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

2023-07-26李莉萍

高考·下 2023年3期
关键词: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地理

李莉萍

摘 要: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积累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知识增长和道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各学科中的渗透。在高中地理教育中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学生自身文化内涵与学习成效,有利于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文中探讨了高中地理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希望能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地理;教学渗透

目前,教育部门为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品格,要求教师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个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中地理教师需要积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人文科学。当代中国的思想文化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继承和升华。要想真正了解认识当代的中国和当代中国人,就一定要对中华文化脉络传承和滋养中华民族进步的文化土壤进行深层剖析,进一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精神力量,也是高中地理教育的根基,同时更是高中地理教育扎根的土壤,可以为地理课程活动提供广阔的发展天地[1]。

(一)理论层面的意义

1.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和灵魂,是民族生产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精神支柱,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和人民富裕的强有力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样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它包括古代诗词文学、饮食文化和建筑,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在地理课上阅读和分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探究其中蕴含的地理要素、原理和过程,不仅有助于丰富地理教学的素材积累和文化内涵沉淀,還能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对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有裨益[2]。

2.促进地理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表现,代表了学生通过学习该学科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要的品格和必备能力。最重要的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质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它们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基于课程标准再结合高中地理教材得出,高中地理教育主旨在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观念,以上理念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如庄子在《齐物论》中所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合一,天人合一。”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也是人地协调所强调的内核。在课堂上把这两个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还有利于落实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丰富和活跃地理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3]。

(二)实践层面的意义

1.有助于激发学习动力,提升师生文化素养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由于学生的兴趣因年龄而异,在讲授地理教材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挖掘高中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强有效的引导手段,将课本当中新旧内容有效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动力,对提升教学质量有明显效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理教育教学有机融合,是在践行“教育者必先受教育”的理念,有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学校作为“育人”的主场所,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德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地理教育等领域,不断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这样,学生才能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继承中华文化,了解君子之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动力和源泉[4]。

2.有助于与高考衔接,落实育人根本

在当前中国的教育形势下,高考也是改变学生人生方向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代表性和意义不言而喻,在教育方面对学生、家长和教师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在高考中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更易引起学生和教师的重视。教育部考试中心明确指出,应不断增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试的内容,应积极朝着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应正确认识高考的育人功效及引导教育效果。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这也是地理学科的精髓所在,要通过教学和考试挖掘地理学科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帮助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渊源和深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是很有必要且正确的,同时能促使学生快速适应我国新课改的各项要求[5]。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校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在其中不仅仅是参与者的身份,更是引导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对学生学习、成长、心理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教学行为不仅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影响学生自身的思想。一个进步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将确保教师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身心发展。一个具有缺陷的、强功利性的教育理念会拖素质教育的后腿,不利于学生的综合性发展。随着我国教育大环境的不断改革,学校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一般家长对学校的评价和比较主要来源于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升学率的判定,升学率和成绩越高就被家长认为是排名靠前的好学校。正是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学校为了提升口碑也开始注重提高学生的成绩,口碑和升学率的压力就落到了教师身上,也正是因为这样导致了部分教师只抓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教学,这种教学理念和方式对学生自身的学习和发展都是极负面和不利的。所以,教师需要及时改变这种错误的育人观念,应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思想,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进步和成长[6]。

(二)提升教师自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作为推进课堂教学的发起者,有着推进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进步的责任,地理教师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高中地理教学中需要发挥关键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地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地理专业知识,才能利用好地理课程中的各种资源。教师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熟悉和了解,才能增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地理教学的教学意识。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和教育部门的支持。增加教师教育的专业度将有效提升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素养,教师同时肩负着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任,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水平,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教学能力。地理教师为掌握有效的理论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挖掘地理课程的潜在资源,适当调整教学过程,更好地实践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方法而进行的高水平在职培训。培训期间,可组织教师以讲座、研讨、座谈等形式开展传统文化的教研活动。参加培训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所教学科的了解,融入传统文化,在培训室里备课展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自己作为教师的技能,清楚地了解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积攒高效的课堂教学经验。此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教师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

不断学习是教师进步的关键点。地理教师应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查找翻阅相关书本材料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系统地收集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并将其渗透到地理教学中。地理教科书中包含了大量的民俗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和旅游文化的知识。地理教师可以通过观看《国家宝藏》《大国文化》《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不远万里》等电视节目来加深对地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收集相关信息,将其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在教授学生时融入其中。還有,教师可以通过与不同地区、学校之间的教师们进行交流,加深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当前,各个学校的教师在传统文化教学方面的能力、硬设备和资源都不尽相同,所以,不同地区内的学校、教师之间应加深沟通,交流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有效渗透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外,教师还可以参加各种传统文化学术交流活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了解更多地区的传统文化,通过相互交流,拓宽视野和知识层面,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三)有效拓展课堂教学

1.挖掘整合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地理教材内容是推进地理课堂教学的载体,一个完整的地理教材系统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分别为:地理课本、地理活动和图表。由于地理学的复杂和广泛性,其中不乏我国丰富的人文和传统文化等元素,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对其深挖后进行融合,增强学生对地理学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思想拓展。比如,在教学“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相关知识点时,可以以巴金的《秋》当中“我和几个朋友蹲在四层洋房的骑楼下”这句来引入教学,向学生展示广州骑楼老街的图片或视频,再解释这种独特建筑是基于湿热多雨的自然环境影响,再加上我国南方文化和海外文化相融合造就了当下的建筑特色。另外再给学生展示我国的特色民居——福建客家土楼,目前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讲述客家文化和南方山区地理环境的融合,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了解我国传统乡村景观的代表,通过对其特点的了解能明白乡村景观体现了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及精神追求等层面含义,能体会到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除此之外,地理知识还涉及不同民族之间的风俗习惯、农业的发展、不同地域中人们所讲的方言等,这些传统文化在地理课本当中都有足迹可循。教师还可以对地理教材和图表及活动进行整合,对地理体系当中所蕴含的知识和思想深入研究,延伸地理教材内容,活化地理课本当中所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结合地理课本,构建诗词情境

诗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诗词中大多含有地理知识。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诗词,为学生构建诗词情境,用诗词来支持自己的地理主张,强调地理知识点,充分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不仅描述了士兵对家乡的思念,也描述了夏季风无法越过玉门关的事实;“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这句诗的字面意思是,同样的春风有两种分支,一种在南边,一种在北边,强有力地证明了山头两处的温度和光线是不相同的。另外,在我国语文课本当中还有多处都提及地理内容,教师可以将其巧妙地穿插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来,让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另外,教师在给学生教授“地球上的大气”时,就可以创设起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例如,关于大气热力作用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引入“巴山夜雨涨秋池”这句诗来帮助学生理解。关于夏季午后对流雨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用“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句诗来帮助学生理解。还有很多包含地理知识的古诗词,教师需要将它们充分融入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个理解相关地理知识的背景,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借助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很好地给学生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大幅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和综合素养。

3.结合地理现象与中国历史,提升教学质量

地理学中的大部分地理现象都是经过长期发展的,地理学在某一方面与历史是相通的。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地理现象与中国历史的有机结合,充分渗透和贯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理解,提升地理教育的质量。例如,在教学“产业区位因素”中的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时,教师在讲解农业发展应因地制宜,可以将中国历史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渗透到其中,如荀子的“天有其时”和孟子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等。如此,将对历史人物的生活和地理的评论纳入其中,可以使学生对可持续农业经济的生态有更深入的了解,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

(四)巧用多种教学法

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地理教学中为实现课程目标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多年来,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地理教学方法。但是在地理教学实践中,部分地理教师往往只用一种方法来教授地理知识。学生作为学习中的主体,有着自己的思维和看法,但如果为了达到地理教学的目的采用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课或教授传统文化可能会适得其反,遭到学生内心的抵制。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欣赏和激励的方法、情境教学的方法等相结合,正确引导学生以愉悦的方式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为了实现这一点,地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达到最佳的地理教学成效。例如,为了能让学生更深入直观地了解、感受我国独特且宏大的自然风景,教师可以用图文或视频的形式让学生观看我国具有地域特色的北方风光、纵横交错的山川河流、特有的中式园林景观、宏大有震慑力的秦始皇兵马俑等。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还有助于教师将抽象难懂的地理知识更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激起学生发自内心的民族自豪感。

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造或引入特定情感情境来增加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更了解地理教材的内涵,不断培养学生心理机能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着重发展学生自身情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塑造高尚的品德和审美情操。在高中地理课上,情境教学法被用来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地球运动》一章中,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给学生创设情境来展示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真实情况,让学生能近距离地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魅力,对地球运动规律有深度的了解,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爱科学和探索的学习精神,引导学生建立起科学的宇宙观。

2.榜样教学法

榜样教学法是指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典型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自身产生积极性的方法。比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介绍我国地理名人,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教师可以以郦道元为例给学生讲述他为了能将《水经注》完整地展示给后人,不仅翻阅了大量的文学古籍,对其相关资料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积累,外出考察,探索考古遗址,追根溯源,调查地理事物的真实性,主张以科学精神实事求是。除此之外,地理教师应以身作则去教育学生,用自身的文化内涵和魅力去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3.欣赏教学法

欣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生体验客观事物感受真正美感的一种教学法。地理课程中包含了许多自然美和人文美的元素,尤其是人地和谐美这一高层次是地理所特有的。地理课可以通过欣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欣赏美、塑造良好审美意识。例如,教师在向学生教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相关知识点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来给学生展示中华自然景观的美,让学生在欣赏我国自然景观的同时学会体验“时空节律之美”。学生通过欣赏的方式去看待中华的著名风景、景观,发自内心地体会到中华民族所拥有的深厚人文、自然景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变得更快、更广泛。无线网络技术的出现,智能手机、电脑等产品影响了人们生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也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氛围。网络平台的使用,有助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枯燥、抽象的内容以照片和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有助于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吸引力。通过网络平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符合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加快了文化传播的速度,有效扩大了文化传播的范围。

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来辅助地理教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蕴含了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古诗文网站,其中有收录自先秦至清代的大量优秀文学作品,包括诗文典籍、各类名言名句等,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类似的文化信息网站,也可以将其中的优秀文化知识渗透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去。另外,当前微信作为一种新颖的网络信息传播平台和交流服务应用,已经成为最流行的网络交流形式之一,包括公共平台、交流、社交等功能。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微信可以更好地支持地理教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于平台的信息传播是微信公众平台的最大特点,公众号发布的信息可以以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呈现给读者,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容易吸引读者。微信的通信功能可以让多人聊天,同时发送文字、音频、视频和图片,教师可以经常上传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照片、动画、教材、视频和音频等学习资源,建立微信群进行分享,供学生交流和讨论,便于教师给学生就关于地理知识内容答疑解惑。地理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的强大功能,分享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如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十四节气。教师可以将每个节气都做成动态图示,通过天气、植被、人类活动等场景来表现二十四节气不同时期的独有风貌,配以文字说明,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各个节气的气候特征和主要农业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看到的传统习俗和传统民居发到微信平台上,以文字、照片、短视频等形式与大家分享,从地理角度思考发现生活中的地理元素,学习对实际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教师还可以将当地的传统文化与微视频相结合,将枯燥的传统文化和地理知识以动态的方式展示出来。此外,还有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网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和研究,给学生分享了解传统文化的方式和方法,鼓励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理知识相结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的使命和选择。高中地理知识中蕴含非常多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引导学生从地理知识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深入分析传统文化中渗透的道理、思想、正确观念和道德品质,使学生在分析和学习中养成良好的知识素养和道德品格,不断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容明环.中图版地理教材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J].地理教育,2015(8):58-59.

[2]张家辉.地理教学中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意见和途径[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9):36-38.

[3]曾昭鹏,曾新.论地理学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功能[J].地理教学,2015(7):19-21.

[4]胡岸峰.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地理教育,2010(12):9-10.

[5]张晓坤.文以载道文以化人:试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科技資讯,2019,17(35):119-120.

[6]吴雪丰.诗歌谚语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地理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