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头颈部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细胞水平和形态的影响
2023-07-24李丽丽刘洋徐驰
李丽丽,刘洋,徐驰
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069
头颈部肿瘤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包括颈部肿瘤、耳鼻喉肿瘤及口腔颌面部肿瘤,原发部位和病理类型较多。因头颈部解剖关系复杂,重要器官比较集中,故临床对头颈部肿瘤的治疗方法各异[1-2]。临床应根据头颈部肿瘤的临床分期和部位,结合影响患者预后的各种因素和耐受性,进行综合分析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是决定治疗方法的关键[3-4]。早期头颈部肿瘤患者通常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由于其起病隐匿,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发展至中晚期,临床多采用放疗或放化疗进行治疗[5-6]。本研究探讨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头颈部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细胞水平和形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收治的头颈部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①符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7]中头颈部肿瘤的诊断标准,经CT、MRI 及病理检查确诊;②无药物过敏史或禁忌证;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②合并心力衰竭;③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155 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纯放疗组(n=129,单纯放疗)和同步放化疗组(n=26,同步放化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1.2 治疗方法
单纯放疗组患者采取单纯放疗,应用医用直线加速器进行调强放疗,常规分割,总剂量为60~74 Gy,5 次/周,治疗6~7 周。
同步放化疗组患者采取同步放化疗,放疗方法与单纯放疗组相同,化疗方法:将100 mg/m2顺铂溶于5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每3 周重复1 次,治疗6 周。
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每7 天进行1 次外周血常规检查。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临床疗效。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ur,RECIST)[8]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完全缓解:肿瘤病灶完全消失,至少维持4 周;部分缓解:肿瘤病灶长径总和与基线相比减少≥30%,至少维持4 周;疾病稳定:肿瘤病灶长径总和与基线相比减少<30%或增加<20%;疾病进展:肿瘤病灶长径总和与基线相比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②外周血细胞水平。治疗前后分别抽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2 ml,置于抗凝管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水平,另外注意仪器报警信息。③血细胞形态学变化。治疗前和治疗中取同管静脉血混匀,涂片做瑞氏-吉姆萨染色,滴加0.5~0.8 ml吉姆萨染液(A 液)于涂片上,染色0.5~1.0 min,将磷酸盐缓冲液(pH 值=6.8)(B 液)滴加于A 液上,滴加量为A 液的1~2 倍,用洗耳球使两液充分混匀,染色6~8 min 后冲洗,待干,镜检。④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消化道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经K-S 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的比较
同步放化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92%(20/26),高于单纯放疗组患者的55.04%(7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5,P=0.039)。(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
2.2 外周血细胞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同步放化疗组患者红细胞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同步放化疗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水平均低于单纯放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细胞水平的比较
2.3 血细胞形态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未成熟粒细胞、核左移、小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同步放化疗组患者未成熟粒细胞、核左移、小细胞比例均低于单纯放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治疗前和治疗中两组患者血细胞形态的比较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同步放化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9.23%(5/26),与单纯放疗组患者的21.71%(28/1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9,P=0.779)。(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3 讨论
头颈部肿瘤是发生于头颈部某些重要器官的病变,如颅底、颅骨以外等,临床较为常见的有甲状腺肿瘤、鼻咽癌、口腔癌等,区域范围较大,涉及多学科治疗[9-10]。单纯放疗或同步放化疗均会对头颈部肿瘤患者的外周血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临床中头颈部肿瘤的放疗方法包括:①根治性放疗,对于早期病变,放疗和手术均有效,且能够达到相似的治愈率,具体施行时,需要考虑美容、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完成治疗的速度、并发症、后遗症、患者依从性、第二原发癌的危险以及复发后挽救治疗的可行性等。②术前和术后放疗,均可提高中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但因术前放疗可能会增加手术并发症,一般仅限于因颈部淋巴结固定而无法直接手术的患者。③再程放疗,由于患者进行放疗时会引起组织损伤,导致患者免疫力降低,甚至引起局部组织癌变,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局部复发的再程放疗应该慎行。④姑息性放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肿瘤压迫引起的症状与体征,临床可酌情考虑。⑤粒子植入放疗,对于淋巴结阴性的早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术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可以有效减少复发和淋巴结转移[11-12]。同步放化疗属于综合疗法,是临床治疗肿瘤的一种常见组合模式,是指放疗和化疗同时进行,每天放疗1 次,每周5 次,每个疗程20~30 次,持续治疗1.0~1.5 个月,在此期间,同时进行2~3 个周期的化疗[13]。本研究结果显示,同步放化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92%,高于单纯放疗组患者的55.04%(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同步放化疗治疗头颈部肿瘤患者的疗效确切,与单纯放疗相比,其效果更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放疗和化疗对机体外周血细胞均会造成一定影响,临床对两种治疗方法展开研究发现,单纯放疗会对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执行力、语言能力及记忆力造成一定损害,且部分患者会出现放射性脑坏死,治疗过程中会破坏机体外周血细胞DNA,导致淋巴细胞水平下降,若采用放化疗则白细胞水平下降更为明显[14]。外周血细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产生,主要由血小板、白细胞及红细胞等组成[15]。白细胞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红细胞作为一种呼吸载体,主要具有运输功能,可通过血红蛋白将肺部的氧气运输至机体各组织细胞中,同时将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输送至肺部,利用呼吸排出体外[16]。血小板由骨髓中巨核细胞产生,对机体的止血和凝血至关重要[17]。淋巴细胞是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成分,大部分肿瘤患者伴随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肿瘤转移复发与免疫细胞的活性关系密切[18]。中性粒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占白细胞的50%~70%,可促进机体中病原体的清除[19]。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是肿瘤化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会限制化疗药物的使用剂量与治疗的连续性。顺铂是临床中常见的铂类抗肿瘤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作用相对较轻且与疗程和剂量有关,顺铂同步放疗治疗头颈部肿瘤效果确切[20]。骨髓受到放化疗药物刺激时,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降低,表明骨髓已明显抑制,较多不成熟细胞提前从骨髓释放入外周血,血细胞形态改变增多,放化疗结束,外周血细胞形态变化减少,骨髓造血进入恢复期,因此外周血细胞形态变化可较早发现骨髓抑制恢复情况,临床医师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患者顺利进行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同步放化疗组患者红细胞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同步放化疗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水平均低于单纯放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同步放化疗组患者未成熟粒细胞、核左移、小细胞比例均低于单纯放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于头颈部肿瘤患者,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放疗,但由于淋巴细胞较为敏感,故治疗期间需加强对患者的血象监测。
综上所述,对于头颈部肿瘤患者,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放疗,可有效降低外周血细胞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但由于淋巴细胞较为敏感,故治疗期间需加强对患者的血象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