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事业现代化的内涵特征、远景目标及实现策略
2023-07-25肖健
肖健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1]。历史和实践证明国家的一切发展都与档案和档案工作密不可分,都需要通过档案去记录和留存,都需要运用档案去服务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同样离不开档案事业的现代化,所以应该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视野全面准确理解档案事业现代化的内涵、目标,积极探讨其实现路径。
一、档案事业现代化的内涵特征
何为档案事业现代化,国家档案局局长陆国强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书写档案事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报告中指出,档案事业现代化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系统谋划推进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确保档案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进程相适应。全国人大代表蒋秋桃代表认为档案事业现代化就是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能够随时随地查询到其职责(权限)范围内所需要的档案,档案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两者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认识了档案事业现代化。综合而言,档案事业现代化是指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和管理理念,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满足中国式现代化各项工作的档案需求。档案事业现代化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一是数字化存储,通过扫描、复印、微缩等数字化技术,将纸质档案转化成电子档案进行保存;二是信息化服务,利用信息技术提供更加便捷、快捷、精准的档案服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三是网络化共享,通过建立档案数据库和共享平台,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四是智能化管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档案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精细化;五是专业化服务,加强档案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档案服务。
二、档案事业现代化的远景目标
档案事业现代化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体系、实现档案工作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提高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具体而言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档案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实现档案管理理念的整体化、协同化、集成化;档案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化、共享化;档案治理的法治化、现代化、效率化;档案利用服务的网络化、区域化、智能化;档案人才的专业化、创新化、国际化的远景目标。
(一)档案管理理念的整体化、协同化、集成化
档案管理理念是指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所遵循的一系列思想、原则和方法,是指导档案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档案事业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主要体现在整体化、协同化、集成化三个方面。整体化是指将档案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环节统一纳入一个整体化的档案管理系统中,实现全面、系统、科学的管理。协同化是指在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强调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配合,实现档案管理的无缝衔接和高速运转。集成化是指将档案管理的各个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档案管理体系,实现档案管理的高效、便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只有实现整体化,才能为协同化提供有力支撑,只有实现协同化才能为集成化提供有力保障,而实现集成化则需要整体化和协同化的有机结合,因此整体化、协同化、集成化是档案管理理念中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
(二)档案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化、共享化
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化和共享化是档案管理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重要阶段,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字化是指将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形式,实现档案的电子化存储和管理;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管理和服务,包括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方面;共享化是指建立档案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促进各领域之间的合作与发展,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益。可以说,数字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是共享化的基础,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档案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化、共享化程度直接决定档案事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档案事业现代化核心就是档案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化、共享化。
(三)档案治理的法治化、现代化、效率化
随着我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及近年来档案工作技术环境、管理对象、业务内容的深刻变革,加快档案治理体系建设已成为当前推进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2]。《“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建设的任务目标。档案事业现代化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档案治理的法治化、现代化、效率化。1.档案治理的法治化是指用法治的手段和思维处理档案事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问题和事务,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依法治档[3]。简而言之就是以法治理念为指引,解决档案治理领域的突出问题,它是贯穿档案治理的主线,法治化建设应重点包括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普法宣传工作、提升档案执法能力、推进档案法治效能化和现代化等方面。2.档案治理现代化是档案治理体系和檔案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包括档案治理起点、过程和效果的现代化,具体表现为档案治理理念、治理方式和治理效益的现代化。3.档案治理效率化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佳的档案治理绩效,其目的是追求档案工作效率的最大化,实行高效治理[4]。通俗地讲,高效治理就是要实现治理过程的效率化、治理结果的效益化,其实质更多的是关注治理成本与治理效果的关系。因此,需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档案治理成本,提升档案治理效果。档案事业现代化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档案治理法治化、现代化和效率化,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四)档案利用服务的网络化、区域化、智能化
档案利用服务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档案资源价值的体现,利用服务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的水平,高水准的档案事业现代化也一定会表现出档案利用服务的网络化、区域化和智能化等特征。档案服务利用网络化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将档案资源的利用服务进行网络化,为用户提供在线查询、阅览、远程复制等服务。与传统档案利用方式相比,網络化利用服务具有省时、省力、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档案利用服务区域化是指将档案利用服务的范围扩大到几个或者多个地理区域内进行提供利用服务。北京通州区档案馆与河北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档案馆签订异地跨馆利用查询协议、长三角一体化民生档案在线查档等都是档案利用服务区域化的典型例子。档案利用服务的智能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提高档案利用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实现更加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的服务。随着我国科技不断发展创新,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也逐渐向智能化发展。山东省惠民县就已经在查档大厅配备了智能服务机器人,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档案管理与智能技术创新融合模式。档案利用服务的网络化、智能化促进了利用服务区域化的发展,当然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应该是档案利用服务的大区域化甚至可以说是全国化,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五)档案人才的专业化、创新化、国际化
要实现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档案事业现代化宏伟目标,离不开“人”这一核心要素,要时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堪当档案事业现代化先行者的档案人才队伍。档案事业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应该符合专业化、创新化、国际化的特性,用档案学专业理论知识,在科技创新的背景下,从容应对国际风云变幻。
三、实现档案事业现代化的策略
档案事业现代化是档案事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顺应中国式现代化时代特征的必然选择,它是一个伴随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实现的动态过程。那么如何实现档案事业现代化,首当其冲的应该是靠档案系统自身的努力实现,当然也少不了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联动。笔者认为档案系统自身要实现档案事业现代化应从党的领导、信息化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几方面来探讨。
(一)以党的领导为根基确保档案事业现代化的政治方向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关于档案事业的方针、政策,尤其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集中统一管理原则”;二是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做好依法管档、依法治档,坚决拥护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三是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档案系统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四是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自觉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一中心任务,积极做好档案的各项基础工作和提供服务利用工作。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档案事业现代化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让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
(二)以信息化建设为核心推进档案事业现代化档案资源的数字化积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说过:“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5]。这也为档案事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档案事业现代化的关键就是信息化,信息化贯穿档案事业现代化全过程。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将档案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实现档案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共享利用和长久保存。档案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以高速、高效、高质的优势有效解决传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可以说“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实现档案事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于推进档案资源的数字化转型,提高档案利用服务质量都有积极推动作用。2021年实行的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特别新增信息化建设章节,《“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实施档案信息化强基工程,在全国档案信息化基础性关键性领域开展专项建设,推动档案信息化固本强基迈上新台阶”。这些足以说明档案信息化近年来对中国式现代化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档案信息化正逐渐为档案数字资源建设、数字档案馆建设、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档案数字资源安全管理、档案利用服务体系等提供数字支持,为档案事业现代化提供数字积累。
(三)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加速档案事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档案的科技创新,不仅能提升档案人员的科技观念、创新意识,转变档案管理观念,拓宽现代技术的应用,还能不断提高档案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提高档案服务利用水平,为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持续科学技术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档案事业创新发展”,这为新时代档案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十四五”及更长时期加快档案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牢牢把握“四个面向”的科技创新方向,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摆在档案事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创新培育新发展动能,引领和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档案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6]。如何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进档案事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一是创新档案科技机制,推动科技兴档工程。创新机制,规范科技项目立项管理,提高科技项目立项质量,完善科技成果评审、奖励工作,建立科技信息资源库、创新成果库等,为档案科研人员提供服务,不断推动科技强国兴档工程。第二,完善档案科技管理,营造档案科技创新环境。应该着力完善档案科技规划管理和档案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两方面,把档案的科技创新工作放到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全局中去谋划布局,准确定位科技创新在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档案科技创新与档案工作深度融合,更好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档案力量。第三,运用创新科技信息技术,提升档案服务利用水平。统筹协调利用科技创新推进档案信息化,加快数字档案馆、智慧档案馆建设,不断提升档案事业现代化服务利用水平。
(四)以人才建设为基础提供档案事业现代化的人才保障
要实现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档案事业现代化宏伟目标,离不开“人”这一核心要素,要时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堪当档案事业现代化先行者的档案人才队伍,为档案事业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一要培养适合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的坚守政治信念的档案学专业人才。要始终以“党管人才”“党管档案”的根本原则去培养专业档案人才队伍。二要培养符合档案事业现代化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的档案专业人才早已满足不了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打破学科专业壁垒,重视交叉学科人才培养[7],例如计算机科学、数字人文、元宇宙科学、大数据、历史学、电子文件等科学交叉领域的人才培养。三要培养符合国际合作需求的国际型档案人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档案领域的国际合作也逐渐增多,且范畴更广、层次更高、领域更宽,这就需要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档案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陆国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书写档案事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报告[N].中国档案报,2023-2-27 (001)
[2] 嘎拉森,徐拥军.档案治理体系的构成要素与实现路径[J]档案学通讯,2022(6)
[3] 赵春庄.论档案治理的法治化建设——以新《档案法》为背景[J]档案与建设,2021(9)
[4] 徐拥军.熊文景档案治理现代化:理论内涵、价值追求和实践路径[J]档案学研究,2019(6)
[5] 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 推进档案工作走向现代化[EB/OL].[2022-4-16]. http://daj.yueyang.gov.cn/6630/30097/content_1950161.html
[6] 程春雨,杨来青.为推动“十四五”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支撑[J]中国档案,2021(12)
[7] 张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档案学专业人才发展战略研究[J]档案与建设,2023(2)
作者单位:辽宁省黑山县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