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源情怀”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育人过程的思考

2023-07-24赵玉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6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职业生涯情怀

赵玉伟

[摘           要]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培养学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能使学生正确、全面认识自己。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分析“双碳”背景下“能源情怀”的重要性和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将“能源情怀”融入学生职业生涯全过程,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联动育人体系,努力实现育人目的。

[关    键   词]  “能源情怀”;职业生涯规划;能源与动力工程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6-0169-04

2020年,国家提出“双碳”目标,意味着我国将在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对于电力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电力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国计民生举足轻重。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大学生经过高校的培养,最终会成为电力行业发电端的主力军,但是通过对近几年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调研,有不少学生热衷于跨行业考研和就业,这对发电端企业的招聘造成了压力,因此,高校培养学生“能源情怀”,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一、职业生涯规划在学生就业指导体系中的必要性

(一)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人才培养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对未来自我发展路径的合理分析和安排,以及根据自身特点和客观因素,不断进行完善发展的过程。大学生经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系统性学习,明白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特点,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制订自己的未来规划,并根据生涯规划安排实施步骤和方式。高校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相关课程和项目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科学地看待行业发展,锤炼本领能力,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树立远大理想,为个人职业规划助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于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于2022年6月在宜宾学院考察时发表了有关就业的重要讲话:“当前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阶段,要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学校、企业和有关部门要抓好学生就业签约落实工作,尤其要把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这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指明了方向,职业生涯规划作为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体系中重要的一环,能帮助学生根据自身不同特点和不同的个人目标进行更适合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并根据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针对性和专业性的指导。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生发展和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生择业新趋势

当前,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普及和发展,就业市场也发生了新变化。为了更好地使学生适应招聘市场的现实需求,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就业需求和求职能力,以便于更好地激发学生求职就业的动力。职业生涯教育是学生就业指导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需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特点实时调整个人就业规划,确定中长期目标和短期执行的具体要求,不断激发潜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二、“双碳”背景下“能源情怀”的重要性

(一)增强职业和专业认同感

“双碳”目标的提出,对电力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更加成熟先进的清洁发电技术,同时也需要更加专业的电力人才。需要高校及时有效地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大学生身上注入能源电力的“情”,增强自身使命感,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实现“双碳”的目标中来。

在“双碳”背景下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德育,职业生涯规划要求学生拥有全面规划自己职业发展的能力,在实现个人发展的过程中,既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又要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最大化,结合自己的兴趣、性格、特长等,定好职业发展目标,不断增强职业和专业认同感。

(二)为学生择业助力

大学生处于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正是学习专业技术的最好时间,也迫切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学生对于行业和职业的了解程度较浅,[2]任何一次实习实践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择业与就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性强,可以通过学生的职业咨询落实,但最终都需要学生通过自身实习实践来强化对行业的了解,并不断调整心理适应能力,增强进入职场工作的心理准备。

学生由于成长历程不同,在个人身上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也呈现差异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适应周围的环境,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学习方式,并不断调整自己的规划以适应周围环境的需求,更好地提升自己,从而对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认识,并看到自身的努力方向,通过努力提升自身本领,拥有更加有优势的就业素质和能力,满足自身发展需求。

“能源情怀”帮助学生提前树立远大目标,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本领,能够使学生提前做好个人发展规划,助力学生提前拥有清晰的目标以投身电力行业。

(三)激发学生“比学赶超”的积极性

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载体,融合“双碳”目标和“能源情怀”,有助于培养学生奋发进取、“比学赶超”的积极性。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充分认识自己,提前确定目标,挖掘自身潜力;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增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正确的择业观,避免盲目跟从。

三、职业生涯教育现状

(一)与本专业的结合度不高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有很多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并不是由学生所在学科专业的教师来授课,这门课的负责教师大多以思政教师为主,通常采用统一的职业生涯授课框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授课教师缺乏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了解,对该专业的了解不够深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相关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无法全面了解本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3]对学生的指导便会产生局限性。并且学生的专业差别需要不同的职业规划指导,如果仅仅依靠同样的授课体系,将会造成同质化,与专业的结合度不高,对学生的职业生涯缺少针对性的指导。根据学生专业、学科的不同,可以针对性地加入相关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方面的内容,通过邀请校内外相关专业的教师,为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讲座,提升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和动力,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职业规划心态。

(二)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不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了解自身特点和发展方向,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本该是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体[4],这对于学生提前规划职业生涯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大部分学生觉得这门课不像其他专业课一样实用,因而重视程度不高,忽视这门课的学习。在校学生社会经历较少,对行业缺乏一定的了解,忽视对个人兴趣、性格、习惯的认知,对当前和未来行业的发展缺乏思考,未能真正参与到职业生涯发展的学习中来。

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用人单位和高校都肩负着人才培养的关键责任,尤其在职业生涯指导方面,用人单位有着充分的资源和相关政策,对学生的求职心态、面试技巧、专业知识培养、心理调整等方面都可以给予充分的指导和指引,高校应根据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

(三)职业生涯教育在大学全过程的可持续性不高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职业生涯规划应当立足学生培养目标,与就业指导进行对接,服务学生的职业发展[5]。然而目前,部分高校对学生就业之后的关注较少,对学生的职业发展缺少指导,这就使得学生不能及时调整个人发展方向,也会使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制订个人发展目标,缺少就业的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系统性、综合性、持续性的活动,一方面,对于参加教育的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应当伴随着其发展的始终,它不是暂时性或者阶段性的培养教育;另一方面,对于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师,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也要注重学生的终生发展。但是现实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职业生涯教育过程缺少系统性、综合性和持续性,一方面是由于授课教师难以兼顾学生职业生涯全过程,课堂中讲授职业生涯教育知识,但是学生离开课堂之后,缺少对学生职业发展的继续跟踪,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自我发展,生涯规划却未能及时调整,学生未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指导,就业发展产生困难。

职业发展往往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它随着个人认知的变化、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所以职业生涯指导应该贯穿职业选择的全过程[6]。

目前高校对于大一学生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安排,但是从大二到大四,生涯规划教育基本缺失,学生从大一入校到大四毕业,对专业的认识不断增强。大一到大四,正是逐步学习专业知识、认识行业的过程,到大四学生有就业指导,但是跟大一的职业规划已经隔了比较长的时间,这使得职业发展教育的完整性和持续性效果不强。

四、“能源情怀”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合

作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能源情怀”彰显了高校学生为能源電力行业艰辛奋斗的使命,是在工科群体中塑造人文情怀的有力体现,是能源电力人才坚持不懈的坚守,也是国家对于能源电力行业进行人才培养的坚定要求。“能源情怀”跟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都在助力人才培养,两者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新时代就业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变化,“能源情怀”将会越来越深入融合到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当中。

(一)知识体系相辅相成

职业生涯教育来自职业指导的进一步发展和转化,它在教育内容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高校学生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对将来职业的类型、个人发展等做出全面规划,通过职业生涯教育的指导等过程,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以便于更加灵活地适应就业环境的客观变化。在高校中培养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理念,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分析、自我总结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全面、系统地了解自身优缺点,更好地培养个人职业情怀和就业本领;另一方面能够帮助教师更加系统地认识学生群体的普遍状态,对于学生心态、发展等有更加清晰的了解,更好地给学生开展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能源情怀”旨在培养能源电力学生投身电力行业、投身科技创新的意志,在育人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职业生涯教育在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指导等方面能更加全面系统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7],但是就教育目标而言,职业生涯教育与“能源情怀”都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就业能力和本领,都在于培养更加优秀、更加有助于推送事业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能源情怀”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上更加有针对性的培养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能源情怀”方面更加系统的职业指导,两者相辅相成,都成为更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横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信息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体行业的不断更新,使得学生的价值观也因此受到影响,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观,尤其在一些短视频传递信息频次高、传递信息速度快的状态下,部分学生形成了非主流的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在生涯教育阶段,积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心态,培养主流价值观,是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高校学生主流价值观中融入职业生涯教育,培养学生尽早养成职业规划的心态和能力,促进学生做出完善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个人人生规划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因此,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的有效方式,“能源情怀”将培养学生立足国家能源发展的格局和担当。

五、对“能源情怀”+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一)构建组织领导,形成育人机构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能源情怀”的培养在育人机制上相辅相成,为了更好地推动“能源情怀”融入职业生涯教育的全过程,形成“能源情怀”与职业生涯教育的协同机制,实现组织保障,更好地进行联动,建立学校就业指导、职业规划、专业课题组共同组成的育人机构,在顶层设计上加强对学生职业选择、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将“能源情怀”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深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

将学生党员、团员中的优秀分子作为宣传主体,发挥学生群体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朋辈效应。同时,发挥校内课堂优势,将职业生涯教育和“能源情怀”融入其中,为育人机制赋能。

(二)将“能源情怀”融入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全过程

职业生涯教育首先是对学生的意识进行“唤醒”,使学生提早感知从“学校”到“职场”的变化,激发学生的主体内在意识[8]。能源与动力工程承担电力行业人才培养的重任,高校可以通过挖掘邀请企业校友为学生开展行业发展教育、工匠精神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培养学生的“能源情怀”,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电力行业的发展不断努力。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学生不断认识自我,了解自身兴趣、性格,发掘自身潜力,规划个人职业发展的过程,学生在这其中承担重要角色,不能依靠其他人。只有对于自身有全面、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够更加清晰准确地进行职业探索,更加符合自身进行规划。职业生涯教育也不是短期的,它伴随着大学生涯的全过程,随着对行业的不断了解,专业技能的不断增强,需要根据个人规划对自身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全面促成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为国争光、为国成才的信念。

(三)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充足才有强大的动力。生涯发展规划仅仅依靠学校统一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专业融合,结合专业发展目标、人才培养计划等探索适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在对学生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不断收集学生切实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修正。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背景下,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职业生涯教育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在每个阶段重点是不一样的,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职业发展指导等方面,应当对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整体规划,建立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联动,在横向和纵向方面形成合力,形成生涯教育的长效机制。

(四)建立全程跟踪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体系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性、完整性、综合性和持续性,充分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和就业求职能力,可以在院系设立全程跟踪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体系,从学生大一入学开始建立一人一档,并在一人一档中记录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能力提升过程,帮助学生清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根据学生的特点、个性特征、职业选择的倾向性等阶段性地引导学生补齐自身短板,塑造更加突出的职业规划能力和求职就业能力。也要根据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变化,引导学生制订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

职业生涯教育是长期的过程,在学生毕业之后可以继续做好跟踪记录,一方面帮助学生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持续改进,优化职业目标,不斷实现更高个人价值。另一方面为在校学生提供经验和做法,使在校学生对职业发展的全过程有更加完整的了解。

(五)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联动育人体系

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自身的努力。在“双碳”大背景下,家庭需要引导学生调整好心态,鼓励学生踏实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双碳”目标为契机,不断增强专业本领,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六、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将“能源情怀”融入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职业规划的塑造、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的培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还可以激发对生涯发展的专注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肩负着培育发电端电力人才的重任,以“双碳”目标作为契机,将“能源情怀”融入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全过程,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联合育人体系,不断实现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吴素娟.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18.

[2]许蕾.女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3]金丹.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途径初探[J].科教导刊,2022(4):150-152.

[4]王林源,吴治锋.新就业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改革探究[J].就业与保障,2022(6):79-81.

[5]翟盈.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4.

[6]潘莎莎,毕永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三全育人”视角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新课程教学,2022(10):179-181.

[7]华小敏.普通高中生涯发展教育课程设计的研究:以H中学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8]李卓繁,郑丽娇.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与同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2(23):39-46.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职业生涯情怀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走近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