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困境与纾解
2023-07-22唐敬道
唐敬道
[摘 要]“双减”背景下,一系列深化体育教育改革、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举措为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目前,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存在全方位育人理念还未全面落实,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的实践模式亟待构建,缺乏联动性的课程内容结构,家庭、学校和社会还未形成合力,高素质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整体尚待完善等困境。因此建议采取不断形塑“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的发展格局,构建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的实践模式,完善课程教学的体系化设计,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协同性,加强高素质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来助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双减”背景;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机遇;困境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12-0074-03
一、“双减”政策的现实意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诸如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学习压力过大、教育追求功利性和产业化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均违背了教育的发展规律,使得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挑战。基于此,党中央和人民政府进行了系统布局和顶层规划,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这一政策使得教育回归“育人”初心。它遵循了教育规律,极大地促进了义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双减”背景下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机遇
“双减”政策关切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主张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强调课余文体活动的开展,这使得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这些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校体育发展前景广阔。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双减”政策的出台,使得学生的课余时间增多了,学校体育活动组织也得到了不断强化。这一背景下,学校体育课程得到不断优化,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方式得到不断完善,体育教学辅助设备得到适时更新,这为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双减”政策明确指出:“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1]在“双减”政策的支持下,学校体育发展前景广阔。
二是学校体育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服务教育,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学校体育的“育体”功能和“育人”功能之间的协同性不断增强,学校体育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不断突显。新时代学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结合自身的现实需要,而且需要确立鲜明的服务立场。在此过程中,学校体育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三是学校体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国家将体育科目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体育成绩权重增加,不仅使家长对体育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而且还开创了学校体育发展新局面,使得学校体育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在“应试”的引导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重视下,学校体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双减”背景下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困境
(一)全方位育人理念还未全面落实
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需要相应的体育教育理念支撑,学校应树立“全方位育人”的体育教育理念。“双减”政策虽然给学校体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全方位育人”理念还未全面落实。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不可能亦不会瞬间消解,部分教师和家长仍然认为教育看的是考试分数,文化学习最重要。这类意识不自觉地汇集,严重阻滞了学校体育的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
(二)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的实践模式亟待构建
学校体育教育理念需要通过体育实践来落实,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学校体育实践。不可否认,新中国成立至今,学校体育教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方面,如构建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的实践模式。在实施“双减”政策之前,学校体育仅安排了正常的体育课教学,体育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和课余体育训练在诸多地区“形同虚设”。而课余体育也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构建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的体育实践模式,合理安排体育课教学、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实践等,在规范的基础上形成制度,在形成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法治化管理,切实优化被动滞后的学校体育实践模式,推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
(三)课程内容结构缺乏联动性
在传统意义上,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包含多种运动项目、各种技能技术、不同“文化游戏”等。整体来看,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具有多元性、复杂性和结构性的特征。在实施“双减”政策之前,学校虽然也注重优化体育课程的内容结构,但更多的是以单项化的运动项目为基础,并未关注到体育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例如体育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的融合、体育课程内容与“美育”内容的融合等。这些与学校体育课程紧密相关的内容需要进行深度融合,要避免人为地剥离和分割,避免将学校体育窄化,这样才能使学校体育课程的内容结构更具联动性,有利于推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
(四)家庭、学校和社会还未形成合力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但目前的学校体育教育中,学校、家庭和社会还未形成合力。学校体育需要与家庭體育、社区社会体育等协同共促,营造良好的体育教育氛围,从而推进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避免学生在学校体育中学习、在家庭体育中遗忘、在社区社会体育里消解的尴尬境遇,打破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区社会体育之间的隔膜,开创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切、共同期盼的发展新局面。
(五)高素质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整体尚待完善
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体育师资队伍发挥着主导作用。建设高素质体育师资队伍是保障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实施“双减”政策之前,体育教师的地位和价值虽然得到不断确证,体育师资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了提升,但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体育师资队伍问题仍较为突出,如老教师“职业倦怠”、新教师“经验不足”,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对此,学校可采取提供物质条件保障、提高社会认可度等措施来推进高素质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因受经济、地域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学校体育师资力量良莠不齐。匮乏的师资、缺位的保障须进一步补充和满足,进而触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动力。
四、“双减”背景下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困境的纾解
(一)加大推广:不断形塑“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的发展格局
学校体育本身隶属教育,因此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同样在学校体育中得到具体呈现。“双减”政策的提出本身就是为了不断优化教育中的“育人”环境和“育人”策略,进而遵循和把握“育人”规律。学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与家庭、社区、社会进行联动,特别是要更新家长的观念、优化社区运动锻炼环境,进而构建“校内外”体育运动联动体系。学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除要厚植自身的发展基底外,还要构建“全员、全程和全方位”的育人理念,逐步开创“全方位”育人的发展新格局。
(二)政策保障:构建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的实践模式
学校体育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除要行塑“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的发展格局外,还要关切具体的实践问题。唯有扎实学校体育的实践基底,推进学校体育实践深化发展,才能切实走出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之路。“双减”背景下,除要保障常规的体育课程教学实践外,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实践的时间也要得到保障。因此,构建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的实践模式成为保障学校体育实践的重要举措。这不仅需要上层的政策导向,还需要中层的政策协同,更需要学校层面的政策引领,形成上下联通的引导体系,不断推进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的实践模式的构建,进而促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
(三)多元拓展:完善课程内容的体系化设计
课程内容的体系化设计是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课程内容设计的层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体育发展的质量。有学者明确指出,中国学校体育因学习内容设置的弊端形成了一个自缚手足的“漩涡”,成为中国学校体育总在改革却总在“原地打转”的主要症结”[2]。在“双减”背景下,学校体育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学校体育实践活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其课程内容设计也需要不断优化完善,避免课程内容窄化。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应切实赓续前期课程内容设计的优良资源、围绕学生的发展需要、根植不同地域的特色内容,诸如海南地区的攀耶树、民族舞等,进而拓宽体育课程的内容范围,构筑多元实用的课程体系,助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
(四)强化联动: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协同性
“双减”背景下,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地位愈加突显,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协同性是提升教育质量的现实需要。众所周知,教育发展并不局限于学校范围之中,但现实中的教育任务更多时候是集中于学校,无限放大了学校的教育责任。“双减”政策明确指出,应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进一步明晰家校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教育部门要会同妇联等部门,办好家长学校或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服務站点建设,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努力形成减负共识[3]。由此可见,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联动为保障,强化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协同性,不仅是推进教育深化发展的基本逻辑,还是助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外在动力。
(五)补充提升:加强高素质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不论是理念的落地,还是实践质量的提升,都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高素质体育师资队伍不仅是保障学校体育正常开展的基本资源,更是推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保障。“双减”背景下,要在课后服务中加大体育的开展力度,就需要有相应的师资支持,进而在有组织、有计划的体育活动中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有内容、有方法的体育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有制度、有保障的体育教育条件下持续推进学校体育发展。在“双减”背景下,需要加强高素质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体育师资的晋升制度,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开展经验交流会,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水平,不断推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
综上可知,“双减”背景下,学校体育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不仅在顶层设计层面进行了总体布局,而且针对课后服务内容做了相应安排,还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以便学生释放学习压力,开展相应的文体活动,进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学校体育的发展也面临一定的挑战,但可通过形塑“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的发展格局,构建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的实践模式,完善课程内容的体系化设计,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协同性,加强高素质体育师资的建设等措施来推进学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2022-11-16].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2] 专家组.“双减”政策与学校体育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11):1-15.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