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域下的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2023-07-26谭丽
谭丽
摘 要:建构主义是一种学习理论,其核心是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其核心素养观是强调学生的经验、学生的认知和学生的主动建构,提出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范式。建构主义对当前高中政治学科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当前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来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提高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基于学科课程的基本性质和特征,所提出的一系列复杂而又抽象的思想和能力要求,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为了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在新课改中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都有了很大改进。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和应试体制的影响,不少教师对新课改的概念认识不够,对新课改的执行不到位。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怎样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只有一种模糊的理解。认为学科教学就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此类问题,政治教学中要将建构主义理论融入教学中,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关于“建构主义”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是建构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他相信,认知是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处的情境进行了一种积极的构建。“建构”是指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体积极地构建着知识。皮亚杰的“自我建构”和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现在,这两个概念被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并被应用到了教育中,从而产生了“意义建构”,它既不强调抽象,也不强调现实。建构主义教学法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肯定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1]。教师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一位助手,而不是一个知识的灌输者。在建构主义的理论中,教师们应该在一个真实、生动的社会文化情境中展开教学的意义建构,并着重指出,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考能力,应该向他们提供一个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的有效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在丰富的信息资源下,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实现一个良好的意义建构。
二、建构主义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联系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教育理念符合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我国一直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師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转变教育理念,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学内容的讲解作为主要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探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构主义理论提倡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给学生的,而是由学生自主建构而成。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育要尊重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这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一致的,因此教师应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优化课堂教学策略。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四个方面。这些素养是由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共同构成的,缺一不可。比如:在解析科学精神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其中。教师可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分析哪些内容是科学精神?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如何培养科学精神展开讨论和探究。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等素养的提升。
(二)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持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立在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和观点上,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这也是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能够开阔视野,提高实践能力。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疑问和情感,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问题,并明确问题的答案。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团队协作来解决问题。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知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调整和完善自己。当有了足够的经验知识时,学生会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发现问题与其他同学、教师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也是对学习经验和知识体系的一种拓展和延伸。因此,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方法和新经验等。这不仅是对自身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对学习经验和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
三、建构主义对培育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影响
(一)强化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识
建构主义认为,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与政治学科相关的各种知识,以便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内容。比如:教师可以从社会现实出发,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引入知识点,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与建构政治知识;或者教师可以从教材中的知识点入手,将其与热点问题进行有机结合后引入知识点;或者教师可以时政话题为基础设置相关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民族和国家”这一内容时提出“为什么各民族能够平等相处、友好交流、共同发展?”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索相关知识点;或者教师可以以“民族和国家的概念”为主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知识探究相关问题。
(二)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和引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中实现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中“教”为主导、“填鸭式”教学方式,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扮演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搭建支架、提供方向,为学生提供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平台。例如:在讲述“政治生活”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我国举办奥运会、香港回归祖国等实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也可以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后提出相关问题。
四、建构主义下培养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以情境教学为基础,强化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感是思想政治课程最基本的一个因素,也是其他核心能力的一个内部条件和中心内核。这种认同感并非天生的,它是在经历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学生在进行议题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对自己的民族形成正确的认识,产生一种政治上的认同感。高中时代是一个人“三观”建立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学生有了一些人生阅历,具有很高的独立性,对于事情的评判主要依靠自己的感觉,因此当面临着海量的、庞杂的资讯时,很可能会受到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产生一些偏见。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是一种具备道德教育特征的课程,它是培养学生政治意识素质的重要途径。但是,因为该科目的高理论性,概念和知识很难被学生所掌握,所以,如果教师强行进行的话,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教师要创造出与之相应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会知识。唯有亲身经历,才能加深观念与认识,进而增进对国家之认同。在教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教师们可以通过展示港珠澳桥梁建造的实际事例来展开教学,让同学们一同认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项目。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看有关港珠澳大桥的录像,引导学生去想:港珠澳大桥的建造,是怎样克服重重阻碍,最终获得胜利的呢?在学习这些实际事例时,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港珠澳大桥施工队克服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从而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正是因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才共同开创了一个举世无双的项目。在党的领导下无论经济还是技术都得到快速发展,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在党的带领下生活中充满了正能量。
(二)利用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高中政治课程改革的探究式学习通过设立问题链来进行,这就需要教师以所创造的教学情境为依据,在教授和解释知识点的时候,将问题链应用好,以此为依据,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了解到一门课程知识的同时还能对该课程的知识展开高效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应用。在设计问题时,要将课程教材、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考虑,并着重强调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度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按照教材的要求,将问题从简单到复杂、从一维到多维地设计出来,从而达到层层递进的目的。在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持续地进行反思,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发掘自己的潜力,让自己能够进行理智的思考,做出对自己价值的判断和抉择,在利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同时,还可以促进自己的科学精神素质的提高。在教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时,我们可以从欧文的著作资料開始,要求学生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并根据所学的资料,分析并解答“丑陋的制度”“理想制度”究竟是什么意思,这一观念的成因,它的发展历程,它是否实现了,这个观念的发展具有怎样的历史性进步性,它有怎样的历史限制,以及欧文的这个观念最后为何落空等问题。通过一套问题情境的探索,让同学们能够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念产生更深入的了解,逐渐探索出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原因、形成的过程,并对其进行了准确的评价,从而深化了对知识要点的认识,提升了自己分析问题的
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悟法治意识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基于个人经验、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灌输和教材中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有独立思考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形式,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和讨论。在“严格执法”这一教学中,根据教科书中所选取的有关法规材料,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学习计划。学案可以划分成四个阶段:一是导读,在学案中,可以设定一个概念的填空题目,比如“严格执法,就是(执法机关)在执法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来行事”。在方框中所列的执法机构是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后才能完成的,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把握到有关的概念,了解到知识点。二是引入思维,将“扒车门”“霸座”等社会关注的问题纳入学案中,使学生能从具体的案件事实出发,来剖析维护司法的权威,加强司法公正的重要性。三是引言部分,提出相关的看法,例如:“从严执行是否意味着国家机构必须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工作?”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四是引导练习,选取具有一定难度和坡度的练习,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的时候,教师要适时地进行适当的指导,对学生学习中的关键点和难点进行细致的解释,并协助学生构建自己的思考体系。
(四)设计活动课程,提升政治参与度
新课程标准提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这四个方面的素养是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而在实践中,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素养,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政治活动中去,因此教师要设计相关的活动课程,提升学生的政治参与度,在实践中感悟这些核心素养。建构主义强调了学生在交往中实现了知识的共享。这不但意味着学生要参加社团,而且要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把所学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并注重通过协作和交流来实现自己的学习[3]。建构主义的观点是,学习是一个共同参与、协同构建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在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培养出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的理念。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获得自己的知识体验;在批判与认同的过程中,以视角选择为基础,实现对知识的集成与认同;将别人好的思维核心和自己的想法相融合,进而达到一个明确的结果。建构主义利用的是协作及师生对话的方式,来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让他们在一个能协作、敢说话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建立以团体为主体的“以人为本”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还可以有效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中国人民政协进行类似于“模拟政协提案”的“选题、调研、提案、阐述、答辩”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承担得到加强,从而让学生能够有序地参加到公众的事务中来。
结束语
在学科核心素养的需求之下,中学的思想政治课程要持续地进行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们要擅长利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来引导自己的课堂,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进行改进,努力让自己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从而让学生能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让他们能够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剖析与解决。
参考文献
[1]康学宝.建构主义知识观教学理念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19(73):124-125.
[2]何玉凤,周华英.建构主义视域下高中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培育路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5):4-5.
[3]郭然,闾彬.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18):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