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反思

2023-07-24牛蕾陈祺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6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汉字知识点

牛蕾 陈祺

[摘           要]  现代汉语课程结合课程内容的特点,从不同角度挖掘思政元素并融合到教学中。梳理现代汉语课程的课前准备、课中实施和课后练习三个阶段的思政元素,并从思政角度进行教学反思。现代汉语课程可以从“新文科”建设的角度把课程内容和其他课程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是融合的重点;要通过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养,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同时也应该有客观评价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

[关    键   词]  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6-0141-04

思政教育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核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1]这不仅体现了思政理论教育的重要性,还让各学科不断从思政角度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

一、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汉语和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有非常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现代汉语作为语言类学科的基础课程,要在以“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汉语的能力,培养语言认同和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形成良好的语言素养”为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加入思政元素,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语言现象,把通识教育和思政育人的目标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找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同时,现代汉语课程也要和各学科相融合,做好思政建设,才能通过课堂教学达到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目的,让学生学好汉语,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中国故事,顺应“新文科”建设的方向。

另外,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汉语课程开设在大学一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很容易被外界事物影响,尤其是互联网中信息多样,其中一些错误的观点容易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在现代汉语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极其重要,有助于学生对汉语、汉字和中华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更好地树立文化自信,从而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一起成为新一代年轻人傲立世界的底气。同时,这也是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驱动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途径。教师要结合当代学生的特点,坚持全方位育人,把思政元素融合在現代汉语课程的各个方面。

二、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的探索路径

根据现代汉语课程的特点,从不同角度挖掘思政元素的融入点,用不同的方法把思政元素和知识点结合,进一步把课前、课中、课后连接成一个体系,完善教学过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梳理教学内容,寻找思政结合点

将现代汉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在现代汉语各个教学环节中有机融合思政元素,融入科学的思想观念、正确的政治观念和良好的道德规范[2]。可以从“理论高度”和“内容深度”两方面寻找思政结合点。

1.提升理论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3]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要提升所教授内容的理论高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向和理论原则,根据不同的语言材料,强调家国情怀,让学生了解自己肩上所担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使命。

例如,在语音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增强学生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了解民族共同语,正确看待汉语普通话和汉语方言的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汉字教学中,让学生讨论异体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不便,从而更好地理解秦始皇推行小篆、大量减少异体字为当时的社会生活作出的贡献。再从汉字的字形演变中了解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特点,进而通过讨论现代社会中汉字使用存在的问题,理解现在提倡使用规范汉字的政策和要求,让学生从自身做起,使用规范汉字。

其次,语言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外在表现之一,在情感表达、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修订教学大纲时就明确了要在教学过程中把现代汉语的知识与“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相结合,并把这个理念贯穿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语言为依托,通过提炼中国特色的经验与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提升文化自信。

例如,在合成词的教学中,结合知识点和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为什么“二十四节气”中 “立夏”是动宾型复合式合成词,而“夏至”是偏正型复合式合成词,从而既能判断“立春”“秋分”“冬至”“大寒”等词的结构类型,又能探究“二十四节气”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出的先人的智慧。

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形成辩证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在现代汉语的语料中,有很多能体现辩证思维的材料,例如“大小、好坏、高低、是非、黑白”等这些是意义相反的联合型复合式合成词。这些例子中也体现了汉民族祖先的辩证思维。同时在联合型复合式合成词中也有一些偏义词,如“人物、国家、动静”等,这些词只有一个语素在起作用。“国家”不仅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家国同构”的特点,还体现了汉语词汇中的“辩证思维”。

2.挖掘内容深度

现代汉语的教学内容涉及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各方面内容。所以要让学生学会汉语普通话的标准发音,掌握规范汉字的书写,运用词汇、语法等知识进行口语交际,展现汉语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在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地结合知识点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引发学生思考。

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为了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0日定为“联合国中文日”。2020年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以此为契机发起了“国际中文日”活动。通过介绍“国际中文日”,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汉语和汉字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了解汉字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同时结合党的二十大主题“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中的“踔”“勇”“毅”等进行音节分析,一方面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对零声母字的特点有更好的理解。

汉字是独具特色的表意体系文字,有很多汉字可以通过造字法了解汉文化发展的历史。在讲授造字法时,一些不容易被学生理解的汉字的造字法可以结合相关政策或宣传标语,把古今语料相连。例如,“武”字是会意字,《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从戈从止”,意为“拿起武器出发去打仗”。但是现行汉字“武”中“戈”的刀刃横置了,有一些会解释为“‘武字不带刀”。这其实体现了我国一直以来都崇尚和平,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在词汇方面,结合新词不断涌现的现状,讨论新词的作用和我们应该如何辩证地看待新词。结合《咬文嚼字》每年整理的年度流行语,例如,2022年的“拿捏”“新赛道”,2021年的“破防”“躺平”,2020年的“甩锅”“后浪”等,通过对比也能体现出社会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栓Q”“芭比Q”“摆烂”等在年轻人群体中很流行的词没有入选“年度流行语”,因为“栓Q”等词含有字母,“摆烂”等词又比较消极,这也可以让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语法方面,通过英汉对比,利用“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等语料让学生感受现代汉语主要通过语序和虚词来表现语法意义的特点,感受汉语本身的魅力。

(二)利用典型案例,融入思政元素

在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结合知识点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并在教学过程中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呈现。

1.利用前人故事,激励当代青年

在我国历史上,有非常多有理想、有抱负的爱国语言学家和爱国人士,他们为语言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的故事和精神也是我们当代青年学习的榜样。

一方面,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会在课前预习任务中利用“雨课堂”发送一些与授课内容有关的语言学家或爱国人士的故事,不仅让学生了解他们的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而且能让学生了解自己肩上所担负的使命。具体的内容列举如表1所示。

另一方面,把前辈的故事作为语料进行课堂讨论。例如,在讲到语法部分的词类时,根据杨绛先生在《钱锺书手稿》序言中所写的钱锺书先生做读书笔记的故事,既让学生分析其中不同的词性,巩固知识点,又让学生学习钱锺书先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因为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非常重要。

2.把法律条文、时事新闻、经典论著等作为语料,融入思政元素

在授课过程中把宪法等法律条文、时事新闻以及一些经典论著作为语料,进行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各方面知识点的分析。

(1)引用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4]所以要让学生了解普通话的重要性。同时根据“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意义,从说好标准普通话到讲好中国故事,这些都是新时代青年的“必修课”。

(2)结合时事新闻

结合从“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后來“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时事新闻,让每位学生各用三个词总结自己的感悟并发送至“雨课堂”,教师选择词频最高的几个词,结合语音的知识点进行音节分析。在练习中发现“激动”“震撼”“骄傲”等都是词频较高的词汇。这些音节是需要重点分析的知识,但是语料是学生自己提供的,分析时会更用心,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当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

另外,2021年1月25日起,中文正式成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官方语言。[5]这也体现了中文在国际交往和国际传播中逐年递增的影响力。

(3)引述经典论著

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丛书》等经典论著,分析其中用词用句的特点。一方面能够让师生一起阅读经典著作,另一方面在这些经典论著中,有很多词句引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也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经典,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的智慧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

例如,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引用了非常多的熟语和缩略语。结合汉语固定短语一节的知识,可以让学生理解“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古英雄出少年”“远亲不如近邻”“事实胜于雄辩”等熟语的内涵,也可以分析“一带一路”“三严三实”“五位一体”“八项规定”等缩略语表示的意思。

这样的材料有很多,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材料把知识点和思政内容结合起来,既与时俱进,又能更全面地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三)讲练结合,把思政元素贯穿始终

在习题和考试中也会利用思政材料,进一步进行思政教育。例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课后作业的材料,在语音教学中让学生进行音节分析;在词汇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每个合成词的结构类型,也可以总结出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优势”的特点。[6]利用这些材料,既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巩固知识点,达到练习的目的,又可以让学生不断地学习和识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再如,2021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这是当时全云南、全国关注的热点,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在课后作业布置时就让学生用音节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学校大礼堂的标语“保护生物多样性,共筑生命共同体”。这不仅把思政知识融合到课后作业中,还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对“物”“样”“共”“同”等易错音节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根据汉字繁简字的争议问题,让学生思考简化汉字的意义,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在简化汉字的过程中语言学家作出的贡献,让学生对简化汉字有更全面的了解。

同时,不仅仅是课内的练习,在课后练习中还可以让学生“动”起来,去发现生活中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例如,在语音部分,可以让学生对比普通话和自己家乡方言的不同,了解方言的特点,更好地传承各地方言。在汉字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寻找网络上和现实生活中的错别字误用现象,增强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在词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组搜集生活中的某一种结构的词汇,整理其使用的频率和范围。也可以搜集网络新词,分析其利弊。在语法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搜集病句、搜集整理某类物品的名称等。学生通过自主发现和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反思

(一)要把“新文科”理念和思政教育相结合

“新文科”建设要求跨学科的综合,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可以把现代汉语课程和其他课程相结合。

从教学角度看,各学科的融合需要教师各方面素养的提高,同时也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发掘生活中的语言实例,结合相关政策,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从教材角度看,现代汉语的教材较多,考虑到学生考研的需求,教材不宜随便更换,但是我们可以把一些思政内容融合在教学材料中,不断地补充教学材料,并通过线上教学平台与学生共享,弥补不足。

从学生学习角度看,我们要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更好的认识,增强同辅导员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程思政内容相结合,让教学设计和思政教育真正落实到位。

(二)教师各方面素养仍有待提高

首先,回顾这几年的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教学主要目标还是侧重于“知识教育”,思考得更多的还是“如何把知识点讲清楚”,对思政教育的认识相对片面。虽然平时也会鼓励学生团结进取,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思政教育。通过这次教学反思,认识到了思政教育和知识教育是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的,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政治素养,更全面地挖掘课程思政内容。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思政教育还需要更多的学习和思考。“学无止境”,教师也要和学生一起共同进步。

其次,要学习现代教育各方面的先进技术,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地与时俱进。但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师不熟悉视频制作等技术,更多的是利用“找到的视频资料”而不是“自己制作的视频资料”,如果教师能学习相关技术,自己制作学习资料,就能更好地把教学思路融合在材料中,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可以把课程思政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相结合。现代汉语课程以理论学习为主,如果涉及过多的实践内容,就会导致课时不够,知识点讲解不充分。现在有很丰富的慕课资源,教师可以利用线上优质慕课资源,尝试“翻转课堂”,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实践教学和课堂讨论,如果能把实践性教学和课程思政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探索适合自己的课程教学模式。

(三)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效果有待客观评价

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需要客观的评价体系来呈现。我们虽然不断地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中把课程内容和思政元素相融合,但是最后的教学评价没有体现出课程的思政效果。

只有把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和客观、恰当的评价方式相结合,才更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也才能通过教学反思更好地改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现代汉语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在强化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现代汉语打造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增强学生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培养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2019-08-14)[2023-02-03].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2]李琰.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的适切性及现状分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8):80-81.

[3]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2019-03-18)[2023-02-10].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EB/OL].(2018-03-22)[2023-02-13].http://www.gov.cn/guoqing/2018-03/22/content_5276318.htm.

[5]中文正式成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官方语言[EB/OL].(2018-02-21)[2023-02-15].http://www.gov.cn/xinwen/2021-02/21/content_5588018.htm.

[6]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汉字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关于G20 的知识点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北大版《现代汉语》增订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