懵懂懂,随即产生种种疑问:数字怎么成为宇宙?元宇宙与metaverse有什么关系?有些年轻人除夕晚上是在哪个星球上表演或观看文艺节目的?他们是如何进入宇宙的呢?哪个汽车厂生产出能在宇宙中奔跑的汽车?这些考问无疑是乖枉的笑谈。如果把metaverse误译为“元宇宙”或“多元宇宙”,许多驴唇不对马嘴的术语不仅言不及义、令人疑惑,而且不知究竟想说什么。考察metaverse的英语词源,对“元宇宙”或“多元宇宙”说的荒诞立即一清二楚,由这一误译产生的理论幻觉也破绽毕现。

一、metaverse的词源及其本意

2022年11月有人在文章中强调,metaverse这个英语术语不单是“元宇宙”的意思,主要是指“多元宇宙”。小说《雪崩》的著者“斯蒂芬森在发明Metaverse一词时或者只是依照惯例或者只是出于书写的方便,省去了universe中的uni。”“Metaverse一词的词根verse展现出了一个“多元宇宙”的知识背景,暗示人们需从‘多元宇宙语境中理解该词的含义”,将其译为“多元宇宙更有深意”。④“universe省去uni展现出多元宇宙”之说,不过是作者的推测,纯属不着边际的妄断。

该文认为,把metaverse误译为元宇宙和多元宇宙的主要根据是,metaverse的词根和宇宙universe的词根都是verse,加上前缀meta就成为“元宇宙”或“多元宇宙”。《元宇宙解析》一文同样认为,“‘元宇宙直译自英语名词metaverse。其前缀‘meta-有‘元的‘超越的之义,词根‘verse代表宇宙(universe),二者组合起来为‘超越宇宙,意即元宇宙”⑤。该文引用《牛津英语词典》和维基百科的解释,恰恰否定了自己的结论,因为“《牛津英语词典》网页版将元宇宙定义为一个虚拟现实空间,用户可在其中与电脑生成的环境和其他人交互”。维基百科则将其定义为通过虚拟现实与物理现实,呈现收敛性和物理持久性特征,是基于未来互联网的具有连接感知和共享特征的3D虚拟空间。这两部词典都把metaverse解释为虚拟现实和虚拟空间,根本没有提及宇宙,《元宇宙解析》一文有关“元宇宙”的结论完全是一种臆断。该文不得不回归该词的本意,继续写道:“笔者认为,元宇宙是一个沉浸式的、虚拟的、无形的、巨大的、永久的、不断演进的、全年每天24小时在线的人造电子空间。”metaverse既然是电子空间,同宇宙风马牛不相及,作者笔下的“元宇宙”概念不过是自相矛盾的虚构。

实际上,英文版《牛津英语词源词典》认为,verse这个词根来自拉丁语,最早是指“犁沟”和“转向”的意思。⑥《柯林斯英语词典》释义说,在拉丁语中,verse是指犁地人犁完一沟(一条沟线)后,需要掉转方向再犁下一沟。14世纪晚期,verse又引申为“一行诗”的意思,指写诗就像犁地一样,要“一行一行”地写,写完一行才能掉转笔头写下一行,由此延伸出它的现代含义“诗歌、韵文、版本、转向、转弯”。⑦据线上英语词典The Free Dictionary介绍,verse加上不同前缀和后缀有不同的含义,在英语中有168个词包含verse这一词根,在构型上同metaverse类似的词有transverse(反诗,横向)、traverse(穿越,跨越)、converse(相反,颠倒)、adverse(对立,反对)、averse(厌恶,反感)等。这些含有verse的词义都同“转向”有关,没有一部英语词典把这些词解释为宇宙。只有universe(宇宙、世界)、superverse(超宇宙)、multiverse(多元宇宙)、omniverse(全宇宙)、xeoverse(外宇宙)这五个词具有宇宙的含义。尼尔·斯蒂芬森创造metaverse这个词,是指小说的主人公从现实生活转向并进入网络虚拟空间,并非进入宇宙。

科幻小说《雪崩》中译本第29页写道:“实际上,他(小说主人公之一——本文作者加)在一个由电脑生成的世界里;电脑将这片天地描绘在他的目镜上,将声音送入他的耳机中。用行话讲,这个虚构的空间叫做‘超元域。”⑧这句话的英文版文字是:“In the lingo,this imaginary place is known as the Metaverse.”⑨将其直译为汉语是:“在行话中,这个虚构的地方被称为超现实空间。”小说译者把metaverse译为“超元域”,是指“超越现实的虚拟领域”。正如“百度百科”对“超元域”的解释:“借助聚合各类增强现实技术,以及永续的空间创建,构建一个可容纳多人在线的共享虚拟空间。”科幻小说《雪崩》描写的人物主要是在网络虚拟空间为生存而斗争,反映未来美国社会的分崩离析和社会动荡。这不是一部关于遨游太空、星际旅行或征服宇宙的科幻作品,把metaverse译为“元宇宙”或“多元宇宙”,完全是我行我素的生编硬造。

为“元宇宙”和“多元宇宙”误译辩护的另一个理由是,在《雪崩》小说中出现过“宇宙”(universe)一词,并说“从一开始作者就在使用universe解釋Metaverse”。⑩这种无中生有的捏造,不过是以假乱真的说辞。本文作者读完有588页、近40万字的《雪崩》中译本,仅仅发现有六个句子中出现宇宙(universe)一词,这六个句子分别是:(1)“镜头可以看到整个宇宙的一半,也就是位于电脑上方的那一半”(29页);(2)那片光亮“四处晃来晃去,似乎整个宇宙都在随之摇撼”(92页);(3)“二元论者相信二元宇宙的存在”(92页);(4)“我该相信二元宇宙才对”(259页);(5)“一种实实在在的信息,随着彗星和无线电波在宇宙中四处游荡”(496页);(6)“数字病毒可以直接辐射到宇宙空间,永远连绵不绝”(507页)。该书根本不是“从一开始就用universe解释Metaverse”,在中译本29页才出现universe,这六个“宇宙”词汇都是小说中人物在“超元域”中的所见所想或对话,不是斯蒂芬森对Metaverse的解释。这部科幻小说的中译本,出现的“带上目镜进入网络”“超元域是由代码创造出来的虚拟结构”“化身还在超元域里”“电脑已脱离超元域”等300多个句子明确告诉读者,小说的情节是在虚拟网络里展开的,硬说这是在“元宇宙”和“多元宇宙”中出现的科幻故事,实在难以理喻。学术研究要坚持求实原则,否则就要歪曲客观事实,扰乱人们的思维。

二、metaverse“宇宙说”的逻辑冲突

国内对3D互联网的研究,生编硬造出“元宇宙”或“多元宇宙”的概念,导致许多论证和结论语义龃龉,行文诘屈聱牙。有的文章写道:“Roblox创始人一再强调,Roblox并不是一款游戏,而是一个虚拟世界,并将此称为‘元宇宙(Metaverse)。”查遍国外网站上Roblox创始人大卫·巴左斯基(David Baszucki)的所有讲话和文章,他从来没有把metaverse称为“元宇宙”(meta universe),把metaverse译为“多元宇宙”更是信口雌黄。既然metaverse是网络虚拟空间,怎么能将其译为“元宇宙”?!如此翻译不仅没有深意,而且伤辞害义,使相关论述必然产生逻辑冲突。

有的文章信口开河地写道:“广义‘元宇宙包括当前的‘元世界以及未来数字技术更为发达时可能与自然宇宙联通的数字宇宙。”这个结论不仅自相矛盾,而且是在捕风捉影,完全是一种杜撰。宇宙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不可能是数字的,在任何语境下都不能说地球是数字的,星空是数字的……数字技术以“二进位计数制”能够解析客观世界,反映宇宙现象,不可能造出一个“数字宇宙”。如果这里指的是互联网,将其称为数字宇宙更是故弄玄虚。互联网作为数字媒介,只能反映和再现客观世界和自然宇宙,不可能构成数字宇宙。至于“自然宇宙与数字宇宙联通”的说法,无异于筑梯登天,胡编乱造。将来果真如此,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不用乘坐火箭、飞船和太空舱,所有航天基地及其设施已经多余,需要拆除,借助数字宇宙同自然宇宙的联通就可进入太空,这种无影无踪的虚构,不是学术研究,而是信口雌黄的梦呓。凡懂点航天知识的人都知道,没有远程火箭等运载工具,人类是无法进入宇宙的。

固执地将metaverse译为“元宇宙”或“多元宇宙”,使许多文章陷入“自溺”性语病。在英语词典里,universe不只是宇宙的含义,还有世界、整体、万事万物、大全的意思。不加精细地区分,许多推论就会语义悖逆,陷入自我否定的窘境。有篇文章写道:“所谓Metaverse,目前和未来一个发展阶段不过是宇宙中人类使用数字新技术制造探索出的一个特殊的‘世界,即多元宇宙中的一个人造世界,而不能望文生义地将之理解为它要成为整一大全的自然宇宙之‘元。”极力赞成译为“宇宙”的这篇文章,转过头来,为“自我圆场”,又不得不改变口风:“世界只是宇宙的一个部分,最大范围指地球或全球(globe)……在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内,metaverse指向的就是这个‘世界,而非无限向外太空延展着和膨胀着的自然宇宙。”此言竟然忘记对“元宇宙”误译的极力推崇,转身又推翻先前的自我妄断,顺手拈来随心所欲的纵论。追随“元宇宙”译名的火热,把互联网指向外太空的种种苟言,不仅是忽悠广大网民,也是元宇宙译名追随者在忽悠自己。这种忽悠的麻醉剂总有失效的时候,人们一旦清醒过来,就会意识到metaverse不过是反映和再现人类世界的三维网络,将其译为“元宇宙”和“多元宇宙”十分荒唐。

既然Metaverse是指3D网络,同世界现象与社会管理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充当传播人类认知的更高形态的数字媒介,那么如果把社会现象和社会管理同“元宇宙”挂钩,不仅搞乱了语义逻辑,而且严重肢解了社会工作及其思路。在报刊上我们竟然读到这样的论断:“利用元宇宙为智慧监管和社会治理赋能”;“符合数字原住民和元宇宙原住民的网络立法和网络监管协议、法规,不仅在数字世界和虚拟世界发挥作用,也将在现实世界发挥作用、产生影响”;“重视元宇宙党建工作,鼓励党史学习教育基地虚拟重现。元宇宙可以非常有效地应用于党建工作”……这些陈述似乎出言无常,语无伦次,好像现实的一切都可在宇宙里进行或展开。数字原住民和元宇宙原住民究竟是何意?难道他们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就生活在数字里和元宇宙里吗?这些陈述牛头不对马面,背离正常人的思维,经不住任何推敲。宇宙同社会管理和党建工作毫不相干,党建活动不是虚拟的,宇宙对社会管理和党建工作不会赋能,也不能发挥任何作用或产生效果。正确的说法应当是,进一步完善网民的上网协议和法规,利用3D互联网为社会治理赋能,以网络的三维影像资料加强党史教育,用于党建工作。metaverse研究一旦热衷和追随“元宇宙”的错译,好像精神病患者在胡言乱语,表达的观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社会科学研究同所有社会实践一样,如不把真理掌握在手里,遵循事实的趋向和美德,不是情理不通、陷入尷尬,就是走进语义晦涩的死胡同。有关metaverse的含义也是个真理问题,背离网络虚拟空间这一事实,强悍地把它扭曲为“宇宙”,一切华丽的说辞都陷入颠三倒四,最终不得不折回“虚拟空间”这一立意。事实上,有关“元宇宙”释译的文章,没有一篇是在研究宇宙现象和规律,更没有一篇否定它的3D网络的含义。“元宇宙”译名几乎构成一个言不及义的标签,成为3D网络研究弄巧成拙的典型案例。

三、国外对metaverse释义的启示

把metaverse译为“元宇宙”不仅是国内某些研究者的陋见,也是世界奇谈,因为任何国家没有一个专业人士和网民将其称为“元宇宙”或“多元宇宙”。2006年5月5日和6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的斯坦福国际研究所举行的Metaverse Roadmap峰会上,40名西方网络公司主管、技术专家、学者和分析师对Metaverse提出的共同结论是:Metaverse是构建虚拟环境并与虚拟环境交互的三维图景。2021年并非什么“元宇宙”元年,早在15年前西方的网络公司和学界就已着手建立和研究Metaverse,眼界有限又要匆忙做出结论,不能不陷入妄断。2021年10月28日脸书(Facebook)CEO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异想天开地提出令人意外的遐想,宣布“Metaverse就是下一代互联网”,成为“人们可以在其中与你不在同一物理空间中的其他人一起聊天,可在其中工作、玩耍、学习、购物、创作等”的实体网络,把脸书改名为Meta。美联社编辑劳伦特·吉列伦(Laurent Gillieron)采访扎克伯格后则冷静、准确地写道:“人们以虚拟化身(Avatar)的形式在网络自由生活。这个虚拟世界就是Metaverse。”这一含义同斯蒂芬森的解释完全一致,没有任何溢言虚美的浮夸。

为了忠于原意,非英语国家人士对metaverse往往不做翻译,直接使用原词敷衍或反驳“实体网络”的说法。2022年1月28日法国实业家让·伊夫·阿尔里克(Jean-Yves Alric)在《隐喻空间对我们的隐私有威胁吗?》一文指出:“建立隐喻空间是Facebook未来几年的主要目标,是一个基于虚拟现实的未来社交网络。”德意志银行首席投资专家维姆·德海斯(Wim DHaese)写道:“据一些人说,metaverse是互联网的下一个阶段:一个混合数字和物理现实空间。”“其实它是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在数字空间交互作用产生的动态感,人们不可能进入那里生活和工作。”法国IE网络公司主管马蒂亚斯·豪泽(Matthias Hauser)在《虚拟空间的主权》一文中指出,我们生活在虚拟社会的泡沫中,“在‘Metaverse中买车票或乘飞机,对用户来说只是一行代码,公司可以无限销售甚至不再需要制造物品,这些物品可以通过代码生成。”法国和德国阐述metaverse这一概念,无一不强调其虚拟空间的含义,从未提出它同宇宙有什么联系,根本不认为这一词汇来自universe。美国有的研究文章也提到universe一词,但指的是虚拟世界,并非指的是宇宙。

日本介绍metaverse的文章,用片假名“メタバース”标示,读为“梅塔勃斯”。2020年初,日本网络界把这个拟音词赋予“代谢综合征”的含义,3月18日,日本学者森本由纪在Tweet上发表《对代谢综合征话题及其结构、特征和今后展望的说明》一文,把“メタバース”的内涵解释为:“超现实空间有各种各样的定义,容易想象它是在互联网上构筑的虚拟空间。同样的虚拟空间以前就存在,但是最近开始使用‘代谢综合征这个词。”森本由纪进一步解释说:“利用VR/AR系统,人们戴上头部显示器(HMD)收看各种映像,得到现实一样的体验,可以和别人进行临场感交流,享受和朋友聊天的乐趣。去海外旅行或者去不知道的地方探险,乐趣急速扩大,加速了人的新陈代谢。”把metaverse称为代谢综合征,无疑是对这一术语的诙谐曲解,但至今在日本没有出现“元宇宙”的译释。日本株式会社综合研究所研究员米津玄师2020年8月发文说,日本多数人并不认可代谢综合征这一称谓,认知率仅有47%。(メタバース)“metaverse是‘meta(超越了)和‘Universe(世界、領域)组合而成的新词,虚拟空间是这一名称的‘原点”。俄罗斯研究者以метаверс拼写metaverse,释义为“三维网络场景”。凯尔·奥勒兰德(Кайл Орланд)在《究竟什么是метаверс》一文中认为:“它是一个‘通过全球光纤网络向公众开放的通用‘想象空间,并投射到虚拟现实眼镜上。”“在虚拟空间中,你代表的是定制的化身,它可以移动、说话或做出动画动作。”2022年9月印度网络专家文萨·巴哈拉(Vanshaj Bathala)在《虚拟空间、多元虚拟空间与全虚拟空间的对比与区别,哪个存在于我们身边?》一文指出,“虚拟空间是指人世间的复制品,你可以在家中探索和体验。多元虚拟空间是指多个社交平台,全元虚拟空间是对所有网络平台的整合,数据最大……三者的区别是虚拟空间大小不一样,人们很难同时分身进入多元和全元虚拟平台交换数据”。巴哈拉没有把Metaverse vs Multiverse vs Omniverse译成“元宇宙、多元宇宙和全宇宙的对比”,而是译为不同规模的“虚拟平台”之间的比较,在语义上同上下文内容相匹配。如果将这三个虚拟空间翻译为“元宇宙、多元宇宙和全元宇宙”,同“分身进入三种平台交换数据”产生明显的语义冲突,因为用户不可能进入宇宙交换数据。

互联网大国对metaverse的翻译及阐释尽管略有不同,但都认为它是指3D虚拟空间,根本不是什么“元宇宙”或“多元宇宙”。务实求真是学术研究的起码素养,也是一切学科应有的研究学风。对metaverse的词义不去深入探究,对《雪崩》小说的情节也不深入理解,无视尼尔·斯蒂芬森对这一词汇的界定,仅据其verse的词根和宇宙(universe)词根相同,就盲目地推崇“元宇宙”或“多元宇宙”的误译。这种草率、盲从的学风,不能不令人汗颜。实际上,所有使用“元宇宙”和“多元宇宙”这两个概念的研究文章,并没有涉及对宇宙现象和规律的认识,因为它们不是研究宇宙的文章。对metaverse的错译把研究者诱入假命题,提出许多词不达意的谬论。

四、驱散遮掩Metaverse的理论烟幕

近两年,国内对Metaverse的功能与未来发展的研究,有诸多哗众取宠的演绎,种种神乎其神的说法散布了愚昧的理论烟幕。奇怪的是,这种杯弓蛇影的理论竟被渲染为“数融万物”,有的主流媒体也紧随其后大加炒作。例如,散布“现实世界被虚拟世界消融”,鼓吹“人类社会将被平行的虚拟社会所终结”,激发了一些人的热望。更令人迷茫的是,把“元宇宙”这一误译视为高度智慧的赐品,张扬“人类的理性和精神将在很大程度上被感官的享受所取代,人类意识的自主权可能会逐渐让位于控制虚拟社会的那台超级电脑”。此类异想天开的无稽之谈,在大学课堂上一再发酵,大学生的求知欲被愚弄。

依据VR、AR、MR、XR技术展示场景的功能,metaverse是具有现场感的立体网络,它的主要功能是拟人化、景观三维虚拟化。对它的正确翻译是“虚拟空间”,将其译为“虚拟现实”“3D互联网”“三维网络图景”或“超现实空间”也基本正确,因为这五种译名没有根本差异。将metaverse译为“元宇宙”或“多元宇宙”除了带来意兴阑珊的效果,绝非闳意眇指。3D互联网能够生成仿真场景,人类以化身进入其中,极大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和商品交易形式。渲染“在虚拟世界人类能够创造理想的生活,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虚拟网络是平行于实体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构建网络型社会能够实现以人为本的大同社会”等,纯属虚辞浮言,无中生有的喧嚣。确切地说,作为高技术的数字媒介,3D网络构成的是仿真环境,不用电脑上网根本看不到它,当用户退出网络,演示的一切场景立刻就在眼前消失,不可能是永存的、同现实社会平行的世界。同样,人类不可能在虚拟网络里创造美好的生活,实现美好的愿望,因为人类在互联网呈现或创造的任何东西,只有回到现实中才能获得荣誉和回报,人生的奋斗目标和理想都是在现实社会中实现的。网络场景呈现的是虚拟影像,既没有物质实体结构又没有人类的实际活动,将其视为一种社会形式是虚无缥缈的梦幻。所谓构建网络型社会就能实现大同社会的说法,完全是一种蛊惑,试问“网络社会”能消灭国家吗?能实现全人类的平等和共同富裕吗?美国的3D网络有一定的发展,那里出现了“以人为本”的大同社会的雏形了吗?事实证明,种种想入非非的论断,不过是随兴所至的天马行空,缺乏起码的理性。

极力渲染“人类在与现实世界平行的沉浸式虚拟空间中执行与现实世界相同的所有活动”,“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社会形态”,不过是浮想联翩的空谈,颠倒了物质现实与精神活动的辩证关系。用户在3D虚拟空间只能模拟人类的现实活动,不能真正从事这类活动。你在网上化身猎人,开枪打死一只野兔,但你不可能从网上把这只兔子带回家,把兔肉炖熟后大吃一顿。常识告诉人们,用户不可能在3D网络上结婚、生孩子、吃饭睡觉、买卖土地房产,即使设计、展示了这类场景也是虚拟的。正如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法学教授若昂·玛丽诺蒂(Jo■o Marinotti)所说:“你不能真正拥有虚拟空间中的任何东西……我认为,许多公司在元宇宙中所称的“所有权”与物理世界中的所有权不同,消费者面临被欺诈的风险。”

有的文章提出更为荒谬的观点,认为“元宇宙将革新人类的生活方式”,“元宇宙下的去中心化削弱了对中心化机构的信赖,以致传统中心化治理难以融入元宇宙系统”。这些观点不仅十分荒谬,而且带有耸人听闻的味道。“元宇宙”这一虚拟空间中既没有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类,又没有经济制度、政治与法律制度和实际的文化活动,把它视为社会形式完全是信口开河。强调“元宇宙”能够革新人类生活,削弱对中心化机构(执政党、政府机关、依赖生存的工作单位)的信赖,不仅缺乏根据,而且夸大其词、危言耸听。3D虚拟网络作为一种数字媒介,在各个国家都受到法律和政府不同程度的控制,在西方更是受资本的操纵。说它决定社会变革,削弱社会中心化机构的主导作用,完全是捕风捉影、无根之言。恰恰相反,正是法律、政府和广大用户的支撑,决定了3D网络的发展及其社会作用。

3D虚拟现实是网络媒介的高级形态,只能更深刻、更逼真地反映现实生活,体现和提高人的精神世界,不能生成物理现实,更不可能支配社会的发展。用户观看或以化身进入三维网络,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不过是网络游戏、虚拟交友、虚拟旅游或虚拟交易的一种形式。不管3D网络未来达到多么高级的技术条件,都不可能突破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二者永远不会融为一体。现实生活中的人和物不可能走进网络,3D网络中的各种影像也不可能走出网络,来到物理空间,让人们抚摸和拥有。有关“虚拟现实融入现实世界”,“突破虚拟现实与物理现实之间的界限”的论断,都是一种痴人说梦。有的文章炮制假象,把精神活动和物质存在混为一谈,强调:“我们不能认为,元宇宙是完全虚拟的,它时刻与我们的肉身相连,一旦沉浸到元宇宙之中,我们借由身体—心灵与媒介之间产生强烈的真实感,人机共融的生命体验将悄然改变被全感官包围的人类。”把人的感官體验视为人的身体融入,不仅是一种天真的错觉,而且从根本上悖逆了客观真相。按着这种逻辑,我们全神贯注地看电视、看电影以及阅读报刊上真实而引人入胜的文章,是否早已出现“人机融合”和“虚实融合”?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是二元的,虽然二者存在互感互动,但不可能互融合一,融合只是一种感受和体验,“人机融合”和“虚实融合”永远都是望风捕影的谬论。

有关“元宇宙”研究释放的理论烟幕,在西方国家早已被广大网民识破,2022年末ChatGPT的出现,使西方大国对元宇宙的搜索量跌去了80%。2023年3月10日微软宣布关闭Metaverse虚拟平台AltspaceVR,元宇宙似乎已经走下神坛。

注 释:

①④⑩参见《“元宇宙”及其作为文艺的世界要素》,《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第11期。

②《元宇宙再次打败春晚》,腾讯网,2023-01-22。

③《超强黑科技,2023CES的这些黑科技把汽车元宇宙玩明白了》,百度·轻薄智能,2023-01-16。

⑤《元宇宙解析》,中国社会科学网,2022-04-06。

⑥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English Etymology,Oxford

University Press,p.524,1996.

⑦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Ltd,2014,p.2209.

⑧尼尔·斯蒂芬森:《雪崩》,郭泽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版第29页。

⑨Neal Stephenson,(1992 )Snow Crash,Bantam Books,New

York,p.24.

参见《正向引领元宇宙传播效能》,《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11-16。

Metaverse Roadmap: Pathways to the 3D web,May6,2006.https://www.metaverseroadmap.org/.

Laurent Gillieron,Facebook wants to lean into the metaverse. Heres what it is and how it will work,Oct 28,2021.https://Wfuv.org/.

Wim DHaese,De metaverse:virtuele wereld,re■le economie? Beleggen,6 januari 2022.

Matthias Hauser,Le metaverse,enjeu de souveraineté,Le Portail-ie,7 janvier 2022.

森本由紀,話題の「メタバース」とは?概要や仕組み、今後の展望をわかりやすく説明,Tweet,2022年3月18日。

米津玄师,今さら聞けない「メタバース」とは何か?定義から最新事例まで解説,ferret,2020年8月25日。

Кайл Орланд,так что же такое《Метаверс》?ТЕХНОЛО

ГИЙ,30.11.2021.

Vanshaj Bathala,Metaverse vs Multiverse vs Omniverse:Which Is Here To Stay?September 30,2022.https://mention.com/

参见《元宇宙——无限商机下的无限危机》,知乎网,2022-02-24。

参见《未来世界,人类生活在虚拟现实中实现自己的理想》,爱奇艺,2020-04-03。

《课堂|如何搭上元宇宙“概念快车”》,网易(《商学院》杂志),2022-03-12。

《元宇宙行业报告:元宇宙是下一个互联网方向吗?》,原创力文档网站,2022-04-16。

参见《元宇宙:概念、挑战与治理》,《光明日报》,2023-01-06。

Joo Marinotti,You cant truly own anything in the metaverse,The Conversation,May 07,2022.

《元宇宙:虚实融合的传播生态探索》,《人民论坛》,2022(4上)。

《元宇宙跌落“神坛”,人工智能又成新风口,背后原因很真实!》,新浪网,2023-02-20。

(作者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编校:董方晓

猜你喜欢

元宇宙虚拟空间宇宙
虚拟空间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基于虚拟化的相向行驶车辆间通信机制的研究
元宇宙中的“孤儿们”?
“元宇宙”照出互联网浮躁(点评)
宇宙第一群
这宇宙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
奇闻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