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方法谈片
2023-07-24毛士文
毛士文
摘 要 议论文是新高考背景下语文作文考查的主要文体。是否具有核心论点、丰富的论据及清晰的行文结构是议论文考查的重要标准和要素。因而,有必要加强议论文写作的方法指导。可通过正向解读、拆解分析及引进案例等方式,围绕特定的写作案例,引导学生掌握议论文写作的方法技巧,逐步形成理性思维和思辨意识,提升议论文写作的水平。
关键词 新高考 议论文 方法指导
《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明确规定了考生招生制度的主要内容、基本原则和目标等,强调了“育人为本”的重要性,旨在培养和选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立足新高考、正确理解《意见》的内容,改革和创新教学理论和教学方式。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要融合《意见》中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语言建构能力等为目标。让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学会正向解读,精准认知核心概念;拆解分析,增强文章论证深度;引进案例,丰富作文论证依据。切实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
一、正向解读,精准认知核心概念
通常情况下,一篇议论文可能同时拥有多个概念。这其中会存在一到两个核心概念。在行文过程中,作者要基于核心概念安排文章结构、理顺文章的逻辑,以此确保说理和论证的精准性。可见,核心概念不仅是一种概括性的观点,还是组织文章的主要线索,它既可以存在于文章的题目中,还有可能是整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议论文教学中,最关键的任务是引领学生精准地认知核心概念,从作文材料中提取核心概念,而后方可展开搜集资料、列提纲等后续的写作活动。鉴于核心概念在议论文写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可以采用正向解读的方法,依据作文命题中给定的材料,对材料中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正向解读要分清楚两种情况:一是材料中包含核心概念,二是材料中的内容能够调动学生固有的经验,这种经验恰好能够帮助学生提取核心概念。遇到这两种情况时,学生便可以采用正向解读的方法。
比如,2022年高考语文天津卷中,以“烟火气”为题,展示了“烟火气是家人团坐,灯火可亲;烟火气是国泰民丰,岁月安好……”的作文材料。材料中直接阐明了“烟火气”的多重含义,指明了议论文中的核心概念。在解读这类材料时,要指导学生采用正向解读的方法,结合材料中“烟火气”的含义,联系自身的知识储备、认识经验,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概念,从而创作出具备内在逻辑、结构清晰、中心论点明确的议论文。
再如,2022年新高考Ⅱ卷的作文材料,以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为大背景,从微纪录片入手,展示了一组奋发有为的人物。这些人物来自于社会中的各个行业,但是他们身上所具备的“选择”“创造”与“未来”,赋予了他们不平凡的资本。在明确材料的主要内容后,学生不难发现,在这则材料中,出题人并未直接阐释“选择”“创造”和“未来”的概念,而是通过真实的案例,意在调动考生的认知经验。所以,在分析和解读材料时,学生要连接自身的实际经历、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等,提取蕴藏在作文材料中的核心概念,如此方可确定整篇文章的逻辑主线。
为确定议论文的核心概念,要引领学生采用正向解读的方法,从材料中直接提取或者推理出核心概念。无论哪一种情况,都需要学生连接自身的真实经验。这样才能充盈核心概念的内容,使得核心概念能够成为整篇文章的中心和主线,确保议论文中能具备清晰的论点和完整的论證过程。
二、拆解分析,增强文章论证深度
在精准认知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学生要理解核心概念的内涵、本质,进一步阐释其含义和具体要素。在此基础上,文章的论证深度方可加强。因此,新高考背景下的议论文写作指导,教师要运用拆解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将作文材料中的一个关键字、关键词或者关键句等进行合理拆解与分析,将关键部分整合起来,阐释和说明核心概念的具体含义,增强论证深度和作文的层次性与逻辑性。
如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中,作文材料以“器”为核心概念。在议论文写作中,部分考生直接依据其字面意义,分析其指代的客观事物。这样的解读过于浅薄,也难以增强论证的深度。这时拆解分析法的价值便得到了显现。在解读这则作文材料时,要指导学生利用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查阅“器”的本义、引申义和象征义等,从“用具”“度量”“人才”等不同的层面解释“器”的多重含义,由此确定核心概念的内涵和本质。而后,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中的其他内容,明确议论文写作的具体要点。这样,学生既能明确核心概念中的具体含义,还能从不同的角度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除了对某一个关键字的本义、引申义和象征义等进行拆解分析,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关键词和关键句中的语言要素,经过拆解和重新整合后,形成一个新的词汇和语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结合不同的内容,个性化地解读核心概念。这样不仅可以加强议论文的论证深度,还能帮助学生探寻到不同的立意角度,由此提升议论文写作的质量。
三、引进案例,丰富作文论证依据
提炼了核心概念、解读了核心概念,如何将核心概念贯穿于整篇议论文中,是高中生在写作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在写作中,学生经常会出现“有论点而不知如何论”的问题,写出来的内容往往泛泛而谈、假大空,读起来乏善可陈,自然也无法契合新高考制度下的作文考查要求。基于此,在精准解读和拆解分析的基础上,要在议论文写作指导中的第三阶段,要求学生引进丰富的案例,将案例与核心概念相融,丰富作文的论证依据,从而在论证的过程中讲清楚、说明白核心概念。
从学生写作实际出发,引进案例时可以选择为人熟知的名言警句、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等,这样的案例作为依据具有说服性。比如,2021年浙江卷作文题中的核心概念为“得与失”,在阐释和说明“得与失”时,学生可引入名言名句的案例,如“天下者,得之艰难,则失之不易;得之既易,则失之亦然”“老子说‘欲将夺之,固必予之”等,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得与失”的具体内涵。2021年全国乙卷作文题,要在分析和解读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核心概念“理想”,学生可利用“苏格拉底曾说过‘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托尔斯泰有言‘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等名言,阐明自己的观点,以此丰富作文中的论证依据。
典型人物的具体事迹和精神品质也可以成为议论文中的论证依据。如在2022年全国乙卷作文题中,依据“跨越,再跨越”的文题,学生可将核心概念定位于“人生要不断发展和超越”,选择黄大年、张桂梅、霍金等不断超越自我、超越极限的典型人物,围绕他们的具体事迹和精神品质,阐明“人生要不断发展和超越”的概念,增强议论文的论证广度、丰富议论文中的论据。
在《意见》的指导下,教师要立足新高考,通过正向解读、拆解分析和引进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精准地认知核心概念、增强文章的论证深度,不断丰富议论文的论证依据,写出有中心、有主旨、有深度的议论文。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使其能够通过辩证推理、综合分析等手段,提取出议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言建构。
[作者通联:湖北十堰市郧阳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