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肝切除术联合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分析
2023-07-24秦长岭吕新远马彦高郑章增曹伟光
秦长岭,吕新远,马彦高,郑章增,曹伟光
南阳市中心医院肝脏外科,河南 南阳 473100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中老年群体,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右上腹部隐痛、食欲减退、乏力等[1]。原发性肝癌的治疗采取手术、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等方式,其中精准肝切除术最为常用,具有创伤小、可保护残肝功能和结构、病变完全切除等优点。但由于原发性肝癌发病隐匿,导致大部分患者疾病已发展至中晚期才被确诊,术后仍有较高的肝内转移和复发风险,治疗效果欠佳[2-3]。局部微创介入治疗已成为肝癌的主流治疗方法,其中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因其具有可反复操作、创伤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研究发现,为防止肿瘤复发,在肝切除术后行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4-5]。对此,本研究探讨精准肝切除术联合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 年5 月至2016 年6 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符合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6],且经CT、MRI检查确诊;②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治疗且临床资料齐全,无缺损或丢失。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恶性肿瘤或脏器功能异常;②患有免疫系统疾病。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152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联合组(n=80,精准肝切除术联合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和对照组(n=72,精准肝切除术治疗)。两组患者各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精准肝切除术:全身麻醉后,解剖分离第一肝门,结扎门静脉和肝动脉分支,超声定位肿瘤附近的主要肝静脉,标记肿瘤的主要方向。应用超声定位肝中静脉后确定切除平面,超声刀由浅及深、由前向后离断肝组织;凝固切断直径≤3 mm 的脉管,钳夹切断缝扎直径>3 mm 的脉管,切除病变肝脏后,打开肝脏血流,缝合肝脏出血点,放置引流管。联合组于精准肝切除术后行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应用改良Seldinger 技术,以股动脉作为穿刺点,向肝固有动脉插入5 Fr 肝管,实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于透视下将栓塞乳剂(10 mg 表柔比星、50 mg 奥沙利铂及超液化碘油)注入肿瘤供血动脉。术后常规加压包扎,30 天后根据实际情况再次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血清肿瘤标志物 治疗前后收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3000 r/min 离心10 min。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甲胎蛋白、癌胚抗原水平。
1.3.2 肝功能指标 治疗前后收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3000 r/min 离心10 min。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
1.3.3 远期生存率 患者出院后随访5 年,记录患者的预后生存情况,统计生存率。
1.3.4 并发症 包括胆漏、肺栓塞、腹腔积液、肺部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水平均下降,且联合组患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比较
2.2 肝功能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的比较
2.3 远期生存的比较
两组患者1、3、5 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远期生存情况的比较[n(%)]
2.4 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联合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6/80),与对照组患者的11.11%(8/7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n(%)]
3 讨论
肝癌多是一种由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或肝细胞发生恶变所引起的肿瘤,它具有恶性程度高、进展快、生存期短等特点,难以治愈。据统计,消化系统中,肝癌病死率仅次于胃癌、食管癌[7-8]。研究表明,原发性肝癌与化学致癌物、肝硬化、病毒性肝炎以及环境因素等有关,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9-10]。李留峥等[11]认为,相比传统肝切除术,精准肝切除术具有出血量少、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无瘤生存率高等优势。精准肝切除术包括术前对肝内肿瘤和肝内结构的准确影像评估、肝切片处理以及测量功能性残肝体积等,通过精准化管理,彻底切除肿瘤病灶,尽量减少对脏器的损伤,保留余肝储备功能、结构[12-13]。但手术无法完全清除微小病灶、改变肿瘤生存环境,易发生细胞突变;同时对免疫功能产生影响,肿瘤细胞增殖失控,术后复发风险增加,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14]。
研究发现,经肝动脉注射化疗药物,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强疗效,主要是因为肿瘤细胞的供血来自肝动脉,与正常肝细胞相比,其对肝动脉的依赖性更高,因此肝动脉栓塞在阻断肿瘤细胞血供的同时,对正常肝组织无显著影响[15-16]。陈志平和王岚枫[17]认为,精准肝切除术联合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对肝功能的影响较小,同时还可降低甲胎蛋白、癌胚抗原水平。本研究发现,联合治疗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下降程度更为明显,且对肝功能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与陈志平和王岚枫[17]的研究结果一致。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属于新兴的介入治疗技术,可在残余肝癌细胞尚未形成瘤体之前通过局部栓塞并注射抗肿瘤药物中断血供,导致肿瘤细胞缺血性坏死、凋亡[18-19]。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通过动脉造影发现微小病灶,微导管注射靶向药物治疗,在对正常肝细胞无影响的前提下,清除微小病灶,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从而缓解患者疼痛,改善预后,同时也可降低肝癌复发、恶化、死亡的概率[20]。本研究还发现,两组患者远期生存率以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说明精准肝切除术联合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不会对患者远期生存以及术后并发症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精准肝切除术联合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对肝功能、远期生存影响较小,临床可考虑将其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