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培育机制探索
2023-07-26芦燕范宇
芦燕 范宇
【摘要】随着团体标准的定位逐渐明确,以及标准化改革工作不断深化推进,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开展标准化工作。本文针对团体标准培育机制进行了探索及思考,对团体标准的定位进行了解析,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培育团体标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可行的建议,最后对如何形成常态化工作模式提出了建议,希望可以为团体标准培育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团体标准;培育;模式
【DOI编码】10.3969/j.issn.1674-4977.2023.03.001
Exploration on the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Group Standards
LU Yan,FAN Yu
(Sichuan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Chengdu 610031,China)
Abstract:With the gradual clarification of the positioning of group standards and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standardization reform,more and more social groups are carrying out standardization work. This article explores and ponders on the mechanism of cultivating group standards,analyzes the positioning of group standards,and explores how to cultivate group standards based on this. It proposes feasible suggestions,and finally proposes suggestions on how to form a normalized work mode,hoping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udy of group standard cultiv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group standards;cultivation;pattern
2015年3月,國务院发布《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要求尽快构建完善以政府标准为主导,市场自主标准为辅助,二者协同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1]。国家层面正式提出培育发展团体标准,鼓励具有能力的各类社会组织以及产业技术联盟等,通过自主协商,制定满足集体所需,符合市场环境和业务发展创新需要的标准,供市场自愿选用,提高标准的供给率和使用率。
2016年2月,原质检总局、国标委印发《关于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我国团体标准培育工作进入规范化、常态化阶段。
2016年5月,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建立。截至目前,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发布的各类团体标准有36000余项[2]。这些团体标准不仅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有些团体标准的技术水平还大幅超过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引领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团体标准的定位
201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2017年修订)正式颁布,并对标准范围作出了详细解释:“标准涉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从法律层面正式赋予团体标准地位,完善了我国标准体系。2019年1月,《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国标委联〔2019〕1号)正式发布。该规定对团体标准的定义为:“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为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的标准[3]。”
从定义上来看,团体标准是一种由市场主体基于自身经济活动需要而自主制定的标准,以适应市场动态环境,增强企业竞争力,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升级。第一,团体标准制定周期短,能快速、高效响应市场和创新的需求[4],解决基本需求方面的问题,结合现阶段的市场需求,以填补空缺为主要任务,参考国外已有的标准内容和成功经验,建立制定出标准框架和内容,初步弥补目前的市场需求空白,为市场供给提供基础参照和支持;第二,团体标准以质量为根本,以一流发展为方向,可以解决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质量是标准价值的关键,而标准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其实现效益的大小。因此要确保团体标准不能低于强制性标准的技术等级,如果条件允许也尽量制定指标要求更高,技术水平更先进,适用范围更广的团体标准,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团体标准的价值功能[5]。
从价值功能来看,团体标准可以作为政府监管治理的有效工具,能够用于对市场经济的协调和监督。依托团体标准建立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各种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参与的统一管理架构,以此促进社会、经济、生态、人文等多方面的有机协调,发挥最佳作用,由此实现多种效益。
2团体标准的培育
团体标准的研制主体是各类社会团体。当前社会团体还存在小、散、不规范等问题。而标准化是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工作,需要通过培育辅导促进团体标准化工作健康发展。团体标准培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常态化团体标准培育机制,创设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定团体标准培优管理办法;做好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使政府的政策法规和团体标准统一协调,引领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持续提升产品质量[6];培育团体标准化先进组织,加强社会团体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激发社会团体开展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建立第三方评价体系,建立专家库,独立、客观、公正地对团体标准的先进性进行评价。
2.1成立标准化工作机构
社会团体可参照团体标准化组织机构(见图1),进行本社会团体标准化组织机构的建立,也可以根据社会团体组织自身的情况,减少和增加社会团体标准化机构,或者命名本社会团体标准化组织结构。
该机构中的主要委员皆来自本团体内部,经过团体成员一致推荐或公开选举产生。机构也可根据需要邀请本团体机构之外的相关专家参加(一般为13位专家,也可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理事会下设秘书处,秘书处一般由3人以上组成,也可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7]。工作组是团体标准的主要制定组织,一般由5位对团体标准制定、应用等有需求的团体会员或专家组成,也可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工作组成员[8]。
2.2建立必要工作机制
社会团体开展团体标准化工作,推进团体标准培育,第一步是“建机制”。构建团体标准化工作协调机制,促进社会团体的有效沟通,深化团体合作与互补;加快建立标准化工作协调沟通平台,成立团体标准化技术管理机构和专家委员会;组织标准化管理部门、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行业主管部门的相关专家积极参与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强对社会团体标准化工作的引导,鼓励团体标准向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转化升级[9];组织交流活动,提高团体标准国际化水平。
1)构建相关单位联络机制。树立协同观念,大力推进团体标准协调机制建设工作,为促进各类团体组织、企事业单位及各级政府之间的全面连接、有效沟通、密切合作建立重要途径。社会团体、企业等密切关注政府公共管理部门的相关动态,跟踪采集有关团体标准的各项政策文件、法律法规、相关制度和通知等信息,增强团体标准培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10],并且建立会议组织制度,规范标准制定、发布、宣贯、实施等过程中的会议内容及要求。
2)健全團体标准需求对接机制。为了充分发挥团体标准的作用,必须尽快建立通用需求对接机制,还需要注意对团体的标准需求进行深层次、宽范围的挖掘,确保需求信息的全面、准确。社会团体应清晰地认识到团体标准的重要价值,充分依托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查阅现有标准,对标准的编制计划和内部的实际需求信息进行定期发布,还可以借助联席会议对标准编制进行全面论证,以此保证其适用性。
3)注重完善团体标准资源共享机制。完善团体标准资源共享机制是让优势产品脱颖而出,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利用团体标准体现产品的关键性技术指标、数据,甚至量化相关的问题,可以在众多同类产品中把优势产品的智能、节能、环保、安全、健康等亮点凸显出来。
4)建立团体标准考核评估机制。针对整个团体的考核评估必须要有一套完善且科学的机制,这也是社会团体在全生命周期中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障。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建立由相关职能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构成的评估评价和咨询小组。评估工作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方法和指标的选择,同时还要保证评估流程的标准统一、规范有序。另外评估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和规定,做到客观评价、准确评估,确保评估评价的整体效益,对实施过程中的情况进行跟踪分析,确保团体标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形成常态化工作模式
3.1做好团体标准体系搭建,确保团体标准培育的方向
搭建团体标准体系,梳理团体标准发展的方向,以科学发展、协同配套等理念为指导,确保团体标准体系搭建的科学性、前瞻性、适用性,在优化资源配置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对规划的进一步完善,以“扶持技术发展,引领市场走向”为工作目标,有效落实团体标准化工作任务,进而推动“定标准”“用标准”“评标准”工作的有序开展。
3.2健全管理机构,加强团体标准培育的组织领导
健全团体标准组织机构,完善运作机制是推进团体标准培育的基础。一是要设立领导机构,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分工,统筹管理团体标准化工作[11];二是要建立顺畅高效的协调机构,组建由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代表构成的工作组或者技术委员会,通过民主协商、联席会议、联合办公等多种形式,研究制定团体标准培育制度和规划;三是要建立职责分明的专业组织机构,有效推动团体标准化工作。
3.3完善制度措施,争取团体标准培育的政策扶持
社会团体对内应根据工作实际,制定适用于团体标准管理及团体标准制定、发布、宣贯、实施等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的规定开展团体标准化工作;对外应积极争取团体标准培育的政策支持,有效推动团体标准化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3.4坚持灵活适度,把握团体标准培育的广度和深度
在推进团体标准培育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市场为主体,灵活适度的原则。一是在广度上,既可以是产品科研生产体系,也可以是人才培养、后勤保障等服务体系,全面促进科技成果、人才、资金、技术、信息和物资等要素共享;二是在深度上,依托市场需求,深度挖掘团体标准化工作内容,推动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团体标准化工作[12]。
4结语
社会团体开展团体标准培育应由市场为主导,政府为辅,建立完善的团体标准培育机制,解决团体标准化工作中机制不全、信息不对称、沟通交流不畅等问题,为团体标准培育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蒋燕,鲁卫涛,刘承桓.团体标准管理与标准化人才培养探讨[J].中国电梯,2021,32(12):65-67.
[2]朱翔华.社会团体标准化组织管理的国内外比较研究[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21(4):15-22.
[3]卢宏宇,余晓,叶琦琳.团体标准化的合作关系研究:整体演进与角色变迁[J].中国标准化,2020(12):66-71.
[4]张佩玉.团体标准:新要求新目标新机遇[J].中国标准化,2022(6上):6-15.
[5]叶琦琳,余晓,卢宏宇.团体标准化组织内知识协同的因素与路径分析——三种不同组织模式的多案例研究[J].标准科学,2020(10):20-25.
[6]蒋可心.团体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技术研究与工作机制初探[J].中国标准化,2020(7):224-228.
[7]朱翔华.团体标准化发展的国内外比较研究[J].标准科学,2020(5):16-22.
[8]杨东拜.团体标准化实务[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7:27.
[9]赵子军,姚歆.“团体标准化+国际标准化”双驱发展之道——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委员会团体标准化观察[J].中国标准化,2021(3上):6-18.
[10]张佩玉.为团体标准发展创造更大空间——访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秘书长武冰梅[J].中国标准化,2019(5):11-13.
[11]韩笑.社会团体标准制定的程序理性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1(12):1-3
[12]康俊生,晏绍庆,顾君剑,等.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团体标准化问题与对策研究[J].标准科学,2022(1):44-48+61.
【作者简介】
芦燕,女,1979年出生,博士,研究方向为标准化。范宇,男,1976年出生,硕士,研究方向为标准化。
(编辑:于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