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广告专业“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研究

2023-07-24邓远龙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6期
关键词:广告设计大赛教学模式

邓远龙

[摘           要]  以图形创意课程为例,对高等职业教育“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在该模式下,“课”与“赛”可形成相互促进的优势,但在育人导向上不完全相同,需明确两者是交集关系而非包含关系。任课教师需对比赛内容和要求进行深入研究,构建完善的课程教学和考评体系,解决学生对课程学习和参赛的积极性不足、基础薄弱、自律性差等学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思想素质。教师要依靠团队合作的优势,弥补个人教学和指导的不足,提高实践技能和参赛指导能力。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图形创意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6-0049-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并将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行列。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随着国家层面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职业教育受到空前关注和重视,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育规模持续扩大,高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新属性较强的服务业,高等职业院校广告传媒类专业对接文化产业发展需求,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就必然要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

广告艺术设计专业在校大学生参与广告艺术竞赛,是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是当前高等院校普遍应用的教学方法和参赛指导方式,但对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大学生广告艺术学科类竞赛融入广告设计课程的合理性问题还有待探究。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课程授课经验及学生参赛指导经验,以图形创意课程为例,探讨课程如何与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广告学科竞赛进行“课赛融通”建设,就如何结合赛事特点与能力导向开展教学,教师如何通过参赛指导促进教学改革,如何让学生通过参加竞赛促进学习提升等问题提出策略,进而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课程教学模式。

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建设基础

(一)图形创意课程设计概况与学情分析

1.图形创意课程设计概况

图形创意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观念和信息转化为视觉形象进行传播,是一种视觉化的语言形式,是创意广告设计作品中备受注目的视觉中心。设计师以独具匠心而新奇的图形画面准确、清晰地诠释广告主题,激发兴趣,引发共鸣,触及情感,使受众接受信息,产生思考,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完成信息的视觉化传达。

圖形创意课程使学生掌握图形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高职广告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提高创新能力,能根据特定主题创造图形的新形式,掌握利用图形语言有效传达广告信息的基本技能,培养现代设计的艺术观和审美观。课程注重理论指导实践,引导学生增强广告创意设计实践能力。课程的重点在于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培养、图形语言的创意规律和技巧的学习;课程的难点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学以致用。

2.图形创意课程学情分析

从生源特点来看,随着高等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高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大,高等职业教育优质生源的争夺也愈加激烈,虽然不同高校的生源质量不同,但整体来说,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自律性差是比较常见的问题。而且,当前很多职业院校广告艺术设计专业的高考招生是普通批录取,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美术训练,美术基础较差,体现在专业上是审美设计能力不足。从学生认知状况来看,学生学习了图形创意的理论知识后,难以将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创意广告设计作品创作中,出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为了提高高职广告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必要对图形创意等核心课程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作探索研究。

(二)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赛事特点分析

1.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是大学生广告设计教育教学成果的试金石

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大多以视觉语言的应用和广告创意表现为评价导向,目前在国内所有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中,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赛事。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是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高校文科大赛,是参赛作品水准较高的国家级大学生赛事。它于2017年进入了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体系,在《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被评为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竞赛项目之一,已成为广告及相关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试金石。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赛,了解行业需求和各高校人才培养情况,有利于专业教师开阔视野,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主办方通过指导教师培训、赛事路演、学术交流等形式,为各高校教师提供了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推动广告与传媒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

2.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是大学生增强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分为校赛、省赛及全国赛三个级别,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作为命题,以征集作品的形式参赛,真题真做,是促进大学与行业之间、不同院校的大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参赛学生通过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开阔视野,探讨创新,提升实践能力,产生了大量优秀创意广告设计作品。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引导学生提高创意思维和创意表现能力,实现了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激励大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勤于思考,加强合作,培养创新精神,是促进大学生职业能力素质提高的重要平台。

(三)课赛融通优势与问题分析

1.“课”与“赛”可形成相互促进的优势

图形创意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重点,这与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能力评价导向相契合,而且课程内容与赛事内容关联度较高,课程融入竞赛内容,能体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成效。教师在指导学生参赛中,通过课程既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又能达到“以教促赛、以学促赛”的效果。课赛融通可以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成效和学生的参赛质量,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指导能力,这也是目前“以教促赛、以学促赛”教学模式被广泛运用的原因。

2.“课”与“赛”评价导向不完全相同

以“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为代表的广告艺术竞赛,并没有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作区分,形成了三类不同教育背景的学生在同一标准、同一平台上作学科水平竞争的现象。从历年获奖作品可以看出,此类竞赛更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意表现的考量,更偏向学术性,适合大企业的高端需求,这就需要学生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和较敏锐的创意思维能力、创意表现能力。而高职院校的生源普遍基础较差,大部分综合性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对接的是区域文化产业的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更注重技术性、学术性的竞赛,其价值判断、育人导向与地方企业一线岗位的人才需求特点是存在差异的。在相关课程教学中,如果完全以竞赛要求作为育人导向,完全将课程与参赛指导等同,则可能出现教学标准不合理、教学与岗位需求脱节、偏离人才培养方向等问题。

3.“课”与“赛”是交集关系而不是包含关系

对课程建设而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建设,不可偏离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业人才这一育人宗旨,必须在遵循图形创意课程教学知识框架及教学逻辑的基础上,作为有效弥补课程建设不足的教学手段进行融合建设,并以提高课程学习成效为目标;对参赛指导工作而言,课程与参赛融合,可解决学生基础知识不足,参赛积极性、主动性差等问题,起到“以教促赛、以学促赛”的作用,但不能将参赛指导完全等同于课程授课。任课教师作为参赛指导教师,应当明确教、赛两个维度是交集关系而不是包含关系,两者应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但不能等同。

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参赛内容,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模式下,任课教师需对比赛内容和要求作深入研究,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确保学生能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指导教师可先根据赛事情况梳理竞赛项目和内容,确定具体的竞赛指导方案和培训方案,确保学生参赛各环节工作顺利落实。然后,指导教师作为任课教师,在课前教学准备中,应当首先明确课程教学目的,在此基础上再思考将参赛内容融入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在图形创意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知识点,以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历年优秀获奖作品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和鉴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课程作业设计上,可以选取跟课程知识相契合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参赛命题和参赛类型,作为学生课程作业,并以参赛要求作为作业考核要求;在作业点评中,可以结合经验给学生分析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的评价导向和往年参赛作品创作的常见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比赛学习更多知识;比赛结束后,可以举办课程教学成果展,将课程优秀作业及获奖作品展出,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理论中融入案例分析,在实践中融入参赛命题,构建更加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

教师通过竞赛指导的方式,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也能检验教师的专业水平,有效提升人才培育效果。对学生而言,通过课程任务的形式完成参赛作品创作,解决学生对课程学习和参赛的积极性不足、基础薄弱、自律性差等学情问题,提高了知识运用能力。

(二)结合参赛要求构建课程考评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要充分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优势,还应结合比赛制定课程考评要求,并通过多元化、过程式考核来构建完善的课程考评体系。例如可在学习过程考核中采取积分制,结合学生参赛作品创作将任务量转化成积分,平面設计赛项作品第一、第二作者分别积3分和1分,其他赛项也完善相应分值,学生修完课程并累积达到一定分值才可获得考评资格;在课程期末考核中,可以根据竞赛项目要求从命题分析、色彩搭配、排版构图、创新能力等方面制定分值表,明确具体的打分标准;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省赛一般在7月份公布获奖结果,获奖情况可融入课程考评体系,作为加分项或置换期末考评成绩。

指导教师还应依据学校学生参赛文件规定,完善参赛奖补贴、学分置换等激励措施。在课程教学中,应通过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营造良性的竞争氛围。任课教师还需加强过程指导,对优秀作品进行筛选,重点指导优秀作品创作,引导学生建立自信,产生学习兴趣。通过完善的课程考评体系和激励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和参赛的动力。

(三)挖掘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任课教师应充分挖掘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参赛命题的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的公益命题,本身就具备非常强的思政教育属性,如2023年的公益命题“让青春在创新中铸就梦想”,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提倡锤炼意志和永久奋斗的精神,激发创新创造的热情,号召年轻人笃立鸿鹄之志,争做创新先锋,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乐章。在一些非公益命题中,也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如2023年的朗圣药业命题,普及两性防护知识,呼吁关爱人类生殖健康,可提炼主题并升华内涵,在作品创作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增强责任意识。任课教师在课程案例讲解和指导学生实践中,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参赛命题的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学生参赛的过程也存在着许多思政教育元素,任课教师应充分挖掘,充分利用。教师可根据不同比赛项目要求,引导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比赛作品的创作,既能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探索新思路、学习新方法,也可结合创新创业相关形势政策和具体案例讲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时代责任感,还可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教学,将广告人的职业精神融入课程,如团队协作、创新意识、法律意识、精益求精等,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1]

(四)发挥优秀教师团队合作的优势,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建设优秀的教师团队作为支撑。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中,要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参赛成绩,同样也需要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弥补个人教育教学的不足。同一门课的任课教师之间,不同“课赛融通”课程的任课教师之间,都有必要加强沟通交流,相互汲取经验,共同推动课程建设体系和参赛指导工作的提质发展。还可拓展出课题研究、微课制作等教学研究资源,丰富课程建设内涵,并帮助学生在赛事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师应深入了解岗位工作要求,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加更多新方法、新技术、新理念,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的非公益命题,由企业根据自身的需求提出“策略单”,学生根据“策略单”的要求创作比赛作品。这样的形式,要求指导教师本身也熟悉广告行业的工作流程,促使指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广告设计水平,紧跟广告行业的变化发展来满足教学的需求。[2]

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效

(一)提升学生技能竞赛的参赛质量

与专业设置更全面、专业建设实力更强、艺术氛围更浓厚的艺术类高校及以艺术学科为优势专业的院校不同,一些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类专业往往处于边缘学科的地位,专业建设规模小,对于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赛事的组织参与,从组织层面、参赛规模、师资投入等方面,显然无法跟纯艺术类院校及艺术学科优势专业的院校相比。在現有设计类专业教学条件下,在一些关联度和内容契合度较高的课程中适当融入比赛内涵,通过“以教促赛”可提高学生参赛的积极性,拓宽学生参赛的知识面,增强教师参赛的指导成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成为高职院校尤其是广告设计类专业处于边缘性地位的高职院校,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参赛指导方式,而对于参赛组织机制更完备的艺术类院校而言,这样的模式也是对参赛指导工作的有效补充。

(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思想素质的提高

职业教育需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使学生成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学生通过参与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广告艺术竞赛,能与全省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不同高校学生共同竞争,这是对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检验,也是相互交流、学习、提高的平台和机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使参赛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了解到历届比赛的优秀案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参赛要求投入命题分析和作品的构思创作中,锻炼了交流合作、创新思维等能力,可有效促进职业能力的提升。在参赛过程中,比赛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最终的参赛成绩,也作为展示学生能力的一种形式,增加了学生的专业自信。

(三)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及教学指导能力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大学生广告艺术学科竞赛,不仅是广告设计类专业学生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还是检验和反映教师教育教学成果、专业技能水平、教学指导能力等的重要窗口。“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在竞赛指导过程中接触到企业的广告项目需求,促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革新和改进教学方法,不断紧跟行业发展步伐,不断钻研赛事所体现的行业新趋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指导能力,进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四)提升专业及学校办学影响力

对高职广告设计类专业而言,目前还没有单独面向高职院校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家级广告设计技能竞赛。而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台湾时报金犊奖、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具备广泛影响力和认可度的学科竞赛,无疑就成为包括职业院校在内的各大高校展示专业教育教学成果和办学实力的重要赛事平台。一些高校通过优异的参赛成绩,扩大了办学影响力,例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每年都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平台大放异彩,是该赛事获省级、国家级奖项最多的高职院校之一,并以此赢得了广告设计职业教育的良好口碑和办学知名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课程采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需明确“课”与“赛”两者是交集关系,而不是包含和等同关系,应在“课”“赛”评价体系相互独立的基础之上寻求课赛融通建设,完善课程教学和考评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教育革新。在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改革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成效和参赛指导工作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提高参赛指导能力和实践技能,展现广告设计类专业的育人成果。

参考文献:

[1]张燕,李志,崔爽.基于“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探索:以“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3,32(3):91-96.

[2]田商菲.高职广告设计专业“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研究[J].艺术科技,2016,29(2):15.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广告设计大赛教学模式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视觉传达艺术的地铁站广告设计
传统水墨元素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广告设计中的情感设计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