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一眼千年

2023-07-25陈鹏飞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洞宾阳孝文帝

陈鹏飞

三国时期的曹魏文学家曹植在写下《洛神赋》名篇的那一刻,他怎么也想不到,1000多年以后的一位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会慕名来到洛阳龙门行走畅游一番。岁月如梭,又经历了400年的历史硝烟,享誉世间的洛阳龙门山色依旧绿水交映,风光秀美,钟灵毓秀。

我多次到龙门,游龙门,看龙门,每次都有不同的感触和享受。进入石窟景区,拾级而上,逶迤前行,走到高高矗立的卢舍那大佛前,抬头凝望,那一刻对她充满了爱慕。情不自禁地,我会站在她的脚下一直看着她,依依不舍,久久不愿离去。天真的我总是会幻想,如果有双翅膀安在身上,能飞到卢舍那大佛面前,和她面对面对视一下,屏着呼吸看着她的脸,双手不由自主有点想抚摸她,哪怕稍稍地轻拂一下,那种内心的激动也是怦怦的,那种异样感觉好美好美。

通高17.14米、头高4米的卢舍那大佛很雍容,也很华美,她怎么会想到,我多次到这里和她见面,这不就是一种千年的缘分吗?一个那么普通渺小的我和她见面,还能离这么近去看她的脸庞,她的玉唇,她隆起的鼻子,还有她那双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的明眸,这不就是《洛神赋》篇中所描写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那个心中女神吗?

在石窟群里讲解的导游会告诉你,在龙门石窟的众多洞窟中,如果你细心观察,会看到一个不曾让人看到过的龙门,会让你记得一个不能忘却的龙门。

宾阳洞,原名灵岩寺,由宾阳中洞、宾阳北洞、宾阳南洞三个洞窟组成。宾阳洞始凿于北魏景明元年(500 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北魏宣武帝为孝文帝、文昭皇后主持开凿的皇家第一窟,用以铭记孝文帝迁都洛阳和进行汉化改革的历史功绩,也是我国正史中唯一有确切记载的石窟。宾阳三洞前后营造时间长达24年,用工80余万人,但是,北魏时期仍然只完成了宾阳中洞,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一直到隋唐时期才相继完成。

宾阳中洞前壁南北两侧,自上而下原有非常著名的4层精美浮雕像,第一层是以《维摩诘经》故事为题材的浮雕,叫作“维摩变”。第二层是两则佛本生故事。第三层为在全世界都异常有名的帝后礼佛图。第四层为“十神王”浮雕像。当你来到这里时,你会看到这两面石壁所有的石雕都消失了,你会很奇怪。消失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源于那个年代战争的爆发、国家的贫弱,民族瑰宝就这样被掠夺者无情的肆虐和抢夺。

世间的一切,希望美好和完美。在这里也本该完美无瑕,呈现给我们的雕像都是精心雕刻过的,原本它应该是端坐山前,头顶莲花盛开,脚下清波流淌,仙子飞天,婵娟美妙,浮雕故事惟妙惟肖。可现在的石窟竟成了这般损坏的景象,尤其是那代表北魏极高浮雕艺术水准的帝后礼佛图被凿碎又辗转流失到国外。在那个孱弱的时期,国家连家园都守不住的情形下,又怎能会守护好我们的民族瑰宝?

印记在这些石头上的创伤,这种积贫的历史印迹,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沉思:一個国家,一个民族,经历磨难后到底该如何前行?

龙门石窟,静止不动,怎么看都是静态冰冷的,但在历史的尘烟中,存世的古阳洞却让我看到了温暖,看到了情感。这是一个能够治愈人心的洞窟,这里有一代英主孝文帝拥抱汉族文明和中原文化的决心,有母子平安的故事祝愿,有对妻子和丈夫的无限怀念,有对祖先的敬仰追思,也深藏着鲜卑族对自己家乡的思念。这里寄托了太多的情感,太多的温暖,它像一颗充满力量的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成为那个历史时期鲜卑族在洛阳生根和心灵的依靠。

在龙门徜徉,走在万佛洞的门口,有一尊非常优美的菩萨像,你如果留意,能清晰地看到她的身型,形似一个身形舒适的S形曲线展现在我们大家面前。令人惋惜的是,身姿曼妙的她,呈现出的面部已经损失了二分之一,很遗憾我们已经没有办法看到她的全貌了。但是在洛阳龙门研究院的数字展厅里,我们是能够看到她原本的样子的。历史在向前,岁月在流逝,时代在进步,21世纪的今天,用科技的技术和方法还原文物本来的面目,让更多的游客能够看到他们曾经完美的样子,展现龙门石窟对外最美好的一面,是龙门研究院工作者们神圣的职责,也是对龙门石窟文化遗产最深情的眷顾。

青山巍巍,伊水长流。行走在龙门,从东山到西山,看到的龙门石窟绝不仅仅是山崖上的石头,而是一座很不简单的石窟艺术宝库。它是一个会为太多人留下美好,心向远方,魂飞梦牵向往的地方。

卢舍那这座大佛已在伊河西畔打坐了1000多年,从古至今,那一眼看尽千年却又如转瞬间,这隽秀丰满的龙门,魅力纷繁。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令我难忘的,不舍得的,舍不得的,还是那卢舍大佛的一眼千年。

猜你喜欢

中洞宾阳孝文帝
我国首个超大容量变速抽水蓄能电站开工
最后的洞居式部落——贵州“中洞”探秘
桂林至钦州港公路(南宁六景至宾阳段)项目获批
从平城到洛阳,北魏迁都前发生了什么?
荆州古城远眺
海上丝路(1)
“东江红都”中洞村
孝文帝的宽容
孝文帝的两碗汤
宾阳人才发展环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