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大单元教学的概念解释与路径探索

2023-07-22杨志冲

江苏教育 2023年24期
关键词:学科历史课堂

杨志冲

大单元教学就是从学科的大系统出发,根据知识的系统性原则整合教材,使教学按照知识系统进行,真正达到高效课堂的“大容量”要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题教学,从更为宽泛、更为广阔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与定位学科教学。

大单元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科教师有扎实系统的学科知识作为支撑,需要教学设计者的大格局、大视野,实现知识、技能的结构化,教学活动的条理化、纲领化,达成“教—学—评”一体化。

历史的本义是人类社会所有活动的记录,与其他学科联系密切,因而实施大单元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以统编历史教材高一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设计为例,解释历史学科大单元教学的相关概念以及探索教学实施的路径。

一、观察层面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视角

对历史学科大单元教学概念的理解,现阶段还处于初探时期。有人认为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着手,确立教学主题,继而整合各个学科的知识,进行跨学科教学;有人认为应该遵循课程标准和教材的顺序,展开大概念学科性教学为宜;也有人认为大单元教学是新授课结束以后的单元复习课,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叠加式教学,强化巩固率等。厘清这些问题,还得从学科教学的初心和教学设计切入的角度去认识。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知晓历史规律,解决现实问题。历史大单元教学在切入的层级方面,客观上存在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视角。

广义的大单元教学是指根据学段教学内容,按照概念的分类,整合成若干教学专题并组织教学。所以,大单元教学需要学科内的融合、学科间的汇合。广义的大单元教学不一定局限在教材的教学单元,可以将若干内容、若干板块组合展开教学。主题性、跨学科的大单元教学就是基于广义的视角展开的。

狭义的大单元教学是根据教材的单元和课时安排展开教学活动。施教者将整个单元作为备课考量的范围,继而对单元内容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重组,或者根据不同的主题对课时内容进行适当的微调。狭义的理解在实际操作上具有更大的可行性。

二、历史大单元教学的三个关键词

大单元教学模式起到调节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而核心素养、大概念、主题学习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三个关键词。我们从狭义的大单元教学视角去思考,理解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时把握关键词的效用。

(一)任务:提升培育核心素养的效能

由于分课时教学的内容存在分散性,在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有系统整合缺少与深度理解不足等问题,实施大单元教学主要目的就是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在大单元教学中的养成,可以作以下理解。

唯物史观:关乎历史学科的核心理论,要求养成对史事全面客观地进行考察的习惯。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学习与研究的核心思维,要求将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通过学习形成以历史的视角看问题。

史料实证:这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核心方法,在对史料进行科学的分类与甄别的基础上,依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

历史解释:是对历史阐述的核心能力,即对过去的事情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历史解释在历史研究和教学中使用广泛,孤证不立、闭环取证、以理服人等成为历史学习与历史研究者必须具备的方法。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中学阶段的历史科目的学习,养成基本的价值判断和人文情怀,也是准确的判断力和公正的评价力的关键要素。

我们以《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为例,从主题归纳、要点整理、思维点拨三个方面展开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主题归纳】

归纳主题旨在唯物史观引领下了解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辽宋夏金元时期,一个很重要的经济现象,就是这一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普遍发展之下,南北经济差距的变化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另外一个层面,由于人身自由的增加,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放松,平民社会到来。

【要点整理】

历史的真实性通过史料实证来论证,历史的因果逻辑通过历史解释来说明。历史知识要点的整合,不仅是知识体系的构建,而且是核心素养的培育。例如手工业发展的整理。

制瓷业:(1)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2)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3)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矿冶业:(1)煤开采量很大,东京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2)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印刷业: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印刷业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宋元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尤其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大众服务商业成主流。

【思维点拨】

思维能力提升不仅是深度学习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指标。我们采用问题导入的办法,了解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据此,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有了科学的历史解释。如为什么世界上许多地方经济中心城市引领社会潮流?为什么现阶段农村青壮年大量外流,乡村出现空心化的问题?宋以后的文学作品人文性明显增强的原因?等等。

(二)路径:提炼大概念、安排大任务、设计大问题

提炼历史大概念,前提是要清楚历史学科的知识层级结构,历史知识层级从小到大分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单元主题、历史大概念、历史规律五个级差。

第一是历史史实,是最基础的部分,包括历史现象、具体问题、名词术语等方面。第二是历史概念,通过归纳、概括等方法运用文字叙述,抽象性是历史概念的主要特征。第三是单元主题,属于小综合范畴,是历史发展一个阶段的总结。第四是历史大概念,是历史学大综合的类型,实际上是一个或者几个大的历史发展阶段的总结。历史大概念分史论概念(如政治类概念、经济类概念、思想文化类概念),重要命题(如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重要原理等基本类型。第五是历史规律,体现历史教学的目标,挖掘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等。

安排大任务,就是大概念统领下实施大单元教学,由于一般采用的是狭义的大单元教学模式,故而其知识范围有限,一般是低于跨学科的概念范围,处于历史学科内的顶层概念。当然,对于历史教学实施的要求,不仅是具有概括性,如按主题进行知识整合;也必须具有包容性,如不同民族政权的理解上不是简单的谁胜谁负,而是从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多元碰撞与融合去理解。

大问题的设计从教学的“三向”着手。大单元教学的知识整合提倡“三向”,即纵向、横向和逆向。一是纵向,强化时空概念。利用思维导图、知识树、坐标系、表格等,构建整体知识框架,有利于学生时空观的养成。二是横向,强化因果逻辑。保持历史逻辑的完整性,历史因果关系得以完整。三是逆向,强化思维能力。从观点的对立面思考是逆向思维,也称为求异思维。历史发展是原因到结果,而呈现的是结果,然而需要追问、质疑、执果寻因。课堂过程应该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第三单元的大问题设计可以分时空坐标(见下页图1)、阶段特征来达成。

【阶段特征】

辽宋夏金元时期(916—1368 年)是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阶段。基本的路径是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主要领域去归纳。

政治:民族政权并立,并逐步趋向统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行省制度影响深远;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并在南宋时完成;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空前繁荣;海外贸易繁荣;土地兼并更为激烈,租佃经营更为流行;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民族关系:多民族政权并立,民族战争频繁;民族交融是主流,边民内迁,互市贸易;元朝大一统,推动民族交融出现新高潮(民族迁移、回族形成)。

思想文化:儒学复兴,程朱理学形成;科技发展出现新高峰(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与外传);多元化、市民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少数民族文字产生。

(三)技巧:基于单元主题学习的合作研讨

从狭义角度组织大单元教学,了解高中历史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必不可少。现行的教材有如下特点:一是教材内容高度浓缩,教材所用描述语言简约、精炼;二是教材体系的学术性强,不仅语言表达、知识结构呈现学术性,而且选择的不同类型材料之间的逻辑性很强;三是单元内容虽然时空顺序极大跨越,但是教学主线清晰。

据此,在明确大单元教学主线前提下,整合教学内容是基本的方式,其流程包括:明确教学主题,划分若干专题;按照专题主线整合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好合作探究的问题;精挑细磨课堂上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课堂用例题。

为了提升大单元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如下环节:一是加强学习,增强整体系统的认识与把握;二是教育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学习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三是教师、学校以及主管部门要形成共识,共同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提高教学的质量,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四是坚持因材施教原则,调整学习差距,提高整合教学效率。

根据教学内容和自身教学能力,灵活编排教学环节与技巧,形成大单元教学基本模式,追求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对第三单元中的“辽宋夏金元的文学艺术”知识板块,单元主题整合可以尝试采用确定主题、整理知识和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主题观点】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知识整理】

表1 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艺术的知识点表解

【合作探究】

讨论主题:民族交融和商品经济发展在文学艺术领域产生哪些直接影响?因为教科书中相关内容的表述散见于各个知识点中,整理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归纳和提炼,形成基本的观点,这是研究能力提升的过程。第三步是展示和争论环节,争论能够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在争论中形成共识。

三、历史大单元教学的课堂模式

(一)“读·提·讲”三部曲模式

历史课堂通过读懂教材、提升能力、讲解学法的“读·提·讲”三部曲展开,在规范教学行为和提升教学质量方面有显著的功效。这种教法是传统历史课堂的改良,课堂教师讲述环节的占比还是比较高,因起点低,易上手,在教学实践中采纳率较高。

以第三单元第11 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为例,课标要求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教学时为了深化学生理解,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要求应适度提高。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如下目标:一是要搜集文献材料和图片,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二是结合江南的开发和两宋之际的战乱环境,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三是结合辽宋夏金元时期科举制和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当时社会的变化。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分三个阶段教学。

第一阶段为“读”。表现为自主学习与课堂检查环节,目的是打牢基础。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堂上教师采用提问的办法,按照课本的编排体系,铺开整个知识链,及时弥补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化解学生学习中的困惑。

第二阶段为“提”。表现为问题化分类引导与合作探究的推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设问要求具备覆盖面广、概括性强、接受度高等特征,便于学生理解和合作学习的开展。课堂探究的深度与设问的科学性有关,也与核心学生组织讨论的领导力有关。

第三阶段为“讲”。方式是学习方法的引领与巩固性课堂检测,通过点拨达成深度学习。课堂训练有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检测功能,及时了解课堂教学的达成度,便于调整教学进程和方式;二是巩固知识的功能,解决课堂教学内容不能面面俱到和学生个体学习态度不同带来的差异性;三是拓展新知和提升能力的功能。

(二)导学式教学模式

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启发式教学的升级版,与启发式相比,教学的达成度和课堂氛围都有明显的提高,所以导学式教学使用的范围广泛,研究者众多。

设问引领是导学式教学的基本方式,具有覆盖面广、梯度性强的特点,所有设问解答完毕也意味着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不存在教学内容的敷衍和遗漏。以第三单元第9 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为例,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

设问一:宋初存在三大矛盾,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帝与宰相的矛盾、文官与武将的矛盾。请陈述统治者化解以上矛盾的方式并“一分为二”评价之。

设问二:“岁币”“岁赐”与“岁贡”的性质类似但名称不同的原因何在?“岁币”“岁赐”和“岁贡”的影响如何?

设问三:苏轼、司马光是明事理之人,但是都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近代的梁启超在《王安石传》中却充分肯定王安石变法。近千年来关于王安石变法争议不断,如何评说?

(三)探究性主题学习模式

何为探究性教学?在自主学习与体系建构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提炼一个主题观点,设置创设情境、启发思考、探究交流、总结提高四个教学环节,通过相互间的合作探究,实现闭环论证,体现历史教学的科学性和历史研究的严谨性。其中主题学习是历史探究性课堂教学的核心。

主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主题学习与深度学习、大概念教学一样,聚焦的是主题和学习的深度。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以强化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其中的抓手就是主题学习。

第三单元第10 课的主题是“多元文化的碰撞与民族的交融”。具体的史实教材已经表述非常清楚。在梳理基本的知识点以后,研究本课的主题成为教学的核心环节。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解主题,形成小论点,开展合作学习,研讨并论证的过程就是研究性主题学习的模式。

归纳主题观点,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讲过的名言“克服民族性是文化的胜利”具有很强的代入感,可以作为本课的主题展开教与学。课堂导入爱默生的名言“克服民族性是文化的胜利”,提出了解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特点的基础上,知己知彼,善于借鉴,从而在学习中发展,创新中提高。在进行单元知识自主学习与课堂检测的基础上,展开下列问题的探究。

探究一:辽代的南北面官制、西夏的中央机构汉式官制、金代的猛安谋克制度等,其设置的本意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

探究二:元之所以能够统一全国,在文化制度的改革方面与辽、夏、金有什么不同?就“文化同化”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探究三:行省制度创设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从传承与创新两个方面论证行省制度是如何体现文化的胜利的?元朝的统治在文化方面还存在哪些局限性?

探究性主题学习模式的实践效果,首先是实现单元内的打通。经济上生产技术的交流,边境贸易的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和民族关系的交融,带来文化的多元共生以及相互间的取长补短。其次是合作意识的养成。一个人的认知有局限性,观点的碰撞与合理的解释,否定自己以及肯定别人,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适应并利用好分工,是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再次是核心素养的提升。从单一主流文化的认可转变为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的赞赏,是唯物史观科学引领的结果,也是中华一体这一家国情怀认知的升华。

猜你喜欢

学科历史课堂
【学科新书导览】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超学科”来啦
新历史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