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机制创新探究

2023-07-24秦良泽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6期
关键词:红旗渠理想信念育人

秦良泽

[摘           要]  新媒体时代的飞速发展,实现了教育阵地的转移,传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机制的滞后性和不适用性等特点突出,因此,高校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理想信念教育机制创新及作用发挥方面下功夫,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立足新媒体时代,先分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再结合红旗渠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要求,探索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机制创新,希望为高校育人工作的改革提供参照。

[关    键   词]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6-0133-04

加强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确保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传承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必须充分把握新媒体时代的基本特征,深刻认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痛点和机遇,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机制创新。在此过程中,高校可以红旗渠精神为抓手,以新媒体技术为手段,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途径,建构红旗渠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长效机制,丰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发挥红旗渠精神的育人价值。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

(一)理想信念教育不深入

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素质的关键要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对大学生个人优秀素质的形成与提升具有指导意义,能够促进高校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但就现实来说,很多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不够深入,虽然部分高校加强了教学内容和模式方面的整改,注重与主流媒体的对接,但是活动缺乏创新性、吸引力不足,仍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也有部分高校积极探索社会实践、专题研究、校园文化活动、社团等第二课堂,但是教育资源利用未实现整合、优化,平台未实现理想信念教育需求载体的全面覆盖,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施未建构完善的保障机制,加之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脱离生活实际,缺乏感染性、实效性和针对性,难以落实贴合学生发展需求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

(二)网络思政教育应运而生

大学生群体对新生事物的适应能力强,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学生对网络生活的依赖性更大,促进了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也给高校的网络舆论工作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戰和要求。高校需在网络宣传和舆论引导等方面下功夫,遵循网络传播的规律,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旋律、正能量,依托自媒体积极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促进教育阵地的转移,尤其是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展开,需明确突出侧重点和机遇等,与时俱进地落实思政教育任务。高校应了解教育阵地转移的发展趋势,树立前瞻性的发展意识,加强建设校园自媒体,积极展开校园文化建设与网络思政教育,在大学生活跃的各平台上渗透主流思想。在高校的教育工作中,需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政治理论水平,想方设法在网络思政教育中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实现对思政教育等工作的突破和创新[1]。

(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较大

大学生是即将迈入社会的群体,也是为实现中国梦助力的主力军。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思想观念融入,特别是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深入现实生活,对大学生思想品格和价值观念的建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面对网络上的不良、不当言论,高校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不断规范学生的观念认知,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三全育人”理念导向的高要求

“三全育人”理念成为高校思政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导向,这就需要积极打造符合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三全育人”新局面。在全程育人方面,在顶层设计中完善过程制度,提供机制保障;在全方位育人方面,发挥党团等优秀学生的模范作用,发挥课堂和实践活动、社区等阵地的教育作用,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教育模式,依托新媒体平台大力发挥网络思政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2]。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机制创新策略

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精神给养,将其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意义重大。针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机制的创新,应从形式机制、功能机制、层次机制等方面入手,牢把政治方向,以学生为本,构建分层分类、“三全育人”理想信念教育新模式,并以此为依托将红旗渠精神教育落实到位,充分发挥高校的育人作用。

(一)革新教育形式机制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注重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形式机制的创新,开展第一、二、三课堂的同时,侧重实施网络第三课堂教育新形式,将其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抓手[3]。三个课堂相辅相成,为红旗渠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支持。

1.第一课堂

第一课堂是指课堂上的理论教学,高校既要鼓励师生加强对理论的研学,在校风建设过程中融入思政理论,又要结合各专业不同的知识,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切实发挥学校本身所具有的引导学生的作用。红旗渠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在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时期的时代精神典范之一,是中国精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其形成与发展过程同新时代大学生素能提升相结合,能够促进学生树立使命责任感,为其树立理想信念提供充足的养分。作为高等院校的管理者,需要结合专业课程内容与时代背景,深入挖掘、提炼、整合课程中的红旗渠精神教育资源,遵循因人而异、因势利导的教育原则,指导学生从学习资源中提炼爱国精神、民族意识、道德思想等知识,并逐步进行转化,使学生突破被动、浅表化的学习。在讲授理论知识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推动第一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多元化。依托现代化教学手段建构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实现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共享利用,促进课上课下联动,建构以学生素质提升和能力建构为核心的多维度智慧课堂。采用案例故事、影视欣赏、戏剧表演、角色扮演、VR体验等教学方法增强红旗渠精神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针对一些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采取戏剧教学法,从读、观、编和演入手,将理论融入真实的情境中,引发情感共鸣,激发深度思考,促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以及生活中拥有积极、健康的精神世界,获得极为坚定的信心以及信念。

2.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指社团与活动等课外实践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论、实践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反哺对理论的学习,最终实现知行合一。实践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不可少的,能够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做到严于律己和坚定自身思想意识,主动将个人价值与国家价值结合起来,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竭力將自身的理想、愿望付诸行动,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

为突出红旗渠精神在塑造学生理想信念中的作用,需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红旗渠精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逻辑起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逻辑支撑,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为逻辑转换的特性,从理论教育和实践体验两个角度入手,发挥红旗渠精神在育人方面的作用。第二课堂能引导学生准确解读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深刻体验红旗渠精神的魅力、内化吸收红旗渠精神的精髓,并将其外化为自觉行动,促进理想信念教育育人目标的达成。高校还需立足学生理想信念实践的情况,统筹规划课外实践活动,创新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红旗渠精神的热情,使学生在领会红旗渠精神中收获更多的学习心得和智慧启发。比如,高校开展红旗渠精神进校园的文化活动,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通过整合本地红旗渠精神文化资源,指导学生深入红旗渠精神学习一线。由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红旗渠文化阵地,教师作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述本地敢想敢干、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奉公廉洁、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等红旗渠精神故事,为学生带来一系列生动的思政课。在活动中增设知识比拼、游戏互动、有奖竞猜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主动性。为了使学生在活动中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教师还需引导学生认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发展关系,特别是依托本地发扬红旗渠精神的榜样人物,指导学生树立基于国家建设层面和社会发展层面的远大理想抱负,将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信念落实在学习生活中。可以说,第二课堂是高校落实理想信念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在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价值,高等院校的管理者需结合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建立完善的第二课堂保障机制,确保将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生的思想中,落实到学生的行为中,并以此为抓手真正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目前高等院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切实提高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整体质量[4]。

3.第三课堂

第三课堂是指网络思政教育。采取线上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混合育人的形式,开拓理想信念教育新阵地。将微信、微博等媒介作为传递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渠道,实现现代网络阵地的物尽其用,切实加强舆论引导。在第三课堂开展红旗渠精神教育时,需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或是学习端等,向学生推送视频或图片等红旗渠精神教育内容,提高内容的可读性,打破时空和地域等因素的限制,丰富、整合和高效利用红旗渠精神内涵和社会实例等网络教育资源,让学生了解其教育价值、意义。在教育过程中需积极挖掘网络意见领袖,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渗透红旗渠精神,实现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的润物无声效果。加强管理网络意见领袖,必须规范网络意见领袖的活动,避免强制灌输红旗渠精神教育内容,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注重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广泛收集学生群体对网络意见领袖的意见、想法,以此作为网络舆论引导等方案的调整依据。在线上的红旗渠精神教育中,教师需积极传递正能量,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宣传红旗渠精神的热情,使其引领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防止网络不良信息侵蚀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避免其在校内传播非主流思想。

(二)革新教育功能机制

为将红旗渠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长效发展,确保教育工作的持续深化和正规化发展,激励机制和保障、制约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其能促使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1.激励机制

将教育评估结果与奖惩激励机制挂钩,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化发展提供无限生机与活力,也是激发师生内在潜能和主观能动性的物质保障。为将红旗渠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发挥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作用价值,需尽快建立“三全育人”的新格局和齐抓共管的机制。制定并执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红旗渠精神的提炼和总结,对相关学术观点问题和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等进行区分,旗帜鲜明地抵制与反对各种错误观念。

2.保障机制

树立开放性思维和全局观,加强对高校网络建设与管理工作展开的重视,深入研究和把握网络信息规律,积极建设校微公共账号、校务微博、思政课教师微博、辅导员微博等,建立班级群,实现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与网络文化的有机结合。如在学校官网或微信公众号等开设红旗渠精神教育板块,介绍红旗渠修建的专题内容及红旗渠精神诞生的专题内容。广泛收集和展示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实践体验等结果,包括研究报告、照片、视频等载体形式,让学生深受红旗渠精神的影响,促使教育板块的内容更加丰富。

3.制约机制

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加大网络素养培育的力度,包括网络法治教育、网络文明教育等,引导其形成守法、文明与健康的上网习惯。将文明用网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教师的岗前培训、业务学习、工作考核等环节明确提出各种要求。高校应做好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改进各种学生管理规定,不断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加强学生对网络行为的自我教育和约束,营造相互监督和引导、教育的良好氛围,发挥计算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的育人作用,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中。

注重对学生的媒体素养培育,媒体素养是指在不同处境中存取、理解、产制媒体信息的能力。在新媒体传播的过程中,大学生的角色定位不断转变,包括信息接收者和传播者等,这就需要扩大媒体素养教育对象的覆盖面,从以往的教育大学生网站站长与论坛管理者,逐步扩大到全体学生。通过媒体素养培育,提高学生辨别信息的能力,使其从批判性的角度去解读与传播媒体信息,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技术水平,还能要求其了解道德判断标准,全面提高道德水平,解决认识层面的偏差与盲区问题。实际上,社会新媒体行为规则与规范有较大的完善空间,而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新媒体用户群体,高校有责任和义务培育大学生的媒体素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可以开设媒体素养培育模块,其目的是通过通识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新媒体,了解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通过正确的视角解读新媒体信息,促使学生在面对极为繁杂的信息时具有良好的批判精神,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新媒体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关系,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拥有理性思维,始终拥有清醒的头脑,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并且沿着这一方向不断学习、不断努力[5]。

教师要深入了解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提高对红旗渠精神进校园教育意义的认知度,而拓展红旗渠精神教育的路径有:一是建设校内外的思政教育基地。如组织学生走进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参观“千年旱魔,世代抗争”“紅旗引领,创造奇迹”“英雄人民,太行丰碑”“山河巨变,实现梦想”“继往开来,精神永恒”等展览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红旗渠所记载的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用红旗渠精神教育学生,物质生活虽然有了质的改善,但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切实突出红旗渠精神的教育意义。二是应在高等院校内开展极具多元化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推动学生进行理论学习。例如,在高等院校内可以开展与红旗渠精神相关的报告会,也可以邀请相应的建设劳模、红旗渠精神研究的相关人员到学校内开展讲座与讲解,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悟到什么是红旗渠精神,也能够提高其精神建设的整体质量,真正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精神的重要性,这一精神能为学生个人发展带来激励,这种方式也能够促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与工作过程中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在学习的道路上遇到困难如何坚定地做到不退缩、勇于挑战、勇于攀登,也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这种精神背后所蕴含的时代价值,让学生在学习、了解红旗渠精神时获得巨大的力量,真正感悟到红旗渠精神对个人发展以及为后续的社会建设所带来的正面影响。三是分组体验红旗渠精神。学生对过去的中国历史了解片面,没有过去那种生活的概念。为了加深学习体验和印象,采取小组学习形式,让学生体验开创劳作的过程,培养自给自足、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革新教育层次机制

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在“三全育人”理念的导向下积极建立全新的教育模型,将理想信念教育细分为基础、深化与专精尖三个层次。新媒体也根据使用主体发生的变化,经历了起初的精英媒体阶段—大众媒体阶段—当下自媒体阶段三个阶段。在其基础上,根据新媒体的发展规律及类型特点,对红旗渠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进行分层分类。运用红旗渠精神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可以依托移动智能终端和互联网技术,并利用户外新媒体的宣传方式,创设更加真实的情境,使大学生在沉浸式理想信念教育中受到红旗渠精神的教育和感染。

理想信念教育需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理论知识的吸收内化和产出性应用的教育过程中,积极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促使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得以有序落地。在学习与重温、体验、内化等全过程的教育中,需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推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以学生为中心等现代化教育理念落地,让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有规律可循、有理念可依[6]。

总之,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机制创新过程烦琐,需立足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在教育的形式和功能等方面进行改善,建立完善的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机制,并将红旗渠精神教育融入其中,研究红旗渠精神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尽快达到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晋,吕振波.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创新机制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5):81-83.

[2]赵园园.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路径研究[J].教育研究,2021,4(4):10-11.

[3]潘红涛,刘邦宇.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化策略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21(3):145-148.

[4]覃翠生,庄严.新时代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21(1):71-75.

[5]吴琼,王跃.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1):46-49.

[6]代玉启.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境遇与理路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5):110-116.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红旗渠理想信念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弘扬红旗渠精神 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
红旗渠水为何会“自流”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从红旗渠的“账单”体会党的领导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