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联合纳美芬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3-07-26王光胜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纳美芬丁苯缺血性

殷 雯, 王光胜, 唐 艳

(1宿迁市中医院, 江苏 宿迁 223805; 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 宿迁 2236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多伴有神经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3]。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抗血小板聚集、吸氧、营养神经、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虽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治疗效果仍不甚满意[4-5]。丁苯酞为一种新型神经保护药,可保护血管与神经细胞功能,改善能量代谢、认知功能与颅内微循环,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但丁苯酞单药临床作用有限[6-8]。纳美芬可竞争性阻断内源性阿片肽结合受体,避免继发性脑损伤发生[9]。纳美芬能够通过结合中枢神经的阿片受体,阻断内源性阿片肽抑制中枢神经,从而抑制脑水肿,常用于治疗脑卒中患者[10]。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15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旨在探讨丁苯酞联合纳美芬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7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的15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n=77)与对照组(n=77)。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纳入标准:(1)均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1]患者,且经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确诊;(2)年龄≥18岁;(3)发病至入院时间≤6 h;(4)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头颅外伤者;(2)大面积梗死者;(3)精神系统疾病者;(4)免疫系统疾病者;(5)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6)恶性肿瘤。本研究已获得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入院后,两组患者均接受抗血小板聚集、吸氧、营养神经、维持电解质平衡、降颅内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丁苯酞治疗。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规格:100 mL∶25 mg,国药准字H20100041,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100 mL,每天2次。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纳美芬治疗。0.2 mg纳美芬(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645,规格:1 mL∶0.1 mg)+100 mL(0.9%氯化钠注射液)(山东科伦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3026,规格:100 mL∶0.9 g),静脉滴注,每次滴注时间为1 h,每天2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4 d。

1.3 观察指标(1)认知功能与神经功能:认知功能通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12]评估,分值0~30分,分值越低表示认知功能越差;神经功能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13]评估,分值0~42分,分值越高代表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2)临床疗效:治疗后评估患者临床疗效。临床体征、症状基本恢复,病残程度0级,NIHSS评分降低≥90%记为基本痊愈;临床体征、症状明显改善,病残程度1~3级,NIHSS评分降低45%~90%记为显著进步;NIHSS评分减少18%~45%,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记为进步;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显著变化,NIHSS评分减少<18%记为无变化;NIHSS评分增加记为恶化。(3)血流动力学[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治疗前后分别通过X300 Premium型颅脑超声(德国西门子)对两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测。(4)炎性因子:治疗前后分别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4~6 mL,离心分离血清,3 000 r/min,15 min,试剂盒厂家为上海瑞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两组认知功能与神经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认知功能与神经功能比较 分)

2.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对照组恶化、无变化、进步、显著进步、基本痊愈分别为0例、14例、21例、17例、25例,研究组恶化、无变化、进步、显著进步、基本痊愈分别为0例、2例、13例、24例、38例。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临床疗效对比/例(%)

2.3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的PI、RI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PI、RI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4 两组炎性因子比较治疗后两组的血清TNF-α、IL-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清IL-2、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炎性因子比较

2.5 安全性比较对照组治疗后出现头晕症状者2例(2.6%)、困倦1例(1.3%)、恶心呕吐1例(1.3%),研究组治疗后出现头晕症状者3例(3.9%)、困倦2例(2.6%)、恶心呕吐2例(2.6%)。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5.19%)与研究组(9.0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1,P=0.348)。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该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14]。相关研究指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若未能及时治疗,脑组织长时间缺氧缺血,会造成大脑出现不可逆的损伤[15]。33%左右的脑卒中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若未及时干预阻断认知功能障碍恶化,会引起脑卒中后痴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顾伟等[16]研究证实,丁苯酞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缺血状态,降低NIHSS评分,保护神经功能,但其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方面效果有限[16]。故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用于辅助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刘俊杰等[17]研究指出,纳美芬可通过增加脑局部血流与脑灌注压,改善神经细胞能量代谢,减轻脑水肿,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李梦云等[18]研究表明,纳美芬可通过逆转呼吸抑制与受损的中枢神经系统,从而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经治疗后MoCA评分明显提高,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丁苯酞联合纳美芬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认知功能,可能与丁苯酞、纳美芬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有关。郭环宇等[19]研究表明,纳美芬可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多发性脑梗塞患者的认知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RI、PI明显更低,提示丁苯酞联合纳美芬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可能是因为纳美芬可作用于纹状体、大脑皮层等促进脑代谢,有助于受损的神经细胞修复,改善微循环,从而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20-21]。孙嫄等[22]研究指出,纳美芬可用于治疗伴有意识障碍的脑卒中,可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与本研究结果相符。有研究表明,脑缺血发病初期,会引起大量细胞坏死,引起一系列炎症级联反应,进而产生大量的炎性因子,如TNF-α、IL-2、IL-1β,会加剧对缺血组织与细胞的损伤[23-24]。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2水平明显更低,提示丁苯酞联合纳美芬可减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性反应,可能原因为纳美芬主要通过阻滞钙离子内流,降低自由基损害神经元,调节氨基酸的兴奋性,并可抑制氨基酸的释放,调节微血管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炎症反应[25]。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低剂量丁苯酞联合纳美芬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丁苯酞联合纳美芬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以及认知功能,且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纳美芬丁苯缺血性
盐酸纳美芬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电双频指数及预后的影响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纳美芬与纳洛酮联合NPPV治疗对COPD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氧代谢、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纳美芬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盐酸纳美芬治疗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效果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