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信息化学习资源设计研究

2023-07-24姜萍刘韵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6期
关键词:农牧民语言文字学习者

姜萍 刘韵华

[摘           要]  在科教兴国战略背景下,面向新疆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信息化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展思考,从资源特点、资源体系化设计、资源程序化设计、资源载体及呈现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提高地处新疆农区和牧区的少数民族青壮年劳动力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关    键   词]  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6-0073-04

一、引言

本文致力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信息化学习资源研究,面向地处新疆农区和牧区的少数民族青壮年劳动力,其年龄在 18~45岁。学习内容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方式主要是在线学习。研究并设计适合新疆农牧民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信息化学习资源,使之规模化、可复制、可拓展、低成本开展新疆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线学习。

新疆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学习者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差距较大,集中到定点场所进行国家通用语言的培训,时间、误工食宿等成本过高,遇到农忙,较难开展持续性的面对面学习。青壮年农牧民已经错过了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想短期取得突飞猛进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他们当下确有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强烈的需求。移动学习具有交互性更强、即时性更快、学习内容更丰富、适应性更好、知识学习获取更容易的特点,能够很好地满足青壮年农牧民的学习需求。

现有的学习资源,通过手机软件、微信公众号搜索“普通话”,学习资源精彩纷呈,种类多样,视频资源,音频资源,图片、文字资源触手可及,还有丰富多彩的网络课程,例如“口部操带练习”“一起练声跟读”“普通话朗读练习”“3500常用字慢速跟读版”“普通话跟读”“跟读一遍,普通话秒变标准”等视频资源。包括成系统的微课程资源也非常丰富,如搜索微信公众号,就可以找到“跟范老师学普通话”“普通话一点通”等辅助学习普通话的资源。还有专业的手机软件“畅言普通话”等,其中Koznak软件中有国家通用语言学习专栏,专栏中包含有针对零基础的“口语速成入门篇”“口语速成提高篇”“农牧民夜校”“新疆共青团网上双语夜校”“边看电影边学国语”等专题课程。

Koznak软件中国家通用语言学习专栏,按照软件中的最热排序,“口语速成提高篇”和“农牧民夜校”排名靠前。这两门课程满足了大部分农牧民所需,便于农牧民学习国家通用语,且软件操作导航索引均有维吾尔语和国家通用语双语导航标识。

二、根据资源特点的设计

基于手机软件的网络移动学习方式,非常适合新疆农牧民群体,移动学习具有自主性、移动性、互助性、碎片化、多模态化等特点。我们处于作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移动学习,学习者可以利用自由时间,借助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不受时空约束,能够选择适合个人水平、个人风格、个人兴趣、个人适用的学习资源,实现情境的同步交互,促使学习者好学乐学。但是,这些网课资源普遍存在交互性不强的特点。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面对的资源是散乱的、非结构化的,资源看似丰富却不够聚集,导致农区和牧区的少数民族青壮年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效率不高,语言能力提高速度不快。

根据资源特点,可以从以下类别进行设计:

(一)视听能力资源设计

农牧民可以通过收听广播电视自媒体信息进行学习,主要涉及时政新闻、农业政策、党和政府的教育政策、娱乐等内容。农牧民还可通过微信等交流工具,音视频接打电话,多人视频聊天等交互模式来学习语言。基于此,可以设计为专题情境化国家通用语言知识的学习资源,借助网络公开课程的学习模式,设计适合农牧民学习特点的视听资源。

(二)会话资源设计

1.普通话学习资源。鉴于普通话学习资源非常丰富,主要针对话题表达模块专项进行设计,可采用思维导图模式,将相关话题表达串联起来,设计大量可反复练习的题目,使得基础较好的农牧民实现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

2.会话能力资源,涉及自我及家庭关键信息表达,例如自我介绍、家庭介绍、家族历史介绍等专题内容的设计,可以设计成有趣的专题情境表演,农牧民可以根据兴趣场景模仿对话。

3.思想及情感表达等资源,例如外出务工、求医问诊、出门问路、心理咨询、生活用品购买、柴米油盐等食品的购买等,这是农牧民的日常需求,将解决此类思想情感表达设计成专题的在线学习句型或对话,便于农牧民选择该情境资源学习,模仿表达。

(三)阅读资源设计

1.实用生活信息。招工启事、招聘启事等信息的阅读。读懂灾害性天气的预防信息,能读家用电器等使用说明。

2.生产类信息。农牧民身份最感興趣的是与生活相关的阅读资源,主要是农事农时相关信息。农牧民的主要工作是进行田间劳作、畜牧劳动,最关心农时农事、春耕秋收、田间管理;农副产品的买卖、农具的使用,家用农具的维修使用;病虫害的防治,利于增产增收,能够读懂土地的承包转租等信息和牲畜养殖技术等阅读资源。

(四)规范汉字书写能力资源设计

规范汉字书写能力资源,包括自我介绍、个人姓名、家庭住址的书写,简单数字的计算书写,生活必须用品的书写。思想及情感表达需求书写,如个人外出务工申请、借贷的申请书写。基本公文的书写,如证明、便条、借条、收据、欠条的撰写,设置此类资源,便于农牧民学习模仿。

(五)打字能力资源设计

打字能力包括会用手机输入文字、电脑键盘输入文字的能力,会使用包括辅助书写的语音输入、联想输入等。简单的图片编辑、图文相配、图片与文字的转发编辑等方法。村委会通知的内容的识读编辑,实现信息的传达和转达。人名、地名、商铺名称的识读写等,这些打字能力资源的设计便于农牧民在实践中提高打字能力。

移动在线学习平台的创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资源内容设计要新颖,资源建设风格要简洁,资源制作开发技术要提升,资源建设质量要严控。

三、资源体系化设计

我们需要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上找到主线,将面对的资源梳理出来,这就需要体系化思维进行梳理。所谓资源的体系化梳理,或者称为资源的体系化设计,是指针对精彩纷呈的网络公开学习资源,列出关键要素和解决方法,将散乱无序的问题变得有章可循。因此,在资源设计方面需要从知识的建构主义出发,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取分级教学

为了满足不同水平学习者的需求,将学习资源分成初级、中级、高级不同级别的学习阶段,对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

1.初级阶段或者是零基础的农牧民,可以采用每日一句简单对话内容。由于这部分学习者基础较薄弱,如果只进行国家通用语言进行教学,无法激起学习者的兴趣,学习困难不能及时得到解答。此时可以采取同伴的互助型学习方式,或者借助本民族语言辅助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更符合青壮年农牧民的学习语言需求。

2.中级阶段,可以设置情境会话,例如走访、问路等日常交流主题,每个主题包含高频词汇,设置场景对话、常用句型以及配套的会话练习题。

3.高级阶段,可设置影视剧、小品、新闻时事解读、法律法规等主题,集听说读能力的培养于一体、鼓励学习者参加当地普通话考试。

需要明确的是,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能够巩固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的效果,需要各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长期坚持,科学推进,综合规划,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场景模块化

突出问题意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例如,设计参加村镇集体活动、升国旗、问路、购物、外出打工、看病就医、农业生产、畜牧知识,可便于农牧民参照学习模仿。多采用日常对话的方式,移动学习多发生在农牧民碎片化的时间里,学习的时间、地点、环境不固定,专注力就无法集中。给出一定的高频词或口语化内容的导航信息,使学习者有选择地坚持学习,以掌握学习内容。内容的设计要符合青壮年农牧民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采用多模态的学习模式,内容设置轻松幽默,设计农牧民喜闻乐见的生活化情景剧,如小品等形式的资源。

主要针对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之间的交互,农牧民学习者可以进入特定的情境中,选择合适的学习交互情境,搭建有声讨论区、无声讨论区等学习讨论平台,供师生之间和学习者之间问答和交流。采用同伴互助型学习方式,健全竞技积分排名制度,激发农牧民学习国家通用语的紧迫感和积极性。根据情境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内化国家通用语言知識,有利于农牧民学习者增强自信,完成个人知识的体系化建构。设计通关游戏、人机挑战游戏等,激发农牧民学习者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积极性和愉悦感。使用Java 语言编制速译小测试、记词小游戏,供学习者进行自我学习评价。设置“在线评价”模块,通过数据库统计及教师分析,为不同层次学习者提供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

四、资源程序化设计

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分析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首先,输入的国家通用语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国家通用语言知识建立联系,形成新的意义建构。其次,新建构的语言知识储存在长时记忆中,如果此时不经过复习或者不与新的国家通用语言知识进行融合,所学习的语言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忘记。最后,所积累的国家通用语言的词汇、句型越来越多,可以对所学词汇进行自由的意义提取和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国家通用语言程序性语言知识的学习也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视听阅读等方式输入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储存到短时记忆中,与之前学过的词汇一起建立联系,形成新的意义单元,第二阶段,通过日常生活中大量的视听阅读等刺激,如同加固了词汇、语法知识的变式练习,量变的积累形成质变,使语言规则的陈述性形式向个人程序性知识体系形式转化,这时,再结合情境或遇到契合的语境,所学习的国家通用语言知识慢慢地朝着技能转化,会话能力和书写能力慢慢地提高。第三阶段,大脑中所储存的国家通用语言的规则内化,能够在合适的场景中自由运用。

从掌握知识和遗忘速度来看,陈述性知识例如词汇、句型等一般前期要求跟读、诵读、背诵,学习的速度很快,如果不采取深加工反复刺激的话,忘记的也很快。而程序性知识要求农牧民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步骤进行反复操练,积累一定的词汇量,形成语感。这个过程学习起来慢,但是如果开发多模态资源体系,设计好多模态国家通用语言学习资源内容,再加上碎片化学习,可调动农牧民多感官参与,并伴随线上多种练习题、通关小游戏、阶段性测试、参与国家通用语言的汇报演出等活动,进行语言知识的深加工,会真正地提高农牧民对国家通用语言运用的能力。在设计资源时,模仿人类认知的程序,首先进行听说资源训练,再进行读写资源训练。通过资源引起注意、专注吸收、刻意训练、获取反馈四个步骤进行设计。

资源的设计方面,可以按照农牧民的生活生产所需设计各个视听能力单元,每个单元都是对相关的主题归类。这种设计有助于农牧民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便于陈述性知识的有效提取。再辅以情境化的练习题,农牧民就可以主动将零散的知识、碎片化学到的语言知识科学地进行类化,提高国家通用语言学习能力。

可以采用复述策略,转化性地采用形式丰富多样的语料,可以借鉴分级绘本故事的思路,虽然是不同的故事情节,但是核心词汇会在分级绘本中持续出现。

有目的地设计课后题,例如组织续写故事、讲故事、转述故事等活动,还可以让农牧民定期完成读书笔记、手抄报、做手账、写评述、加标题等形式的在线题型。农牧民完成这些题型或者活动,相应地会赢得积分或赢取红包,从而提高主动学习国家通用语的积极性。为了完成一个题目,农牧民需要反复去看、去听、去读,甚至主动地去查阅相关资料,或者寻求教师、伴学者的帮助。这种学习过程有助于对学习知识的内化,增加个人国家通用语言知识储备。

还要增加互动答疑环节,农牧民学习者通过学习平台能随时随地与专家学者、学习伙伴进行交流互动,能通过文字交流、语音交流、网络直播等实现同步互动,也可以通过 QQ、微信、网站平台等实现异步互动交流,随时解决学习者的学习困惑。

定期考核策略能够起到对国家通用语言知识进行巩固、激活的效果。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必须以一定的形式在人的认知结构中进行表征才能贮存,进入长时记忆中的任何信息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中分享同一个主题的一些命题会相互发生联系,构成了人的推理及解决问题的基础。农牧民学习相关词汇、句型后,当遇到相关的情境时,可以与长效记忆中的相关场景产生关联,迅速地提取出连串的词汇、句型,将自己所学学以致用,在真实情境中内化为语言知识,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技能。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语言交际能力属于程序性知识,青壮年农牧民需要的程序性知识,是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能够具备运用国家通用语言交际的知识和能力。利用后台数据统计,查看农牧民学习者感兴趣的资源、作业完成情况、学习在线时长、小测试评分情况等。收集以上数据后,安排伴学者进行辅助教学,解答农牧民学习者的学习困惑,引导学习者坚持不懈地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统计数据对于资源的进一步调整和更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针对农牧民的国家通用语言资源的设计,不能停留在结构性知识的识记上,而是要能够真正提高农牧民的国家通用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

五、资源载体及呈现设计

关于资源载体,传统意义上的资源载体,主要是以教科书等形式呈现在学习者面前。关于如何开发课程资源载体方面,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教科书、教辅资料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资源。面对农牧民群体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过程中,教师或者伴学者要结合农牧民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现有的网络音视频等资源,提升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充分挖掘各类网络资源,使用好各类资源,以提升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效果。

本文所述资源载体,是基于互联网、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形式,主要是结合5G时代的特点和新时代农牧民的学习特点,整合网络视频、网课、公众号等资源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村广播、大屏幕等视听资源。这些资源已形成了动态生成化、多模态化、多样化、系统化、体系化的特点。

移动学习资源课程设计必须以教学目標和课程相关知识内容为基础,选择恰当的媒体作为载体表达出来。

善于开发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不仅具有多样性、多模态性特点,还具有具体性特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在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互动对话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语音、用词、语法、语用等方面的错误,这些普遍性的错误可谓是很好的教学资源。资源的动态生成性特征,课程资源无时无处不在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把具体性特征贯穿于课程资源开发过程的始终。对于唾手可得的网络学习资源,教师要创造性地加以使用,发掘可供学生内化发展的、可从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转化的课程资源。

六、结语

本研究面向新疆农牧民群体,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核心目标,采用在线学习的方式,开发适用于新疆农牧民迫切需要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信息化学习资源,创设现实与网络相融合的增强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线学习空间。根据农牧民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资源需求的特点,对视听资源、阅读资源、会话资源、打字能力资源、思政课融入资源进行设计,采用复述法、练习题、通关游戏、交互讨论等方法促成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以提升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听说读写能力,为实现面向“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为新疆农牧区乡村振兴,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出力。

参考文献:

[1]谷新矿.推普脱贫攻坚中普通话学习资源建设的思考:以《普通话1000句》为例[J].语言文字应用,2020(2):62-88.

[2]王海波,苗东霞.少数民族农牧民的国家通用语移动学习研究:以哈萨克族农牧民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21,32(4):50-56.

[3]杨玉东.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11(3):18-21.

[4]陈志霞,张延宜,杨小宁.基于移动终端学习下资源建设模式探析[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2(2):20-24.

[5]凌娜.藏族青壮年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的教育对策: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1,30(6):41-45,61.

[6]张二虎.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28-129.

[7]周志平.论程序性知识及其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4):50-53.

◎编辑 尹 军

猜你喜欢

农牧民语言文字学习者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农牧民初中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
关于巴林左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