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味真火”立德树人提质增效

2023-07-21孙梦婷

教育界·A 2023年16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双减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有效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学科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需要探索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新课改的要求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启示下,文章立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探讨构建简约高效的本色语文课堂的策略,以期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和思考中积累知识、训练思维、吸收文化、积淀底蕴,让语文教学提质增效,让“双减”政策落地生根。

【关键词】“双减”;立德树人;核心素养;教学质量;本色语文

作者简介:孙梦婷(1990—),女,江苏省昆山市石浦中心小学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双减”背景下,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凸显,教师作为影响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要“坚持应教尽教,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基于“双减”背景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新课改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启示下,作为小学一线语文教师,该如何在课堂中春风化雨、提质增效?笔者以为,需立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以立德树人为圆心,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半径,以陶行知教育思想和语文新课程标准为引领,关注教学内容和学情,构建简约高效、扎实灵动的本色语文课堂,发展学生的智育和美育。

一、关注要素,且读且赏,彰显“语文味”

“语文味”,是指要上出语文的味道,坚持“教学做合一”,文字要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文字要赏—“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思维要碰撞—“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主张“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先生拿做来教,方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这启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的语言文字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

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的:“‘儿童的语文是涵养的语文,是奠基的语文,重在积累。[1]”也就是说,一堂好的语文课,一堂充满“语文味”的本色课堂,一定是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与实践的。在课堂中,教师要做的就是在“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基于语文要素,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让学生在读读品品中赏析语言文字的魅力,领会表达方式的作用,体会谋篇布局的精妙,再把精彩之处熟读成诵,化为己有。

昆山市实验小学孙希老师带来的《文言文二则·学弈》展示课,就是这样一节充满“语文味”的本色语文课堂。上课伊始,孙老师就出示单元导语,引导学生关注该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让“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这一语文要素从课堂之初便在学生心中埋下一粒种子。课堂中,孙老师在引导学生读通故事、读懂故事、读好故事的基础上,让学生文白对照,思考文中哪些内容是具体事例,哪些内容是作者的观点。由此,再出示选文在《孟子·告子上》中的原文,补充资料,让学生明白孟子向君王谏言时运用了一定的语言艺术,用具体的事例来劝诫君王才显得更加委婉,更具说服力,也更容易让君王采纳所谏之言。

古人云:“书读百遍,而义自见。”教师讲得再多、再深刻,都不如学生自己在读中体悟来得更深刻。孙老师指导学生带着不同的目的朗读,让学生由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到读好停顿、读懂意思再到读出体会、读出韵味,层层推进。这样的课堂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让人入情入境。

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是一种享受,而不是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得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背诵,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抱着这种享受的态度是吟诵最容易得益的途径。”

孙老师的课堂,吟诵方式富于变化,自由读、指名读、配合读、齐读都有,最后自然过渡到诵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读书当作是一种享受,一种回味,一种韵味。他们借助孙老师出示的表格,先用原文回答事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再根据原文填补支架,背诵课文,最后达到诵读的境界。

如此,孙老师将诵读任务真正落实于课堂,让学生且读且赏,读以解文,读出韵味,真正做到了“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做中学,徜徉在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之中。

陶行知先生说:“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2]”简约高效、扎实灵动的本色语文课堂就是要返璞归真,删繁就简,以浓浓的“语文味”让课堂更具活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知识像空气一般易于学生吸收与

内化。

二、以生为本,善于激励,涵养“儿童味”

“儿童味”,就是要以儿童的视角为出发点,坚持民主教育,要“蹲下来看学生”[3],理解学生,关爱学生,激励学生,充分发挥罗森塔尔效应,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闪闪发光。所以,教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為根本任务,发扬民主教育思想,做好人生导师,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堂活力,让学生真正站立于课堂的中央,让语文核心素养真正浸润童心呢?笔者认为,应该落实“双减”要求,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陶行知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主体,“蹲下来看学生”,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运用激励性的评价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乐于参与

课堂。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辞是人内在情感的表露。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入情入境,学生自然愿意表达自我,课堂自然也就生成了。

比如,在执教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时,一首《颠倒歌》可以带领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颠倒王国,畅谈神奇的童话故事,让新课导入更具童真童趣。在执教《哈尔威船长》时,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领略到哈尔威船长的人物形象魅力,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这样引发学生共鸣:“此时此刻,你就是哈尔威船长,在这危急时刻,你会怎样下达命令?”“老师想采访一下你,作为船员,听到这样的命令,你觉得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此以生为本,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表达、参与的机会,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便会变得更加高涨。同时,船长尽职尽责、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大形象,也会在无形中刻入学生的内心,润物于无声。这样的课堂也于无声中涵养了“儿童味”。

古人云:“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深思。”在刚开始学习《长相思》时,学生对词充满了陌生感,何谈体会词人纳兰性德身心分离的痛苦和家国情怀?为此,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再配乐范读,让学生说说脑海中浮现的情景。

接着,教师可以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想象纳兰性德在故园其乐融融的生活,并从他的词中寻找故园生活的美好印记,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诗词。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古人吟唱词作的方式将课堂引向高潮,将思乡情上升至家国情。“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长相思”,学生在吟唱中传承经典,更能体会纳兰性德的思乡之情与家国情怀。课堂教学如此循序渐进,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的心智方能逐节

拔升。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运用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参与课堂,让学生的求知欲在激励中荡漾,让学生的思维在激励中点燃。比如,当学生借助注释读准字音时,教师应摈弃诸如“你真棒”“很好”等泛泛的表扬之辞,明确指出学生表现优秀之处:“借助注释能帮助我们读准字音呢,请你把这个方法(据意定音)贴在黑板上。”

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和上黑板展示的机会后,学生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教师的激励要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接收到激励和表扬。比如,当班里较多学生都能够对照注释理解句意时,教师可以鼓励他们:“看来我们班有很多学习文言文的高手呢。”简单一句表扬,覆盖了班级中的大多数学生,充分发挥出罗森塔尔效应,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如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便会油然而生。

这样的课堂便充满了浓浓的“儿童味”,落实了以生为本的理念,散发着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民主教育的光,让学生的学习回归课堂,让教学效果大幅

提升。

三、关注文体,因材施教,氤氲“文本味”

教学的“文本味”,是指要关注文体特征,因材施教,坚持创造教育,把课文当例子,用课文教语文,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让语文课堂简约而高效、扎实而灵动。叶圣陶先生指出:“现在的精读教材全是单篇短章,各体各派,应有尽有。从好的方面说,可以使学生对于各种文体都窥见一斑,都尝到一点味道。但从坏的方面说,将会使学生眼花缭乱,心志不专,仿佛走进热闹的都市,看见许多东西,可是一样也没有看清楚。”

这与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创造教育思想不谋而合,“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采取文体分类教学[3],关注文体特征,把课文当例子,用课文教语文,锻炼学生对不同文体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面对各种各样的文本时能选择适宜的方式去阅读,真正实现由篇及类、识体而读、学以致用,让语文课堂氤氲浓浓的“文本味”。

譬如,在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阅读《小王子》这本带有历险色彩的童话故事时,教师不妨践行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和生活教育思想,授人以渔,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小王子,从B612星球出发开始历险,开启一场长途旅行,从而自然地将教学与生活接轨,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理距离。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小王子的太空之旅和地球之旅,并把小王子的轨迹和飞行员的轨迹整合到一张思维导图上,使整本书的内容通过几幅图画呈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

这种阅读策略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实用的,能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了解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并给他们一个阅读导向:在阅读同类历险故事时,可以运用绘制思维导图的阅读策略来辅助阅读。以后,当学生阅读《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洋葱头历险记》等故事时,就可以采用同样的阅读策略来把握故事内容。

这样的阅读策略,使高年级学生的阅读不再局限于某一个情节的泥淖之中,而是能站在更高的视角审视一本书,教会学生由篇及类、识体而读,让学生能够将理解故事内容和应用阅读策略完美结合起来,在读中思考,在读中写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语文阅读课堂变得不再沉闷,而是在扎实中更显灵动,彰显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作用,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结语

“双减”背景下,要想进一步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可以尝试用“三味真火”来立德树人、提质增效,探索简约高效、扎实灵动的本色语文课堂,即立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以立德树人为圆心,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半径,以陶行知教育思想和语文新课程标准为引领,关注教学内容和学情,让课堂具有浓浓的“语文味”“儿童味”和“文本味”,从而实现让学生站立于课堂中央的目标,让语文核心素养浸润

童心。

【参考文献】

[1]于永正.儿童的语文:于永正語文教学思想精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3]薛法根.文本分类教学·实用性作品[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双减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