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思考与实践

2023-07-26李丽

职业时空 2023年2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摘要:保险实务专业群聚焦现代金融保险服务业,响应稳金融、保民生、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为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输送高质量人才。在保险行业新业态背景下,文章通过总结高职保险实务专业群社会服务的实践经验,结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思路与目标,剖析目前专业群社会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方位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社会服务能力

一、保险实务专业群建设背景及内涵

(一)专业群建设背景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首次提出“专业群”的概念。2015年,教育部明确专业建设应该适应产业集群的需求。2019年,职教20条对专业群的建设提出了高质量的要求。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提出要支持建设一批优质高职学校和专业群。[1]

在稳金融、保民生、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背景下,金融保险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保险保障、科学理财、健康生活、体面养老的需要。现代金融保险服务业,由单一的金融保险行业逐步发展演化为“金融保险+大养老+大健康”的综合金融产业集群。

(二)专业群内涵与组群逻辑

某职业学院开展了保险实务专业群建设专题研讨与论证,专业群建设对接保险行业新业态,以提质培优为目标,根据产业的需要,不断探索专业群的组建与研究。

依托金融保险产业链,保险产业的金融、健康、养老等新型生态圈孵化出系列新型岗位与典型工作任务。保险实务专业群由保险实务专业、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金融科技应用专业、健康管理专业、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组成。以上专业涉及保险、养老、健康等领域,职业岗位具有相关性,对应的产业具有关联性,具体如表1所示。

保险实务专业要坚持“分担风险、利益共享”的保险理念。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着眼于科学理财的财富积累理念。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着眼于提高金融行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健康管理专业着眼于构建大健康生态圈,提升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着眼于构建大养老生态圈,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

保险实务专业群构建了“一核+双轮驱动”的专业群,以保险实务专业为核心。一方面,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和金融科技应用专业要服务于保险行业综合金融业务发展的产业需求,融入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核心技术。另一方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和健康管理专业,要服务于保险行业参与大健康、大养老生态圈构建的需求。在双轮驱动的共同作用下,保险从无形的保障承诺,融入金融、养老、健康服务,向有形的金融服务、养老产业和健康产业延伸。

保险实务专业群培养具有风险管理、金融服务、创新创业意识,具备经营管理素养、信息素养、人际关系素养,养成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职业精神的新时代复合型金融保险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保险实务专业群组群逻辑与产业链需求分析如图1所示。

二、保险实务专业群社会服务能力现状与成效

(一)核心专业社会服务时间长,积极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保险实务专业作为某职业学院专业群核心专业,是全国最早批次从事保险专业教育的专业之一,已有多年的办学历史。该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教育部认定全国创新骨干专业、金融保险一流特色专业群核心专业、高职保险实务特色专业。经过多年的积淀,已发展成了拥有母专业——保险实务专业和核保核赔、车险查勘定损、人伤理赔、培训讲师等多个专业方向的全国最全的保险类专业。核心专业毕业生遍布全国各类保险机构、各保险专业领域和各岗位层级。目前,保险专业在校生规模位居全国高职院校保险专业第一。依托在金融保险领域的办学实力、办学特色和专业品牌,积极服务于国家和湖南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与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二)核心专业社会服务规模大,构建了保险專业培训体系

学院培训体系具有“层次高、规模大、范围广、影响深”的特点,形成了从新员工到高管、从销售精英到专业技术骨干的多层级的培训体系,培训门类以职业经理人系列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党校培训、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培训等为主,为行业提供培训服务,组织各类资格认证与考评,在行业内被誉为国内保险专业培训的“黄埔军校”。

(三)专业群订单培养有特色,为行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某职业学院与多家国内知名保险企业开展了深度的校企合作,不断探索实践订单培养模式,通过“校中司”实现了学训交替、工学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截至2022年,保险实务专业与某财险公司联合开办了“车险查勘”订单班,与某寿险公司联合开办了“培训讲师”订单班,与某财险公司联合开办了“人伤理赔”订单班,与某投资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开办了“老年服务与管理”“健康管理”等订单班,共计开办订单班40多个,校企共同培养订单人才千名。2019年,学院与某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成为湖南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招收现代学徒制学生。这种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多方评价、定向就业的协同育人专业办学模式得到了社会、行业和企业的高度认可,实现了学校、企业、家长三方共赢,为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与智力支持。

(四)社会服务范围广,发挥专业群引领示范作用

该专业群辐射到保险行业、银行证券行业、养老与健康产业,社会服务范围广。近五年,智慧健康养老与服务专业学生连续在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专业群教师担任省职业院校教师国培项目授课专家、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养老服务赛项裁判,积极参加养老护理员培训与养老护理员高技能人才专项培训,提升了职业技能及城乡养老服务水平。

学院作为全国金融行指委和保险行业学会、保险行业协会等理事会的成员单位,推动保险行业核保核赔(两核)、理财规划师、保险讲师等资格认证;主持指导保险企业生产实践、省级保险招投标、省人大参政提案等技术服务与科研项目数十项;对口支援同类院校专业建设,与多家兄弟院校进行专业建设交流与合作,专业辐射和引领示范作用。

三、保险实务专业群社会服务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群社会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一方面,行业培训体系功能单一与行业需求多元化存在矛盾。目前专业群主要面向金融保险行业构建了培训体系,其中常规化、制式化课程多,缺乏特色课程。教学成果转化能力不足,导致科研服务与咨询服务能力有限,不能完全满足企业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多方需求。

另一方面,专业群服务地方经济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社会服务体系有待全面发展。专业群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停留在为企业解决用人问题与提供培训的层面。专业群对学生留存率不高等问题没有得到深入思考与研究,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的深度不够,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有待提升。

(二)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

在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下,该专业群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大国工匠型人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还未全面开展,课赛融通落实不到位,学生实践技能与职业综合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二是企业对学生学历要求的门槛提高,但学生提升学历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专科学历的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三)缺乏一体化的服务平台

现有的社会服务合作平台,功能较为单一,不能很好地调动多方参与的积极性。专业群更多关注的是为企业培养人才、输送人才,对当今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关注较少,对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需求把握不准。因为没有一体化的社会服务平台,没有整合“政行企校”多方优质资源,沟通起来也费时费力。这些短板影响了地方产业链服务能力的提升,不能很好地作到服务社会、服务产业、服务行业企业。

(四)服务产业集群的范围与深度不足

随着金融保险产业转型升级,依托金融保险产业链,保险产业的金融、健康、养老等新型生态圈形成了系列新型岗位,保险行业发展逐步演化为“保险+养老+健康”产业集群的发展。而原有的社会服务产业主要集中在保险行业的风险管理与资产管理方面,对养老服务与健康服务领域关注甚少,服务范围与深度有待进一步挖掘。

四、高水平专业群社会服务能力全方位提升的思路

(一)完善多元化行业培训体系

专业群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需紧跟产业发展方向,以高水平开放的心态探究专业群服务产业集群的路径,依托科研、咨询、培训三大载体,打造金融保险研究所、专业群校企合作委员会和学院培训平台三大平台,如图2所示。一是紧贴行业企业需求进行培训课程开发,建立独具特色的培训课程体系。面向全国金融保险行业,针对银保监局等地方政府官员、行业协会人员,提供新技术新业务培训、员工岗位培训、岗位认证培训、金融保险知识培训等;依托现有培训平台,积极向行业提供党员教育示范培训和党性教育现场教学。二是聚焦行业企业学历提升需求,扩大职业培训规模和继续教育覆盖面。面向金融保险系统从业人员、专业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员提供继续教育培训,并覆盖各类社会人员,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缓解当前社会就业压力,扩大函授和自考规模。三是教科双研,加速成果转化,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智力支持。将教学改革成果和科研成果通过行业培训教材和课题开发、送教上门、培训服务等形式转换成生产力,推动行业的发展。

(二)搭建全方位社会服务体系

该专业群应在优化多元化行业培训体系的基础上,构建“资源共享、共赢共惠”的全方位社会服务体系,即金融保险专业培训、党性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服务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社会服务体系。立足金融保险行业,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与行业转型升级,实现保险、健康、养老资源共享,服务从行业培训、资格认证、科研攻关延伸到技术服务、对口支援、决策咨询等,如图3所示。

(三)依托订单培养优势,打造品牌专业群,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应聚焦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精准培养,校企双元,以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优质课程体系构建和专业资源库建设等为建设重点,将保险实务专业群打造成工学结合紧密、就业质量高的品牌专业群,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将三年不断线的“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贯穿始终。依靠课程竞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依靠职业技能大赛实现职场练兵,依靠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创新协作精神。二是通过多层次技能实训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教学的实施,促进学生技能逐阶提升,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技能的要求,提升用人单位满意度。三是提供升学咨询和培训,拓宽升学途径。鼓励保险实务专业群毕业生通过专升本、出国留学等方式提升学历,继续深造,提高升学率。四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引导专业群毕业生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参加国家就业项目;引导毕业生积极服务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贡献力量。

(四)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引领,汇聚学校、企业、行业、政府多方优质资源,在原有的实训中心和现代学徒制平台基础上,为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平台,打造特色鲜明的集金融保险、养老服务、健康管理三元为一体的产教融合平台,最终实现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应用一体化目标。

积极响应教育部提出的推动产教融合“大平台+”的战略,对接金融科技发展趋势,支撑金融保险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提升技术服务能力。通过该平台打造一批智库,形成知名智库品牌和智库服务团队,产出一批重要智库成果,重点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同时开展人才培养、大师培育、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志愿服务、文化下乡等技术服务活动,积极寻求成果转化,助推当地构建金融保险、健康管理、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拓展服务领域,深化专业群社会服务功能

充分发挥专业群核心专业的强劲实力,通过持续建设,推动专业群整体的高质量发展,增强专业群的专业辐射功能。依托专业群在保险职业教育领域和保险文化宣传领域的实力,创新社会服务模式和内容,拓展专业群专业教育和技术技能在服务社会民生方面的作用。一是发挥健康管理和智慧养老服务专业的社会公益性。如开展健康讲座、养老敬老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普及健康保健知识,增强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二是通过保险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五进入”活动,开展保险知识宣传讲座。如借助学院“三下乡”活动、电视台或网络“保险周”、保险公众宣传日等活动,弘扬保险文化,普及保险知识,宣传保险功用,提升公众对保险的认知和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围绕“健康中国”“抗击疫情”等主题,凝聚行业共识,深化与公众的互动,展现保险行业良好形象,将保险实务专业群打造为保险行业的文化名片。三是全面服务社会民生,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参与“乡村振兴”“医养保一体化”等政府招标、政府决策咨询项目,为政府提供经济发展决策参考,创造社会效益。对接省内外同类院校,簽订对口支援协议。定期为对口学院的专业育人体系、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提供指导和帮助,通过对口帮扶项目为农村地区开发产业提供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面向农村开展金融服务“三农”、政策性农业保险等特色化培训。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Z].2019.

[2] 尹昭辉.高职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04):234-235.

[3] 雷小波,许倩虹.产业学院高质量专业群建设路径探析——基于产教融合的视角[J].河北职业教育,2022。(8):50-53.

[4] 李玮,张向辉,王威.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水平提升路径研究: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对外经贸,2021(02):136-139.

[5] 岑家峰.新时代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现状及能力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质量报告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18):47-52.

收稿日期:2023-02-09

基金项目:2022年度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保险实务专业群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ZJGB2022255);保险职业学院2022年度一般资助项目“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202202B)

作者简介:李丽(1982- ),女,保险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保险教育教学、社会保障。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