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开展雷锋精神教育活动“五位一体”模式研究

2023-07-24张长江宋未村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6期
关键词:五位一体学雷锋雷锋

张长江 宋未村

[摘           要]  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60年来,雷锋精神历久弥坚,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新时代中国更加需要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通过对494份有效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结合已有理论研究基础,从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网络育人、文化育人五个维度,分别探讨五个维度育人的意义,构建新时代高校传承雷锋精神“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阐释该协同育人模式的运行机理,从理论上说明该模式的理论运行可行性。

[关    键   词]  雷锋精神;“五位一体”;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6-0025-04

雷锋精神是对雷锋和雷锋式人物表现出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和崇高品质的理论概括和内涵总结,是一种因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的伟大精神。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抚顺雷锋纪念馆时指出:“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又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又做出了重要指示。60年来,雷锋精神在内涵拓展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土壤,以中国革命精神为血脉根基,经久不衰,历久弥坚,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符号和不朽的精神丰碑,不断激励着中华儿女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中,俨然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为高校传承雷锋精神提供了新的战略定位和时代考量。新时代,需要广大青年学生刻苦研学,要向雷锋同志一样用实际行动积极弘扬正能量,努力强化报国心。高校更要鼓励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弘扬雷锋同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奉献社会等优秀精神品质,形成向“上”和向“善”的良好社会风气。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不良社会思潮和网络负面信息对积极弘扬雷锋精神形成隐性阻力。基于已有研究基础,文章从课程、实践、服务、网络、文化五个维度,探索新时代高校传承雷锋精神“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一方面对研究新时代高校对雷锋精神内涵、育人路径等方面具有理论意义。另一方面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丰富学雷锋系列活动内容,激发学生服务社会情怀,提升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道德素养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一、高校开展雷锋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传承雷锋精神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之一。高校开展雷锋精神教育既是传承雷锋精神的核心途径,又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对引导大学生扣好理想信念第一粒扣子具有重要意义。

(一)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主要局限于辅导员有效引导与思政理论课,但理想信念的宏观性、抽象性特征导致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容易动摇,单纯的理论教育效果并不明显。雷锋精神是从个体而引申出来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崇高品质的高度总结,具有微观、感性的特点,并且故事载体量非常丰富,可与大学生理想信念理论教育形成天然互补。高校通过多途径开展雷锋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远大理想抱负。

(二)树牢为人民服务宗旨,锻造青年大学生的奉献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广大青年大学生更要像雷锋同志那样,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理想信念灯塔,把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精神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日复一日的积累、矢志不渝的坚守,以平凡小事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三)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美德,雷锋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践行者,不乱花一分钱,省吃俭用,将自己的钱捐献出来给更需要的人。高校在积极弘扬雷锋精神、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时,可以把雷锋同志的先进事例进行宣传,鼓励广大学生拒斥盲目攀比、铺张浪费、好逸恶劳等生活态度,以雷锋同志为榜样,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秀精神品质

高校大学生物质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升,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已经得到极大的改善。雷锋同志生活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其生活条件之艰苦与现在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开展学雷锋系列教育活动,让大学生设身处地地领会60年前生活的艰辛,感受雷锋同志在艰苦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定力和顽强意志力,不断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秀精神品质。

二、高校开展雷锋精神教育的挑战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各国文化、思想交流更加频繁,高校开展雷锋精神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整體顶层设计,雷锋精神教育活动未形成体系

高校对雷锋精神教育重视程度正在逐步提升,但是对于开展雷锋精神教育常态化并未形成体系。从顶层设计来看,高校并未形成一个具有长期有效和稳定的学雷锋教育活动体系,各部门开展学习活动缺乏整体性和战略性思考,零散且浮于形式;从时间序列上看,从目前开展雷锋精神教育活动来看,主要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集中在3月5日前后,雷锋“三月来、四月走”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

(二)雷锋精神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在开展大学生学雷锋教育活动中,思政课教师或班级辅导员对学生学习无私奉献、勤奋好学、乐于助人、谦虚谨慎、艰苦朴素、不骄不躁、坚持不懈等优秀精神品质,基本上都是停留在语言教育上,缺乏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案例教学,从学生视角课堂教学不够生动,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学习起来不够投入,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三)学雷锋教育活动评价体系亟待完善

高校对开展雷锋精神教育活动效果,缺乏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包括活动前期方案是否科学、活动开展路径是否合理、活动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等。高校开展雷锋精神学习教育更注重于“开展”,并未在活动开展后进行有效评价,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距离实现学雷锋教育活动育人目标还存在差距。

三、高校开展雷锋精神教育活动“五位一体”模式

明晰问题是前提,解决问题是关键。文章以现有理论研究为背景,设计了以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为核心的调查问卷,共收回494份有效问卷,调查对象涵盖财经类、师范类、综合类本科院校和艺术类职业院校的在校学生,调查对象样本范围较广,数据有效且具有代表性。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结合现有研究理论研究基础和现场访谈,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开展雷锋精神教育活动“五位一体”模式。

(一)问卷调查主要数据分析和结论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中,93.12%的学生认为高校很有必要开展学雷锋活动,新时代需要这样的道德标杆;93.72%的学生表示在参与学雷锋活动中,做出奉献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超过83%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要理论学习常态化、校外实践活动常态化;超过81%的学生认为要建立雷锋精神相关课程体系,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雷锋故事,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几乎90%的学生认为学雷锋活动重在实践,学校要多角度开展学雷锋实践教育活动;几乎全部学生都赞成要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学雷锋文化;超过90%的学生希望学校利用互联网优势,形成学雷锋教育的图片、短视频等信息,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基于以上统计数据,文章从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网络育人、文化育人五个方面,共同构建高校开展雷锋精神教育活动“五位一体”模式。

(二)构建高校开展雷锋精神教育活动“五位一体”模式

基于有效问卷调查数据,结合已有理论研究成果,从以下五个维度提出高校雷锋精神教育活动“五位一体”模式。

1.建立课程育人新体系。高校课程教学是育人的根本途径,是育人工程的基础。高校要准确把握雷锋同志精神内涵及时代价值,实现雷锋精神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将雷锋精神内涵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一是建立相对精准的宏观课程体系,把雷锋精神重要品质“嫁接”到相关理论课教学中,要把雷锋精神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涯整个过程,有抓手、有重点、有特色。如将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等融入大学生思政课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融入军事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课,将艰苦朴素和乐于奉献融入劳动教育理论课等。二是将雷锋同志和现实中的雷锋先进事迹切入相关章节中,增强课堂的渲染力,引起学生内心共鸣。三是适当设计课堂实践环节,鼓励学生讲好身边的雷锋故事,课后布置撰写《雷锋日记》作业,采取演讲、课堂情景剧等形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达到课堂育人预期目标。高校以重要传统节日为节点,以班级团支部为单位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利用主题团课、主题班会的形式将雷锋精神教育活动做实、做深,赋予学生更多课堂参与机会。

2.开展实践育人教育活动。高校团委和学生工作管理等部门应当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雷锋精神实践教育活动平台。实践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步骤和细致化,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实抓手,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公益实践活动层面,组织好学生寒假返乡实践活动和暑期“三下乡”实践教育活动,组建学生志愿服务队走出校门、走进敬老院、走向基层,多深入红色教育基地,以志愿活动形式践行雷锋精神。在校内生活中,适当设置勤工助学岗位,发扬学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品质,加大宣传力度,宣扬榜样的力量。开展有创意的实践活动,如在学生食堂开展“今天我值日”等活动,让学生深入食堂进行文明督察,切身体会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使每位学生成为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美德的宣扬者和践行者。

3.打造服务育人新高度。高校在育人目标上,聚焦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均衡发展的时代新人;在育人方式上,精准推进服务育人与教育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互嵌;在育人资源上,统筹整合覆盖高校全系统的多样化资源,从而发挥“全人培养”和“协同育人”的重要价值。高校应当深入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对教师和学生群体的合理诉求提供应有的服务。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教师和学生,学校应当做好人文关怀和相关服务工作;对特殊弱势群体,学校要发动师生力量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教职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应当在学校生活中充分发挥出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深入学生生活、学习,为学困学生、家困学生、就业困难学生提供实质性帮助。鼓励广大党员教师和学生服务他人,为他人“办实事”,充分发扬雷锋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

4.创新网络育人新方式。网络育人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实质是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和优势,将雷锋精神内涵融入网络媒体中,形成学生感兴趣的产品。高校应当顺应高校自媒体使用习惯偏好,充分发挥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优势,将雷锋精神融入自媒体产品中,增强学生的代入感。高校要主动顺应形势,掌握网络思政话语主动权,创新教育教学形式,逐渐增强学生在网络育人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高校可以探索以传承雷锋精神为核心的网络微视频设计大赛、雷锋好师生评选活动等,将现实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利用网络手段实现线上传播,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适当增加“线上观看和投票”等形式,积极发动学生参与互动,让學生既成为网络育人的对象,又成为网络育人的间接发起者。

5.形成文化育人新高地。文化育人既是其固有功能,又是文化自觉的基本体现。以文化的“外在给予”和文明化的“内在生成”,化育新时代大学生“个体人格”的和谐一致,引导其“类身份”的文化确认,使之成为文明而有教养的学生。高校应当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将雷锋精神教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打造富有高校自身特色的雷锋精神文化专栏,使学生在校园任何角落都能受到雷锋精神教育,引导学生“见贤思齐”,以文化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引导学生传承雷锋精神优秀精神品质,树立学生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实现润物无声的文化育人境界。

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网络育人、文化育人五个维度均可为高校开展传承雷锋精神教育学习提供合适路径,但雷锋精神时代价值会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学生对雷锋精神认知也会不断变化,教育活动路径也需不断更新。雷锋精神教育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不能单独依靠某一个维度实现传承雷锋精神教育无死角全覆盖。文章依据五个维度构建 “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探索新时代高校传承雷锋精神“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运行机理,在理论层面实现传承雷锋精神教育活动时间经常化、场合全域化、主体全员化,实现雷锋精神时时学、处处学、人人学,为培养新时代乐于奉献、艰苦奋斗、心怀感恩、勤俭节约的大学生奠定基础。

高校开展雷锋精神教育活动“五位一体”模式,在运行中并不是一个静止、机械的过程,而是需要高校各个部门集体联动、沟通、交流,围绕高校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核心开展各项学习活动。课程育人作为顶层设计需要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加之网络育人和文化育人两种先进学习方法,最终落实到服务育人和实践育人,既有战略指引又有科学抓手,从理论上能够为高校开展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教育活动提供经验借鉴与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东北三省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 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强调 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深化改革破解矛盾 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振兴[N].人民日报,2018-09-29(1).

[2]习近平谈雷锋精神[J].共产党员,2019(8): 7-8.

[3]陶倩,石玉瑩.60年来雷锋精神内涵拓展的历史过程,逻辑理路与基本经验[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2,8(3):53-68.

[4]曾薇,黄丽金.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J].党政干部学刊,2022(4):75-80.

[5]叔贵峰,符越.雷锋精神时代内涵的人性基础及其现实意义[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4):22-25.

[6]刘淑艳,孙涛.学校雷锋精神教育大中小一体化:意义、挑战与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38(3):153-158.

[7]雷锋.雷锋日记[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12,43,138.

[8]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9]田鹏颖,李新宇.论雷锋精神在实现精神富裕中的时代价值[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6(1):9-16.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五位一体学雷锋雷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写给雷锋
学雷锋,他们一直在路上
学雷锋 知感恩
他们二十四年学雷锋
学雷锋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