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地平对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周围性面瘫及听力障碍的影响
2023-07-24裴兵兵
裴兵兵,王 涛,杨 旋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面肌痉挛的症状是眼周围、面部及嘴角肌肉反复出现不自主、阵发性的抽搐,多发生在一侧,多因面神经发出脑干后周围血管压迫导致神经脱髓鞘所致[1]。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是治疗面肌痉挛公认有效的手术方式,术中在责任血管与面神经之间放置Tefflon垫片,从而解除血管对面神经的压迫,术后有效率可达92.3%~99.0%[2],由于保留了神经的完整性,因此具有损伤小、复发率低、有效率高等优点。但术后可并发迟发性周围性面瘫及听力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多数学者认为上述并发症与围手术期血管痉挛有关,如术中对血管的牵拉及血性脑脊液对血管的刺激等都可造成血管痉挛,从而造成面、听神经的供血减少,造成迟发性面瘫及听力障碍。尼莫地平是公认的具有扩张血管,缓解血管痉挛,增加供血的药理作用,临床多用于脑血血管痉挛的治疗,它是否能够降低微血管减压术后迟发性面瘫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并降低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目前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选取2018年3月—2020年5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微血管减压的面肌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术后迟发性面瘫的发生及恢复时间及听力障碍的发生情况,探讨尼莫地平药物对MVD 围手术期迟发性面瘫及听力障碍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5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0例行微血管减压的单侧面肌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男性41例,女性59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41.35±5.62)岁;病史1~18 年,平均病史(5.48~1.24)年;左侧病变57 例,右侧病变43 例;面肌痉挛严重程度:1 级7 例,2 级60 例,3 级18 例,4 级15例。对照组男性42例,女性58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 (42.38±5.46)岁;病史1~19 年,平均病史(5.58~1.35)年;左侧病变55 例,右侧病变45 例;面肌痉挛严重程度:1 级7 例,2 级58 例,3 级20 例,4 级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时间,患病侧及面肌痉挛严重程度分级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1)纳入标准:①符合《面肌痉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中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术中证实发现血管压迫面神经;③同意进行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排除标准:①术前患侧有面瘫病史或听力减退病史;②非血管性因素造成的面肌痉挛,如囊肿,占位性病变,血管畸形等;③有微血管减压手术史;④有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禁忌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以MVD 常规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对症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前1 d 给予尼莫地平片(山西亚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2821,规格为每片20 mg),术前1 d口服,60 mg/次,1次/6 h。监测当天血压变化,防止患者血压过低。手术当天晨起继续口服尼莫地平片60 mg。术后静脉给予患者持续泵入尼莫地平注射液(尼膜同)50 mg,泵速:2 mg/h,连泵3 d。3 d 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片剂60 mg,3 次/d,口服10 d后停用。术后发生迟发性周围性面瘫,立即给予激素及改善微循环,神经营养等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出院后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12个月。术后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患侧面部牵拉抽动完全消失,可认为是治愈;患侧面部牵拉抽动频率、范围较术前减轻,可认为有效;患侧面部的牵拉抽动较前无明显变化,可认为无效。治愈及有效患者可同并入有效率计算。采用House-Brackman评级法评价面瘫,周围性面瘫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等改变分为Ⅰ~Ⅵ级[3];听力测定:术前患者患侧听力均正常。平均听力水平世界卫生组织WHO 标准:正常<25 dB,轻度耳聋26~40 dB,中度耳聋41~55 dB,中重度耳聋56~70 dB,重度耳聋71~90 dB,极重度耳聋>91 dB[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MVD后疗效情况
对照组治愈95例,有效4例,有效率99%;观察组治愈96 例,有效3 例,有效率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MVD后发生迟发性面瘫情况
观察组面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迟发性面瘫发生情况
2.3 两组患者MVD后迟发性面瘫发生及恢复时间情况
观察组患者面瘫平均发生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面瘫平均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迟发性面瘫术后发生及恢复时间情况(±s)d
表2 两组患者迟发性面瘫术后发生及恢复时间情况(±s)d
组别对照组(n=100)观察组(n=100)t值P值面瘫发生时间10.32±3.14 14.27±3.75 2.498 0.021面瘫恢复时间45.56±5.35 30.45±5.86 5.758<0.05
2.4 两组患者MVD后发生听力障碍情况
观察组听力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听力障碍情况
3 讨论
面肌痉挛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明确,但多数学者认为大约80%~90%的面肌痉挛是由于面神经出脑干区(RCZ)有血管压迫造成。造成面神经脱髓鞘改变,诱发面神经兴奋从而产生面部跳动[5]。近30 余年来,MVD 已成为面肌痉挛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该术式可保留面神经的完整性,但术后可并发迟发性面瘫及听力障碍,迟发性周围性面瘫多发生在术后1~3周,据报道术后迟发性面瘫发生率平均为4%~18%[6]。Lovely等[7]最早研究发现958例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的患者,部分出现迟发性面瘫的时间多在1~2 周,House-Brackman 评级多为Ⅲ级及以上。大部分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均能够恢复。另据报道术后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平均为2%~16%[8],术后一旦形成,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甚至出现焦虑及抑郁等表现。如何能够降低术后迟发性面瘫及听力障碍的发生率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
MVD后出现的迟发性面瘫及听力障碍可能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1)面、听神经的供养血管受到损伤,术中常可见责任血管包绕压迫神经根部,甚至一些穿支小动脉穿行于面神经和听神经之间,当放置垫棉时,需要牵拉责任血管,造成血管痉挛,扭曲,部分位移,可造成面、听神经的供养造成影响,当达到一定阈值,既表现出面瘫及听力障碍。有报道责任血管数量≥2 支的患者迟发性面瘫的发生率明显提升。(2)血性脑脊液刺激造成供养血管持续痉挛,术中部分血性脑脊液及血性分解产物对术区面、听神经的供养血管造成刺激,导致血管痉挛及收缩,从而影响面、听神经功能。(3)面、听神经的机械损伤造成神经损伤及水肿。术中部分患者蛛网膜粘连严重,分离时造成神经牵拉,可造成神经损伤,脑压板及神经剥离子,吸引器等手术器械造成机械性神经损伤都可引起神经水肿。国外学者[9]认为,术后过多增加垫棉,可能会造成面神经的机械性水肿,从而引发迟发性面瘫。(4)手术时间较长,会造成面、听神经长时间没有脑脊液浸润保护,可造成神经的轻度损伤。(5)面神经受压时间较长,一些患者的责任血管对面神经长期压迫,造成面神经形成压痕,造成神经轻度水肿,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尤其责任血管为椎动脉、基底动脉等较大动脉的患者,出现迟发性面瘫的几率更大。
尼莫地平是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较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可以选择性地抑制钙离子向血管平滑肌细胞内流,同时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浓度增高,造成动脉平滑肌松弛,缓解血管痉挛,增加供血量。同时可以保护神经元,促进神经损伤恢复[10-12]。本研究使患者术前1 d 口服尼莫地平片剂,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术后静脉持续泵入尼莫地平注射液3 d 后改为继续口服10 d,可维持患者围手术期尼莫地平的血药浓度,发挥最大的药效。本研究发现通过使用尼莫地平,并没有影响手术的有效率,同时患者出现面瘫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面瘫16 例分级Ⅱ~Ⅳ级,观察组面瘫6例分级Ⅱ~Ⅲ级,且观察组面瘫Ⅲ级1例,可见尼莫地平不仅可以降低面瘫发生率,同时可以减轻面瘫的症状,可能与尼莫地平具有保护神经功能有关。发生面瘫的平均时间也较对照组延后,并且面瘫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对照组听力障碍14例,分级轻度到中重度,观察组听力障碍5例,分级轻度到中度,观察组听力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尼莫地平在听神经的保护中也起到了作用,并可减轻听力的损伤程度。总之,尼莫地平在MVD 术后迟发性面瘫及听力障碍的预防及治疗均有显著意义。
综上所述,围手术期使用尼莫地平可减少MVD 术后迟发性面瘫及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并促进术后面、听神经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