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的价值意蕴与创新路径

2023-07-24张冉高联学

职业技术教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

张冉?高联学

摘 要 类型定位不仅确立了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还助力职业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不仅能培养兼具“硬技能”与“软实力”的人才、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还能激活国内外双循环新动能。在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中国式现代化在供给端、需求端与保障端对职业教育提出新诉求,要求其以供给侧改革为核心,转变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路径;以扩大内需为准绳,提升职业教育类型发展质量;以职教圈层为系统,增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共识,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类型发展新篇章。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类型发展;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3)16-0014-06

作者简介

张冉(1983- ),男,滨州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贯通培养(滨州,256600);高联学(1978- ),男,滨州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贯通培养

基金项目

滨州市社科规划课题“‘双碳目标下滨州市能源转型路径研究”(23-SKGH-001);滨州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地方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协同推进航空人才培养研究——以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为例”(BYJYYB202128),主持人:张冉

在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职业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与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需培育从“技能大国”迈入“技能强国”所需的大国工匠与技术技能人才,为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1]。为使职业教育发展更加契合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国家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持续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坚定不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2022年5月,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明确鼓励发展多层次、多类型的职业教育,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职业教育类型发展正处于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关键阶段。

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的价值意蕴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此引领下,国家尝试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础上推动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大有可为,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技术技能人才培育提供助力。

(一)培养兼具“硬技能”与“软实力”人才的关键内核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更加凸显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产业紧密关联、同向同行,精準服务于区域与行业发展,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使学生成为兼具“硬技能”与“软实力”的多元化人才[3]。尤其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职业教育积极对标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以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抓手,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建设。一方面,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为培养“硬技能”人才奠基。在此背景下,2022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指出,进入新时代,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更加突出位置。这明确了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对于发挥职业教育社会功能、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不可忽略的现实意义。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培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型人物与高水平创新团队,实现职业教育类型发展推动下的“硬实力”人才目标。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全国职业院校共拥有超过1300个专业和10万个专业点,基本将国民经济各领域进行全覆盖,每年培养的“硬实力”人才约1000万人。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70%以上从业人员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这进一步凸显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在“硬实力”人才培养中的内核作用,同时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类型发展注入动能。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类型发展赋能“软实力”人才培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亟需以专业教育与全面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利器,丰富全体人民精神世界,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软实力”人才[4]。为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我国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职业教育从“层次”到“类型”转变,形成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范式,为培养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所需的“软实力”人才提供坚实保障。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具有实践性,即培养“德技并修”的技术技能人才,并致力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和方式。对此,职业院校将劳动教育与思政课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实现专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这不仅对人才全面发展起到助推作用,还助力职业教育迈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高质量阶段,为培养具备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软实力”人才奠定基础[5]。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已超1500个,包括院校、各类行业企业与科研机构在内的4.5万余家单位。这为职业院校培养“软实力”人才提供载体,真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发展基点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本质是释放类型活力,而职业教育凭借类型化定位充分适应并融入职教大环境,切实优化教育结构、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结构,激活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职业教育持久发展动力与永续生存能力[6]。这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体系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方面,职业教育类型发展赋能教学多样性,适应人才发展需求。作为支撑教育体系发展的奠基石,职业教育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引导行业企业及社会各界支持职教发展,从根本上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尤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下,各职业院校不断凭借类型定位在教育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以此扩大教学规模、深化内涵式发展,确保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好彰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的“大有作为”。2022年7月发布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21版)显示,超过75.54%的职业院校教师具有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信息化教学的习惯,同时84.83%的学生经常通过线上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可以看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基点。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凭借跨界性与灵活性,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类型化定位强调跨界性,即注重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对职业教育的引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向产业、企业与市场开放,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配性。但据统计,目前我国技能应用型人才与学科研究型人才比例为3∶7,与欧美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导致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不匹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出现巨大缺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产业转型升级。此时,职业教育根据产业结构转型灵活调整办学定位与专业设置,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目的在于积极融入人才培育全过程,着力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适应性,最终服务于“制造强国”“人才强国”等国家战略发展大局。

(三)激活国内外双循环新动能的基本路径

双循环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的必然要求和关键路径,其中国内大循环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的重要力量,旨在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发展稳固力与竞争力。在此过程中,职业教育应积极强化自身类型发展,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致力于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战略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一方面,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畅通国内经济循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畅通国内经济循环,离不开教育和人才的大力支持[7]。作为与区域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是塑造地方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环。具体而言,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将专业设置接轨地方产业结构,打通制约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桥梁,助力职业教育更加适切于区域产业变革,发挥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对经济的强有力支撑作用。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不断顺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规律,将资本、技术与人才集聚在特定区域,促进传统供给型人才向需求导向型人才转换,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才培养与国内经济发展间矛盾[8]。这不仅有利于深化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类型发展,还能助力区域间教育资源协调发展,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类型化定位有利于提升经济外循环质量。职业教育发展之初,我国仅依靠出口导向型经济立足于国际市场与全球价值链,并未以大国姿态促进国际经济循环发展。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提出,实施职业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行动,加快培养国际产能合作急需人才,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出于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的强大赋能效用,职业教育以类型化发展与改革在国际市场立足,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外溢,致力于提升外循环质量。据不完全统计,2012-2021年,全国43所职业院校共在海外开设了48所不同类型分校,并将常态化、系统化学历教育作为主要教学方式,以中文+文化+职业教学作为补充,使职业教育成为贯通国内外经济循环发展的桥梁。

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类型发展面临的挑战

立足新时代、面向新征程,职业院校的主要任务在于找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着力点,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拓宽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道路。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兼具职业性与教育性特征,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见图1。

(一)供给端:核心教育资源供给结构失衡

黨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就必须成就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在加快完善技能人才培训体系、促进就业创业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旨在增强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推动更多人群进入中等收入行列[9]。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在促进就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但仍存在核心教育资源供给结构失衡问题,无法匹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速度。一方面,职业院校数量与招生人数急剧下降。2021年3月,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公布的《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显示,2020年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9865所,招生人数627.56万人,在校生1628.14万人。对比之下,202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数、招生人数与在校生数分别下降至7294所、488.99万人、1311.81万人。另外,2022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下降了18.03万人。这足以说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中院校与招生数量等核心资源相对匮乏,极大程度上阻碍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现代“职教化”师资队伍匮乏。当前正值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亟需以现代“职教化”师资团队作为助力。但当下师资队伍建设仅能解决有无问题,并未解决将来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本质问题,以致无法满足中国式现代化转型发展需要[10]。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2019年全国高职院校共有专任教师49.8万人,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奠定了基础,且2021年这一数据仅攀升至59.5万人,但尚未能满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二)需求端: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空间狭窄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从五个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科学内涵进行阐释,并号召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若想持续发挥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助力作用,国家就必须深化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将培养大国工匠与高技能人才作为主要目标,进一步照亮职业教育类型化与高质量发展之路。然而,当前技能人才短缺现象较普遍,特别是高技术技能人才出现年龄断层,加之普通高校毕业生激增挤压职教就业市场,收窄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空间,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究其原因,第一,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不畅。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产业与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升级,对培养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新要求[11]。但职业教育类型发展渠道单一,很难实现职业转换,致使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狭窄,上升空间受限。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技能型劳动者总量超2亿人,但仅占全国就业人口的26%;高技能人才超6000万人,但也仅占技能人才比例的30%,显著低于发达国家的相应比例水平。可以看出,在职业教育进入类型化发展阶段后,我国技术技能人才输出数量较多,但人才发展渠道与空间过窄,已成为制约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二,职业教育人才缺口较大。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超1000万人,就业率高达90%,规模和就业率均创历史新高。然而,我国社会一直存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文化,“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良好氛围尚未全面形成,致使职业教育人才缺口较大,制约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职业教育稳序发展[12]。据人社部、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2020年的人才缺口超1900万人,预计2025年这一数字将接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

(三)保障端:顶层制度与治理能力匹配性不足

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物质生产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机制。然而,缺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支撑,致使社会对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的期望有所降低,无益于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13]。一方面,职业教育类型发展所需的配套制度尚需健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职业教育保障端主要依靠政府政策指导与相关配套制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但长此以往不利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体原因在于,部分职业院校在政策执行方面存在严重的政策文本复制现象,即过细或过度解读中央文件,加上政府的协调能力未得到充分发挥,致使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得不到充分发挥[14]。因此,职业教育类型化、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还有待提升,亟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类型发展提供支撑。另一方面,行业组织参与治理的能力有待提升。从特征上看,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具有教育与经济双重属性,需要行业企业在其中发挥重要地位和作用。但就全局来看,中国行业组织地位并未真正确立,部分指导意见不具备约束力,无法实质性影响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同时,受限于政策不确定性,国家对行业组织的权利划分不够明晰,使职业教育的“教育”与“经济”属性被完全分割,降低了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质量。例如,在1+X证书制度认定过程中,若干行业证书需经转人社厅、工信部以及各类行业组织,这极易产生制度规范与产业实际需求不衔接难题,滞缓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三、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的行动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深化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主要从反应层、行动层与结果层三方面出发,构建以现代化、创新化和终身化为方向的职业教育类型发展路径,见图2。

(一)反应层:以供给侧改革为核心,转变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牢牢抓住大改革、大发展历史机遇,走上固根基、补短板、扬优势的飞速发展之路,整体面貌发生格局性转变。但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于职业教育的“矮化”,桎梏其健康发展。若想扭转这一局面,党和国家应不断出台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相关政策。尤其在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推进过程中,职业教育类型发展需提升关键办学能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紧紧扣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增强供给端对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的赋能作用,助力职业教育走上内涵式特色质量发展道路。

其一,提升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并非单纯增加或减少供给,而是要矫正要素资源配置的扭曲状态,激活支撑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的各类生产要素。一方面,在中国式现代化战略正确引领下,职业院校应优先开设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等专业,进而吸引更多优质人才,提升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同时,邀请知名专家与业界精英合力打造一批核心课程,及时在核心课程中融入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方法,丰富优质职教资源,增加职业教育类型发展有效供给。另一方面,校企间应精诚合作,建设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开发重点课程与实训项目,深化供给侧改革,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路径。职业院校应致力于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传统标准化流水线育人方式,推行柔性教学和弹性教学相结合教学方法,服务中國式现代化视域下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和技能型社会建设。其二,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因地制宜确定区域“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结合第三方评估对教师的晋升、培训和评优机制进行完善。与此同时,对已认定者进行动态流动监督,促使教师高质量发展进而精准服务于职业教育类型发展。此外,职业院校需广泛开展教师招聘计划,设立由工程技术人员、农学专业人员组成的特岗教师团队,在增加教师有效供给的同时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类型发展赋能。同时,校企间应支持高水平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启动职业院校教师学历提升行动与名师培养计划,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使职业教育类型发展蓄能丰富资源供给,转变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路径。

(二)行动层:以扩大内需为准绳,提升职业教育类型发展质量

在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推进过程中,我国逐渐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加强烈。在此背景下,相关职业院校唯有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职教就业市场、建设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方能扩大市场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提高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职业教育类型发展质量。

一方面,完善职教就业市场,打通技术技能人才上升通道。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加强对各地就业机构的指导,保障职业院校学生享有公平就业机会与权利。具言之,各省教育部门需给予符合条件、专业知识夯实的学生以社保补贴与优惠政策,使其获得广阔的生涯发展空间。相关部门可选派专业人员对各大事业单位进行用人理念培训,破除社会上存在的唯名校、唯学历用人导向,指导用人单位根据不同行业、不同教育类型设置岗位,打通技术技能人才上升通道,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类型发展提供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职业院校应健全人才选拔机制,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为完善职教就业市场提供基础,助力职业教育类型发展迈入更高阶段。另一方面,建设开放性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助力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职业院校应积极加入政府主导、行业参与的资金池,通过购买股票与证券等方式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技术生产于一体的开放式产教融合中心,扩大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技术技能人才内需,进而服务于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另外,职业院校可对标产业发展前沿,结合本地产业规划布局,分类建设符合本地发展需求、适应未来的产教融合中心。在此基础上,将产教融合中心用于服务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三)结果层:以职教圈层为系统,增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共识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其类型发展的关键,事关职业教育持续发展,需从多方面攻坚克难,促使职业教育向现代化、类型特色鲜明、制度完备、高水平办学、高质量发展进阶。为与中国式现代化特点相适应,应当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职业教育类型办学方向,构建涵括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服务框架以及共同体在内的职教圈层,增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共识。

第一,深化完善政府主导、行企参与的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政府层面,各级政府部门应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速其职能向“参与管理与服务”转变,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在此过程中,各地职业院校应积极配合政府,在统筹规划、政策制定与监管体制方面为政府服务提供动能,形成地方政府与职业院校共建的职教圈层系统,为支撑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奠定基础。行业企业层,行业企业应加强与职业院校间合作,其中相关工作人员可进入院校担任实职,在管理层面上与“双师型”教师组成教育治理圈层,主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同时,健全区域内行业企业自我管理机制,按相关规定健全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求职人员提供市场人力需求信息与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类型发展治理服务框架。一方面,教育部门应基于国家和区域战略规划、重大项目,支持开发一批职业教育智库,促成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稳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特色职业教育治理服务体系。教育部门需联合教育科研机构探索总结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构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类型发展理论,推动完善职业教育类型发展治理框架与圈层,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

第三,汇聚合力打造職业教育治理体系共同体。职业院校应加强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激发学术委员会、学代会与团代会的参与热情,保障师生依法合力参与学校治理,以此推动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同时,职业院校相关监管部门应畅通师生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渠道,调动教职工积极建言献策,持续提升民主管理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类型发展注入民间力量。

参 考 文 献

[1]朱德全,石献记.从层次到类型: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百年[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3-117+228.

[2]米靖.现代职业教育支撑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8):18-28.

[3]葛道凯.职业教育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提质增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2):21-26.

[4]光明论坛.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EB/OL].(2021-11-15)[2022-12-28].https://m.gmw.cn/baijia/2022-12/28/36261981.html.

[5]敖祖辉.以企业人才需求塑造职业院校学生软实力[J].中国成人教育,2020(5):53-55.

[6]卢晓,吴全全,闫智勇.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内涵解析、逻辑生成与对策建构[J].教育与职业,2021(1):21-29.

[7]王义,王清强.“双循环”背景下西部职业教育全面振兴:机遇、挑战及策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6):153-157+179.

[8]谢元海,马会勤,梁胜男.后扶贫时代的职业教育反贫困行动路向:人才、技术与文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5):76-80+88.

[9]李悦.职业教育高质量就业的现实意蕴、基本样态与实现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13):104-107.

[10]张丹,朱德全.从单一到多元:新时代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设想[J].职教论坛,2020(10):80-89.

[11]顾建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现代意蕴与职业教育调适[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5):20-25+32.

[12]崔宇馨,石伟平.新发展格局下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教育与职业,2021(12):19-26.

[13]孙长远,庞学光.现实问题与解决之道——对我国职业教育治理实践的若干检讨[J].教育发展研究,2019(Z1):77-83.

[14]王仁祥.贯彻落实新《职业教育法》的理论思考、现状剖析与实践方略——以湖南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4):10-16+72.

The Value Implications and Innovation Path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ype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Zhang Ran, Gao Lianxue

Abstract  The type orientation has established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national talent training system, and helps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a new lev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the typ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 not only cultivate talents with both “hard skills” and “soft power”, enhance vocational education adaptability, but also activate new driving forces of dual circul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yp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high-quality,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has posed new demands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at the supply side, demand side and security side. It requires taking the supply side reform as the core to change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ype, taking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as the criterion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ype, take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circle as the system to enhance the consens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ype, and write a new chapt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ype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path; vocational education; type development; high-quality stage

Author  Zhang Ran, lecturer of Binzhou University (Binzhou 256600); Gao Lianxue, associate professor of Binzhou University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