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暂停执行黑海谷物协议掀巨浪 大型上市粮企长期投资机会凸显
2023-07-23金钰
金钰
7 月17 日,俄罗斯宣布暂停执行“黑海谷物协议”,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国际粮食供应面临更大不确定性的担忧。受此消息影响,芝加哥小麦期货一度飙升9%,创2012年以来最大涨幅;巴黎市场小麦收盘上涨8.2%,创2022年2月以来最大涨幅。
此前,正是该协议的严格执行,乌克兰农产品通过海运恢复部分出口,扭转了全球粮食价格飙升势头,FAO最新数据显示,6 月,国际食品价格继续下行,较去年3月的最高点下滑了23%。
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全球粮食生产和出口大国,其粮食对全球粮食市场的影响不可忽视。如俄罗斯暂停执行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将直接导致全球粮食供应减少,从而引发全球粮价上涨和粮食短缺的风险。这对于那些粮食进口国家将是一个巨大打击,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和经济衰退。各国应加大粮食生产和储备力度,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粮食短缺风险。
此刻暂停黑海乌克兰粮运,其直接影响要几个月后才会在世界各地感受得到。那么,现在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同时,由于乌克兰的黑海粮食出口有近四分之一以中国为目的地,中方是欧洲粮食的重要采购商。暂停执行倡议,对我国粮食安全及市场有什么影响?哪些上市粮食企业及农业板块值得关注?
乌黑海粮食出口近1/4以中国为目的地 俄暂停执行短期风险可控长期形成伤害
一年前,2022 年7 月22 日,在联合国的积极斡旋下,俄罗斯、土耳其和乌克兰共同签署了“关于从乌克兰港口安全运输谷物和食品的倡议”,基本内容是:允许通过安全的海上人道主义走廊,从乌克兰的三个主要港口向世界各地出口谷物、其他食品和包括氨在内的化肥;俄罗斯与联合国同时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保障俄罗斯的粮食和化肥也能进入国际市场。原定是4个月续约一次。去年11 月、今年3 月、5 月,协议连续三次续约,最终于7月17日到期。
联合国官网信息显示,在协议框架内,迄今为止,3286 万吨粮食从乌克兰的三个黑海港口出口到了遍布三个大洲的45个国家,其中,出口到发展中国家为1885万吨,发达国家为1401万吨;另外,世界粮食计划署向面临粮食不安全的国家如阿富汗、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苏丹和也门等国需要援助的民众运送了超过72.5万吨小麦,解决了重要粮食商品的供应问题,扭转了全球食品价格创纪录的增长趋势。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粮食价格指数在过去一年中持续稳定下降,比2022年3 月的峰值下降了超过23%。2022 年7月,在“黑海倡议”签署之时,粮农组织发布的食品价格指数为140.6。截至2023年6月,该指数已降至122.3点,降幅11.6%。同期,粮农组织的谷物价格指数从147.3 点降至126.6 点,降幅14%。这些均得益于该倡议带来的全球粮食供应量的增加。联合国高级官员对此称,“黑海倡议”在全球粮食安全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笔者认为,“黑海倡议”的基本含义就是包括港口及其海运安全得到国际保证,谷物和粮食的出口及其收入结汇得到平衡保证。
乌克兰所控制的黑海港口是全球粮食运输的“咽喉要道”之一,全球超过五分之一的小麦和六分之一的玉米贸易经黑海运出,乌克兰控制下的港口在全球粮食市场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地位得以展现。有关方暂停执行协议,意味着乌方控制的黑海港口及其谷物与粮食海运出口的安全性受到威胁,有关方或将会停止出口谷物与粮食。
此刻“黑海倡议”中止,其直接影响大概要几个月后才能显现,意味着国际粮食供应面临更现实的不确定性。粮食国际贸易的不稳定影响到粮食供给,进而影响粮食安全,冲击市场预期,造成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
就粮食生产与出口贸易而言,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全球粮食贸易市场中具有庞大的出口份额。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全球粮食生产和出口大国,2021 年,两国的大麦、小麦和玉米产量合计占全球总量的19% 、14.3% 和4.6% ,全球32.5% 的大麦、30.6% 的小麦以及19.7%的玉米出口均来自俄乌两国。两国的地缘冲突直接影响了两国的粮食生产和出口,不断的冲突会直接影响国际贸易的稳定性。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同时又是粮食进口大国。俄罗斯和乌克兰是中国在欧洲农产品市场的主要进口国。2021年中国从俄、乌两国进口农产品金额占整个欧洲市场的25.8%。
2005 年至2021 年中国从俄罗斯、乌克兰的农产品进口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仅2021年中国从俄、乌两国进口农产品金额分别达到42.9 亿美元和52.4亿美元,保持了从乌克兰、俄罗斯进口农产品的基本平衡。
值得高度注意的是,由于乌克兰的黑海粮食出口有近四分之一以中国为目的地,该协议的执行固然有助于我国粮食进口的稳定性,但是协议的暂停也会给我国的粮食进口带来波动。短期内,两国的地缘冲突以及国际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动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和粮食安全总体可控。但中国是全球粮食最大的进口国之一,全球粮食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的长期风险将会对国内粮食安全形成侵蚀,甚至影响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我国人均口粮高于联合国粮食安全线 谷物进口逐年递增
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故有“粮稳则天下安”之说。新时代最高层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
数据显示我国主要谷物产量逐年提高。2010~2020 年间,按单位播种面积产量计算,小麦增长了21%,玉米增长了17%,稻谷增长了38%。2021 年,我国粮食(谷物)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分别为6.83亿吨和483千克。我国人均口粮长期以来一直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定人均粮食占有量400 千克的粮食安全线。简言之,我国粮食及肉类产量在逐年增加,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14亿人吃饭问题,中国人的口粮安全有了基本保障,稳住了基本盘。
在中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的同时,谷物的进口量也呈现递增趋势。2021年中国谷物进口量达到5870 万吨,比2010年的570万吨增加逾10倍。尽管如此,我国谷物仍然保持一定的出口,总量较小,但是逐年仍有小幅增长。2021年我国谷物出口总量增长至260万吨,虽然相较2015年增长了4.2倍,但与巨量的谷物进口量相比,仍然較低。2015年至2021年中国的谷物市场均存在贸易逆差,2021 年谷物净进口高达5610万吨。
分析进口粮食品种发现,小麦、稻谷和大米、玉米的进口量占粮食总进口量的比重较大。2021年这三类主要谷物进口量占谷物总进口量的74%。玉米的进口量由2015 年的460 万吨增长至2021 年的2840 万吨,占谷物进口总量的48%。
谷物进口数量在巨幅增加的同时,我国大豆的進口数量也在逐年增加。2021年中国进口大豆数量高达9650万吨,同年,我国大豆产量1640万吨,进口量几乎是国内大豆产量的6倍。从进口金额上看,2021年中国从世界进口农产品的金额为2198 亿美元,比2005 年的286.50亿美元增长了6.7倍。
虽然俄乌粮食贸易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和粮食安全影响总体可控。但暂停执行也给国内上市粮食企业及农业板块带来巨大机遇。
以科技为支撑提高本国粮食产量 关注具有种植和种业优势的上市
公司在此背景下,我国应苦练内功,增强农业科技创新,以科技为支撑提高本国粮食产量,缓解粮食进口压力。在这方面,值得关注的上市粮食企业有北大荒、大北农、隆平高科、苏垦农发、登海种业、鹏都农牧、农发种业等,这些上市粮企市值均在100亿元以上。
比如,我国农业第一品牌北大荒,是我国目前规模大、现代化水平高的种植业上市公司和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022 年,公司实现播种面积1042.9万亩,实现生产水稻、玉米、大豆等优质农作物总产121.4亿斤。另一方面,公司所属区域内土地资源丰富,地处三江平原,与乌克兰一样处于黑土带,公司主要从事耕地发包经营,2022 年,公司实现土地承包费收入31.26 亿元,毛利率53.12%。
而以地方国有大型农业企业为代表的苏垦农发是种植农垦加工一体化航母,公司年产粮食超过100万吨,较大的粮食产能使得公司业绩具备较为明显的粮价弹性。同时,公司种植效率具有优势明显,2021年,公司小麦、水稻亩产分别为553.2、608.3 公斤,高出全国165.8、134.1公斤。
笔者认为,在全球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我国粮食产业政策将更加聚焦粮食安全和种子自主可控。未来数年,粮食种植与种业产业有望持续获得政策的强大支持,粮食价格也有望保持长期稳中上涨趋势。具有种植和种业优势的上市公司双重赋能,值得重点关注。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文中所提个股仅做分析,不做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