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老年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3-07-24邬慧萍蒋彩霞
张 锦,邬慧萍,蒋彩霞
佛山市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广东 佛山 528226
下肢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因老年人群骨质退变、增生、骨质脱钙等,在外力作用下更容易发生下肢骨折,影响生活能力[1]。手术是治疗下肢骨折的重要手段,可有效复位骨折,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老年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2]。但老年患者常合并一系列基础疾病,骨折术后恢复较慢,加之老年人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对术后康复知识了解较少,康复治疗依从性差,导致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受限,影响生活质量[3-4]。本研究旨在观察下肢骨折老年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可能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佛山市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收治的73 例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73 例患者中,男35 例,女38 例;年龄62~85 岁,平均年龄(69.25±3.48)岁;骨折类型为股骨颈骨折21 例、股骨粗隆部骨折16例、股骨干骨折13例、髌骨骨折10例、其他13例;麻醉分级为Ⅱ级37例、Ⅲ级36例;侧别为左侧30例、右侧43 例;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21 例、跌伤35 例、其他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均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下肢骨折。(2)年龄≥60周岁。(3)为单侧骨折患者。(4)骨折前可自主活动。(5)依从性好,术后定期至院随访,至少获得6 个月随访结果。(6)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者。(2)病理性或陈旧性骨折者。(3)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4)伴骨结核者。(5)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者。
1.3 方法
(1)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方法。术后随访6 个月时,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5]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能力现状,采用Barthel 指数记分法。ADL 量表共包括10个条目,满分100分,得分>60分为生活可基本自理,≤60分为生活需要帮助。得分越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2)资料采集分析方法。调查员经统一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调查并记录患者相关资料,内容主要包括:性别(男/女)、年龄(<70 岁/≥70 岁)、骨折类型(髋部骨折/非髋部骨折)、麻醉分级(Ⅱ级/Ⅲ级)、侧别(左侧/右侧)、受伤原因(交通事故/跌伤/其他)、术前合并基础疾病种类(<2种/≥2种,主要包扩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是/否,如术后第1 d 开始进行康复训练)、术后并发症数量(≥2种/<2 种,主要包括呼吸系统、切口感染等)、术后下地时间(<7 d/≥7 d)、术前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是/否)、负性情绪(有/无)。(3)质量控制方法。发放问卷前采用统一指导语向患者解释研究目的、方法及意义。本研究分别发放ADL 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73 份,均有效回收,有效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的危险因素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下肢骨折老年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现状
73 例患者经评估,术后6 个月ADL 量表评分平均为(60.94±3.39)分,处于中等水平。
2.2 不同因素特征患者ADL评分情况
术后未早期康复训练、并发症数量≥2 种、术前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有负性情绪患者ADL评分低于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并发症数量<2 种、未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无负性情绪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因素特征患者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因素特征患者ADL评分情况(±s)
表1 不同因素特征患者ADL评分情况(±s)
因素性别例数(例)ADL评分(分)t/F值1.916 P值0.059男女35 38 59.21±3.48 60.91±4.05年龄<70岁≥70岁骨折类型髋部非髋部麻醉分级Ⅱ级Ⅲ级侧别左侧右侧受伤原因交通事故跌伤其他术前合并基础疾病种类<2种≥2种术后早期康复训练1.720 0.090 55 18 59.13±4.18 61.02±3.59 0.964 0.338 56 17 60.02±3.27 60.94±3.99 1.722 0.090 37 36 59.27±4.08 60.78±3.37 0.907 0.367 30 43 60.82±4.11 60.00±3.57 0.748 0.477 21 35 17 61.25±3.67 59.94±4.18 60.67±3.75 1.728 0.088 36 37 59.37±4.02 60.94±3.74 9.521<0.001是否30 43 63.38±3.17 56.36±3.05术后并发症数量≥2种<2种术后下地时间<7 d≥7 d术前合并心脑血管疾病7.281<0.001 27 46 57.69±3.11 64.28±4.05 1.157 0.251 59 14 59.33±4.94 60.97±3.91 8.535<0.00是否20 53 56.84±2.98 63.58±3.02负性情绪9.569<0.00是否33 40 57.11±3.22 65.02±3.74
2.3 日常生活能力影响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将表1中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作为自1 1变量,赋值情况见表2。将下肢骨折老年患者术后ADL 评分作为因变量,经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未早期康复训练、术后并发症数量多、术前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负性情绪均为下肢骨折老年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低下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3 日常生活能力影响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下肢骨折多发于老年群体,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髌骨骨折等,影响老年患者运动能力,降低其生活质量[6]。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下肢骨折的重要手段,可避免骨折不稳定导致的长期卧床问题,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老年患者运动功能[7]。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目标为提高行走能力,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但部分老年患者因害怕疼痛、再次跌倒等原因,导致康复锻炼依从性较差,日常生活能力受限制。有研究[8]显示,髋部骨折术后仍有部分患者生活无法自理,日常生活需他人帮助。
本研究结果显示,73例患者经评估,术后6个月ADL量表评分处于中等水平。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未早期康复训练、负性情绪、术后并发症数量多、术前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均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生活能力低下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原因在于:(1)术后未早期康复训练。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帮助患者快速从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供氧量,且早期训练有利于恢复关节稳定性,加快术后恢复,减轻运动功能障碍,进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9]。因此,护理人员应准确评估患者术后身体状况,对于身体条件允许的患者,可进行早期下地活动,可以减轻运动障碍,降低下肢静脉血栓风险。(2)负性情绪。有负性情绪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对术后康复依从性不高,自护能力较差,不能主动寻求与疾病相关知识,认为术后积极锻炼可能会导致疼痛,使得依从性较差,进而增加功能障碍风险,降低日常生活能力。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评估患者术后心理状况,并给予患者心理干预,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10]。(3)术后并发症数量多。术后并发症数量多会导致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体质变弱,增加卧床时间,无法早期完成康复训练计划,进而导致术后日常生活能力下降[11]。因此,护理人员于骨折患者术后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发症发生,以促进患者康复。(4)术前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骨折及手术引起的高促凝血状态,容易使得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骨折相关心脑血管意外,进而影响后期功能恢复,降低其生活能力[12]。因此,临床应积极筛查并治疗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以促进术后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下肢骨折老年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术后未早期康复训练、负性情绪、术后并发症数量多、术前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均是其术后日常生活能力低下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