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体系的根本理路
2023-07-26马小华李海明郑丽波
马小华 李海明 郑丽波
摘 要:“四史”教育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体系,是推动高校进一步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育人机制的重要载体和必要途径,是有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四史”教育育人功能,对于高校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职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将“四史”教育知识体系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要坚持科学的方法论原则,要把准“四史”教育育人的针对性、主体性、导向性、实效性,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四史”教育育人的实践路向。
关键词:“四史”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04 — 0081 — 04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承载着引领新时代大学生群体学思践悟党的创新理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光荣使命。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深度融入“四史”理论知识体系,是坚持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育人机制和增强育人实效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途径和育人渠道。从“四史”教育的育人目标释析,从根本上把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1]这个事关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既是深刻把握高等教育职责使命的内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实现守正创新的根本所在。
一、“四史”知识体系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逻辑
在关于培育时代新人这个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2]。在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四史”教育是高校履行培育时代新人光荣使命的重要渠道,是教育引导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群体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汲取精神养分,在实践中砥砺意志和增强使命的根本路径。
第一,“四史”教育是历史与理论的融合,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科学的学理支撑意义。“四史”教育内容所包含的知识体系充分体现了历史与理论的深度融合,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过程蕴含着历史与理论的辩证统一。“四史”教育内容是一个辩证统一且逻辑缜密的历史知识体系,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与社会主义发展史贯穿其中,深刻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奋斗历程。“四史”既具有鲜明政治属性,也蕴含着丰富理论意义。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体系中融入“四史”教育内容,能够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进一步增强历史方位感、政治认同感;能够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进而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回答时代之问。将“四史”知识体系融入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体系,是引导大学生以史明智、鉴往知来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方式。
第二,“四史”教育體现为国内史与国际史的融合,有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与民族观。从“四史”内容的内在逻辑释析,将“四史”教育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体系中,有助于教育引导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树立历史眼光、增强历史自觉。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革命性。建立在历史视域下的革命传统教育,有助于教育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亲身感受中国共产党政党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而建立对我们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理论认同与行为认同。“四史”教育内容体现了国内史与世界史的融合,在引导大学生深学细悟党的百年奋斗史的四个历史时期中,仔细品读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谋进步和为世界谋大同的历史担当,有助于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在学思践悟中正确认识历史发展大势和国际比较,以更加积极的人生态度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
第三,“四史”教育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育人渠道,有助于推动“三全育人”工作有力有效开展。高校“三全育人”的根本职责在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四史”知识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创新手段。深度融入“四史”教育基本内容,有助于教育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通过深入学思践悟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深入学思践悟党的创新理论,从根本上实现从学懂、弄通到做实的转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体制内,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关键在于要不断拓展育人路径、丰富育人内容、创新育人方法。将“四史”教育内容生动具象地融入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引领中,有助于引导当代大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自信,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辨识国际形势,自觉增强历史定力,把握历史主动,进而将个人的理想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融合于一体,在以史明智、鉴往知来中不断增强时代责任感。
二、“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体系须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四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体系的创新载体,是高校履行培育时代新人职责使命的必要举措。改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根本在于把准科学的方法论原则,关键在于确保育人实效。
第一,坚持党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在高校青年大学生中开展“四史”教育,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最关键的是要把握“四史”育人的科学性。坚持党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就是要科学回应当代大学生的现实关切,要引导当代大学生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准确把握“四史”的历史脉络、主流本质。要坚持引用科学正确的历史依据,结合对客观现实的准确研判,及时全面科学解答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困惑。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强化对“四史”的认知与认同,坚持培育正确的历史观。要引导大学生群体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进一步增强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历史定力。“四史”教育内容融入育人工作,要坚持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方向为方向,要把对党史的学习教育作为开展“四史”教育的重点内容。在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高校要把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始终贯穿于育人的全过程,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坚持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指导实践。
第二,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在于能够源源不断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四史”教育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党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重要保证。要坚持人民立场,树立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深刻体悟青年的时代责任与青春担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不断增强历史责任感,坚持以唯物史观指导实践。要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家国情怀教育、奋斗精神教育[3]。高校要深入掌握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群体思想特点和成长现状,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不断增强爱党爱国情感,不断坚定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在“四史”教育中,要不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创新教育手段和丰富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不断增强立志求学、成长成材、奉献青春的责任担当。要教育引导大学生不断增强历史定力和历史自觉,在学思践悟中不断坚定为党和人民事业永远奋斗的初心使命。
第三,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在大学生中开展“四史”教育,并不是简单讲授历史知识,而是要塑造唯物历史观、锻炼历史思维和能力[4]。从“四史”知识体系释析,“四史”内容是对我们党和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脉络梳理,是对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历程的系统阐述。从高校实现“三全育人”的全过程释析,加强“四史”宣传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载体,二者在涉及内容和教育初衷方面互有交集、相互补充。从历史性释析,“四史”教育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历史依据,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引导大学生做到以史明志、学史鉴今。“四史”教育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拓展思路的载体平台,有助于教育引导学生以系统的历史视角客观看待当今时代的发展,并将历史知识与时代发展科学融合,进而增进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从时代性释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经过多年发展,有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在厚植爱党爱国情感中,不断增强时代责任感和历史方位感,能够引导大学生不断增强尊重历史、读懂历史、牢记历史的思想自觉。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来看,将“四史”内容融入其中,就是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坚持以史为鉴,坚持引导大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实现知信行相统一,进一步将历史认知与时代发展相统一。
第四,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将“四史”教育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的引领,要坚持育人内容与育人形式相统一。要坚持创新载体、活化形式,将“四史”内容蕴于沉浸式和体验式的活动形式中。高校应当充分发挥校内外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的平台作用,注重增强“四史”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高校要探索用好新媒体育人平台,充分发挥融媒体育人优势,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抖音等新媒体矩阵,制作推出当代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产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开展“四史”教育,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育人实效的實施者,是育人工作的基本组织力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坚持学在先、知在先、行在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和专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持提升业务素养,要强化提升业务能力和新媒体运用水平,注重增强育人内容与现实的辩证统一,坚持正本清源,切实做到“四史”育人内容与育人形式相统一。
三、“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体系的实践逻辑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体制内,“四史”教育作为重要的育人载体,实现了党史与党的创新理论融合统一。在新时代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四史”教育,是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加强大学生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教育的重要实践路径。
第一,把准“四史”教育育人的针对性。在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中开展“四史”教育,不仅要讲好国内史,而且要讲好世界史,要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在国际比较中,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高校要坚持做好工作制度设计和前瞻谋划,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质和学习生活日常,系统设计教育教学工作内容,创新“四史”育人平台,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需求,层层剖析和系统梳理,进而帮助学生在正确认知历史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明确奋斗目标,系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要引导学生不断强化历史观教育,站在历史的角度理解时代问题,将“四史”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充分融入到大学生思想价值引领中。推进“四史”教育融入“三全育人”全过程,深入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将“四史”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充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要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监督,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要聚焦课程理论建设宗旨开展课程育人实践,坚持丰富“四史”育人的基本内容,探索运用青年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突出“四史”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的针对性。要注重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四史”学习成果的检验,及时向受教育者反馈学习效果,促进教育教学各环节不断取得实效。要持续优化思想政治工作布局和“四史”教育内容搭建,保持育人内容的专业性和补充性相协调;要注重对宏观历史的科学阐释,强化“史论结合”的教育方法,以此不断增强“四史”教育的育人效果。
第二,把准“四史”教育育人的主体性。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体系,要坚持发挥好育人阵地的作用,要突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作为主体的牵引功能,确保学生作为受众客体的接收实效。高校要逐步建立健全主客体良性互动参与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效应。在实践操作层面,高校要坚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者主阵地的作用,教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四史”的逻辑演变及价值蕴含,推动形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所有角色有效联动的内在良性循环。要不断强化对“四史”教育的重视程度,更地好引领思想政治工作者充分融入“四史”教育实践中。要强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协同联动,推进“四史”教育教学在内容供给上实现高质量。要注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专职干部和思政课教师的育人能力,坚持以“四史”教育主体塑造为着力重点,组织专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队伍强化工作方法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自觉把“四史”知识体系学深悟透,为教育引导大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深入学习做好导引。将“四史”教育内容融入高校“三全育人”全过程,需要坚持以“关键少数”带动引领“绝大多数”,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工作原则,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真正做到学思悟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强化对“四史”知识体系和党的创新理论的认知认同。
第三,把准“四史”教育育人的导向性。高校要聚焦实现育人目标,积极选树优秀典型,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要通过积极开展“沉浸式”“体验式”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育人导向鲜明、育人效果良好。要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深入学习体悟“四史”教育内容中所蕴含的革命传统、革命精神,在内心深处树立起弘扬党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的坚定信念。高校要聚焦培育时代新人的使命任务,注重挖掘先进典型,注重选树优秀“榜样”,教育引导大学生向榜样学习、向革命先辈学习、向英雄模范学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在青年大学生中选树模范典型,积极教育引导大学生骨干在“四史”教育中充分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要将“四史”教育作为开展“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养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四史”教育内容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最大育人效能。“四史”教育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要以建设大学生骨干培养平台为育人工作着力点,引导大学生骨干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当代大学生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认知与认同。
第四,把准“四史”教育育人的实效性。从实践层面释析,确保“四史”教育育人实效理应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着力点。“四史”教育过程应以引导学生系统学习了解党情和国情为着眼点,不断强化认知理解。从育人效果看,考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产出效应,根本在于对育人实效性的结果检验。高校要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思想指导,可通过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育人形式,积极创新载体、坚持活化形式,在守正创新中取得育人实效。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实践中,高校可将红色资源系统融入课堂教学、融入社会实践,从而持续促进形成科学完善的“四史”教育育人链条和工作模式。高校可通过发挥“四史”教育独特的育人优势,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功能,通过开展沉浸式和体验式的实践教育活动,有效创新“四史”育人工作方法,在育人实践中有效激活青年大学生的奋斗精神,进而增强“四史”育人工作实效。高校坚持把“四史”教育内容融入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体系,要坚持追求育人实效的最大化。高校要在深入研究基础上做好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使学生能充分融入到学习实践中。高校要坚持精准把握“四史”教育的时代内涵,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四史”知识的学习研究中,使当代大学生不断强化对“四史”逻辑与价值意蕴的认知理解。高校要坚持拓展“四史”育人渠道,不断创新“四史”育人手段,以切实可行的实践性举措,引导当代大学生不断深化对“四史”的认同,使当代大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参与到“四史”教育中。高校要实现育人内容和育人形式的有机统一,有效增强“四史”知识体系的育人效果。
总之,在当代大学生中开展“四史”教育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守正创新的重要渠道,要在助力“三全育人”格局形成中发挥支撑作用。开展“四史”教育需要把准科学的方法论原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有效的实践育人载体。高校要积极构建促进“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和有效育人路径,要坚持做好“四史”育人工作的制度设计。高校应探索把“四史”教育平台打造成为助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守正创新的重要渠道,在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改革过程中,要坚持教育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群体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投身全面建设社會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勇于担负起新时代赋予青年人的青春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3]金国峰.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05).
[4]冯霞,刘进龙.“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维审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02).
〔责任编辑:丁 冬〕
收稿日期:2023 — 04 — 1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成果,编号:SJGY20200795,名称:构建高校“三全育人”长效工作机制与有效育人模式的研究实践;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重点课题研究成果,编号:GJB1422287,名称:“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工程的机制建构与实践路径研究;2021年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研究成果,编号:GJQTYB202125,名称:“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时代新人培育工程的机制建构与实践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马小华(1979—),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李海明(1976—),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郑丽波(1982—),女(满族),辽宁开原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