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穴位按摩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对直肠癌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2023-07-24赵胜楠

黑龙江医药 2023年13期
关键词:吴茱萸胃肠功能胃肠道

赵胜楠

开封市中医院肿瘤科,河南 开封 475100

直肠癌作为消化系统疾病,属于恶性肿瘤疾病。伴随社会节奏加快、不良饮食习惯的增多等,直肠癌发病率逐年增长。患者临床早期并无显著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出现血便、便秘及腹泻等临床体征,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通过直肠镜检、指检等可以尽早检查出疾病[1-3]。采用根治性切除术治疗,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术后生存率也较高。但在术后患者会受手术创伤影响,存在肠蠕动障碍,存在排气不畅、腹胀等胃肠道状况。采用西药治疗会存在较多的副作用,影响患者机体恢复,加重其身体负担。中医护理穴位按摩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通过药物刺激穴位,增进皮肤对药物的吸收,形成改善免疫调节及治疗疾病的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护理穴位按摩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的价值,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6年4月—2020年5月开封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直肠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 组与B 组,每组各40 例。A 组:男22 例,女18例;年龄42~66,平均年龄(54.76±3.57)岁;TNM 分期为I 期14 例,II 期16 例,III 期10 例。B 组:男23 例,女17 例;TNM 分期为I 期13 例,II 期15 例,III 期12 例;年龄43~65 岁,平均年龄(54.84±3.5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经直肠镜检、直肠指检等确诊为直肠癌,符合《结直肠癌CT和MRI标注专家共识(2020)》[4]中直肠癌诊断标准。(2)均采用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治疗。(3)无手术禁忌证。

排除标准:(1)既往存在腹部手术史。(2)具备转移病灶。(3)存在其他种类恶性肿瘤。(4)术后存在肠瘘。(5)有心、脑、肝等脏器功能障碍。(6)有滥用药物、镇静药物史。

1.3 方法

B组采用常规护理。予以该组患者止血、止痛、抗炎等基础干预,对术后患者探查各项生命体征,针对心脏、血压等进行实时监护;指导患者术后用药,定期清洁、消毒病房,保证其温湿度合适,避免患者产生不理想的居住体验;控制每日探访人数及时间,预防患者情绪波动过大,影响患者病情恢复。

A 组在B 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穴位按摩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1)中医护理穴位按摩:在进行按摩前,医师向患者的及其家属告知穴位按摩的优点、作用、意义等,争取患者理解和支持,便于配合治疗。取腹部穴位包括双侧天枢、中脘、神阙、关元,双下肢穴位包括三阴交、足三里、上下巨虚。指导患者双手合十,两掌摩擦一会后,出现热感,将五指并拢,将自己的掌心对准肚脐的中心位置,顺时针方向对腹部进行有效按摩,同时点按对应的穴位,参照其耐受度自己选择使用的力度大小,60 次/min。使用指揉法、指按法对患者双下肢穴位进行按摩,力度从弱到强,进行持续揉按10 min。(2)吴茱萸穴位贴敷:在进行敷贴之前可以对患者及其家属耐心、详细地讲述敷贴的作用、方式、作用机制及注意事项等,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支持。选择中脘、关元、神阙等穴位,将吴茱萸进行细细研磨之后,使用白醋将其混合均匀。患者取舒适感理想的卧位,对其皮肤进行清洁,将研磨后的吴茱萸粉敷贴在穴位,并用胶带固定,敷贴5~6 h 后可将其取下,注意在贴药的时候保暖,注意附近皮肤状况,如果出现疼痛、红肿等临床表现需中止操作,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12 周。

1.4 观察指标

(1)记录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治疗后,腹胀、腹痛等症状消失,为显效;腹胀、腹痛等症状存在改善,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3)恢复评分:记录对比两组腹胀、腹痛、胃肠反应评分,各项总分分别为0~4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对应症状恢复越好。(4)护理满意度:使用纽卡斯护理满意度评分量表(NSNS),五级评分,分为19 个题目,总分为95 分,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及满意,分值越高,患者满意度越高。(5)对比两组恶心呕吐、腹胀、肠粘连发生状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情况

A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道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较B 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情况(±s)

组别A组(n=40)B组(n=40)t值P值肛门排气时间(h)30.12±3.14 38.76±3.32 11.958<0.001肠道鸣音恢复时间(h)14.62±1.38 23.56±2.19 21.843<0.001术后首次排气时间(h)68.54±4.21 88.69±4.76 20.055<0.001住院时间(d)10.18±1.32 14.67±1.84 12.540<0.001

2.2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A 组胃肠功能恢复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B 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例(%)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恢复评分情况

干预后,A 组腹胀、腹痛、胃肠反应评分较B 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恢复评分情况(±s)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恢复评分情况(±s)分

组别A组(n=40)B组(n=40)t值P值腹胀腹痛干预前2.46±0.24 2.48±0.22 0.389 0.699干预后0.73±0.14 1.43±0.18 19.415<0.001干预前2.62±0.23 2.59±0.21 0.609 0.544干预后0.98±0.15 1.76±0.18 21.054<0.001胃肠反应干预前2.35±0.16 2.39±0.18 1.051 0.297干预后0.85±0.12 1.62±0.15 25.352<0.001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A 组护理满意度(95.00%)较B 组(8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例(%)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例(%)

3 讨论

直肠癌属于原发在直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病灶位置低,早期诊断较容易[5-7]。外科手术为临床治疗该病的首选,但直肠在盆腔深处,具备复杂的解剖结构,操作较困难,经麻醉、手术创伤等影响会形成胃肠道麻痹,术后易增加并发症的发生,不利于机体术后恢复,因此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极为必要[8-12]。

中医学认为直肠癌手术后,患者脏腑存在创伤,气滞血瘀,经脉堵塞,胃肠气机运行不畅,胃肠通降淤堵可促进胃肠气血畅通,便于恢复胃肠道功能[13-17]。本研究针对直肠癌术后患者分析中医护理穴位按摩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的价值,结果表明,A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道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较B组短,提示采用该种方式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分析原因在于,穴位作为各经络的汇集处,与脏腑器官存在紧密联系,能有效反映患者生理病理特征,通过刺激足三里、天枢等穴位,可有效调动气血运行;吴茱萸中药贴敷能经经络传导,调节肠胃,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18]。研究结果显示,A组胃肠功能恢复效果较B组高,提示采用中医护理穴位按摩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能增强胃肠功能恢复效果。其原因在于,吴茱萸具备温脾、止痛、行气等作用,其中足三里具备行气、健脾、活血等功效,刺激该穴位会增强迷走神经活跃性,促胃部活动,改善胃肠道失衡状况,刺激关元穴可增强胃肠道活动,增快胃肠道恢复[19]。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A 组腹胀、腹痛、胃肠反应评分较B 组低,提示采用中医护理穴位按摩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能缓解患者腹胀、腹痛、胃肠反应状况。分析原因在于,在中医的理论上说直肠癌手术会令患者元气受损,对气血不利,令淤血阻滞,使胃肠功能运动受碍。对患者采取中医穴位按摩,对腹部穴位进行按摩,对四肢穴位按揉,通过神经、经络传导,能间接提高胃肠道蠕动功能。通过对各个穴位进行刺激,帮助肠胃蠕动,促进机体排气。对腹部穴位,关元、中脘、神阙等位置进行刺激,有利于补中益气,健脾胃,搭配刺激足三里、上下巨虚,有利于疏通腑气,按摩三阴交,利于调和脾胃,帮助恢复脏腑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A 组护理满意度较B 组高,提示采用中医护理穴位按摩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原因在于,吴茱萸属于一种中草药材,可温经理气、调气降逆,对关元、神阙等穴位敷贴,可刺激经络,激发经络腧穴。药物与肌肤直接触碰,能被机体迅速吸收,产生理想的药理作用。常规直肠癌术后患者尽管会受到饮食、功能训练等多个层面的干预,但无法迅速对患者胃肠功能进行恢复,也不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中医护理穴位按摩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中含有的吴茱萸具备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采用穴位敷贴能有效改善患者胃肠功能。此外,本研究结果还表明,A 组并发症发生率与B 组对比无显著差异,提示采用该种方式并发症发生率低。西医治疗该病常常是运用药物、胃肠减压等方法,具备一定副作用及依赖性,并发症较多,吴茱萸作为中医温里药,具备温和降浊、调和肠胃等作用,将该药物药力对准患者穴位、经络脏腑等位置,能实现行气之效;中医护理穴位按摩可帮助调节脏腑功能,实现活血理气,通过搭配穴位敷贴一同应用,能进一步降低并发症得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穴位按摩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应用于直肠癌术后患者,能加快胃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预防并发症。

猜你喜欢

吴茱萸胃肠功能胃肠道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大花吴茱萸果实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UPLC-Q-TOF-MS法分析吴茱萸化学成分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吴茱萸敷腹治疗婴幼儿腹泻及护理69例
吴茱萸脐敷治疗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