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增负”背景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2023-07-24高艳红侯杰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8期
关键词:合理课程

高艳红 侯杰

摘    要:教师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重新设计课程讲授内容的同时,增加了内化吸收、讨论环节,有效实现了学生的合理“增负”。基于对分课堂模式开展课程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内化吸收环节增加课外学习的时间投入,促进团队间的交流,而且有利于在课堂讨论环节提高课堂参与度,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同时,教师评价与生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课程挑战度。

关键词:合理“增负”;對分课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8-0047-03

一、引言

2018年6月,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四个回归”,同时强调对学生要合理“增负”。其内涵主要包括提升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和拓展课程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改变考试评价方式和严格过程考评,从而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2大领域,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以知识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需求,更不能体现合理“增负”的教学理念。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实施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案,旨在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促进其全面发展和成长,进而论证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实现合理“增负”的有效路径,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对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价值。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2014年,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3个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的环节,即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因此又称PAD Class。对分课堂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紧密结合中国教育实际,是近年来颇受广大师生认可的本土化原创课堂教学模式。

与传统课堂事无巨细的讲授不同,对分课堂的讲授是在提纲式精讲原则的指导下宏观展示教学内容,着重强调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留白细枝末节,旨在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内化吸收是指学生在课后通过独立学习和独立完成作业来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和掌握。在内化吸收环节,教师不仅要布置作业来促进学生实现内化吸收,还要利用“亮考帮”来引导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反思总结。同时,“亮考帮”也有助于师生发现教学内容中的疑难问

题,从而为后续讨论提供有效话题。讨论一般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对话2个步骤。学生围绕“亮考帮”开展小组讨论来实现生生互动,互相答疑解惑,共同解决问题。小组讨论后,若仍有疑难问题未解决,则进行全班对话。先是尝试组间交流来攻克疑难,如仍有疑问则转为师生对话,由教师来解答疑难问题,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点在于错时开展讲授和讨论,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开展自主学习,对知识进行内化和吸收。对分课堂的评价方式灵活多样,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生生互评,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参与度。在对分课堂模式下,教师利用一半课堂时间讲授知识,将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师生充分享有各自教和学的权利,实现了师生的权责对分[2]。

因此,对分课堂模式不仅对学生课上和课后学习活动进行合理“增负”,而且能够对学生是否有效完成合理“增负”开展长期监测,从而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参与度。普适性极强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同样适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需求,不仅能够保证知识传递的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最终达到能力提升的目的[3]。

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实施流程

(一)学情分析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

课,面向大二年级学生开设。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课堂参与度较高,上课秩序好,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低,团队协作能力较弱,且对现实中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缺少感性认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不仅涉及知识传递,而且强调方法运用和技能培养。因此,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讲授式教学无法适应该课程的教学实际,也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基于此,教师结合调研反馈和教学需要,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引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讲授的同时,增加内化吸收和讨论环节,以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及实践运用能力。

(二)实施流程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每次课为2学时。在第1次课第1学时,教师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课程性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介绍,其中需重点说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了解对分课堂的教学环节、开展形式、时间安排和评价方式,同时确定小组讨论的分组情况。完成课程介绍后,从第2课时开始,教师按照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依次开展“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核心内容的教学活动(表1),包括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公共部门的工作分析和职位评价、公共部门人员招募与甄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培训、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绩效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薪酬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每次课的第1课时,教师都要求学生对上次课的讲授内容进行讨论,并在此过程中解答学生的疑难困惑,而第2课时则是讲授新的教学内容。两次课之间为连接讲授与内化吸收环节搭建桥梁——作业布置。在布置作业时,教师需充分考虑作业的相关性、基本性、挑战性、开放性、选择性、梯度性和结构化程度等维度,结合讲授内容的特点和实际学情进行科学合理布置。除传统作业外,还有“亮考帮”作业,其是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的凝练与反思,同时,“亮考帮”也能够让师生发现教学内容中的疑难问题,从而为后续讨论提供指向明确的有效话题。学生在教师所布置的作业的引导下,结合线上线下资源进行独立学习和完成作业,实现对相关知识点的个性化理解和内化吸收,并结合“亮考帮”梳理所得、所惑。最后1学时为课程总结,教师提纲挈领地总结归纳“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和技能及相关法律和伦理问题。

四、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实现合理“增负”

(一)精讲留白有助于提升学业挑战度

对分课堂的讲授原则是精讲留白,核心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4]。传统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课程内容多是理论知识,主要业务的实操训练较

少。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以后,教师在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工作分析、招聘、培训、绩效及员工关系等重要模块的重要理论与操作流程的精讲中,突出了局部内容的重难点。学生在明晰课程关键概念和核心观点的情况下,结合自己的兴趣有效开展后续的学习活动。教师利用留白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探究,增加学生学习的挑战度和高阶性。这种探究过程既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使其发现更多的问题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又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其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精讲留白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自身的发展潜力,让学生结合自身喜好和需求开展促进个体发展的个性化学习,从而增强学生的专业满意度,进而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另一方面也能适当增加课业难度,拓展课程广度,让学习不仅局限于教材和课堂,而是对学生提出更高的挑战,进而培养学生的高阶认知能力,最终达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和专业志趣的“增负”目的。

(二)对分课堂作业有助于引导学生增加课外投入

传统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课下作业多是识记理解类题目,挑战度不

足。对分课堂作业主要强调思辨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在理解课程内容上进一步思考探究,从而带动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既提高了课程的高阶性,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小组作业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籍和查找网络资源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学生应了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根据搜集的资料了解现行国家和地方对人才的政策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通过设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中的核心任务,在“亮考帮”作业展示中不断打磨,找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从而提高作业质量,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践技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反思习惯,促进全面发展,实现合理“增负”。

(三)讨论有助于促进学生加强课内投入

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围绕教师布置的作业和“亮考帮”的凝练反思互相切磋,共同探讨各自的收获和困惑。讨论环节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减少学生课上“低头”现象。教师在设置讨论内容时,应从当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案例出发,鼓励学生结合教学实际,采用复述、概述、评价、对比等方式展开讨论。学生通过交流互动展示学习成果、分享学习心得。针对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小组讨论后,学生如仍有疑难,可以开展全班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教师的答疑解惑和总结讲解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为讨论环节留出了充分的时间以确保讨论的有效开展,而且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促使其加强课内投入,进而提高思考和创造力,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丰富评价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长期投入

在传统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评价方式

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比较高,平时考核比重仅占总成绩的30%,且评价标准较笼统,教师评价的主观性较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后,平时考核比重增加,调整为总成绩的50%,细化平时评价的考核标准,将学生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和常规小组讨论质量等因素纳入评价内容中,以此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续发力,不断进步。同时,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评价主体也不再只是教师,而是引入同伴学习理念开展生生互评,让学生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发掘自身潜力,取长补短,理解和尊重不同的观点和想法,进而有效实现较为理想的合作学习。这种相对完善且均衡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能够使教师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加公正合理的教育评价,引导学生在关注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关注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多层次、全过程、全方位地投入学习[5]。

五、结束语

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引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2轮课程教学,受到了督导教师和学生的认可。课上,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从改革初的被动参与逐渐转变为积极主动学习,课堂讨论和课下作业的质量也越来越高,很好地完成了课程的教学目标。课下,学生积极思考社会問题,踊跃参加农业和农村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获批大学生SIPT计划(Student Innovation Practical

Training,即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项目及“三下乡”实践项目的人数明显增加。讲授和讨论并重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是符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性质的有效教学模式,也是在该课程中实现合理“增负”的有效途径。今后,作者还会尝试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其他课程中以进一步验证其普适性。文章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入点探索合理“增负”的实现路径,后续研究中会进一步寻求实现合理“增负”的其他方式。

参考文献:

[1]  陈宝生.坚持以本为本  推进四个回归  建设中国特

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

2018(6):6.

[2]  侯杰,汤欣,张弛.研究生通用学术英语课程中混合

式对分课堂模式的探究[J].学园,2022,15(23):25.

[3]  严丹,吴丽君,沈舒熳.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J].科教文汇,

2022(18):66.

[4]  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

学出版社,2017:15.

[5]  肖仕卫.大学生学业合理“增负”的实现路径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18(10):93.

编辑∕丁俊玲

猜你喜欢

合理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创造性处理和运用初中化学教材
“学而时习之”的课程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