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溶血磷脂酸、dickkopf同源物1、人附睾蛋白4水平及临床意义
2023-07-24任尚霞李若冰张格
任尚霞,李若冰#,张格
1西安大兴医院妇科,西安 710082
2宝鸡高新医院产科,陕西 宝鸡 721013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多发于围绝经期女性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属于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在中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其病死率仅次于宫颈癌和卵巢癌[1]。相关研究认为,早诊断、早治疗对降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3]。近年来,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因具有创伤小、经济、操作简单等优势,逐渐在各种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广泛应用[4-5]。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dickkopf 同源物1(dickkopf homolog 1,DKK1)和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均是近几年新发现的生物学指标,LPA 属于脂类调节剂,DKK1 是WNT 通路中的一种抑制因子,HE4 是新型肿瘤标志物,3 种指标均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联[6-7]。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的LPA、DKK1、HE4 水平及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5 月至2021 年5 月西安大兴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纳入标准:符合《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第四版)》[8]中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标准;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为Ⅰ~Ⅳ期。排除标准: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其他妇科疾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入院前3 个月服用过激素类药物。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纳入80 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年龄26~70 岁,平均(50.36±5.64)岁;FIGO 分期:Ⅰ期30 例,Ⅱ期28 例,Ⅲ期15 例,Ⅳ期7 例;绝经54 例,未绝经26 例;病理类型:子宫内膜样腺癌68 例,浆液性癌8 例,透明细胞癌4 例。另选取同期于西安大兴医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纳入标准: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存在贫血、月经不调及腹部不适等临床症状。排除标准:合并宫内感染;合并其他子宫或附件疾病;入院前3 个月服用过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纳入80 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年龄25~72 岁,平均(51.24±5.26)岁;绝经50 例,未绝经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绝经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第二天清晨采集5 ml 空腹静脉血,置于真空采血管中,室温下凝固10~20 min 后,3000 r/min 离心10 min,取上清液。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LPA 水平,正常参考值:<3.56 μmol/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DKK1 水平,正常参考值:<75.0 pg/L。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E4 水平,正常参考值:0~140 pmol/L。LPA、DKK1、HE4 检测仪器均选择Cobas e411 型全自动化学发光仪。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LPA、DKK1、HE4 水平。②比较不同FIGO 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子宫内膜癌患者的LPA、DKK1、HE4 水平。③分析血清LPA、DKK1、HE4 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效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LPA、DKK1、HE4 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效能。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LPA、DKK1、HE4 水平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LPA、DKK1、HE4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 两组患者LPA、DKK1、HE4水平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LPA、DKK1、HE4水平的比较(±s)
组别对照组(n=80)观察组(n=80)t值P值LPA(μmol/L)2.25±0.34 5.91±0.42 40.412 0.000 DKK1(pg/L)80.45±10.24 118.55±10.65 15.713 0.000 HE4(pmol/L)50.64±5.64 138.56±8.45 77.415 0.000
2.2 不同FIGO 分期子宫内膜癌患者LPA、DKK1、HE4 水平的比较
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LPA、DKK1、HE4 水平均高于Ⅰ、Ⅱ、Ⅲ期患者,Ⅲ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LPA、DKK1、HE4 水平均高于Ⅰ、Ⅱ期患者,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LPA、DKK1、HE4 水平均高于Ⅰ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不同FIGO分期子宫内膜癌患者LPA、DKK1、HE4水平的比较(±s)
注:a与Ⅰ期患者比较,P<0.05;b与Ⅱ期患者比较,P<0.05;c与Ⅲ期患者比较,P<0.05
?
2.3 不同肌层浸润深度子宫内膜癌患者LPA、DKK1、HE4 水平的比较
肌层浸润深度≥1/2 子宫内膜癌患者的LPA、DKK1、HE4 水平均高于肌层浸润深度<1/2 和无肌层浸润患者,肌层浸润深度<1/2 子宫内膜癌患者的LPA、DKK1、HE4 水平均高于无肌层浸润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不同肌层浸润深度子宫内膜癌患者LPA、DKK1、HE4水平的比较(±s)
表3 不同肌层浸润深度子宫内膜癌患者LPA、DKK1、HE4水平的比较(±s)
注:a与无肌层浸润患者比较,P<0.05;b与肌层浸润深度<1/2患者比较,P<0.05
?
2.4 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子宫内膜癌患者LPA、DKK1、HE4 水平的比较
有淋巴结转移子宫内膜癌患者的LPA、DKK1、HE4 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4)
表4 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子宫内膜癌患者LPA、DKK1、HE4水平的比较(±s)
表4 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子宫内膜癌患者LPA、DKK1、HE4水平的比较(±s)
淋巴结转移有(n=30)无(n=50)t值P值LPA(μmol/L)7.96±1.05 4.95±0.56 16.730 0.000 DKK1(pg/L)138.89±11.36 82.66±10.26 22.793 0.000 HE4(pmol/L)145.21±10.27 92.35±10.68 21.738 0.000
2.5 LPA、DKK1、HE4 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效能
LPA、DKK1、HE4 联合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LPA、DKK1、HE4单独检测。(表5、图1)
图1 LPA、DKK1、HE4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的ROC曲线
表5 LPA、DKK1、HE4 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效能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一般与年龄、血糖、血脂等因素有关,发病后治疗不及时易引发不孕不育、性交痛或子宫内膜异位性痛经等并发症,因此早确诊、早治疗十分有必要[9-10]。近几年,肿瘤标志物检测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该检测具有无创、安全性高及快速等特点,在肿瘤筛查、诊断及治疗中应用广泛[11-12]。
LPA 的生物学活性较为广泛,其短期效应会对细胞趋向性和活性造成影响,其以开放紧密连接和关闭缝隙连接的方式加速肿瘤细胞侵袭;而长期效应则可加速基因转录过程,并刺激细胞周期进程,增强细胞活动,促使大量新生血管生成,进而加快恶性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速度[13-14]。HE4是人附睾远端上皮细胞中的一种肿瘤标志物,对卵巢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研究发现,卵巢癌的病理类型与子宫内膜癌同源,因此推测HE4 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也具有一定的价值[15-16]。相关研究发现,WNT 信号通路可直接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包括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而DKK1 蛋白可通过与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结合,调控细胞的分化、增殖和迁移,进而加快肿瘤细胞的增殖速度[17-18]。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治疗方案的制订、实施及预后存在密切关联,临床分期越高,肌层浸润情况越严重,出现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就越高,治疗相对而言也更为困难,同时也会加大不良预后的风险。诊断性刮宫病理活检和超声是临床常用于诊断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的主要检查方法,前者诊断准确度较高,其结果被誉为“金标准”,但创伤性较大,不适合大批量筛查;后者特异度较差,极易出现误诊或漏诊,准确度较低。LPA 作为结构简单的甘油磷脂,对细胞增殖和细胞变性均具有促进作用,可加快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DKK1在恶性肿瘤中主要呈现出甲基化状态,其甲基化程度可作为患者预后评估的标志物。HE4 是临床常用于诊断卵巢癌的高效生物标志物,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结合LPA、DKK1、HE4 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和对部分肿瘤诊断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推测LPA、DKK1、HE4 能够直接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且极有可能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存在关联。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子宫肌瘤患者相比,子宫内膜癌患者的LPA、DKK1、HE4 水平均较高;且临床分期越高、肌层浸润越深,LPA、DKK1、HE4 水平就越高,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LPA、DKK1、HE4 水平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提示LPA、DKK1、HE4 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目前已有研究证实LPA、DKK1、HE4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均存在密切关联,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病变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但还需在检测LPA、DKK1、HE4 的基础上配合影像学检查或其他相关指标检查,才能有效保障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诊断准确性[19-20]。但目前临床关于LPA、DKK1、HE4 联合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研究较少,而本研究发现,LPA、DKK1、HE4 联合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LPA、DKK1、HE4 单独检测。说明LPA、DKK1、HE4 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准确度,有利于患者尽早确诊并及时接受针对性治疗,进而提高治疗效果。然而,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且为单中心回顾性分析,需加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LPA、DKK1、HE4 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较高,可及时明确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