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摇号招生折射出的“教育公平观”剖析

2023-07-25杨德广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招生摇号

摘   要: 为了维护“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上海、南京、广州等许多城市陆续采用“摇号”随机选拔的方式取代考核选拔,教育部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的义务教育招生政策全面落实。新政策引起社会不同反应,有赞成者,也有反对者,出现“公平教育观”和“精英教育观”两派群体之争,且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摇号招生仅体现了招生方法、入学机会的公平,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应体现在教育资源分配上的公平,这样不仅有利于优秀学生快速成长,而且有利于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關键词: 教育公平;招生;摇号;拔尖创新人才

一、前言:变“摇号招生”为“择优招生”

我国是教育大国,小学教育阶段普及率已高达99.96%。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中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1.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7.8%;在学总规模达4430万人,居世界第一。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2.93万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91亿人,专任教师1844.37万人。此外,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72万所。义务教育阶段招生3488.02万人,在校生1.58亿人,专任教师1057.19万人。从教育的普及化程度和数量上来说,堪称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国。

我国非教育强国。教育强国必须有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世界知名的顶尖学校,必须有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世界知名的大师,必须自主培养出世界知名的拔尖创新人才、领军人才、顶尖人才。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涌现出一批“双一流”大学和学科,教育科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在世界大学排名榜中,大陆地区仅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进入前100名,在整体水平上离教育强国仍有较大差距。2019年,教育部等13个部门联合启动新一轮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基于对基础学科建设和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迫切性的深刻认识,近年来,教育部和相关高校不断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做了一系列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拔尖计划”)持续推进,在77所高水平大学布局建设288个培养基地。人才的成长,其从小到大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做好人才的早期选拔和培养,必须在义务教育阶段有一批重点学校、优质学校承担起培养“超常”学生、优质学生、尖子学生的任务。到了高中阶段、大学阶段,再对这些优秀学生进行跟踪培养、链接培养,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涌现出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然而,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观念支配下,有些人打着“教育公平”“教育平等”的旗号,主张“平均主义”“均衡主义”教育,要求一批优质学校“摇号”招生,不得自主选拔学生,这实际上是扼杀了拔尖人才的早期选拔、早期培养。长此以往,我国何以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教育强国的根本标准是能否培养、造就“自主自立”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为什么世界上的顶尖人才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绝大多数出自美欧国家?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这些发达国家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为“天才”和“资优生”提供了教育通道。比如在美国,对天才儿童的教育被称为天才或资优生教育(Gifted and Talented Education,GATE Program)。美国是世界上天才教育最普及、从教和研究人员力量最大的国家,美国各州的课标法规有诸多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因材施教,突出英才。而我国这些“超常”学生、有潜质的天才学生未能通过选拔而接受更优质、更匹配的教育,被拒绝于优质学校大门之外,实为不可取之措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国“要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这意味着我国人才培养进入了新阶段、高层次。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农业经济时代,主要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劳动者”,以适应农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工业经济时代,主要培养“有专业知识、专门技能” 的人才,以适应工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现在我国已处于知识经济时代,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必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我欣喜地看到教育部在最近召开的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在高等教育阶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战略,遗憾的是,在基础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提及培养拔尖人才、实施“超常”教育、英才教育的问题。因此,笔者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多听听各方面的建议。

本文剖析了“摇号招生”的由来、“摇号招生”的悖论及弊端,剖析了“教育公平”的本质,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希望尽快结束这种有悖于教育规律、有悖于人才成长规律、有悖于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所谓的“教育公平”。

二、摇号招生的由来

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国家和地区,教育是人们最关注、最期待的头等大事。人们不仅要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而且要追求好的教育、满意的教育,要进好的学校、满意的学校。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教育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起,党的十二大就把教育列为三大战略重点之一;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九大,都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确保了每位适龄儿童都有了读书的机会,但地域差异、经济状况差异导致了学校办学条件的差异。在党中央、国务院强有力的领导下,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都采取了积极措施,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化,防止教育的贫富差异。如上海,义务教育一体化建设项目全面完成。在内涵发展方面,通过紧密型学区集团创建、公办初中强校工程、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在区域学区及集团学校间加大教师流动等措施,学校办学质量普遍提高。这体现了政府在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化方面的决心。然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满意教育的期望非常高,目前的教育发展仍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其主要原因是就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提高了,再加之中国家长普遍有“望子成龙”的情结,人们的期望值也提高了。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时期后,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单位和个人有了自主选择权,工资待遇由各单位自主确定。许多地方和单位明确规定,只收211、985高校的学生。211、985高校的毕业生可以落户,有编制,可以享受高工资、高待遇。在如此现实的政策导向与利益驱动下,家长、学生拼命向名校、优质学校聚拢,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由于公办学校的优质资源有限,满足不了广大家长及学生的需求,于是民办学校应运而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大中城市涌现出一批优质的民办小学、民办初中,经过办学者、教师们的艰苦努力,以及家长们不惜付出高额学费的支持,民办优质学校发展很快。同时,这些学校往往择优录取,选拔生源,聚集了一批有天资、肯努力的学生,“好生源成就好学校,好学校助力好生源”。

近几年来,不少城市乃至全国每年召开的人大、政协会议上,都频频出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要“维护教育公平,不能让优质资源被少数人占有”的呼声。于是,不少人建议“实行摇号”,认为“这是最公平的办法”。于是,广州、郑州、杭州、南京等地采纳了民意,实施摇号招生制度,认为“摇号是教育部门为了平衡学校之间的生源而采取的一种方法,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公平的”。有些城市采取电视直播的方式,公证处、公证员亲临现场监督电脑随机派位方式招生。在“摇号是最公平的”呼声下,我国教育部于2020年发文规定,2020年全国小升初(优质学校)将全部摇号,于是包括上海在内的许多省市都实行了摇号政策(包括民办优质小学和初中)。

三、揺号招生引发的争论

——公平教育观和精英教育观

摇号真的公平吗?笔者走访了一些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学生及社会有关人士,有积极支持者,有强烈反对者,有非常开心者,有十分担心者,各持己见,各有道理。被采访者大致可以分为两派观点,一派是“公平教育观”,一派是“精英教育观”。

1.公平教育观

持“公平教育观”的人认为,必须把教育公平放在第一位。由于优质教育资源有限,满足不了多数人的需求,因而对于谁能进优质学校,只有摇号是最公平的。他们列举了许多优点,如摇号可以杜绝开后门等不正之风,可将优质教育资源在没有人为因素的干扰下分配给幸运学生。摇号可抑制民办学校“掐尖”,减少了家住公办学校附近的好生源的流失;不少好学生进入附近学校,对公办学校的发展有利。公办学校可以吸收很多好生源,不会出现好生源都集中到少数民办学校的现象,可以缩小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差距,平衡教育资源,防止“好校越来越好,差校越来越差”的现象出现。就近入学还可防止教育提前化、超龄化,有助于教育减负。实行摇号招生制度,反响最大的是广大学生家长,最赞成的是家长,最反对的也是家长,因为家长是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公平教育观”和“精英教育观”在家长群中都有,较多的家长持“公平教育观”。有些人认为,实行摇号后小学生压力减小了,家长和学校不会逼孩子了,可以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他们自由发展的时间了。家长和孩子可以放慢脚步,允许试错,“佛系”成长,静待花开。不少家长说,作为普通人,我们对民办摇号、公民同招持支持态度。这些举措一方面,可以缩小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的差距,平衡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长的焦躁情绪。

2.精英教育观

持“精英教育观”的人认为,教育是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我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有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种人才必须从小进行专门培养。摇号可能将智力超常、有培养前途的学生排斥在优质学校之外,有碍于精英人才的培养和成才。摇号不能满足各层次家长和学生对于教育的需求,个性化教育难以落实。参差不齐的学生放在一起,必将给学校教育带来困难,对各层次学生成长都不利,尤其干扰了拔尖人才的早期培养。优质学校和优秀学生是长期艰苦努力的结果,摇号使“好的学校招收不到好的学生,好的学生进不了好的学校”,这是不公平的。

目前持有“教育公平观”的人居多,影响力较大,直接左右了政府主管部门的决策,对优质学校仍采取摇号入学的办法,还冠之为“这就是教育公平”。笔者不敢苟同。何谓公平?何谓“教育公平?”摇号招生折射出的“教育公平观”真的是公平吗?这些问题值得深入、理性地思考和探索。

四、教育公平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的教育应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教育公平。但如何正确理解教育公平?是否把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随机地分配给任何一个人就叫教育公平?

公平是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公平是指同一群体在同一事情(分配)上是否一视同仁,比例是否相等。公平又称社会比较理论,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7年提出,主要是指工资报酬分配的公平性。一个人的收支比例与他人的收支比例相等,这就是公平,公平能使其心情舒畅、努力工作。反之,如果不相等,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内心不满,工作积极性不高。因此,公平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的情绪、工作积极性。该理论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产生的影响。

小升初摇号,指向于优质教育资源如何分配的问题,并非指公平分配,而是指用什么方式进行分配。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有三种方式:一是通过考试分配,二是考生就近入学,三是摇号。第一种方式,将优质教育资源分配给了优质学生,考核不合格者不能进,但可能会出现“开后门”等不正之风;第二种方式,将优质教育资源分配给学校附近的学生,无论好学生、差学生都能进,但会出现“学区房暴涨”的风险;第三种是摇号,这是同一群体(考生)处理同一件事(升学)的方法公平。通过摇号的方法使摇号成功者获得优质资源,但不意味着优质资源被公平分配了,因为方法公平不等于资源分配的公平。同一单位职工的工资报酬如何公平分配,不可能通过摇号来确定,而是根据优秀程度和贡献大小来确定。同样,优质教育资源如何分配才是公平,也取决于优秀者能否获得优质资源,或者说不同的人获得适宜的资源,同一层次上获得与之相合适的资源便是公平。

五、摇号招生的教育悖论

用摇号招生会导致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有悖于教育的本质,有悖于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有悖于分类管理的规律。

1.有悖于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質是育人,是促进人的发展。人犹如种子,培育人犹如培育种子。世上有各种各样的种子,培育的环境和方式也是各种各样的,必须为不同的种子提供不同的环境和方式。世上同样有各种各样的人,必须为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方式。对智力超常、能力超强的学生,对毅力坚强、求知欲强的学生,应该通过选拔聚集在一起,放在适合他们成长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如果通过摇号,而不是通过给他们公平考试进入优质学校的机会,是不利于他们的成才培养的。相反,如果把智商平平、学习毅力不强的学生摇到优质学校,由于不适合、跟不上,也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有鉴于此,摇号违背了教育的本质。

2.有悖于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

教育的根本规律是因材施教,应对不同的人施予不同的教育。人是有差异的,把智商、学习努力程度差异大的学生放在一起培养,不利于因材施教。对有天资、肯努力、家庭重视教育的学生,通过选拔进入适合他们的民办学校,允许他们接受起点高、难度大、进度快的教育,可加速其成长。如果把他们放在普通学校则会感到“吃不饱、吃不好”,反而影响他们的快速成长。相反,如果把智商一般的学生放在优质学校,则会感到“吃不了、受不了”,甚至丧失学习的信心,同样也影响他们的成长。每位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受的影响不同,在知识储备、能力素养等方面都不同,必须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施予不同的教育。摇号是把不同的学生聚集到同一所学校,放在同一模型里铸造,违背了因材施教的规律。

3.有悖于教育分类管理的原则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自然界和社会的基本规律。教育是很复杂的社会活动,教育是面对活生生的人,而人是千差万别的,人的智商、情商是不同的,人的思维力、创造力是不同的,人的兴趣爱好、价值追求也是不同的,必须分类管理,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实行科学管理、分类管理,即按人的共性、个性特点,在共性教育的基础上实施个性教育、分类教育。少年儿童中有1%—3%左右的超常学生,这些学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如果通过选拔让他们进入优质学校,应该采取有别于普通学校的超常的管理方式,包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年限等方面都应有所区别。如果不加区别地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将有碍于他们潜能成长。摇号招生导致部分超常学生和普通学生发生错位,都不能进入合适自己的学校,这违背了分类管理的原则。

六、摇号招生的实际效果

升学摇号制表面上看来是公平的,实际效果如何呢?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要看它的实质,看它的结果。摇号从表面上来看是公平的,平息了一些人的不满情绪,但从深层次上看是不公平的,其结果不利于优质学校的发展,不利于拔尖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1.不利于调动优质学校的办学积极性

这些口碑和成绩俱佳的优质学校是在长期建设中发展起来的,投入了大量财力、精力、人力,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培养超常学生、优秀学生的经验。如果说公办优质学校是由纳税人的钱建造的,属于公共产品,纳税人的子女都享有同等入学的权利,因而只能实行“摇号招生”。然而,民办优质学校是由民间集资建造,非纳税人出资,应拥有一定的招生自主权,允许他们通过选拔招收“超常”学生、优质学生是无可厚非的。这既满足了办学者和优质学生及其家长的需求,又有利于国家培养早期拔尖人才。

把民间投资举办的民办学校与政府投入的公办学校同样对待,是不公平的。不仅对优质民办学校和优质学生不公平,而且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国家对拔尖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表面上看来,一般学生通过摇号进入民办优质学校,体现了教育公平,实际上这些学生入学后多数不适应这里的教学环境,并导致优质学校无法施展培养超常学生、英才学生的优势,多年来积累的办学经验、良好校风将黯然消失,学校办学积极性严重受挫。

2.不利于调动优质学校教师的积极性

优质学校拥有一批优质教师,是多年来培养成长起来的。这些教师不仅专业水平高、能力强、责任感、事业心强,而且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积累了一套培养超常学生的方式方法。他们擅长培养优质学生,适合对超常学生、优秀学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摇号后,学校招进了许多智力一般、学习一般又不太勤奋的学生,让这些教师的专长和经验都无用武之地。他们的高深学问、培养优秀学生的方法发挥不了作用。人的知识结构、专特长、适应能力是有局限性的、有区别的。有些教师适合培养优秀学生,有些教师适合应对“问题学生”,如果错位了,则发挥不出各自的优势。用摇号招生的办法,把学习基础和态度差异很大的学生硬性组合在一起,不利于发挥教师的特长,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有些教师说,实行摇号之后,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失去了激发激励学生的抓手:一方面,以往升学的方式和目标可以调动一部分学生努力奋斗;另一方面,通过考核竞争择校的过程也被学生视作一次历练和成长。

3.不利于调动优质学生家长的积极性

反对摇号的大多是优质学生的家长,他们含辛茹苦地培养孩子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做好选拔制升学充分准备。通过考试,让孩子进入优质学校,是他们的最大心愿和追求目标。实行摇号入学后,给这些家庭的打击很大,他们认为摇号是对天赋异禀、勤奋学习的孩子及其家长的不公。

据调查,摇上或摇不上的家长对摇号招生都存在焦虑感。摇上的家长焦虑孩子进了优质学校后跟不上学习进度怎么办,摇不上号的家长担心孩子被随机统筹怎么办,有些优生家长抱怨,升学不看学习成绩和学生素质,全凭摇号碰运气,孩子凭努力也进不了理想的学校,学习好不如运气好。

4.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施行摇号制度后,一些优秀学生失去了奋斗的目标,会产生懈怠和迷茫。他们原来给自己树立了一个目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一个好的学校,而现在进入什么样的学校,是靠随机摇号来决定,似乎自己已不是命运的主人,失去了前进动力。一些优秀学生从小努力学习,家长付出了很多的时间、精力、财力,好不容易把孩子培养成超常学生、优秀学生,但摇号之后却没有进入与之能力匹配的优质学校;而平时不努力学习、素质差的学生,摇号后反而进了优质学校,挫伤了优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努力学习无用论”。由此可见,通过摇号入学而不是通过考核和竞争入学,无论对优秀生还是差生,都不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不利于国家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培养拔尖人才是我国发展高新科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当务之急。我国已成功地实现了第一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现在正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最紧缺的就是拔尖创新人才。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最大差距是核心科技领域的差距,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国要建设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1 人才竞爭已成为综合国力的核心,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一流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实现前瞻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1 我国要造就“创新人才”“领军人才”,必须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抓起,及早发现,及早培养,着力实施超常教育、英才教育。“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拔尖人才”,已成为社会十分关注和热议的话题。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并非一蹴而就的,如果拔尖人才的培养仅仅依靠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那将为时已晚。拔尖人才需要长期的、艰苦的培养过程,必须于早期发现,早期培育。

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拔尖创新人才,是不可能强盛的。因此,邓小平于1978年提出“办好重点学校”,1984年提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随即开始招收少年大学生,一些大中城市也逐步办起了培养超常儿童的班级和民办小学、初中,开展了英才教育。近十多年来,推动了一批优质学校脱颖而出,但摇号政策下来后,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办学积极性,阻碍了超常儿童发展。

七、结语和对策

综上所述,摇号升学制得到“公平教育观”人群的拥护,但遭到“精英教育观”人群的批评。我们必须站在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高度,必须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国家的繁荣富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一流人才”“创新人才”,应大胆地允许优质学校通过考核选拔招收优质学生,让优质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去报考优质学校,而不能用表面上的“公平”“稳定”扼杀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选拔和培养。

我们讲的优秀学生,是指1%—3%的“超常”孩子,正是由于他们有一定天赋,以及家长的殚精竭虑、本人的刻苦努力,方成为“超常”孩子,这是未来国家的栋梁。家长渴望把孩子送到优质学校,是合情合理的,利己利民的。真正有实力的优秀生,赋予他们通过努力考取心仪学校的机会,是让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的生活,追求满意的教育、优质的教育,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各级政府应通过抓发展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这就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政策,科学管理。

建议每个大中城市应该多办一些优质学校,政府资金不足,可以鼓励民间投资,凡要求进优质学校的,一律采取考核选拔制。如果以担心出现“开后门”现象为由而放弃考核选拔、实行摇号招生,是“因噎废食”,是不作为。应该相信,随着反腐防腐斗争的成效、党风政风的好转,教育质量全面提高以及加强监管监控,制定严格的招生制度、入学条件、管理办法,是可以杜绝招生中的不正之风的。总之,应该让所有优质学校放开招生,实行考核选拔制,确保优质学校招收优质学生,优质学生进入优质学校。如果说,有人担心采取选拔机制招生会加重学生学业负担,导致学生为了追求考试结果拼命报班、超前学习,从而加重家庭负担的话,那么,完全可以通过对优质学校选拔学生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约束和管理,入学考试不能偏重“背诵记忆”以及“超前学习”,而是偏重挑选“天赋异禀”以及“有端正学习态度(内驱力)”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发展才是硬道理”,政府应加大对公办学校的投入和管理,扶持更多的公办学校成为人民满意的优质学校。公办学校也可设“英才班”“特色班”,让“超常”孩子有更多更广的选择余地,如此便可缓解民办优质学校的压力,并且给到家庭更多的教育选择机会。

教育问题的背后其实也是全社会的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减轻家庭教育负担,是整个社会任重道远却又必须努力推进的目标。我们的舆论和媒体应该更多宣扬上“名校”不是人生发展的唯一道路,人才的培养是可以百花齐放的。好的教育是帮助学生找到和发挥他们的特长,“摇号”不是减轻家长焦虑的正确方法,而让每位学生有进入适合自己学校的选择权,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到自己的位置,才是缓解家长焦虑的方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该想办法扭转就业“名校标签化”的现象,从国企做起,招人不和“985”“211”捆绑。推行更科学化的学校排名,尝试用“专业排名”“就业好评率”来代替“双一流”的高校评价体系,让每所高校(包括中小学)既有标准化的要求确保教学质量,又可以百花齐放地发展自己的特色。家长的焦虑也来自中考、高考,以上海中考为例,中考是每个初中生家庭的“一场硬战”,这是一场公平的“战役”,题目难度一致,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可这又不是一场“公平”的“战役”,心智水平不一样、学科特长不一样的学生面对难度一致的考卷,1分也不能差,一科的弱项就意味着可能和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1分的差距就可能落在几千人之后。而这场学生15岁时的考试,几乎决定了学生未来的人生走向(选择职业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如何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体系,让学生可以“扬长避短”,比如让数学不好但是很有文科潜质的学生也有机会在学业上继续走下去,扬长容短,发展自己的优势,这是我们未来需要继续坚持不懈探索的方向。只有评价体系更加全面科学了,不同特长的学生才可以找到合适的出口,人才发展渠道多元畅通了,家长自然就不焦虑了。这一切教育的问题,都不是靠“摇号”可以解决的。摇号治标不治本,我们一定可以找到比“摇号入学”更公平的升学方式。

An Analysis of the“Educational Equity View”

Reflected by a School Lottery System

YANG Deguang

(School of Education,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Abstract: In order to maintain“educational equity”and“social stability”, many cities like Shanghai, Nanjing and Guangzhou have gradually adopted the method of“random selection by lottery”instead of examination and selection, and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enrollment policies  of local admission and “admission by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s in the same time periods”from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ve been fully implemented. These new policies have caused different reactions in society, including those for and those against them, and there was a dispute of view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fair education”and“elite education”. A school lottery system only reflects the fairness in enrollment methods and opportunities. Thus that is not the real fairness in education which should be reflected in the equality in the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high-quality students should be admitted to high-quality schools through examination and competitive selection, which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the rapid growth of outstanding students, but also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country. A school lottery system runs counter to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educational patterns and educational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the national talent development strategy, which is not only unconducive to mobilizing the enthusiasm of high-quality schools and their teachers, and that of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but also to the selection and training of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by the state.

Key words: education fairness,school admission,a school lottery,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作者簡介:杨德广,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1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

1  习近平:《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8月31日。

猜你喜欢

拔尖创新人才招生摇号
209亿!广州第二批集中供地完成,再现摇号地块!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与思考
基于PHP招生管理信息系统
基于Android的招生报名系统设计与实现 
论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
高校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摇号”的实质——三论“合理定价抽取评审法”
深圳车牌首次摇号 纯电动车指标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