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五位英文翻译都成为了外交家
2023-07-26
黄华、龚澎、章文晋、浦寿昌、冀朝铸是周恩来参加外事活动的主要英文翻译人员。在周恩来的关心和培养下,他们后来都成长为著名外交家。
黄华
黄华,原名王汝梅,1913年出生于河北磁县,1932年考入燕京大学经济系;在校期间,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参与组织指挥了“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担任中共北平市学生联合会党团书记。
1936年6月,经中共北平市委同意,黄华担任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翻译,陪同其秘密赴陕甘宁苏区采访。7月中下旬,黄华到达陕甘宁苏区的前沿白家坪,见到崇敬已久的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并在周恩来与外国友人谈话时担任翻译。1944年6月,黄华参加接待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7月,为接待美军驻延安观察组,中央军委成立外事组,黄华任外事组成员。
1949年4月中旬,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北平召开成立大会。会上,周恩来见到了黄华,对他说:“这几天南京就要解放了。你还可以作为燕京大学校友同司徒雷登进行私人接触,看看他有什么要求和愿望。”这样,黄华在南京解放后两天,面见留在南京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司徒雷登告诉黄华,解放军打到青岛、上海之前几个小时,美军即会撤走。这一战略性情报很重要,后来事实证明就是如此。
在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的直接领导下,黄华多次参加重大外交活动。1950年代初期两次具有开创意义的国际会议——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黄华都作为代表团的顾问和发言人,参加会务领导工作。
1971年7月,黄华出任中国驻加拿大首任大使。同时,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参与接待秘密来访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同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后,黄华担任首任常驻联合国及安全理事会代表。1976年12月后,黄华历任外交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等职。
龚澎
龚澎,原名龚维航,安徽合肥人,1914年出生于日本横滨。其父龚镇洲曾追随孙中山参加过辛亥革命,后因被袁世凯通缉,迫不得已才带着全家前往日本避祸。
1933年秋,龚澎考取燕京大学历史系,1937年毕业后不久,即踏上前往延安之路。在延安马列学院学习期间,龚澎不但成绩优异,还担任毛泽东的英文翻译,后被分配到太行山《新华日报》工作,不久又到八路军总部担任彭德怀的秘书。她与同为彭德怀秘书的刘文华相识相知。 1940年新婚后一个月,龚澎被调往重庆工作,被分到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组,担任周恩来的外事秘书和英文翻译,公开身份是《新华日报》记者。此后30年,龚澎一直是周恩来身边得力的外事工作助手。
龚澎和刘文华约定,鸿雁传书,每十天便通信一次。可1942年,她接连几个月都没收到丈夫的信件。原来,刘文华在前线征战途中患了急性盲肠炎,病魔夺走了他年轻的生命。1943年9月,在周恩来的撮合下,时任《新华日报》国际新闻主编的乔冠华和龚澎结为伉俪。重庆谈判时,龚澎担任毛泽东的翻译,并具体安排毛泽东与外国友人会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年仅35岁的龚澎成为中国外交部首位新闻司(时称情报司)司长,是当时外交部正司级干部中唯一的女性;后来,曾兼任外交部部长助理。
章文晋
章文晋, 1914年出生于北京,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在学校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七七事变”后,在清华大学南迁长沙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4年冬,章文晋根据党组织安排赴渝,到中共南方局外事组工作。当时,一直兼任周恩来英文翻译的龚澎提出,自己负责联系外国记者,事情太多,能不能让章文晋接替她的翻译工作。经周恩来同意,章文晋成了他的秘书兼翻译。重庆谈判期间,章文晋也为毛泽东做过翻译。不久,他参加了周恩来与马歇尔等三方谈判全过程,在三方或中共与美方谈判时,都由章文晋担任翻译。全面内战爆发后,国共关系彻底破裂,章文晋随董必武最后一批从南京撤出。解放战争期间,章文晋任中央外事组翻译处副处长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章文晋先后任天津军管会外侨处副处长、天津市政府外事处处长等职。1954年,章文晋被调到外交部,随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并担任翻译组组长。不久,章文晋负责亚洲司事务,代表中国参加了中缅、中印和中巴等边界谈判。1971年7月,周恩来派章文晋等人秘密赴巴基斯坦,迎接秘密访华的基辛格。基辛格曾感慨地说,章文晋使我改变了对新中国外交官的看法。
改革开放后,章文晋出任中国驻美国大使,后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党组书记,并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浦寿昌
浦寿昌,1922年生于江苏无锡,1942年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1944年加入美国共产党,194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博士学位。
在美国学习结束后,浦寿昌留在美国负责留美中国学生工作,曾任《文汇报》驻美国特约记者,为赛珍珠的东西文化协会担任讲解员,到美国各地巡回演说;同时,协助冯玉祥在美国开展反对内战、反对独裁、反对美国援蒋的活动,并任冯玉祥的英文翻译。
1949年11月,浦寿昌回到祖国;直至1962年,一直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外事活动担任英文翻译。其中,1950年至1954年任外交部政策委员会秘书,1952年至1953年作为中国志愿军谈判代表团成员参加板门店朝鲜停战谈判,1954年起任周恩来总理办公室秘书。 1965年,浦寿昌调任外交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1979年1月,作为邓小平访美代表团特别助理随同出访;同年11月任外交部副部长;1983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
冀朝铸
冀朝铸,1929年生于山西汾阳,1938年為躲避战火跟随父母去了美国纽约,1948年进入哈佛大学就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冀朝铸毅然放弃学业,回到祖国。1950年10月,冀朝铸就读清华大学化学系,1952年4月赴朝鲜开城参加中国代表团工作;抗美援朝胜利后回到北京,被分配到外交部工作;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56年开始担任周恩来的英文翻译,在此岗位上工作了17年。
1963年12月13日至1964年3月1日,冀朝铸随周恩来出访亚非欧十四国。周恩来回国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联席会议作访问亚非欧十四国的报告时,特地提到了担任翻译工作同志的功劳。周恩来说:“这次访问如果没有齐宗华(时任法文翻译)和冀朝铸二人当翻译,就很困难。”
周恩来对冀朝铸十分关心。1970年的一次谈话中,当周恩来得知冀朝铸已届40岁时,就对他说:“口译在40岁后就应该转行……口译工作非常辛苦,年纪大了,身体也受不了。另外,当了一段时间的翻译,也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然而,时值中美关系有了突破,冀朝铸先后参与了基辛格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一时期,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翻译工作都由冀朝铸担任。
1973年,在周恩来关怀下,冀朝铸离开翻译岗位,成为一名外交官,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联络处参赞。1975年回国后,冀朝铸先后任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美大司副司长,中国驻美国使馆公使衔参赞,中国驻斐济群岛共和国大使兼驻基里巴斯共和国和瓦努阿图共和国大使,中国驻英国大使,联合国副秘书长等职。
(摘自《红岩春秋》水新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